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18 14:49: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如下是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希望为你提供参考。

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三.教学过程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5、 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

  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  0.1℃

  ① 可离开人体读取。

  ② 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  1℃

  ①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 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  1℃

  ①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 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 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 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 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例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思路分析与答:当A中水的温度上升时,由于高于B容器中水的温度,B中的水从A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lOO℃,B中水的温度也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A、B之间没有温度差,B中的水不能再从A中的水吸热了(这是B容器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液体沸腾不仅仅要求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求继续供热,由于B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扩展一下,如何才能让小铁桶中的水沸腾,你有哪些措施?

  例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思路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与人呼出的“白气”,尽管都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一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一个是从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本题容易忽视水蒸气的来源而错选A。

  答:  D  (“白气”的来源和“白气”在生活中是有区别的)

  例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思路分析: .刮风是由于大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雪一般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A                                                          一、填空题

  1.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3.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4.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5.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6.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侧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7.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

  8.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二、选择题

  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16.2℃   B.18.1℃   C.19℃   D.20℃

  10.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2.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13.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14.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1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 ①  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② ,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 ③  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②    ;③    。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1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物态变化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03-04

从购物态度测试你的性格态度08-14

小鸟的教学设计04-09

《蚕丝》的教学设计04-03

《灯光》的教学设计06-12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04-23

《荷花》的教学设计03-03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04-06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04-06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