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四青年奖章材料

时间:2021-02-21 14:51:20 评优总结 我要投稿

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

  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一

  2015年7月英国格拉斯哥市举办的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她出征女子S7级100米仰泳比赛项目,以1分23秒的好成绩夺得金牌。

 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

  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位于县城东部80多公里的滑水河像一条清澈见底的玉带,缓缓向东流去,将层峦叠嶂打扮的格外清丽,神奇的山水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1990年11月,在这片灵秀地方,张英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给家里带来了许多快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不到1岁时,养父因病去世,她的哥哥才年仅十三岁。稍长大一些,同龄小孩都已经开始走路的时候,小张英却无法正常站立,急坏了妈妈。因为家庭条件限制,还未成年的哥哥念完小学就回来帮助家里干活。一家人带她四处求医,最后被诊断为双下肢残疾。

  她要在家人的护送下走几公里的路,越过滑水河才能到学校读书。为了减轻妈妈和哥哥的负担,她平时就住在学校里,认真看书学习,骨子里要强、善良、温暖的她也很健谈,常常和大家在一起聊天,同学老师都格外关心她。

  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命运却没有抛弃她。 2004年6月,她上小学五年级不久,哥哥听说县残联要招残疾人运动员,回家问她愿意去不去?当时的她很小,还不明白运动员是要干啥,还是决定试试看。

  怕错过机会,尽管没有钱,家人还是还是包车当天晚上就赶到县城,可惜已错过上班时间,为了省钱,他们兄妹俩就在亲戚家寄宿。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第一时间赶到县残联,在残联帮助下,张英参加了面试。

  据哥哥回忆,面试现场人头攒动,人挤人密不透风。看着面试的人这么多,哥哥也没抱多大希望。可是小张英个子小,不知道怎样挤了进去,很快,这个个子小、机灵朴实稚气的小女孩,引起了后来成为她的教练汪继林老师的注意,经过体检测试,张英初试过关。

  哥哥一下子雀跃了起来,因为这是小张英第一次去县城,为了庆祝初试过关,兄妹俩特意下了馆子。

  大约过了二十多天,县上通知张英到西安参加集训。这时她才知道省上在镇安只选了4个运动员苗子。

  很快,小张英入选陕西省残疾人游泳队。这是她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但是小张英自小生活独立能力强,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在训练时,虽然她以前没有专门学过游泳,但自小在滑水河边长大,对水有种异样的熟悉。也许出于对水的天性,她并不显得笨拙,而是像一条山溪间小鱼找到了自己的乐园。

  由于她聪明好学,加上训练刻苦、动作规范,成绩不断提高,她成长为陕西省运动员获全国性以上运动会奖牌最多的优秀运动员,被誉为“摇奖机”,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女子SB5级100米蛙泳金牌和S6级400米、200米自由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100米仰泳4枚银牌,并破一项全国记录,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女子SM6级200米混合泳金牌并破全国记录和100米仰泳银牌,100米自由泳铜牌。张英以她不凡的实力证明了,一个人只要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就一定能点燃自己的梦想。

  生长在山里的孩子性格里,始终有山一样的坚毅,有山一样的挺拔。2011年11月被选入国家队后,她不负众望,很快脱颖而出。2012年出征伦敦残奥会,第一次走出国门,虽然没有参加国际大赛的经验,但是她依然发挥出色,取得S7级100米仰泳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5年7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市举办的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英再次出征,克服了随到即赛的困难,克服时差的影响,以最佳的状态,饱满的激情,迎接世界强手的挑战。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比赛项目上,她奋力一搏,以1分23秒的好成绩夺得金牌。那一刻,这个要强的镇安姑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这一次出征里约残奥会,她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将,依然不放松日常训练,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在比赛首日摘得女子S7级100米仰泳银牌,为她收获残奥会的第一枚奖牌。

  奥运会高手如林,在向 SM7级200米混合泳金牌发起冲击中,张英顶住压力,奋力拼搏,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赛后,她在自己的微信写到,“今天的结束,明天的开始,200米混合泳以第四的成绩结束了本次残奥会项目,这次的遗憾会是今后努力的动力,非常感谢所有人一直以来的支持,不忘初心,继续奋勇直前!”

  张英说:很感激各级领导、家乡父老的关心与支持,我非常感动。接下来的不管是运动员或工作的历程,我将不忘初心,全力以赴,勤奋学习,突破自我,争取更好的`奉献社会。

  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二

  熊帅,男,汉族,198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博士,工程师,现任世界500强大型央企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第二十研究所导航事业部卫星导航系统室副主任。

  该同志秉持“立功北斗建设,青春奉献国防”的理想信念,投身西部大开发和北斗国防事业。作为二十所北斗系统监测站建设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5个北斗重大专项项目中监测站的研制建设任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北斗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获得“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集体”荣誉,参与承担的北斗二号卫星工程项目更是让二十所在2016年首次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级别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该同志带领团队青年创新创效,创建了一个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青年集体,在二十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各项主题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塑造和展现了当代军工青年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不仅在2014年成功当选“陕西省青年文明号”,更是在以他为号长的2016年“全国青年文明号”申报中,成功成为候选集体(已通过公示)。

  一、志存高远,献身国防,理想信念坚定

  熊帅同志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对电子科学技术拥有浓厚的兴趣,加之受到军人亲人的熏陶和引导,一直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防电子科技工作者。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取得优异成绩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时选择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后,面对外企高薪舒适工作与艰苦科研工作的抉择,熊帅同志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防科技事业的孜孜追求,毅然投身祖国西部大开发,选择了位于西安的国家军工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并将北斗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

  二、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迅速成长成才

  国防科研工作是一项枯燥的、需长久默默无私奉献和坚持的工作,既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头。进入二十所工作以来,面对全然陌生的卫星导航专业,熊帅同志迎难而上、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上。凭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防科技事业的一片赤诚,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废寝忘食、殚精竭智的不懈努力,仅仅半年,他就迅速成长为专业上的技术骨干,开始在二十所多个北斗重大科研项目中承担负责人职责,入所一年就获得导航部年度优秀博士称号。不到三年,他的技术水平不仅得到了所内认可,被任命为团队负责人;也得到了总体单位的认可,全程深度参与了总体单位组织的北斗全球地面系统总体方案的论证工作,在监测站方面负责编写了大量论证材料,许多论证结果得到总体单位认可并纳入了大系统总体方案中,为北斗全球系统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熊帅同志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勤于钻研、勇于创新,以第一作者/发明人身份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4项已授权),而且十分重视项目的质量、安全和保密工作。他主动学习相关国军标,掌握 “六性”方面的质量知识并应用到项目中,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水平,其负责的项目历年来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和保密事故。2014年,在中国电科集团组织的“六性”质量知识竞赛活动中,他是二十所唯一的优秀个人奖获得者,其拟制的 “六性”方面的质量报告多次得到项目质量师和可靠性师的表扬。

  三、勇挑重担,精益求精,铸就精品工程

  试验监测站是北斗系统重大专项项目“某试验卫星工程”中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涉及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网络通信、时频基准等多个领域,机制复杂,而且为了给后续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奠定技术基础,指标要求提得极高,并且只有一年的研制时间。难度之大、任务之紧,均为历史之最。

  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熊帅同志没有丝毫退缩。他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以无比的决心和毅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工作,带领团队开启“611”工作制(1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时),及时攻克了数据质量综合监测、卫星通信高性能抗干扰、多系统设备集成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研制任务,完全满足了指标要求,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使北斗系统监测站研制水平踏上了新的台阶,为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队的高度肯定。

  试验监测站的研制成功没有让他满足不前,精益求精才是他作为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所具备的宝贵品质。针对监测站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他进行深入的排查分析并研究解决方案,有效预防了包括天线跟踪失败、卫星通信失锁等在内的许多“疑难杂症”;面对前期监测站工程实施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他研究制定了包括包装运输、安装架设等在内的一系列实施准则,提高了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效率,节约了大量成本;为了让监测站“与时俱进”,他主动开展了包括“远程集中监控管理”、“故障智能检测诊断”、“机房环境智能监控”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监测站在运行、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效能……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监测站的功能更加完善、性能更加优良、质量更加可靠、运行更加稳定、整体性能大幅提高,成为了二十所的北斗精品工程,巩固了二十所北斗系统建设核心支撑单位的地位。

  熊帅同志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包含“某试验卫星工程”、“某地面试验验证系统”、“某备份星工程”、“某精密位置服务工程”、“某组网卫星工程”等在内的多个北斗重大专项项目中监测站的研制建设任务,累计攻克技术难题15项、完成40余套监测站的建设与维护任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有力支撑了北斗系统建设和稳定运行,为北斗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和部队的高度肯定,2013年获得“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集体”荣誉,团队参与承担的北斗二号卫星工程项目更是让二十所在2016年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级别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四、身先士卒,甘于奉献,奋战科研最前线

  监测站遍布全国,大多处于偏远艰苦地区,作为团队负责人,熊帅同志经常需要带领团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各项安装架设和升级维护任务。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他身先士卒,带头爬上屋顶,顶着寒风与大雪进行天线架设;四十度以上的高温潮湿,他冒着酷暑争分多秒进行设备安装;剧烈的高原反应,头晕、胸闷、恶心,他始终坚守调试第一线;2013年,为了完成某次重大联调任务,他远赴外场,将不到一岁的女儿长期交给妻子独自照顾;2014年,母亲突发严重胃出血住院治疗时,他没能到医院去探望照顾,只因项目进行到准备出所测试的关键阶段。

  从海拔4000米的高原到临近赤道的海岛,从大雪封山的深山到荒芜人烟的戈壁,从西藏的无人区到新疆的边境线,他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留在了祖国的天南海北。历年来,他每年平均出差二十余次、在外停留一百多天,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舍小家顾大家成为了常态,带领团队完成了上百次的站点建设与维护,无怨无悔地为北斗国防事业默默牺牲奉献。

  五、创新管理,团结奋进,创建一流集体

  熊帅同志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工作魄力,工作中,他大胆管理、创新管理和科学管理。面对系统交联关系复杂、可靠性要求高、且有大量的测试、试验、设备配套和外协、多边联试的重重困难,他认真审视分析形势,根据团队青年比例高以及外场任务多的特点以及每个成员不同性格特点和工作能力,采用新老结合办法,优化分工,明确责任,坚持扁平化精细管理并确保考核到人、考核到日;努力培养良好的民主和协作精神,通过不间断组织技术交流会和专题讨论会,在团队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大大提高了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业务水平;重视青年成长成才,有意识地加强责任和指导,在他的培养锻炼和表率作用下,团队多名青年坚定了献身北斗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并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在他的管理带动下,团队综合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先后获得“二十所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导航部优秀团队”、“二十所质量先进班组”等荣誉奖项。

  作为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熊帅同志十分重视团队文明建设。他带领团队,以青年为主体,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和“党员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围绕监测站科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青年突击队”创建活动,提高了团队青年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参与了二十所“创新创效大赛”,带领团队开展监测站新技术研究工作,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参与了二十所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过程中的各项主题活动,包括“二十所反腐倡廉微电影大赛”、“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等,全面塑造和展现了当代军工青年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他带领团队创建了一个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青年集体,不仅在2014年成功当选“陕西省青年文明号”,更是在以他为号长的2016年“全国青年文明号”申报中,成功成为候选集体(已通过公示)。

  熊帅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党性坚定,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对国防科技事业的执着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所从事的北斗国防事业中,勇于担当,创新创效,做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是国防科技领域广大青年在西部大开发和陕西追赶超越进程中建功成才的优秀代表。他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昂的斗志献身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继续为北斗国防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

  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三

  谷瑞杰,男,汉族,1980年2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项目负责人。

  他从事先进锻压装备与工艺的研发工作,近年来一直在科研工作一线刻苦专研,脚踏实地干好各项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或项目骨干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9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科研经费累积达9700万元,研究成果促进了所从事专业方向的科技发展,满足了国家航空航天和绿色能源等行业的迫切需求。承担了20余项横向项目的研发,横向合同额累计达4亿元,所研发的锻压装备与工艺有多台套填补了国内空白,所研发设备每年可创造产值2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兼任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秘书长和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等多个学会职务,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参加学会工作,推动了所在学科领域的技术进步。

  他的研究成果已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各1项;已申请国家专利44项,其中已获授权国家专利39项;已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个人也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政府“三秦人才津贴”专家、中央企业青年拔尖人才(国资委推荐到中组部参加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评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英才开发计划人选、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和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排名第一)等荣誉。他面对荣誉永葆谦和本色,本着“长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促进专业科技发展

  他所在的单位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为已改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主要从事锻压、冶金、环保等机械装备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经营工作。由于企业要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项目多任务重,为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他更是以办公室为家,经常深夜才离开办公室。他深知科研创新是一个科技企业得以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动力,将大量时间和心血投入到科研创新中,对于难度高风险大的科研创新项目,更是迎难而上,勇敢担当。

  他凭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不遗余力地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业绩。多年来,他面向国家航空航天和绿色能源等行业的迫切需求,作为主要负责人或项目骨干,承担了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1项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1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的研发,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达9700万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由源头活水来”,他的刻苦钻研促进了所从事专业方向的科技发展。他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的梁柱式组合结构超大型环件径轴向数控轧制装备及配套工艺,提高了我国大型环件径轴向轧制成形的稳定性、产品精度和合格率,满足了我国航空航天、电力和石化等行业所需环件生产的技术需求。他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套重型锆钛双动挤压机及配套工艺,满足了我国核级无缝锆钛管材的生产需求;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套正反向双动多功能金属挤压生产线,满足了航空航天金属挤压产品的柔性加工技术需求;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套薄壁铝扁管挤压生产线,改变了我国热交换器用扁管采用焊接钢扁管的落后工艺技术。

  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创造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锻压装备与工艺的业务工作包括环件轧制、金属挤压和自由锻造等多个专用方向,不管那个专业方向的项目,只要交给他,他都尽心尽力地完成。很多时候好几个项目赶在一起,也要按照项目计划按期保质完成,因此就要经常加班。有一次,一个老同志看到他天天加班到很晚,就关切的询问情况,还说“少接些活,别太累了”,他说“尽量多干活吧”。他说到做到,多年来一直坚持多干活,脚踏实地的干好各项工作。

  他所从事的工作经常需要出差,特别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需要长时间在用户使用现场工作。他很多次在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经常在现场忙碌到深夜,节假日加班也是常态。他在现场穿着工作服,不怕脏不怕累,与现场工人打成一片,工人的积极配合也使得其负责的项目都能很好完成。他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赢得了用户从上至下的高度评价,一个用户领导对其领导说“谷博士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赞誉之意溢于言表,在设备施工现场的工人也对他穿着工作服帮工人干活赞叹不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近10年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使得他取得了非常好的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负责人或项目骨干,他承担了环件轧制、金属挤压和自由锻造等多个专业方向20余项横向项目的研发,横向项目合同额累计达4亿元,所研发的梁柱式组合先进结构超大型环件径轴向数控轧制装备及工艺、重型锆钛双动挤压机及工艺、薄壁铝扁管挤压生产线等多台套锻压装备与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所研发设备每年可创造产值2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积极主动组织活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他目前兼任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西安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锻压设备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等社会职务,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参加行业学会工作并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做贡献。

  近年来,他组织和参与的主要活动有中国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及中日铜加工技术论坛(2011年)、《重型机械》金属挤压与锻造专刊(2012年)、第六届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论坛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锻压设备学术委员会十届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2013年)、中国科协高性能轻量化构件精确成形制造理论与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2013年)、金属挤压/锻造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周(2014年)、全国绿色制造科技成果交流会(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6届全国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2015年)、第八届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论坛暨全国锻压设备学术委员会十一届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2016年)和金属成形模拟仿真技术国际研讨会(2016年)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他积极组织和参加我省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的各项科技活动,推动我省塑性工程领域和全国塑性加工设备领域的技术交流和科技进步。他组织的《重型机械》金属挤压与锻造专刊、第六届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论坛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锻压设备学术委员会十届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荣获了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成果奖。

  面对荣誉不忘初心,继续进行科技“长征”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他近十年如一日的刻苦专研、努力工作和乐于奉献也获得了回报。他的科研成果已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各1项,已申请国家专利44项,其中已获授权国家专利39项;已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他个人也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政府“三秦人才津贴”专家、中央企业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英才开发计划人选、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和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排名第一)等荣誉。

  面对丰硕的科技成果和个人荣誉,他永葆谦和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经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什么苦都吃过,什么苦都能吃”。他一直宽以待人,对老同志十分尊敬,经常向老同志虚心请教,对年轻人又格外照顾,从来都是不吝赐教。去年,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做了一个重大锻压项目的研发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刻苦钻研,很好地完成了项目方案设计工作。但是由于该项目与他主持的其它项目时间发生冲突,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前期所作大量工作交给了同事,还耐心给同事讲解,使得同事能够尽快接手该项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在成果和荣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专业方向在技术上还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长征永远在路上”,近期他又针对我国航空航天、绿色能源等行业发展的技术要求对航天重型火箭高品质超大型铝合金环件轧胀一体精确成形成性技术、航空航天和风电大型异形截面环件精密轧制成形技术、难变形合金宽薄板材挤压成形技术等进行攻关,以期在以上专业方向上取得突破,满足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打破以上专业方向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且受制于人的局面。

  谷瑞杰同志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科技工作者,凭借自己扎实深厚的科研素养、出类拔萃的科研能力、契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成为勇攀高峰的科技新星,为我国锻压行业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以闪光的智慧与骄人的业绩奏响一曲青春奋进的激荡乐章。

【 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相关文章:

青年五四奖章推荐材料03-30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推荐材料03-30

五四青年节范围03-01

五四青年节年龄范围03-01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03-06

五四青年节的年龄范围06-10

中国五四青年节的由来02-28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简介02-28

教师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