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木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6 09:37: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木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总

  篇一: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总

  9、木笛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

  3、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体验中主动进入文本

  1.创设情境:有一个优秀的木笛手(板书:木笛)正在参加一个乐团的考试,经过激烈竞争他进入了终试。在考场上,他抽到了这样一个题目:请从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中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但是这一天正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全中国人民无比悲痛的日子。这位木笛手选择了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文中动人的情景。

  2.说一说,此时有什么感受?(生回答)

  的确,这是一个令人感动并令人深思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的主人公。

  二、熟读课文,在体会中读懂终试过程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解决字、词、句疑难。

  (1)重点生字出示:苛苟(字形区别)卡(笔划笔顺)绽竞萌顷(读音)组词:苛刻 不苟言笑

  音:应试、纤弱、锦衣、悲戚、闷雷、晕染、伫立、坠落顷刻

  形:鞠、躬、碑、焰

  (2)词语出示:晕染冷峻 悲戚 歉疚翩然苦涩

  如泣如诉 曙色萌动 蓓蕾初绽 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指导词义:苛刻、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歉疚、蓓蕾初绽、顷刻、翩然、如泣如诉

  自由读,读准字音“脉管滴血(xiě)”;指名读,想想词语的意思,该怎么读?练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哪些词语描写了心情、表情?哪些词语描写了木笛声?

  (3)句子出示:

  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句意,尽可能读出味儿来;个体检测读。

  2.边读边想,理出思路,逐渐走近人物。

  (本文篇幅比较长,自然段比较多,初读时会感到比较零碎,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读,就会发

  现文章叙述的事情很集中,脉络很清楚。)

  轻声读课文,理清事情脉络,可以标注自己的感受,看谁能发现问题。自读后与同学交流。 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集体交流:

  课文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为线索,32个自然段分为3大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乐团招考条件苛刻,经过激烈竞争,木笛手朱丹进入终试。第二部分(3—23自然段)朱丹抽到了演奏欢乐的乐曲卡片。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亡灵,他拒绝吹奏,被取消终试资格。第三部分(24—32自然段)其中24—28自然段是朱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冒着漫天大雪吹奏悲凉凄切的乐曲,悼念遇难者亡灵。29—32自然段写的是主考大师也来到纪念碑前,听完朱丹的吹奏后,告诉朱丹他已经被乐团破格录取。(也可以分为四部分)

  3.探索文本表达特点,悟读叙述重点。

  (1)这个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叙述的。你对南京大屠杀了解有多少?(此处学生可简单回答。)

  (2)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描写什么比较多?有什么叙述特点?(重人物特点、场面和对话描写)

  (3)请在最能拨动自己心弦的地方细读,读出自己的感动,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问题来。(可以和同桌自由交流)

  三、总结生字,练习

  9、木笛

  一、比一比组词语

  阶()()鞠()()焰()()

  价()()菊()()馅()()

  谅()()掠()()翩()()

  凉()()惊()()编()()

  二、写出近义词

  a霎时 b凄惨 c抱歉 d悲伤

  悲戚——( ) 歉疚——( ) 顷刻——( )凄切——( )

  三、写出反义词

  a寒冷b 宽容 c犹豫 d悲伤

  果断——( ) 苛刻——( ) 欢乐——( )温暖——( )

  四、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木笛》一文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为线索,表现了朱丹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对日本侵略者无限(仇恨)的情感。

  9、木笛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语

  阶()() 鞠()() 焰()() 价()() 菊()() 馅()() 谅()() 掠()() 翩()() 凉()() 惊()() 编()()

  二、选出近义词

  a霎时 b凄惨 c抱歉 d悲伤

  悲戚——( ) 歉疚——( ) 顷刻——( )凄切——( )

  三、选出反义词

  a寒冷b 宽容 c犹豫 d悲伤

  果断——( ) 苛刻——( ) 欢乐——( )温暖——( )

  四、积累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木笛》一文以( )为背景,以()( )( )()为线索,表现了朱丹的(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日本侵略者无限( )的情感。

  篇二: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能够独立收集整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情怀,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木笛》,知道什么是木笛吗?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吹奏乐手朱丹和木笛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修长纤弱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如泣如诉

  1)看这两行词,第一行是写什么?第二行是写什么?

  2)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精炼的语言,运用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

  3. 自由快速地读课文,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朱丹?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一点感受。

  三、走进文本,感受历史

  1. 透过文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朱丹?

  2.交流讨论:朱丹第一次出场

  课件出示: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你们再读读这段话?你们特别注意到了什么?(梅花、梅树)

  它们象征着什么?(出示梅花图)引用《梅花魂》中外祖父的话。

  读着外祖父的话,我们再看看朱丹的这身梅花打扮,你有什么感受?

  3.继续走进朱丹,你还从哪些文字读懂了朱丹?

  1)出示朱丹和音乐大师的对话

  2)请同学们读读这对话。为什么朱丹拒绝演奏?

  3)出示历史资料:

  师解说:12月13日是怎样的一个日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对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南京成为了人间地狱。屠杀整整持续了40多天??)

  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师: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国耻)

  4.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可是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

  一边是理想的追求,一边是信念的拷问,在两者之间朱丹犹豫着,矛盾着,他的内心非常的痛

  楚,但最后他还是坚定了选择放弃演奏。

  所以他会在最后说“请原谅······ 短短的三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又读懂了什么?

  5.分角色读朱丹和音乐大师的这段对话

  (再次感受朱丹的坚定,执着的信念,崇高的民族精神)

  四、 想象画面,品味笛声

  1.过渡:朱丹走出了考场,放弃了演奏,这么才华横溢的青年,难道我们再也听不到他的演奏了吗?课文哪里还描写了朱丹的演奏?

  出示: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此刻,你听到了怎样的笛声?

  生答,相机指导: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

  师:那一滴滴鲜红的血液从脉管里流淌出来,疼吗?痛吗?这是一种多么钻心的疼痛啊?这种感觉谁能读出来?

  3、朱丹啊朱丹,你为什么在纪念碑前却吹奏出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再回顾历史)

  4、来,我们一齐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一边打开你的心灵,用心地去听,这段文字当中,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倾诉,笛声悲凉凄切,读——

  5.在这如泣如诉的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来,拿起笔来,用一两句话把你听到的感受写下来。

  6.带着你听到的体会到的,再配着音乐来读读这段话。

  五.情感升华,丰满人物形象

  1.孩子们,此时此刻朱丹俨然和这笛声融为了一体。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尽情融进在这笛声里,你们说伫立雪中的朱丹像不像那株傲立雪中的梅花。

  这笛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也打动了我们,还打动了谁?

  2.大师是被打动了,大师到底是被什么而打动,使得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

  爱国心、崇高的民族精神。

  3.师总结。

  板书设计:

  木 笛

  朱

  梅

  丹

  篇三:《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又为什被破

  格录取。

  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通过朱丹的语言、神态、笛声体会他的爱国之

  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接着学习9课——木笛,让我们一起走近朱丹,聆听他的笛声,一起走进朱丹的内心,感受他的心声。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说主要内容)

  二、理解对话,体会真情

  1、出示课件: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

  师:在终试的考场上,当朱丹看到卡片上的题目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悲戚。这是为什么?默读1-23节,找到原因,简单批注。

  预设:学生应该很容易能找到“今天是12月13日,悲伤的日子让他无法演奏;这个考试不是一般的考试,经过两轮激烈的竞争才进入终试,这是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不演奏,也许就与梦想失之交臂)

  如果学生不能从竞争激烈、决定命运的角度回答,师可以“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引导。

  12月3日是个令人悲伤的日子,为什么?(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2、师: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吗?

  (两个同学说说)

  (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图片资料)

  师解说:12月13日,作为中国人是永远不应忘却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开始了。日军对被俘的中国军人,对成千上万的难民,对无数的男女老幼用机枪扫射,尸骨堆积如山;侵略军把我们的同胞绑在木桩上作为活靶子练习刺杀;为了掩盖罪行,杀人后他们放火焚尸,或沉尸江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赶入土坑残忍的活埋;有两个日军居然用中国百姓的头颅做赌注,展开杀人比赛;就连几个月的婴儿也不能幸免,被挑在枪尖扔入火堆活活烧死。南京成了人间地狱。

  (大屏幕出示)

  师: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万人——大约每1分钟杀6个人

  3、师:这一个个数字是被中国人的鲜血染红的,这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同胞的生命啊,你想说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是对日本侵略军的愤恨,可能认为是国耻,可能认为世界需要和平等)

  师:在这样的日子里,朱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悲惨的一幕幕,想到那些无辜被害的同胞,他又怎能吹奏欢快的曲目呀!

  课件出示: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他沉默片刻,只是片刻便快速而冷静地做出决定——拒绝演奏。(板书:拒绝演奏)

  4、师:朱丹的决定犹如闷雷在考场爆裂,这样重要的考试怎能轻言放弃呢?考官们不理解。他们哪里知道,一边关系着自己的命运,一边是国耻国恨,朱丹做出拒绝演奏的决定内心是多么的痛苦,但又是多么的坚定。

  请学生读一读对话。

  师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

  三、聆听笛声,感受心声

  1、师:听到大师果断的拒绝,朱丹眼中涌出苦涩的泪水。他的内心能向谁倾诉呢?黑暗渐渐袭来,老天仿佛也悲伤落泪,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不

  知不觉他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自读24-25节,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自读后回答。

  2、课件出示课文片段: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生齐读。

  3、师:同学们,听老师读,你们用心去听、去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师范读。

  预设:学生想象可能会有些难,引导学生理解“曙色”“蓓蕾”“幼松林”都象征着孩子,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师可引导“朱丹为什么会想到这些画面”他被孩子们感动了,爱国的情感就像墨滴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声扩散开来,他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颗颗火热的爱国心,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教师及时、恰当评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眼前的情景,朱丹内心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

  他想——(学生接)

  他要——(学生接)

  他只有——(学生接)

  师:是啊,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心爱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尽情地吹奏起来。(板书:广场悲歌)这是一种怎样的笛声呀?请找出描写笛声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说你仿佛在这笛声中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

  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

  生齐读。

  生回答(悲伤、倾诉、愤怒、呐喊等)

  师:是的,这笛声在雪花纷飞的南京夜空中回旋,这笛声是在告慰死去的亡灵,这笛声是中国人不忘国耻的呐喊,这笛声是对刽子手的控诉,这笛声更是如朱丹一样千万中华儿女的中国魂!

  请你再读这节。

  音乐起

  师:这就是朱但当时吹奏的曲子,伴着这幽幽咽咽的笛声,读一读这首小诗。 课件出示:笛声 / 悲凉凄切 / 犹如 / 脉管滴血 /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 / 烛焰温暖着这声音 /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 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 孩子们 / 在静静地倾听 / 他们 / 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指名读这首小诗。

  齐读这首小诗。

  四、破格录取

  师:朱丹的笛声不但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孩子们,更让主考的大师改变了态度,这是为什么?默读最后四节。

  生读后回答。(应该能从爱国来讲)

  师:是的,大师是被感动了,被朱丹和孩子们胸中跳动的火热的爱国心感动了。大师仅仅是因为朱丹的出色演奏鞠躬吗?在作者的原著中大师还对朱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在向一种精神鞠躬”。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国魂!

  (板书:中国魂)

  朱丹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他被录取了。因为他有一颗滚烫的爱国心,因为他有不屈不挠的中国魂。遗忘就等于背叛!让我们记住这段血泪史,让我们永远做像朱丹那样有气节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木 笛

  拒绝演奏 广场悲歌

  中国魂

【木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总】相关文章:

《木笛》阅读答案04-06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3-04

《怀素写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12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篇08-16

《人口目木禾竹马鸟鱼》教学设计07-06

《白鹭》第2课时教学设计03-30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3-03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04-27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篇05-12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