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撰写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13 09:24: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撰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撰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撰写教学设计

撰写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个角吗?(课件逐一演示)

  4、(点击,实物去掉、只剩角)师: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5、谈话引题。

  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引人,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对角的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验证直角

  师:(指直角一类)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学生上台验证,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

  3、验证其它两类角

  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

  4、给角取名

  设问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给它起的名字真好听!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和老师一起说:锐角锐角。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设问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个名字吗?真不错,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和老师一起说:钝角钝角。快找到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5、师:好!那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这些角的分类,通过两种分法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类后,再来分类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一系列活动,获得新知。特别是给角起名字环节设计,吸引全体学生都来自由想象,轻松表达,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角,好吗?开始吧!

  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当中你在哪也见过这些角?

  3、师: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师: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5、画角: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真多呀!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还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角,那如果老师说出一个角,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老师说学生画,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考。(教师巡视,选一些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学生练习)

  6小小设计(用角或有角的图形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来人的身上也有角,每个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种角,整个环节轻松愉快。如又小小设师练习,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的梳理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片段实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片段实录)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

  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小组1: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一类。

  小组2:不对。应该分三类。直角的一类,比直角小的一类,比直角大的也一类。

  其余小组:对,我们也分三类。

  师微笑:你们都赞同分三类,那分两类到底有没有道理?(学生思考)

  稍一会儿。

  生1:我知道了,分两类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是按角的大小分,他们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两种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标准不一样。

  师:是呀,很多时候,数学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们给角分类一样,标准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有序、情趣并生,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上离我们的学生较远的素材变为学生非常熟悉的游乐场所图片出现,学生果然兴致极高,立即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使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新知探究环节中,我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什么分?再在分的基础上分类验证。特别是刚才有几个角用眼睛观察有争议的,通过亲手验证,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让它们归队。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汇报分的结果时,第一组孩子说: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是一类。由于我在备课时就预想过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所以当这位学生说出这种分法时,我从容地把球扔给学生,然后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这种分法是否有理。(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类)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同:角分两类或者三类都是可以的。这样更加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总之,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作为一线的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精心设计,让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勃勃生机。

撰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滑翔

  目空一切。

  ⑵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⑶了解作家作品。

  2、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恐怖”……(阴森、黑暗、骰髅等)这些词语。现在当我们看到《大雁归来》这个题目时,不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词语?(春天、阳光、温暖、亲情、南方、自然、和谐……)

  看来同学们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对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

  二、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的活动。

  2、不知同学们在读后有否与老师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少有关大雁的知识?

  (大雁飞行的路线很直;雁队的数字以六为单位;孤雁通常鸣声凄凉;雁是群体生活的鸟类;等等)

  明确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三、精彩赏析

  1、语言形象优美:

  ⑴作者是一个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他而言,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关于大雁的秘密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当他发现这许多之后如何与读者分享,怎样使读者喜欢看他的作品,你认为他还要在他的文章里添加些什么?

  学生发言:

  对大雁的热爱;

  语言十分优美。

  这两点恰是本文难能可贵之处。这两位同学真是慧眼识真珠玉,就让一起先赏析文章语言之美。

  ⑵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畅谈对本文语言特点的感受

  ⑶学生总结:

  A、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B、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C、词汇丰富多彩。

  ⑷仿写句:

  选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仿照它另写一句。或者,仿写老师从文中提炼的句子,来小试牛刀。

  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⑸学生精彩仿写句选: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教师给予表扬:刚才几位同学的仿写句可以用《敬畏自然》里的“精巧绝伦”来形容。)

  2、“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⑴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潜伏”在沼泽里,只为了聆听大雁的集会;

  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作科学的考察;

  长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⑵同学们所造的好句都源于丰富的心灵与用心的学习,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确:是爱。他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大雁的深情。

  这种感情尤其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语句语段中,如:

  “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⑶阶段小结:学生对上半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明确本文是集知识性、形象性与抒情性于一体。

  四、质疑畅谈

  1、学生针对文章能提出一些疑问: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

  “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是指什么?

  2、学生也提交了些独立的阅读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这些从文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五、拓展延伸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

撰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规范写日记格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师:小朋友,我们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过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呢?

  生答。师板书课题,齐读。

  2、进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日记是每天记录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读课文,看看写了什么?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

  二、教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生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卡片。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师正音。

  2、多种形式读:

  开火车读、抢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4、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让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学生手则、昨天、纱布、寄信、水电费。还可以一字组多词。如,粉条、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颜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装;寄存、寄托。

  5、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词的读音:

  指名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2、指名朗读,纠正发音。

  四、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则日记,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2、指名答,师板书: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

  (喜欢) (生气)

  3、师:梦想没有实现,“我”的心情怎样?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指名读,引导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4、小组分工读。师巡视指导朗读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则日记。

  五、总结格式

  1、师:小朋友,学习了第一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应该注意写什么?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2、师:你发现了日记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六、指导书写

  1、认读要写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写的生字卡片,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三个字。

  2、观察字型,发现规律:

  同结构:八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重点讲解: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提”不能超出右边的撇。

  日字旁:相对瘦长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复习日记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法认读:

  开火车读、赛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则日记,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个什么梦,梦见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一想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教师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指名回答并朗读,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

  学生回答。

  4、师: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5、师:那么你感觉“我”是怎样一个人?

  指名回答。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样,关爱他人,那么你自己也会收获很多快乐。

  6、师:我们学习了小作者的两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⑴ 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⑵ 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⑷ 日记的内容必须新鲜,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三、实践活动

  1、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日记(篇数不限):

  提示:

  ⑴今天你做了什么?

  ⑵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什么?

  ⑶你最想干什么?

  ⑷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上台朗读,或在学习园地里展出,在“语文园地”的“展示台”展示。让全体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培养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体验写话的快乐。

  【板书设计】

  24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

撰写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构思新奇、想象奇特、语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难度适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多数中学生或许都见过,“小桥、树木、山泉”……并非罕见之景,有的或许还见过更美的景色,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缺乏作者这样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缺乏与大自然真诚交流的童心,缺乏将美景转化成文字的写作技巧。这也就成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学设想】

  美文需要美读,在美读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本课试图通过“美读五步曲”来完成对此文的学习。

  1、诵读,初步感受美。

  2、品读,探究发现美。

  3、联读,拓展比较美。

  4、背读,积累丰厚美。

  5、写读,片段创造美。期望以读代讲,以读带学,读读品品中探究美文、美点。

  【教学准备】

  1、选择配乐音乐。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诗。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读书的你,想必也曾游历过许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爱的风景?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畅说。

  老师点评小结后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触摸语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灵气逼人的你们一定会有美的启迪,新的收获。

  课题呈现。(见课件)

  一、诵读──初步感受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是学语文的最佳方法,何况今天学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读,让我们蓬蓬勃勃地读起来吧!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

  ⑴积累本文的生字雅词。

  ⑵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就此文的?

  ⑶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读──探究发现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可谓学习之高妙技艺,让我们在读读品品中发现课文的美点,在赏赏读读中探究课文的亮点。(如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

  ⑴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谈谈它的美处。

  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谈谈它的美处。

  ⑶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谈谈它的美处。

  2、学生交流,且配乐朗读喜欢的段落,并由学生点评。(音乐见课件)

  3、教师推荐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与学生分享。

  小结:

  文章的美处:

  语言清新之美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笔墨让我们走进了画中,走进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缕微风,一抹夕阳。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组合作。

  ⑴传阅诵读。

  ⑵选择其中一篇重点联读,比较课文,发现异同。

  2、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在学生推荐的美文中选一篇,作较详细的联读。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丰富多彩,用语言描绘自然更是异彩纷呈,无论哪一种自然之美,哪一种语言表达,却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饱含激情的心绪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灵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读──积累丰厚之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1、竞背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背读收集的自然山水诗,学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撰写教学设计5

  今天,我有幸听了吴老师针对如何撰写出一篇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有趣生动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一、三维目标。

  要写好一篇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能力特点设定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要达到三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定三维目标中,教师应该明确写出具体化的量化标准,如:你能让学生学会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真正掌握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只有目标明确及具体,你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好好反思--解决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以求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所教的内容在教材中处在什么位置,和前后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依据课程标准与往年的中考考点,结合本班学生的能力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不同方面有目的的进行考察,从而了解不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过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后,确定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难点是...、第二个难点是....以这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对症下药。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

  这次讲座讲了很多以前都没有想过的知识,教学设计考察了老师对于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将自己理解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清楚明白,这又是作为老师的功底和能力。对于农村教师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应把目光局限于上完这节课,我们应该把目标放长远,开阔我们的视野,多学习新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从各个方面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己。

  五、教学反思:

  1、特点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这节课设计与真实环节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教学设计。

【撰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撰写人物教学设计03-14

如何撰写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22

撰写教学反思的建议论文03-13

简历的撰写01-27

简历的撰写诀窍01-30

简历的撰写策略02-27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0的运算教学设计的教学设计11-20

怎样撰写调研报告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