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2)

  2.儒家文化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影响

  人的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节奏、处事方式、行为举止的做派都能够透露出文化、修养及品位。个人的行为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的渗透,其中家庭教育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最大。儒家文化中对“家”极为重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亲应爱子女,子女应孝敬父母。感谢亲恩,子女之间应互相爱护,互相关照,家庭成员之间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抵御世间的风风雨雨。爱人的思想通过父母之爱传递给子女,教会子女如何爱人。“孝道”、“知恩图报”、“勤俭节约”等品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儒家文化中关于“教”学的研究比较深刻。从孔子收弟子讲学到开设学堂,对现代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学校通过设立教学计划,组织教师讲课,将知识及做人的准则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奖励学习典范的模式将“忠”、“诚”、“孝”等理念灌输给学生,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社会则是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使个人行为得到完善。这些规范行为的模式为企业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借鉴意义。儒家文化通过“言传身教”,道德约束的方式达到规范个人的目的,这一方法被融合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中,并被企业所接受。儒家文化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员工的处事方式。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下级对上级要做到忠诚和服从,而上级对下级要尊重信任、以礼相待。员工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团结。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做到关爱下属,对员工以诚相待,对客户真诚;而员工做到对客户及外部人员有礼貌,对内部同事关爱照顾,那么企业经营绩效会稳步增长。

  3.儒家文化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

  儒家特别注重挖掘“礼”所蕴含的文化。“礼”是制度规范,其背后蕴含的精神是做事恰当。恰当的具体含义是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又为了群体结构的维护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礼”以达到“和”的程度为贵,但不能为了“和”而不讲差别,而要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次序。企业文化制度层面设计原理与“礼”的原理相同。利用制度规范来制约员工的行为,从而维护组织正常有序运行。在保证领导者权威性的同时,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的氛围。

  儒家“礼”需要配合“仁”方能完成。虽然有强制性,但约束力是靠道德约束来实现的。通过宣扬“合礼的行为”方式,使人们主动接受,主动学习“礼”的规范,依靠群体压力,使群体中的个体依照“礼”制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制度文化,除了道德约束外,还有强制性的奖惩措施,并以奖惩约束为主。迟到了,罚款;早退了,罚款;工装穿戴不整齐,也罚款。制度的推行的确应依附强硬手段,但更多地应将它演变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规范。一个公司如果员工每个月上缴的罚款过多的话,说明这个企业的制度规范一定有问题。规范制度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效、有序地被完成,是可以被大多数人遵守的规范。如果规范制度难以被施行,就说明这个规范制度是缺乏可执行性的。“礼”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所有员工对老员工的尊重。虽然中国对老字辈的尊重不如封建社会严苛,但在企业中对年长者及老资格的尊重仍会出现。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会更明显一些,一些退休的员工被返聘回单位,继续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可是这种现象正慢慢消失,现在的企业更喜欢招聘年轻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年限越来越短,企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经济要求适者生存,有能力的人被放在第一位。企业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喜欢培养、招聘年轻的员工,年长的员工不再被委以重任。而员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一家单位积累经验后,合同期满愿找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

  4.儒家文化对企业物质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通过物体体现精神。《礼记·礼器》中提到:“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起初者也。……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覃之安,而稿和之设。”礼中包含继承先辈不忘本的思想。体现在器物上:祭祀用浓酒时,高处摆放着淡酒,因为浓酒的根是淡酒;使用快刀时,高处挂着钝刀,因为快刀的根是钝刀;使用柔细的席子时,高处挂着粗硬的席子,因为柔细席子的根是粗硬的席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就是通过物质来表达企业的文化,如名称、标识、服装、产品包装、广告等均可用来传递企业文化,其中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还是员工的个人形象。顾客对企业员工印象的好坏会直接反射到对企业整体形象地评价上。儒家文化通过礼仪规范人的行为,进而影响个人的着装及精神面貌等。儒家文化表现在服装上,要求员工穿衣要庄重、整齐,打理好个人卫生。体现在员工风貌上,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个人修养、道德情操,时时刻刻为企业、顾客着想。除此之外,企业物质文化中的标准色、图形、名称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设计企业名称时,应体现民族特点,融入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出有本企业特点的名称。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均会考虑到中华民族的特点,采用一些有积极含义的词语为外资企业的命名,其效果远胜过音译,如通用、奔驰、宝洁、宝马、可口可乐。

  总之,企业的物质文化必须与企业精神文化相一致,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通过物质文化的宣传,从物质文化中折射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等企业理念,缺乏了企业精神文化作核心和灵魂,企业物质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变得毫无生气。而儒家文化通过对企业精神层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其“教”与“学”的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修正有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二)融入儒家思想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文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企业中融入优良的企业文化,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不良文化。如何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融入企业文化中,并真正为企业所应用。儒家文化中关于治理、教学方面的理论,为企业文化的修正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西方文化发展理论及经验为企业文化的融入提供了经验基础。

  1.在精神理念方面

  (1)从职工最关心的内容做切入点

  在做企业的儒家思想培训时,可以从职工最关心的孩子教育、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身体健康入手,在这方面儒家思想有无穷的伦理资源,而且非常地适用,能说到员工的心理去,非常容易实行,把道理讲透了,员工就会试着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缺点,改变自己过程中的难度和反复,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行为的改变导致对别人看法的改变以及别人行为的改变,这种效果会使人的心灵产生震动,体会到以前没有的快乐。即使看不到明确的改变,他也会比在企业更有坚持的耐心。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言行其实就是家长言行的影子,通过儒家思想的学习,人会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真要改变孩子行为的话,就必须力行儒家思想教诲,对家庭成员仁爱和谐、对孩了诚信、克制自己、给孩子做榜样等,孩子稍有改变,就会很高兴,从而激起在各方面去实行的信心。但是有时效果并非很明显,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很难,这时候,企业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交流心得和方法,使员工从心理上真正认同这种思想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一些人会自觉地把这些理念用于实际工作中。

  (2)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引导

  在员工对儒家思想有了认同以后,再进行儒家思想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各项活动的引导培训,如儒家思想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战略、营销、生产和运作等方面的运用,另外要应用儒家思想的观点针对现在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企业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说企业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差,顾客抱怨多,那么就重点讲儒家思想在这方面的意义,“反求诸己”就是企业不能抱怨外部环境和顾客,从内部找原因,“仁爱”“和谐”“诚信”等观点的阐发使企业的员工能够理解顾客,尊重顾客,提高处理好与顾客关系的主动性。通过培训只能使大家在思想上有这么一个意识,而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员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看到效果如不合格品的降低、同事关系的融洽等,从中体会到自我提升的乐趣。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做出表率,修己安人,让员工看到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改变,这样能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力行这些教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员工也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如企业管理者就以前的错误向员工真诚地解释道歉,以前板着脸的领导开始主动与员工沟通,通过公司的决策、事件体现出这些思想来。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贵州海尔一名职工因煤气泄露而中毒,企业管理者把员工送到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而且还给所有的员工安装防煤气泄露装置,这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真实体现,这一行为比喊无数遍以人为本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在行为制度方面

  把企业的精神理念、目标和愿景内化为企业的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要对企业的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企业生产和运作方面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方面的、顾客需求调研方面的等等,有许多具体的科学的操作方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必须学习。另外,要把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谦敬”的观点,转化为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工作,尊重工作的精神。

  对于儒家思想在企业物质层面的作用,主要通过精神理念和行为制度层面体现出来,如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在这方面不再多作论述。从百家博弈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的精髓已传至世界。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观念意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管理哲学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养分,也有许多关于管理活动、预测和战略决策方面的精辟论述,至今仍需我们认真地研究、学习、挖掘,这是我们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智慧资源。企业家是当今最有力量改变世界、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一群人,应结合国情和现实需求,充分借助这些文化精华,力行圣贤的教诲,构建起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其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明积淀,是我们民族的精华。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发展绵延不绝,横亘古今。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企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义理上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人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儒家思想构建企业文化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我希望对企业的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浅析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企业文化模式探析论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