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15 15:58: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简解: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范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五月槐乡特有景致、风情的描绘,表达了爱花更爱人的情感。读此文的感觉如品茶,越读越有味,那浓浓的花与饭的香味,那融融的人与花的趣味,还有那暖暖的主与客的情味都渗透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回味无穷。读罢,不禁感叹槐乡五月真是槐香五月,更是令人怀想的五月。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自主探究,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引导点: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的方法,深入体悟课文的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香味、趣味和情味。(第一课时重点感受香味)

  3、情感态度渗透点: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重、难点: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文本对话,感受槐乡飘香的五月。

  第二课时重、难点;继续深入与文本的对话,品味文字,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人情味,品味这属于孩子的季节。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厚的积累,更离不开语言的实践。本课时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文字规律,发展语文能力,在品鉴文字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在畅游文章的同时丰富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浓浓的“语文味”浸润童心。

  设计思路:

  1、儿歌导入,奠定诗情。

  这篇课文的语言极富特色,不仅遣词造句优美,而且句式多样,有些语句充满了诗意。开头用儿歌导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奠定了整篇课文教学的基调。

  2、品鉴文字,课堂飘香。

  因为是第一课时,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在让学生与生字新词、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让他们的语言和情感协调发展,让课堂飘出文字的“墨香”。

  3、内化语言,再现诗意。

  情感的积淀需要宣泄的渠道,在教学的最后,教师给出了一些句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意的文章、诗意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吟唱儿歌,走近槐乡。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拍手歌,想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吗?出示拍手歌(见下),让学生与老师合作吟唱。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槐花飘清香。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蜜蜂把蜜酿。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人们把歌唱。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孩子用嘴尝。

  五月到,五月到,

  槐乡的清香传四方、传四方!

  2、今天学习的课题就藏于其中,你能找到吗?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课题,学生与老师共书写生字“槐”,读课题。

  4、给“槐”扩词(相机出示槐花、槐树、洋槐等图片),像图上所表现的那样,到处都是槐花,才可以称为──槐乡,引导学生结合现在的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品课文,识字积累。

  1、槐乡的景致究竟如何,一起随作者去走一遭吧。(学生自己练读课文)

  2、出示生字,自主识写。

  (1)按读音规律排列并出示生字。

  A、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认读。

  B、带字入词,再次认读。

  (2)按书写规律重新排列并出示生字。

  A、启发学生寻找规律并交流。

  B、相机引出四个写字结构“左窄右宽”的动词,用动作区分“挎、摆、拌、炒”,书写这四个字。

  3、出示二类字及难读的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以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形式进行)。最后,引出“山山洼洼,嗡嗡嗡”这两个结构特殊的词。

  4、指名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再找找文中出现的其余结构特殊的词语。

  5、组织学生交流初品文章后积累的结构特殊的词语,相机指导:

  (1)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A、老师板画“山、洼、坡、岗”,让学生接着板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B、请学生结合眼前绘出的景象和脑海中出现的景象读好这两个词。

  C、带词入句,读出自己的体悟(引导学生从范围之广感受槐花之多)。

  (2)文中几个ABB式的词语。

  A、学生汇报,出示这些词。

  B、读着这些词,你都有什么感受?是用什么感受的?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香味)

  三、再品课文,文字飘香。

  1、其实这香味不仅可以用鼻子闻出来,还可以用心看出来,不信,自己到课文的字字句句中找一找香味吧。(学生读文勾画)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预设三种情况,教学时根据学生汇报随机进行相应教学)。

  情况──闻花香

  (1)结合发言,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一句

  (2)学生自己说说此句中的香味在哪儿,并指其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板书──花香

  (3)蜜蜂告诉我们花儿香,还有谁的举动也告诉我们花儿香呢?引出“‘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一句。

  (4)同屏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一句和“‘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一句,启发学生发现对称的句式,指导学生读出均齐的节奏感。

  (5)让学生说说还从哪些语句看出了花香。

  情况二──尝饭香

  (1)结合发言,出示“中午……香海中了。”板书──饭香

  (2)让学生说说在这段话中哪儿可以看到“香味”,结合学生的发言,点红“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这几个词。

  (3)读读这些词,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都有“香”,不同:字数各不相同。)

  (4)是啊,我们的汉语多么奇妙,都是说“香”,但说法却各不相同。如果关注一下这些词排列的顺序,你还能看出什么不同呢?(香味越来越浓)

  (5)让学生结合现在的感受有感情朗读这一语句。

  (6)这些含有“香”的词语,让我们看到了“香味”,在读书时,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都会丰富我们的感受,你还能从哪儿看到“香味”?(省略号)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7)省略了什么?不要你说,请你读出自己的想法。指名再读这个语句。

  (8)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老师范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感受。(被香气包围了)

  (9)这种感觉,作者也有,所以他用了一个字──浸(点红这个字),让我们也一起浸润在文字中,沉浸在香海中吧。(学生齐读这一语句)

  (10)让学生说说还从哪儿看出了饭香。

  情况三──寻香源

  (1)结合发言,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小辫儿。”一段话。

  (2)让学生说说从哪儿看到了“香味”,指其结合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花多)

  (3)除了多,还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美”)

  (4)想看看这样的景致吗?出示槐花的图片,引读每句话中的比喻部分,同时点红句中的“似、像、如”,让学生再读读,谈谈发现。(都是比喻句)

  (5)虽然都是比喻句,但用词没有重复,这段话表现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同样美,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6)看着你们读书时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找到了这香味的来源。

  四、释放体验,内化槐香。

  1、谈了这么多,槐乡的五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畅所欲言)

  2、结合学生发言,出示──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学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运用所给句式说一说。(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4、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首优美的小诗就从你们的嘴里流淌了出来,这诗中回荡的是浓浓的香味。

  5、五月的槐乡只有香味吗?用心品味,相信下节课你能从课文里品出更多的滋味来。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21、槐乡五月

  香味(花香、饭香……)

  味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跳绳教学设计范文09-10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04-09

《西湖》教学设计范文04-07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04-09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07-18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2

《电功》教学设计范文06-27

《刷子李》教学设计范文05-24

《画杨桃》教学设计范文05-20

《骆驼祥子》教学设计范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