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5 14:30: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教材说明:

  武汉教科院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数学问题巧解答》

  二、教学目标:

  1、掌握INT取整函数的用法;

  2、结合以前所学,实现INI取整函数的综合应用;

  3、分层目标:(1)编程实现教材中的实例;(2)更多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INT取整函数的用法。

  难点:实现INI取整函数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三个实例程序。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问题导入(2分钟)

  [教师活动]:复习上节课内容,演示取整的功能。

  [学生活动]:观察体验。

  过程

  师:前一课我们学习了PR和TYPE命令,也学会了怎样指挥小海龟来做数学题。今天老师要向小海龟提一个小问题,那就是“10/3=”,看它是怎样解答的。

  (演示:(PR 10[/]3[=]10/3),观察返回结果。)

  生:结果输出为10 / 3 = 3.33,小海龟将后面的数省略了,它只保留了2位小数。

  师:如果连小数都不需要呢?只需要返回3,该怎样办?我们可以用INT取整函数来实现。

  (演示:(PR 10[/]3[=] INT 10/3)),观察返回结果。

  生:结果输出为10 / 3 = 3,小海龟将后面的数都省略了。

  师:大家不要以为小海龟出错了,而是我们指令小海龟,故意去掉小数。这个取整的功能,很多地方可以利用。用好取整功能,可以让我们的程序实现很多不同的功能。

  2、学习新知,感悟方法(20分钟)

  [教师活动]:演示完整例子程序,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实践例子程序。

  过程

  师:演示例子程序,观察效果。

  生:测试不同的数。

  ……

  师:观察完整的程序,逐句解释。

  TO Z;主过程

  MAKE “X READ;读第一个数给X

  MAKE “Y READ;读第二个数给Y

  MAKE “G :X;将第一个数放到G中

  IF :Y<:X [MAKE “G :Y];如果第二个数小于第一个数,则将第二个数放到G中

  ZS :X :Y :G;调用ZS过程

  END

  TO ZS :X :Y :G;子过程

  IF AND :X/:G=INT :X/:G :Y/:G=INT :Y/:G [PR :G STOP];关键,用到取整功能,判断能否整除,如果都可以整除,则表示找到最大公约数,输出结果,结束程序。

  ZS :X :Y :G-1;自身调用,让G减一。

  END

  (重点讲解关键语句,将之分解,逐一分析)

  :X/:G=INT :X/:G;判断变量:X是否被:G整除

  :Y/:G=INT :Y/:G;判断变量:Y是否被:G整除

  AND;“并且”的意思,如果没有这句,则表示上面两个条件,有一个满足,就会使程序结束,显然是错误的`。

  PR :G;用到了前课的知识,输出显示变量:G,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大公约数。

  生:上机实践

  ……

  3、自行探究,拓展运用(15分钟)

  [教师活动]:鼓励并引导学生上机实践教材中第二和第三个实例程序。

  [学生活动]:动手实践,感悟实例程序,体会取整函数的应用。

  4、反馈展示,自我评价(3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优秀学生成果,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学生活动]:填写P54页评价表格。

  [延伸拓展]:你还能想到更多的取整应用吗?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实践尝试。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形工具。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画图打开上一课所画的“电脑”图片,学会运用填充工具给图象着色,其中穿插了控制工具栏显示和隐藏的方法,其中“填充工具”的使用也为下一课“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认识及设置做了准备。“试一试”中的练习也是在上一课的“试一试”的基础上,对打开图片和填充工具的进一步练习。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认识“画图”的界面;

  ②初步认识文件名;

  ③认识填充工具的作用;

  2、技能目标:

  ①学会工具栏的显示和隐藏;

  ②学会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

  ③学会“填充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标:

  ①体验电脑画画的简洁性,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

  ②感受“画图”颜色的丰富多彩,热爱生活;

  4、素质目标: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图片,利用“填充工具”给图形着色。

  难点:对小图形的填色和未封闭图形的填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若干彩色的JPG画和若干未着色的JPG画。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打开图片”。

  教师活动: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昨天老师去一班同学的家参观,把一些同学漂亮的房间图片保存在了电脑上,现在想把它们打开来,跟大家一起欣赏,好吗?谁知道画图软件中怎样打开图片?

  (教师打开画图程序,广播全体,“文件”—“打开”,打开一幅彩色的画。)

  再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第二幅)这两张图片漂亮吗?其实啊,老师已经事先把这些图片存到了我们每位同学的电脑上,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去欣赏,好不好?(总共有9幅,请同学们一一欣赏。)

  (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学生利用画图打开图片欣赏)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主动的欣赏活动中。

  二、激发兴趣,给相片涂上颜色。

  教师活动:

  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漂亮房间的图片,你们喜欢吗?还记得上两节课我们画了什么吗?(教师打开上节课画的电脑。)把我们的电脑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比一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给我们的电脑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板书课题:涂上美丽的颜色)。

  其实,画图软件里给图片涂上颜色还是比较简单,有谁知道用什么工具?下面先请同学们来熟悉一下颜料桶工具的使用方法,请打开“填充练习”文件按要求完成着色。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翻开课本第18页查看有关的说明。

  其中第三和第四幅较难,中途进行讨论。

  好,都会使用颜料桶工具了吗?下面就请打开我们上节课画的.电脑,并给它涂上美丽的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留意和保留一些色彩搭配好的作品和色彩搭配不合理的作品)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填充练习,完成上色。学生打开以前保存的电脑,尝试给它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给自己电脑填上颜色的急切愿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作品展示评价作准备。

  三、作品展示评析。

  教师活动:

  好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别人欣赏一下。请大家来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教师指名评论,并要求说说为什么?)

  给图片涂上颜色简单吗?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涂怎样的颜色才能让我们的电脑更加漂亮,美观。

  我刚才也画了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的画。(将老师的画展示给大家,同时把教师机上“画图”的“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谁发现老师的电脑有什么不对劲?谁会帮我把它们找出来?(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我们可以点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和颜料盒,将它们隐藏,当然也能将它们重新找出来。请大家也试试。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打开森林和河流中的一幅,并进行着色。

  学生活动:

  (学生隐藏工具栏、颜料盒和状态栏,并能将它们重新显示。学生纷纷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学生尝试给坦克和楼房着色。)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技能得到提高,审美意识得到培养。

  四、扩展训练。

  教师活动:

  有许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卡通图给大家做着色练习,同学们可以打开电脑中的线条图1-5,给它们也涂上美丽的颜色。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图片,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训练,使学生的涂色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将教学内容升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最后我想问大家: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来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个总结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案例一等奖03-2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方案设计12-0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5-12

数学教学设计12-27

数学教学设计12-28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优秀10-30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11-05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03-3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13篇)06-08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