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3 17:05: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2.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

  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两课时。

  概括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文章的整体,也涉及局部。各段落的意思比较清楚,可利用段落的关键语句先概括段落的要点。

  本文中心思想的比较含蓄,只有通过认真品味语言,才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把握作品写作意图。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胡同之没》中只有没有一个丝毫的喜悦的老年人孤零零地站在胡同的破房子前回头怅望的照片和前面是写着拆字的胡同旧房子、后面是高楼的照片。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题:(1)本文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序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胡同还是胡同文化?(明确:是写胡同文化。)

  (2)胡同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是指胡同这种生活方式形成的心态和思想观念)

  三、再次自读课文。分析、讨论段落大意,概括要点:

  概括中,首先要对全段思想要旨进行提炼,其次对有关话语化繁为简,提醒学生在自读中找出关键句子,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段从说北京城的特点引出胡同。

  第二段关键一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因为下面的全部举例,都是说明胡同得名的缘由的,例子很多,足见胡同取名的来源之广。

  第三段写了胡同的宽窄、多少,。这两段目的是谈胡同的数量之大。

  第四段写胡同的环境特点安安静静。

  这四段说明了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呼应第一段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这两句,点明了本文将要叙说的主要内容是胡同文化,即北京的市民文化,也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因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写北京人不愿挪窝儿的。所以,这段是写胡同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安土重迁随遇而安。

  第七段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在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似的的四合院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随一点分子也只是为了合礼数,是那么的封闭而自私,这是胡同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第八段从物质生活方面写胡同文化的特点易于满足、知足常乐。

  第九段写胡同文化在政治方面置身事外的态度,他们身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作与己无关。置身事外、不管闲事是胡同文化的第四个特点。

  第十到第十二段写胡同文化第五个特点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这三段中,作者选取三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第一二个材料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写出人物自己的忍耐程度。第三个材料是写作者亲身的经历。

  最后三段(第十三至十五段):描写胡同的衰败、没落,指出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向。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即将消失,体现北京市民心态的胡同文化也应该抛弃。胡同的衰落,带给了人们怅惘和忧伤。但是,作者以智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胡同已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向胡同文化告别也就成了时代的要求。

  板书:

  北京城的特点

  北京胡同之多及环境特点(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胡同文化的含义即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文化的特点安土重迁

  封闭自私

  知足常乐

  置身事外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胡同已经衰败、没落

  胡同文化应该抛弃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

  大家知道,句子的意义有时很含蓄,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一般称为句内意义。句内意义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来表现的,因此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弄清它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句内意义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作出判断。

  别烦躁,别起急,睡不着,眯着这句话就要结合上文的贬义词冷眼旁观、置身事外和下文这话实在太精彩了北京人,真有你的!这两句反语,体味其讽刺意味,理解作者对这种逆来顺受现象,决不仅仅是局外人的调侃,表达的是作者对这种为了安分守己达到丧失正义感程度的强烈不满、气愤和批评。

  虾米皮熬白菜,嘿表层意义是描写了北京人吃虾米皮熬白菜时那种极易满足的表情,说明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要求不高。但深层含义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语用联想来理解我们知道,作者写本文是1993年6月,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水平显然是太落后了,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对北京人这种现象的讽刺意味。这里的言外之意是,今天这种易于满足知足常乐的思想在现在这样的形势下已经不适合时代了,应该丢掉了。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的凄惨景象呢?联系上文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残破,有的地基柱基已经下沉的客观叙述,联想《胡同之末》中那几张只有没有流露丝毫的喜悦的老年人孤零零地站在旧胡同的破房子前回头怅望的照片,再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毫无生气这样一个贬义词,就可以明白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在向人们暗示,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已经失去它存在的基础。满目凄凉、毫无生气的'胡同,还留恋什么呢?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这一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一个他们,表明作者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说,下面又为什么特地引用老北京的日常口语挪窝儿破家值万贯?如果联想《胡同之末》里前面是写着拆字的破房子,后面是高楼那些照片,就很容易明白这样写的目的是引用他们自己讲的口头语来调侃,含蓄地讽刺那些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家的人。

  再看四合院是一个盒子一段。这段中用了十三个引号,前十二个引号都是为了标明这些全是老北京的常用口头语言,让人们从这些口语中看到,老北京讲究的处街坊是除了会棋友杀一盘,到大酒缸喝两个和会鸟外,就仅仅只随一点份子而已,而且这里,又特意把随分子一词拆开?为的是说明连这也不是心甘情愿,是出于礼数不得已而为之。透过语言文字看出相关联的生活现象。可见,胡同里的老北京,交往也不是主动的而是被礼数所迫,是多么的封闭自私,是多么的自顾自。所以,在这段的最末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个现代谁都不以为然的、过时了的格言,显然是公开讽刺老北京们了。

  二提供下面材料,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感情:

  我是写过一些谈风俗,记食物,写草木虫鱼的文章,说是悠闲,并不冤枉。但我也写过一些并不悠闲的作品

  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动感情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除了猪肉白菜的价钱什么也不关心的离退休干部,这种人有的是。

  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周作人很欣赏杜牧的一句诗忍过事则喜,我以为这不像杜牧说的话。杜牧是凡事都忍么?请看《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汪曾祺全集·六》116页)

  读看看这写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1.作者对胡同的感情:与普通北京人一样有怀旧、伤感,对它的消失无可奈何。

  读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是文章的主旨句,因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判断。

  2.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调侃、嘲讽、不满、、气愤、批评,主张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抛弃。

  3.思考:作者在文中对安土重迁、封闭自私、知足常乐和置身事外、逆来顺受的叙述和描写过程中在语言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前者是调侃嘲讽,因为作者虽是江苏高邮人,但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了,算得上是半个老北京了,对长期相处的老北京们的心情是理解的。而且,诸如随遇而安、安土重迁、知足常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思想心态和观念,在过去,向来是提倡的传统,至于封闭自私也是人之常情,逆来顺受大加挞伐,如果用严厉的语言批判,还可能会令有些人一时接受不了而产生反感呢。所以多引用北京人的日常口语和使用引号来调侃。那为什么又含嘲讽意味呢?因为,现在,北京高楼起来了,有些人还留恋着残破的旧房子舍不得走,商品经济大潮下,有些人还不愿意下海挣大钱,不敢或不愿讲究享受。这岂不太跟不上时代了?易于满足的思想应该丢掉了,知足常乐的观念也不合当今的时代了。人与人相处,也应该多一点互相关心,社会发展了,信息时代了,也应该多关心一点国家、世界的大事了。后者是气愤、批评。用贬义词和反语来讽刺。

  三、归纳中心归纳想:

  :,以安土重迁、封闭自私、知足常乐、置身事外、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为表现,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曾长期支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现在应该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抛弃。:

  四、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联系本文是作者为《胡同之没》写的序言,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作者是委婉的劝告老北京们在留恋怀念即将消失的胡同中放弃那些过时的旧思想旧观念。

  板书流露感情:对胡同的消失怀旧、伤感

  对胡同文化调侃、

  嘲讽、不满、

  气愤、批评

  写作意图:委婉的劝告放弃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必备教学设计02-25

小班教学设计02-22

夏教学设计01-01

数学教学设计12-27

春酒教学设计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