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25 12:33: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发言)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兰)

  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读题)

  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读)

  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毛毡 镶嵌 模样 羊圈

  牛犊 骏马 牲畜 公爵

  吆喝 呼噜 哞哞声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生间交流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怎么读?指导朗读)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说)

  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再去欣赏一下荷兰美丽的风光吧。

  五、小练笔

  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也学会了许多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

  1、这就是真正的新桥三小!

  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桔园。

  板书:

  22、牧场之国

  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国 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的天堂

  静谧恬美的夜晚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散文。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概述四个场面,分析三大人群的特点;探究主旨,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还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课堂教学应采用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深入探究,学以致用,除了进行必要的语文基本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认识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2、能力目标:

  ⑴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⑵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⑶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

  勃兰兑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⑴“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⑵“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⑶“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2、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 关 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 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学生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 (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 (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谈话引入

  1.展示课题。

  2.说说你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文中的注音与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通过哪些段落了解到的?

  2.全班齐读第3~6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3.指名读描写小筏子在前方时的段落,说说你认为那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反复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表达的感情。

  (1)“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

  (这里运用了比喻句。把远处出现的小竹筏比作小蜻蜓。小小的蜻蜓落在了水流湍急的江水里,处境相当危险,但它仍然在挣扎着向前进。这是在说划桨人的勇敢。)

  (2)“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

  (虽然困难很大,但她仍然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江水中曲折前进。这可以看出划桨人不但勇敢而且相当镇定。)

  (3)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把红包裹比作红杜鹃,突出她的美,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小结:通过第3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她在逆水前进,虽然面临着险滩、礁石和湍急多变的江水,但是她毫不畏惧,从容地面对。

  4.生默读第4段,思考:当小筏子到了大船跟前时作者看到了什么?(重点理解: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襁褓中的孩子正在酣睡)联系前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5.看到这一切,作者也有他的想法。齐读最后一段,勾画出作者受到的启示。思考作者受到的启示与他看到的感人画面有什么联系。

  6.同桌共同归纳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全班交流。

  7.文章重点是写事,为什么第1、2段用了不少的篇幅在描写景物呢?

  8.出示小黑板,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漩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突出江水湍急,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四、总结全文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话。希望它就像作者心目中那簇不息的火苗那样,永远激励着大家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高耸

  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

  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另有一种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讨论:

  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2、这两联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模仿着写两组对偶的句子。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课上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填空:

  《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诵这首诗。

  六、学习小结(学生自己归纳)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12-13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四篇06-12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06-26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10篇03-02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4篇02-1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09-28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9篇06-25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7篇06-0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02-09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