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0 19:59: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课前谈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

  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

  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

  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

  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

  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

  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

  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

  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

  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

  师:那130呢?

  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

  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

  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

  师:又简单又准确。

  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

  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

  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适合身高段(厘米)

  125 125及125以下

  130 126-130

  135 131-135

  140 136-140

  145 141及141以上

  三、合作探究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

  板书随机出示:身高。

  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

  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

  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

  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

  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

  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统计,怎样?

  生:好。

  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

  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

  生1: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

  生2:分类整理。

  生3:填表。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

  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确不小。

  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

  组1:我们组男生125及125以下的2人。

  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

  (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

  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

  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

  学生口算。

  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

  师:“3”怎么来的?

  生1:把1、2、3、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

  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

  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

  生:(稍慢)1人。

  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

  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

  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

  生2:一脸迷茫。

  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举手。

  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

  生:好。

  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举手,2人。

  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

  (依次举手、记录)

  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

  (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

  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

  (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

  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

  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

  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

  生(仔细看、思考)

  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

  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

  师: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去掉一个。

  师:好,照你说的办?(课件演示)

  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

  生:沉思。

  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

  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

  师:其它同学认为呢?

  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

  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

  生:很好,更简洁了!

  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

  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

  (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

  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

  (课提示)

  师:这几格,哪一格最合适?

  生:应放在第一格。

  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

  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

  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

  生:身高。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

  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

  生:填性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

  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

  师:那中间这一格呢?

  生齐声回答人数

  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

  (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

  师:对,它管这一大片(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

  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

  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

  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

  (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先让学生全面分析)

  (课件出示填空题)

  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套,女款125的服装订()套。

  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套。

  3、()款尺码为()的服装的套数最少。

  三、比较巩固

  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生:(疑惑)不能合。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

  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

  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

  (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

  师巡视、展示。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

  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

  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

  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

  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难点是结合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

  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

  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

  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阅读课本P106,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友情小提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自学课本P107,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认真解答。

  3、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即百分比或分数比。

  4、阅读p109“你知道吗?”,理解内容。

  5、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种统计图?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9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①完成P107“做一做” 。

  ②完成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

  2、拓展提高:P109第3题.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3、为了能清楚反映出各组人数,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入这四张统计表中吗?

  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并加上表格线,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出示复式统计表,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对这张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格(师指)同学们还认识得不够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格你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这个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3个)

  “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对第一行内容的概括)

  “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对第一竖栏内容的概括)

  那么“人数”指的又是哪些内容?(表格中填的数据)

  3、对于这张空表格,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没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填数据。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二,填写数据。学生填写。

  展示学生的作业,并适当提问。

  4、问:这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样算呢?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确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一栏。接下来学生检验。

  嗯,同学们都能把数据正确地填入表格中了,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

  5、现在,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教师提问。

  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前四张统计表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6、前面的几张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叫做单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复式统计表)

  这样的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贴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

  1、教学“试一试”:谈话:关于本届奥运会的有关情况。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出示课件)

  拿出表格三,独立填写这张统计表。

  展示学生作业。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

  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有“合计”与“总计”一栏。

  四、学以致用、实践拓展:

  刚才,我们举了一些例子,确实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接下来,徐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同学们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问2到3名学生)

  如果徐老师想了解全班同学收到礼物的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我一个一个问吗?(可以调查,统计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调查与统计。

  学生填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66-69页。

  教材简析: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统计表及平均数后安排的,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完成阶段,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信息窗情境图、限时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以获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在世界运动史上又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其中,你对哪枚金牌的获得记忆最为深刻?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观看奥运比赛的感受。

  谈话:是啊,每一枚金牌都是运动员们的汗水和血水凝聚而成的,都来之不易。(出示信息窗1的教学挂图)这就是第29界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榜。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以是计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统计相关的。

  谈话:老师也给你们提个问题:各种项目获金牌的情况怎样?你能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条形统计图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描述数据。

  1、谈话:在绘制统计图之前,我们先应将数据分类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将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表。(教师在此说明:水上项目包括:跳水、游泳、划艇等;重技类项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击等。)

  项目射击水上举重球类体操重技类其他

  数量(枚)

  2、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来。)

  汇报交流,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项目获金牌的数量。

  3.谈话:怎样用统计图表示各项获金牌的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68页的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教材简要介绍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分析数据。

  谈话:扇形统计图中的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交流,互动讨论。明确图中数据是指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射击9.8%表示射击项目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9.8%。

  谈话:仔细观察,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了解各项目所占金牌总数的比重。

  (三)对比发现。

  谈话:比较两种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每个项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个项目所得金牌数与金牌总数的关系。

  谈话:是啊,两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三、实际应用,深化理解

  (一)课后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阅读扇形统计图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和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如少数人口8.4%,能说出是指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4%。通过该题,学生能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

  (二)课后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巩固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会说说统计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四、课堂反馈,交流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经历一系列的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数学内容,进行交流反馈,并和同伴说说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对统计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猜看:这个表格和这个笑脸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谁会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谁就能得到笑脸人。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哪个组的同学表现好,就随即奖励一个笑脸人)

  [设计意图:通过奖励笑脸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2.出示条形统计图:(以一代二)学生一年级体重的统计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这个统计图完成这张统计表1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统计表后集体订正。

  过渡语:现在你们已经二年级了,体重也相应的增加了,结合你称体重的情况,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斤。(指2~3人汇报)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每个体重段有多少人呢?你们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统计图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统计方法,并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做孕伏,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统计学生体重,突出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集思广益,收集方法。

  (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地到前面画正字;2.举手计数;3、分组统计。)

  过渡语: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很好,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用哪一种方法能既迅速又准确地来进行统计?

  2.比较归纳,择优选择。

  师生共同比较三种方法,归纳出学生认为合适的方法(用举手的方法来统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确定统计的方法,并在认可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法。这样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

  3.根据需要,引导探究。

  (1)师生合作,用举手的方式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2。

  过渡语:学校校医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一会儿要用一年级的统计表,一会儿要用二级的统计表,她一边整理一边叨念着:要是能把这两张表制成一张表,该有多好啊……你们能帮帮忙吗?

  (2)学生独立探究,设计复合式统计表。

  4.合作设计,展示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统计表,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生生交流:学生可以随意向展示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你是怎么设计的?你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第二行第二列的数字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5.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统计表,解决问题。

  (2)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以下几个问题:

  ①哪个阶段体重的同学最多?

  ②假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

  ③你想对哪个阶段体重的人说话?

  [设计意图: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渗透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如: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多少千克至多少千克以内?通过对不同阶段体重的同学说话,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要合理膳食,注意身体健康。]

  三、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1.统计二(2)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

  2.出示二(1)班、二(3)班、二(4)班、二(5)班各组获得笑脸人的个数(结合学校班级实际)。

  3.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本节课制订了一个评价量规,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个小组,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是一个笑脸,贯穿整堂课。这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当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可以统计各组的笑脸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笑脸人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4.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教师出示扇形统计图(也是统计各班得到笑脸人的总数),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统计方法的多样性、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

  四、结合学习历程,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8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整理数据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建立在表现一定数学思想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能力出发,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未来的联系。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湖北科技出版社《实验教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从实例中使学生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交流、组织应用等教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入环节,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整理,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为什么要制成折线统计图呢?”很自然的揭示了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探究欲望。在小组探究环节,“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后再适时引导自学、讨论和探究,既尊重了学生主体又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渗透学法指导。应用部分更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独立自学、独立思考、个人动手、小组合作操作体验法、合作交流法交流、讨论、归纳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图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前叫同学们调查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的数量,指名汇报。

  2、怎样使这些数目更清楚醒目呢?

  3、课件出示一幅反映第25-29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

  学生观察、质疑: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入课题: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折线统计图”

  二、自主探究,归纳发现

  (一)初步认识、生活来源

  1、阅读课本

  (1)独立自学

  (2)汇报所得:说说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有什么特点?

  2、观察交流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从报纸上、网上或课外读物中见到过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

  (A)讨论制作步骤

  1、看一看: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上有什么特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小组合作学习课本上的`制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课件出示。

  (B)动手操作

  1、独立完成数学书第48页试一试的统计图,同学之间相互订正,并回答问题:哪两年利税增长最快?

  2、从1992-2000年实现利税情况统计图中,你能预测一下后来的2001年利税将达到多少万元吗?

  三、操作体验,分析应用

  1、观察分析:出示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记录,回答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摄氏度?最低是所少摄氏度?

  (3)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数据(2000-2008)。

  请同学们将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会达到多少?

  3、拓展练习

  某商场要将2008年各个季度奶茶和凉茶销售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来帮忙。

  (1)提示:统计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在设计上应有什么不同?(要反映两种数据)

  (2)课件出示缺少图例的统计图。小组讨论:你能运用生活经验从图上反映的情况推断出哪条折线反映的是哪个数据吗?

  指名到台上标示图例,集体订正。

  四、课堂收获,学法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和你的伙伴一起调查麻城市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来龟山旅游的客人以供参考。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业出一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针对以上目标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因此,我选择的题目,都是有目的而选取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题,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

  2.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这句话是我国有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所说的。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例如:

  (1)当学生从“奥运金牌图”上读出我国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喜获佳绩时,学生都充分显示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汽车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当学生通过“某商场奶茶、凉茶销售情况统计图”体会到要反映两种不同的数据,一条折线是不够的。学生产生了新的知识欲望,从已学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学生能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计两种不同的折线。这时教师再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自己选择图例,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4)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课外调查麻城龟山风景区的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提供给前来游览的客人以供参考。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为家乡旅游业出一份力的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力求在教学效果上达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觉得哪些运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运动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P9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

  彩笔、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成点。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出示主题图,说明这是六(1)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说这些同学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这是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情况。由此引入新课。

  2.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编排意图

  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五门课出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上哪门功课?指名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知道最喜欢上哪门功课各有多少人呢?(想)那要怎么做呢?(统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统计(板书:统计)

  二、探究

  1、制作单式统计表

  2、师:我们先来统计男生的情况,(出示男生统计表)请一名女生记,一名女生数人数。男生选一门最喜欢的科目并举手。男生已统计好了。根据这张统计表,谁有问题要问的?(生问,生答),现在我们来统计女生的情况。

  (出示女生统计表)还是跟刚才一样,请2个男生来收集数据。

  3、探究复式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一起制作了两张统计表。这张单单统计到男生喜欢科目的情况,,第二张表单单到女生喜欢科目的情况。我们把它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单式统计表)老师非常想在一个表里就可以知道男生和女生的情况,那么把这两张表组合一下,制成一张新表:出示(复式统计表)师:谁能将这两张表的内容填到这张新的表格中吗?指名学生尝试填表。表里既统计男生的情况又统计女生的情况,我们把它叫着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4、比较两种表: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

  5、,观察表格,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或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把你想到的问题提在本子上,让同桌来回答问题。通过分析,你会提一些什么建议吗?老师给你们的建议是:学好各门功课,全面发展。

  三、练习

  请看大屏,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调查3个同学五天用纸情况,你能把这张表填完整吗?你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吗保护树木,节约用纸,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四、扩展延伸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迎六一联欢会,老师请班长去买水果,可是班长不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不知

  道怎么买,怎么办呢?你能帮帮他吗?(出示复式统计表)现场调查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并填好统计表。有了这张表,班长买东西就心中有数了。互提问题,互相解答。并提出好的建议。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05页的例2,第106页做一做,练习二十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横向复试条形统计图,能从复试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能根据横向复试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醒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习新的内容。】

  2、出示五种动物时速统计图。

  提问:

  (1)它有什么特点?

  (2)这个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分析统计图的方法。】

  3、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从这个横向条形统计图里发现了很多信息,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统计的知识,继续研究复试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课件出示例题2的统计表。

  2、指导分析例题2的统计表。

  3、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该怎样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说说:用横条表示停车的数量;同种停车数量要挨紧等。

  提问:甲乙两个停车场应该怎样表示?

  1、先示范画两条横条,让学生观察、参与。再让学生完成其余的横条,完整统计图。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有既定的.步骤。】

  2、待学生完成统计图后,解答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先指导学生审题,分析表中数据,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解决统计图下面的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一题

  让学生小组里完成统计图下面的两个问题,再集体汇报。

  2、完成练习二十第二题

  (1)学生汇报得到哪些信息。

  (2)第二个问题学生先调查各人的人均居住面积,再在小组里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自己表现得评价。

  五、布置作业

  调查小组人均用水和用电量,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具谁备:

  小黑板、统计图、统计表、图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老师这里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数量比较多,请同学们帮帮老师数数各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活动数图形。

  2、现在老师想知道,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怎么办呢?(把各种图形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各种图形的数量呢?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各种图形数量?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各种图形数量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图形

  △

  □

  ○

  个数

  4、绘制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图形较多,提供的方格不够,怎么办?

  (2)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统计的人数?

  (3)班内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

  (4)在此基础上总结:可以用1个方格代表2个人,以后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个方格代表5、10等更大的单位。

  (5)根据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的方格中涂色。

  (6)展示学生作业,并问为什么这样涂色?让学生说明涂色的理由。

  5、学习例1

  (1)同学们都喜欢什么动物!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四种动物卡片(展示图画: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你喜欢什么动物,请说一说。

  (3)老师这里有某个学校的二年级喜欢动物的情况的统计数据。

  喜欢动物的统计数据表

  动物

  小猫

  小狗

  小兔

  小乌龟

  人数

  8

  10

  16

  6

  (4)学生活动比赛绘制条形统计图(选出前五名的作品展示)

  教师提供条形统计图有1格表示1个数量和1格表示2个数量的,让学生自已选择用哪种。(总结出用1格2个数量的较好)

  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6、看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2)跑步、跳绳、游泳这三项体育运动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4)在统计图的方格中途色。(学生独立完成)

  (5)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堂课时上的作业

  探讨问题: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统计》课,主要是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单位、表示2单位或更多的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1、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科书所给的材料,结合我自编的内容,创设了一个数图形的情境,并让整个情境贯穿于课的始终,数图形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一年级的学生容易数出图形的数量,学生的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很快地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由此可见,兴趣还真是学生乐学的法宝!

  2、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但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进行“数图形”的统计时,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如:画“正”、打“√”、数一数等),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统计,然后让展示学生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统计,但是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只是独立进行统计。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整堂课,我都以低年级学生能接受并喜欢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亲切,平易近人,语言温和;并时常以微笑鼓励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基本都跟着我走了,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让活动富有童真童趣,让学生是在快乐的学习,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学到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3-97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难点:体验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初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吃水果,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几样水果呢。

  2、(出示水果)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回答的声音这么响亮,这个xx就放你那儿吧。(教师适机将水果放在同学的桌上)。

  3、把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大声地告诉老师吧!

  (二)、探究新课。

  1、获取数据。

  (1)、师:哎呀,我都听不清楚,到底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吧,就让我们来调查一下,怎么样?

  (2)、老师发现这组小朋友坐得最精神,就调查你们这一组吧,还有你这组。在调查之前,你们先帮我想想,该怎样调查比较好。

  〈适时评价:老师最喜欢能安静思考问题的小朋友。〉

  预设:

  生1:一个一个地问过来。

  师追问:可以吗?觉得这方法怎么样?还有更方便一点的方法吗?

  生2:可以用举手的方法……

  师追问:

  ①、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②、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③、为了让小朋友更好数,现在请这两组喜欢苹果的小朋友起立,其他小朋友帮我数,看谁是数数小能手,数得又快又对。他已经数好了,还坐得这么端正,就请你来回答。请生说。(师适机板书:苹果:xx)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3:可以将喜欢同一种水果的人排成一队……

  师追问:

  ①、可以吗?排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快、静、齐)请喜欢香蕉的小朋友跟着xx站到这里,喜欢梨子的站到这,喜欢桔子的站到这。比一比,哪队动作最快。(教师喊口令:10、9、8……)

  ②、你们排队的速度真快啊!!估计一下,哪队的人比较多。(指名说)

  ③、估得对吗?来数数吧!谁来汇报一下?请生说,师板书。

  2、介绍统计表。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调查,我们记录下了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这一过程就是统计的.过程,而这张表格也称为统计表。(随机板书课题:统计,调查-统计表。)生齐读一次。

  3、统计图。

  (1)、看到小朋友表现得这么出色,我就把你们喜欢的水果请到电脑上来,看!(点击课件)这些水果宝宝队伍排得多整齐啊,真讨人喜欢。现在老师给它们铺上格子,标上数字,为了画图的时候方便,我们就用涂色的格子代替这些可爱的水果,(课件随机出示格子,数据与涂色的格子),告诉我,苹果应该涂几个格子?香蕉呢?(教师随机出现)真棒!这样,这幅图就完整了,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条形统计图”,来,认识一下,叫一下它的名字。你觉得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2)看这张条形统计图,你喜欢吗?为什么这么喜欢?

  ①、你能一眼看出什么?个子最高说明什么?个子最矮说明什么?

  ②、旁边的数字有什么用?不要行吗?从数字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格子代表几?

  ③、老师观察一下,发现喜欢苹果和香蕉的一共有xx人,喜欢苹果比香蕉的xx,你们有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

  ④、请生说。

  4、小结:老师今天真喜欢一(5)班的小朋友,通过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发现了好吃、有营养的水果中,居然还隐藏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真是奇妙。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经历统计这个过程的?(调查获取数据--填写统计表--画统计图)指板书,读一次。

  三、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数据。

  1、过渡:水果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是小朋友要想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头脑变得更灵活,我们还得多吃饭菜呢。昨天,老师特意去调查了一(3)班20位小朋友喜欢吃的菜。

  2、(课件出示青菜、鱼、鸡腿、大豆、其他)学生记录。

  (1)、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谁知道其他指什么?你能帮我记录一下一(3)班每样菜喜欢的人数吗?好,那老师现在报啦,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报,学生记。

  (2)、师:怎么啦?为什么记不下来?老师报得太快啦?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快地记录吗?写字太慢了,那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还可以用哪些符号?(√、○、……)只要是你认为比较方便的都可以。(出示记录单)

  (3)、师:如果一个小朋友喜欢就用一个符号表示,那两个小朋友喜欢呢?怎么表示?(打两个符号)现在你会了吗?开始记录。师再次报,学生记。

  3、交流反馈。

  4、填写统计表。

  5、画统计图。在画之前,先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从下往上涂)

  6、看到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请生说。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一(3)班小朋友喜欢鸡腿的人最多,以后食堂阿姨在买菜的时候就可以买鸡腿的次数适当增加一些,但是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营养成份,青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特别丰富,鱼吃了能让小朋友变得更加聪明,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这样营养才均衡,身体才能长得更好,学习才会进步。

  四、练一练。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小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通过统计我们能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知道哪样东西最受人们欢迎,或是最让人讨厌,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与它见面,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

【小学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9

关于小学统计教学设计03-18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设计05-01

小学教学设计统计表03-21

小学数学《统计》优秀教学设计04-26

《统计》教学设计02-27

《统计》的教学设计03-17

小学生数学《统计》教学设计01-07

北京版小学数学统计教学设计04-29

《统计一》教学设计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