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美猴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8 16:31: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美猴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猴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美猴王》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观察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完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石猴还有哪些称号。这样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都抢着说。接着老师引导:每一个称号后边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么“美猴王”这一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猴王》这一课。(幻灯片1、2)

  二、作者作品(印发)

  1、 关于作者(幻灯片3、4)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使他运用志怪小说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2、 关于《西游记》(幻灯片5、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幻灯片7)

  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3、 什么是神话小说?(幻灯片8)

  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9)

  遂迸裂麋鹿瞑目径

  石窍石碣镌刻

  2、解释词语(幻灯片10)

  开辟径镌石碣窍瞑目

  天造地设力倦神疲滔滔不竭

  3、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11)

  明确:本文写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

  四、整体感悟

  1、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人物精彩的表演来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12)

  2、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幻灯片13)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五、课外作业(幻灯片14)

  1、妙词锦句积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摘抄下来。(句子:4个,词:6个。)

  2、预习思考:(1)美猴王“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六、板书设计

  14、美猴王

  吴承恩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来到世上、成为美猴王的故事,做到有表情,适当配以动作。(幻灯片15)

  二、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幻灯片16)

  1、美猴王“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明确1:身世美、行为美、语言美(幻灯片17)

  明确2: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幻灯片18、19)

  例如: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灵巧、本领高强)

  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胆大心细、善于观察)

  提议“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何不拜我为王。(深得众望)

  明确3: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幻灯片20、21)

  例如:猴(1)和山间其他孽类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2)猴进洞时和进洞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紧扣猴子的特性写的,把顽劣的猴性写得神态毕肖。

  神(1)石猴是天地生成。(2)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

  人(1)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2)称王后,石猴正名为“美猴王”,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些事都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

  三、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幻灯片22)

  小组讨论交流:

  1、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2、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

  明确:《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他在人民心目中是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四、课外延伸(幻灯片23)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五、概括中心(幻灯片24)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六、课外作业(幻灯片25)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写片段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美猴王

  吴承恩

  石猴的艺术形象: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

  (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美猴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4、检查:

  课件出示生词,认读:

  迸裂、麋鹿、瞑目、石碣、镌刻、……

  交流词语的理解。

  大造化、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方法,帮助自己理顺思路,尽可能详细的复述课文。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全文内容以石猴为中心理思路:出世——生活——探险——称王

  6、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你喜欢的段落,说一说理由。

  二、品味精读

  (一)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品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美猴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敢说敢干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是教学的重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圈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②预习课后练习。

  教师:准备相关教具,以更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1、放歌曲《猴哥》导入课文。简介作者与作品。

  2、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3、学生复述《美猴王》的故事。(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石猴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

  ②、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

  4、找出课文中描写美猴王动作、语言的词语或句子。

  5、由学生讨论、分析美猴王的形象。(智慧、灵巧、本领高强等)

  6、讨论课文的主题。

  7、课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作业:

  ①课外阅读《西游记》。

  ②抄写词语。

《美猴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美猴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给课文划分段落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会复述美猴王的故事;理解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效仿的方法,分析美猴王的动作、语言,从而概括其艺术形象;师生合作总结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美猴王“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养成课外阅读文学著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美猴王艺术形象。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2、什么是神话小说?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3、《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课文。

  二、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词注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

  三、字、词的落实:“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绝、力倦神疲”

  四、赏析课文

  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故事开端):写石猴出世

  讨论要点:石猴不比其它猴子,是破仙石而出,所以虽不是母体所生,却肢体俱全。起笔就显出它的神奇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服妖魔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故事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讨论要点:作者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体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故事高潮和结局):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并被拥戴为王。

  五、课堂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14、美猴王

  吴承恩

  情节发展顺序:

  故事开端:石猴出世,神异出众

  故事发展:山间生活,自荐探泉

  故事结局: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1、提示:《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在人民心目中是最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2、在课文中,我们从“美猴王”身上可以看出它的许多鲜明的性格特征。这节课我们在了解课文内容、划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下“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谁来把“美猴王”的形象概括一下

  要点:胆量超群、本领高强、顽皮泼辣、深得众望。

  可以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来说明以上这些特征。

  点拨:课文中的这个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课文处处紧扣猴子的特征,以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位石猴的猴性,也刻画它身上表现出的“人性”。如:艺高胆大,聪明心细,不愿受拘束,热爱自由,不怕艰险、敢说敢做等。

  三、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四、归纳本文艺术特点(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1、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冬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略写石猴出世:先天出世,来历不明

  详写美猴成王:

  3、观察入微、抓住特征

  写石猴:——突出猴的个性

  写众猴——突出猴的共性

  作者抓住猴的特点,写其鲜明特征,写石猴,即写它身上具有的猴的共性,如活泼好动爱闹的特点,又写它作为石猴的个性,即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特别是写它争当猴王的言行,突出它逞强好胜的个性特征。

  五、课堂作业。

  1、说说课文详略安排的用意。

  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个艺术形象的意义的?

  【板书设计】

  14、美猴王

  石猴的艺术形象:

  胆量超群、本领高强、顽皮泼辣、争强好胜

  智慧灵巧、敢说敢做、热爱自由、不受拘束

  ——理想化的君主

《美猴王》教学设计6

  知识目标:

  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

  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节选,搜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概括复述。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猴哥》(出示幻灯2),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再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猴哥”还有哪些称号,以此引出课题。

  择要板书:美猴王(猴)齐天大圣(神)孙悟空(人)

  2、师生合作简介《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和作者吴承恩的相关情况。

  (出示幻灯4、5)。

  导语设计:

  美猴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位英雄,也是很多孩子的亲密朋友。那么,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他有怎样“美”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猴王》。(板书: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节选出来的,为方便同学们阅读,编者对原文文字作了不少删减和改动。

  学习本文,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出示幻灯6)。为了活跃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全班同学们按现在的座次分成四大组,一、二、三、四组分别用《西游记》中保护唐僧取经的四个英雄形象来命名,分别是悟空队、八戒队、沙僧队、白龙马队,今天你们要重闯西游路,各组队员要拿出法宝大显神通,来闯关(黑板上先写好队名画好闯关图表),哪组最先闯关到达终点—灵山,全组队员每人将取得真经(特殊礼物)一份。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闯关!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关:扫除字词障碍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幻灯6)

  镌径遂迸裂麋鹿瞑目石碣石窍开辟天造地设力疲神竭瞑目蹲身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喜不自胜滔滔不竭

  (二)第二关:整体把握故事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出示幻灯5:留空待填)。看谁说得简洁又准确。学生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出示完整内容)

  2、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作为学生参考)

  (三)第三关:分析人物性格

  1、过渡: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出示幻灯6)。让学生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找两组派代表对决)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比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找两组派代表对决,出示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共同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高手(找两组派代表对决,出示幻灯8)。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每组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同学参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和果敢。(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再点课题下的副板书)。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这多像一个独立的“猴类王国”啊,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最后,引导学生把以上几个部分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

  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出来的。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

  三、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如果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的故事,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等,请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小结各队竞赛表现,宣布闯关获胜的队名以及奖品内容。)

  四、作业布置:(幻灯14)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书或节选,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3、妙词锦句积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以上,词:5个以上。)

  附:板书设计(把美猴王的“美”板书成一个“美”字形。)

【《美猴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拼音教学设计04-05

《早》教学设计04-04

氓教学设计04-04

牧童教学设计04-02

《乘法》教学设计04-01

必备教学设计02-25

小班教学设计02-22

夏教学设计01-01

数学教学设计12-27

春酒教学设计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