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微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30 17:31: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微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学生蹲踞式跳远技术,掌握快速助跑起跳和安全落地的技能和方法。

  2、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使学生身体更健壮、更健康、更自信。

  3、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导入(2分钟)

  1、课前布置场地、器材

  2、师生交流、宣讲本课内容、目标

  1、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

  2、认真听讲

  气氛和谐目标明确

  二、热身导趣

  1围圈慢跑?

  2原地慢跑韵律热身操(5分钟)

  1、教师简介练习的方法、路线。

  2、教学生做慢跑韵律热身操

  3、鼓励学生跟上节奏,坚持练习。

  1、听清要求,积极参与

  2、跟上节奏,坚持练习。

  1、达到活动身体,导入课题的目的。

  2、气氛活跃兴趣浓厚。

  三、蹲踞式跳远学练:

  1.复习起跳动作。

  2、学习安全落地的技能和方法。

  3、分组练习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学生蹲踞式跳远技术。(25分钟)

  1、指导学生复习起跳动作。(手臂动作、上一步起跳模仿动作、上三步起跳动作)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与观看挂图(要求学生默记)。

  a、短程助跑的完整动作练习

  b、加橡皮筋的辅助练习。

  C、全程助跑的完整练习。

  4、各组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5、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主动参与、积极练习。

  2、充分利用挂图,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3、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参与某一小组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学习和小组讨论。(中途可以根据动作掌握情况换组)

  4、思考、探究和尝试: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

  1、使学生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得到发展。

  2、身体更健壮、更健康、更自信。

  3、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4、使学生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拓展能力,获取知识

  5、使学生超越自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与游戏。(8分钟)

  1、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或游戏

  3、指导或参与学生练习或游戏

  1、根据兴趣、需要、友情分组。

  2、积极参与和创编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练习与游戏

  1、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2、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放松与小结(5分钟)

  1、组织学生放松

  2、组织学生小结、评议

  3、收还器材

  4、师生告别

  1、跟着老师提示放松

  2、师生共同小结

  3、协助老师收还器材

  身心愉悦肢体放松

  六、场地、器材

  垫子6块,挂图4套,录音机1台,大绳2根,橡皮筋2根、支架3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跳远教材由于受到场地和班级人数的限制,很少有教师在公开课时选用这一教材。在本课设计时我利用横向沙坑和体操垫来解决沙坑少而分散的问题,使得四组同学能同时在一块较集中的场地内进行练习,既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又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的“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练习与游戏”这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安排具体的练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需要,自己去创编发展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的练习或游戏。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同学们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到练习和游戏中去。教学中还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利用即时评价和指导的良好反馈作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评价和指导中获得帮助,看到进步,增强信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本课的“热身导趣”部分设计时进行了两个创新尝试:

  1、队伍的调度形式改变以往一队接一队一次慢跑的形式,采用四队同时向不同方向跑出(见场地图)。大大节约了队伍调动的时间,使课更紧凑,场面更好看,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2、改变以往慢跑、徒手操的老套路,采用配音乐的原地慢跑韵律热身操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达到热身效果。

  本课的缺憾在于设计给学生思考、探究和尝试的“如何才能既跳得远又能安全地落地”这一问题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虽有思考和探究但深度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应该把着重点

微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学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

  古人置酒会友,乃人生的一大快事,李白诗歌《将进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曹操的《短歌行》,不论“怀才不遇”,还是“求贤若渴”都似乎是借酒抒情,把个性挥洒的淋漓尽致。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解题

  1、请学生断句并解释题目的意思

  明确: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即“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体的一种,可放在开头,曰:序;也可放在末尾,曰跋。包括书序、赠序(欧阳修《伶官传序》)、宴集序(《兰亭集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三、 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诵读环节

  1、学生齐读

  2、重要字音

  琼筵(yán) 羽觞(shāng) 秉(bǐng)烛

  宴(yàn )会 国殇(shāng)

  3、朗读指导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调。分清语调语气;注意重音字词。)

  4、老师范读后,学生根据前面的提示再读课文。

  (二)落实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

  1、重点实词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烛夜游:秉,拿,持;拿着蜡烛作长夜之游。

  假:借。

  琼筵:比喻珍贵的.宴席。

  羽觞:椭圆形两边有耳的酒杯。觞:酒杯。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4、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咱们去感受一下这次宴会的欢乐气氛。)

  四、朗读、鉴赏课文

  (一)、从文章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猜想李白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叙写这一次宴饮的欢乐的呢?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二)、具体分析本文的美景美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宴会的情形。

  良辰美景

  烟:春天气候湿润,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笼着一层轻烟。烟柳、烟草、烟雨、烟霞、烟花。在这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赏心乐事

  所会之人:诸从弟

  所会之目的:序天伦之乐事。(不是饯别,也就不会“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与会之人,是可比工诗文、善书画的谢惠连,人物俊秀,谈吐不凡。

  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能突出表现李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乃人生的最大的乐事,在这次宴会上都具备了,文章充满了飘逸潇洒、豪情纵横诗意,同时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

  (三)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1、本文用典颇多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酒诗序》。

  2、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比喻、拟人)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拟人)

  3、多处运用对偶。

  六、拓展探究: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老师寄语: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们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管弦丝竹,而只是观花赏月、吟咏论文,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但是,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失去理性的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的齿轮白白的消磨。人生是宝贵的,或者,她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的短暂,甚至有如昙花一现。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能够像昙花那般的玉洁、清香、美丽和动人,她在怒放的时候充满活力与豪情,我们又何须惋惜她的短暂呢?

  七、背诵指导:骈偶的特点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八、作业:

  1、课后背诵全文,并写读后感与周记本上。

  2、完成本文《赢在课堂》练习册。

微课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

  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谢谢大家观赏!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题:连加

  1、导语

  2、讲述连加的含义小明喂鸡图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小棒图小三角形图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5、巩固练习

  6、结束语

微课教学设计4

  微课名称:教学语言技能所属学科:教育学所属专业:小学教育所属课程:小学微格教学

  适用对象:大专或本科三年级学生;也可用于在职教师培训教师姓名:梁光明

  所属院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背景: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两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小学教育见习、小学各科教材教法教学密切配合,为下阶段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做准备。深刻理解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要求,对下阶段的模拟实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要求。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同时运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和运用的语言,它主要是指口头语言。

  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信息的第一载体,教学语言也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无论是讲授、提问,还是导入、结束、板书、演示、练习指导等等,都离不开教学语言。所以,掌握好教学语言技能,对于一名教师是何等的重要。

  二、新授学习

  (一)运用要求

  1、通用语言(一般语言)的要求,即努力做到用词发音准确、规范,语速适当,声音高低适中,语气亲切自然,语调抑扬顿挫,语法生动有趣、合乎逻辑并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2、相配合的其它技能的要求。运用于导入时应注意感染力,运用于讲解时应注意准确性和逻辑性,运用于提问时应注意启发性,运用于结束时应注意概括性等等

  3、学科性和学术性。语文:语言有感情、感染力。数学:准确、精练。英语:准确、规范。

  4、可接受性。低年级小学教学中要力求运用儿童化语言。

  (二)案例分析

  案例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20《纸船和风筝》一课的一段导入分析:

  闫老师的这短导入,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短短几句话,就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案例2: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20《纸船和风筝》一课的一段课文朗读分析:

  闫老师的这短饱含感情的朗读,让在场的小学生都流下了眼泪,真正地融入到课文中,很有感染力。

  案例3:《秒的认识》一课中的一段教学分析:

  老师先运用钟表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再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了“秒”,接着又提问学生:1秒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秒”。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教学语言“准确、精练”的要求。

  三、小结并结束全课

  可见,教学语言对于一名教师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每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好!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主要参考书目:

  [1]张文全主编.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孟宪恺.微格教学与小学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微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唢呐。了解其起源、结构、音色特点。

  2、欣赏唢呐演奏的著名乐曲。

  教学过程:

  一、简介

  唢呐,波斯语名称为surna,是中华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二、起源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发展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四、音域音色传统唢呐的管身一共有八个孔,分别由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来按(惯用手不同者可换左右),以控制音高。发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芦苇制的哨子(亦即簧片),用力吹气使之振动发声,经过木头管身以及金属碗的`振动及扩音,成为唢呐发出来的声音。

  五、民间唢呐

  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由来已久,早成为民间传统的一大习俗,尤其在农村广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追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六、《百鸟朝凤》分析。

  乐曲开始,唢呐奏出舒展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乐句和悠长的乐句,如同对歌一样交替应答,形成逗趣诙谐的音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前奏之后,唢呐先吹出一段热情欢快的旋律,渲染出热闹的气氛,而后在固定曲调伴奏下,奏出百鸟鸣叫的段落,全曲正是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鸣叫两个乐段作基础,进行循环变化、反复再现,前后总共反复再现六次。百鸟鸣叫时而悠扬,时而短促,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把百鸟啼鸣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呈现出一幅百鸟闹春图和大自然万物争荣的繁茂景象。唢呐是耗气量很大的吹管乐器,在《百鸟朝凤》的华彩乐句段落,唢呐在高音区内快速双吐演奏和幅度循环换气方法,把乐曲推向激动人心的高潮。华彩乐句中频频出现的长音,奔腾激荡,一泻千里,听众听不出演奏者的悄悄换气,以为是不透气的一气呵成。高潮过后是快速的尾声,再次出现百鸟争鸣的热烈景象。乐曲在高亢迅捷的演奏中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束。

微课教学设计6

  要求:

  1、在舞台上用歌唱、舞蹈、节奏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大胆表现

  2、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培养做文明观众意识。

  3、幼儿自由结组,合作表演。

  准备:

  1、舞台表演的场景布置:房子、树、小花小草、气球、彩色灯笼等。

  2、幼儿表演用的演出的衣服、少数民族的服装,道具(各种打击乐器、红绸带、头饰、钢琴)若干。

  3、幼儿表演用用到的磁带录音(圆圈舞、好朋友、我爱-、藏族舞曲兔子舞曲等)。

  4、事先排练好的两位小主持人。

  重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的形式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难点:幼儿能在舞台上用自然的表情、语气语调、动作大胆表演。并会初步评价节目。

  活动过程:

  一、回忆感知:(师)请小朋友们安静的想一想,你给我们的大舞台带来了什么礼物,怎样才能让其他小朋友喜欢你的表演呢?

  二、装扮准备: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商量自己表演的节目,穿什么服装最漂亮,带什么样的头饰最合适,让我们一起打扮起来吧!

  三、观看演出:

  主持人:

  今天的大舞台真热闹,小朋友们真快乐,今天我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哈哈笑。

  (节目开始表演,每个节目由主持人报幕。)

  四、老师指导

  1、节目“圆圈舞”后请小观众也来加入。

  T:这么漂亮的舞蹈,谁想来和小演员一起跳?

  2、节目“我爱-”后请幼儿都来做游客,拿照相机为幼儿拍照留念。

  T:小朋友们,唱的真好,我们到北京去旅游,站在-前摆一个好看的造型,我来为你们拍张照片吧!

  3、节目“好朋友”后让幼儿自由结伴,找到好朋友,进行“好朋友的”的音乐游戏。

  T:我们也去找好朋友玩游戏怎么样?

  4、节目“钢琴演奏”后请小观众来评价。

  T:他弹的好听吗?你觉得怎么样?谁想来说说?

  5、节目“兔子舞”请全体幼儿当小演员进行表演兔子舞。

  T,看谁跳的最像小兔子、小鸭子、小企鹅?

微课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反比例,能体会函数思想。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 微课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讲解 设计意图 导入(1)分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2.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相关联的量(2)比值一定

  巩固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过程(6)分

  1.课件出示

  例1

  师:在表1和表2中,有哪几个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表1和表2中的关系相同吗?

  生:表1的两个变量(长和宽),积相等都是24。表2的两个变量(长和宽),和相等都是12。

  2.课件出示 例2 师:表中有哪几种量?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发现了什么?

  生: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时间随着速度的减少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都是120(表示的是路程),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师:速度x时间=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通过观察图表和表格,引导学生借助表和图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小结(1)分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

  反比例意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正比例的意义导入反比例

  2.探究新知:用微课学习反比例的意义

  3.巩固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课后思考: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异同?

  课后反思

  本微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内容,时长8分钟,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三个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理解和概括反比例的意义,并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2.在提问方面,过多照顾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困生知识的拓展训练太少,要多关注全体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变化,更加放手让学生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微课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1、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能、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2、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学情分析

  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好篮球运动;

  2、学生对篮球运动缺少系统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并进一步提高篮球基本技能和战术水平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开始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

  二、准备工作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三、教学内容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2、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3、教学比赛

  4、素质练习

  四、设计意图

  1、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战术水平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五、课堂结束

  1、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地点

  教学反思

  1、本课遵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

  2、在课堂准备工作,通过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参与,融合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在篮球教学中,首先是运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观察、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学生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过的篮球基本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可以检验所学过的基本知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听教师的讲评,学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篮球水平。

微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生活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

  第一板块:看图识细节

  三毛图片

  姐妹俩图片

  出示两张图片,引导分析,归纳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描绘,体现人物个性,展现人物情思的艺术手段。

  第二板块:文本悟细节

  出示朱自清中《背影》买橘的片段,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第三板块:对比品细节

  出示两个人物描写的片段,做比较阅读。

  第四板块:当堂练细节

  动作描写板块

  神态描写板块

  综合描写板块

  难度升级:

  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片段来体现某个熟悉的人的(比如你的同学,你的老师)性格特征。

  展示成果,回顾总结

  布置课下强化细节描写的训练作业。

  结束语:孩子们,人们都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的生活,是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描写的魅力就是“润物细无声”。生命有了细节,才成就了美丽。文章因为有了细节,才创造了精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之美吧!就让细节之花在我们的心灵绽放,在笔尖上永驻芳华!

  点评:这是去顺平大悲中学送教的一节作文课,作课教师是工作室成员刘丹老师。教学设计很简单,但是教学过程不简单。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体验为突破点,教师语言如珠落玉盘,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附刘丹老师的课后反思

  我讲授的是写作课——抓细节写人物。孩子由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渐入佳境,让我激情满怀。但在课上却有了一个小插曲,打得我措手不及。

  课下备课时,我认为临近期末像《范进中举》这样的名篇,选段一定已经讲解完,所以我本打算在体味胡屠户的动作描写时一带而过,但是在课上询问学生时,孩子们回答还没有讲。这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因为在后面还有一个大练笔,这样肯定会不能完成,但不讲又不符合此时的学情。短暂的犹豫之后,我果断的决定,抛开本课的'写作背景就单纯的体位胡屠户的形象。

  “孩子们,看老师,攥拳头,把手舒过来......”在孩子们充满笑语的氛围中,马上就分析出胡屠户的性格——吝啬虚伪,没想到这反而成了我这节课最出彩的地方,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本堂课如我预料的那样,在最后练笔的环节,虽然孩子们都在奋笔疾书,但我却没有时间让他们再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但我依然很庆幸当时的做法,因为它让我体会到了即兴发挥的冲动与美好。

  评课的环节才是最精彩的,精彩到什么程度,有“诗”为证,大悲中学的刘校长说,我本来不想发言,但是我看大家都兴奋起来了,我也有些激动。今天我在写这些文字时,依然心潮澎湃。望都中学的刘老师说:“这堂课有一个环节,他觉得太可惜了,就是在当堂练细节这个版块儿,洁洁――着天花板。孩子们,有的说“望”,有的说“盯”,最终孩子们都说“瞪”这个字最好。这个环节就这样结束了,其实你可以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刘老师的话音未落,我们名师工作室的高薇校长立刻表示了赞同:“丹丹,我也深有同感,这个环节再追问下去本堂课就有了深度了,我们就感觉还没过瘾呢!”大悲中学的王老师,也顺势说道:我觉得在这里可以结合起来讲解一下中考的考点,赏析加点字就更好了。这样就一举多得了!天啊,天啊,我的小心脏啊!这样的氛围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最后保定市进修学校的梁校长做总结发言。梁校长说:“刘老师,你反思你这堂课的三个例子了吗,一个迟到一个挨打一个蒙冤。难道你就没想过选择积极的例子吗,还是说积极的例子,没有你所说的细节描写。在学生进行练笔的环节,发言的同学也选择了“迟到”这样的场面。难道你就没有反思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吗?”真是一棒敲醒梦中人。课下备课时,只是在考虑,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孩子们熟悉的场面。没有考虑到对孩子们的情感引导。其实我满可以选择,收到表扬了你高兴的心情,演讲比赛你获得了第一名,当时你激动的感觉,这都可以进行细节描写啊!

  综合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我们最近倡导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一,语文是教运用的,那你怎么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不单要让他们知道哪个词好,还得知道它为什么好?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语文是思维的训练,是要学生明确的表述。本堂课,我更多的是进行片段性的练习,而没有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训练。

  三,语文是审美与鉴赏的学科,文本无非是个例子。但是,文本的选择,则是一门大学问。更为高级的是,语文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就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好好地思索,再思索,细斟酌,再斟酌......

微课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掌握识别比喻句的方法,会正确识别比喻句。

  3、了解写比喻句要注意的问题。能试着写出一些比喻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什么是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难点:正确识别比喻句。

  三、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吧,“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你猜到了吗?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我们可要好好的学一学比喻句了。

  2、了解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比喻句在一年级儿歌《小小的船》中出现过,在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十一课积累过,在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又特别提出了。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请看一组例子: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2)茫茫的草原仿佛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上面这些就是典型的比喻句,这些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小船”,把“草原”比作“地毯”。通过打比方,你是不是觉得这些句子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了呢?

  从这些例句中,我们看到,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如同、仿佛、宛如……

  比喻句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本体的特点,增强语句的感染力,能起到修饰语句的作用。

  3、学会判别比喻句的方法

  我们如何来判别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常用的方法是“三看一比”法,一看句中有没有本体,二看句中有没有比喻词,三看句中有没有喻体。“一比”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相比,看本质是否相同,本质不同,那就是比喻句。请看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这个句子中本体是荷叶,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大圆盘。再把本意和喻体作比较,荷叶和大圆盘本质不同。通过“三看一比”法,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

  再来看两个句子:

  (1)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2)老师像妈妈一样年轻漂亮。

  用“三看一比”法,我们就知道这两个句子都不是比喻句。

  4、写比喻句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句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为同类事物。如“小明长得像爸爸。”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这种比喻不恰当。

  (4)作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了解了写比喻句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就掌握了比喻句,你掌握了吗?

  5、练习巩固

  (1)读一读,再写几个比喻句。

  ①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②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③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④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判断下面的句子中哪一个属于比喻句。

  ①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

  ②教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③他走路的样子很像他爸爸。

  ④一阵风吹来,树上的梨儿像在对我们点头微笑。

  6、结束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应用比喻句。谢谢您的收看,再见!

微课教学设计11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延音线的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2、 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二、 教学重难点

  延音线的灵活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节奏型、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大家看这个谱子,音符上面是一条向上或向

  下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叫什么?有什作用?

  2、 新课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乐谱标记符号之一。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 5 6 6 i 请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一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 /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这个音在一小节内书写的时候也会变化为:

  (4)总结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

  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五 本节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种新的节奏类型,节奏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把握好节奏就能更进一步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微课教学设计1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俱进,做到对慕课微课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深入认识和熟练应用。同时,为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宽教师的教育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供有效平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精品微课活动设计方案

  二、内容及要求

  (一)微课组成及要求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填写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后附微视频),每人一个微课设计,可包含学生课堂微课程和教师成长微课程。

  1、学生课堂微课程要求:制作工具是录屏软件、摄像机、手机等,服务对象是学生,内容是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等等,时间长度在8分钟以内,使用地点在学生课堂、预习、复习。(填写表一、表二)

  2、教师成长微课程:制作工具是ppt为主,服务对象是教师,内容是教育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时间长度不超过5分钟,使用地点是教研活动、学校培训、网络研修。(填写表三)

  (二)建设形式

  各任课教师按照系列化、特色化、及时化、实时化的目标,提升微课作品整体质量,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效益。

  1、系列化鼓励针对某个知识专题、主题或小考的某个复习单元设计制作微课,可以将这些系列化、连续的、有层次微课按顺序组成“微课程”,完整呈现某个专题的知识学习。

  2、特色化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特色和优势,建设名优微课、特色微课。

  3、 实时化利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时公布相关信息,方便学生及家长了解微课建设情况,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

  六、评审和表彰

  1、学校将组织学科教研组和教学领导对上传微课作品分学科、课程性质进行评审。优秀作品将在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接受网络公众点评。

  2、综合公众点评、领导组评审意见,对优秀作品、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设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

  七、其他事项

  1、作品及主要素材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

  2、微课的对象是小学生,作品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与监管;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后学习为辅。

微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③经历方程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导语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它与我们七年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然的联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着用函数的观点去看待方程(组)与不等式,并充分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形象地看待方程(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

  注: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

  (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掌握的思想方法。给学生一个本节内容的'大致框架。

  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1)解方程2x+20=0。

  (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零?

  问题:

  ①对于2x+20=0和y=2x+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从问题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

  ③作出直线y=2x+20(建议课前作出,以免影响本节课主题),看看(1)与(2)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

  注:用具体问题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科书38页揭示:(1)与(2)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

  探讨归纳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可以与解某个相应的一次函数问题相一致。你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怎样的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的?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同一?图象上怎么看?函数方程形式上怎么看?)

  师生共同归纳(教科书39页)(略)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

  练习巩固

  1.以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与一次函数问题是同一个问题

  序号

  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一次函数问题

  1解方程3x—2=0当x为何值时,y=3x—2的值为O?

  2解方程8x+3=0

  3当x为何值时,y=—7x+2的值为O?

  解:(略)

  注:第4题为开放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如“解方程3x+5=8”与“当x为何值时,函数y=3x+5的值为8”是同一个问题等等

  2。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

  解:5x=0的解是x=0;x+2=0的解是x=—2;—3x+6=0的解是x=2;

  由图象可得函数关系式是y=x—1,从而得出x—1=0的解是x=1。

  注:此处练习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形象

  了解。

  综合应用

  教科书P.139例1(略)

  对于解法2,还可以拓展成:对于函数y=2x+5,当y=17时,求x的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注:例1可看成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一个直接应用。

  归纳提高

  框图化小结:

  从数的角度看:

  求ax+b=0(a≠O)的解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

  从形的角度看:

  求ax+b=0(a≠0)的解确定直线y=ax+b与x轴的横坐标

  从数和形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

  布置作业

  教科书P.145习题11。3第1、2题。

微课教学设计14

  主讲教师姓名:x

  讲授内容:

  四(年级)

  语文(学科)

  人教课标版(教材版本)

  课目:

  渔歌子

  知识点

  领悟诗词的情感 (课目/知识点/主题)

  教学类型:

  √知识讲授 □ 解题演算 □ 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 □

  学习活动:

  拍摄模式√知识讲授型微课——教师在演播室以讲授为主,结合屏幕演示、板书等活动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学

  □ 屏幕录制型微课——对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和过程演算分析的教学内容,只录制教师的讲解声音及屏幕内容演示过程,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简介:

  (一段话,一般最多不超过150字,课程 简介以文字形式出现在微课主体内容之前)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意境优美的'词。根据四年级学生悟情悟境方面的欠缺,本微课采用“以法导学、以读促情”的教学方法,通过抓关键词来品味、想象、领悟词中的意境,走入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微教案

  (另纸附)

  讲授配套的PPT

  (另行提供PPT文件)

  微练习

  (另纸附)

  微反思

  (一段话,一般不超过300字)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中,我采用“读、想、悟”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调动学习的热情;同时抓住“白鹭、桃花、流水、鳜鱼、不须归”等词语作为悟情的切入点,读中想象画面,词画交融,从而顺利进入意境,体会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再结合诗人背景来深入领悟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微课教学设计15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名称

  纹样的变形方法

  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

  美术 初一年级

  上课时间长度

  8分钟

  教学目标:领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

  教学资源与环境:

  广州作为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欢花,花卉和花卉纹样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题,生活中经常运用花卉纹样做装饰,教学各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各花的生长过程视频。感受鲜花的美丽造型,引导学生以花为元素进行纹样的设计。

  二、发展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例比较一下花卉纹样与自然的花有什么不同,尝试分析图例中的纹样运用了什么样的变化方法?

  2.教师分析自然花卉转化到装饰性纹样的常用变化设计方法:省略法、夸张法、添加法、几何法等。

  三、总结和提出创作要求。变化是纹样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纹样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请以鲜花为创造素材,设计纹样装饰生活。

  设计理念与特色:

  “源于自然的启示”是本课总的设计理念,自然的美是美术创造的重要灵感来源,本课主要围绕自然界的花卉美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花卉感悟自然的美,学习运用美术的纹样设计基本方法再通过自己巧妙提炼加工构思创造美术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美、探寻美的规律,在生活中创造美,把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融汇课堂之中。

  教学反思:

  初中的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力,简单的花卉造型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在创作纹样的时候往往是缺乏方法,所以这课是以图例启发学生找纹样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思考探究,然后教师再通过典型的图例分析几个常用的变形方法,引导学生在创作纹样时把自己的创意结合一定的设计方法来创造作品。当然由于微课的时间限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提出课后的创作要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纹样的创作方法。

  特色与点评:

  从欣赏自然界花的生长视频作为导入,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生活中花卉纹样的应用中探究纹样的创造方法;最后落实到具体物品的装饰纹样的创造,启发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实物的审美中来。重点落在花卉纹样变化设计方法中,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纹样的知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解决重点的方法是通过图例比较分析、教师示范、自制教具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启发理解纹样的创造方法。全部教学内容都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逐层深入,作品既重视美观和实用功能,又紧扣自然启示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微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微课教学设计08-03

英语微课教学设计08-10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07-31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03-30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06-13

倒数的认识微课教学设计03-23

微课的教学设计20篇04-20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模板05-30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05-3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微课教学设计范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