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6 08:32: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那么关于《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师怎么样的呢?下面为大家推荐的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

  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⑵ 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⑴ 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⑵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1、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⑴ 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⑵ 汇报、交流:

  ① “学骆驼咀嚼” :

  A、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B、“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C、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D、生交流:

  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E、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想象驼铃用处”:

  A、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B、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C、“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D、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E、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

  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F、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1、“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⑴ 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⑵ 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⑶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追问骆驼去处”:

  ⑴ 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⑵ 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

  ⑶ 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⑷ 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①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② 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③ 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⑵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⑶ 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⑷ 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

  (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六、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毡帽、装卸、咀嚼、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课文以________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___、____、_

  _____和_________几个片段,表现了_________。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