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23 13:15: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解读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标准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生活,追求高雅情趣;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能力目标培养良好兴趣,发展高雅情趣;提升修养,培养道德。

  知识目标兴趣与情趣的关系;情趣的雅与俗。

  教学资络搜集影像及查阅资料并整理

  教学

  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导入 展示漫画书

  提问:

  1.同学们喜不喜欢?

  2.是不是经常看漫画书?

  根据自己的喜好,简要回答老师的提问。引出课题《情趣与兴趣》(教师板书)

  正课

  兴趣与情趣的关系1.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我们也会在这些兴趣爱好中感受到所带来的快乐,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2.

  (1)、你觉得这些兴趣爱好对我们都有益吗?

  (2)、请学生就某种兴趣爱好进行表演展示

  3.当我们因为对美的感受而使我们持续于某种兴趣爱好或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习惯时,这种兴趣爱好还能称为兴趣爱好吗?1.兴趣展示。(教师板书)

  2.学生回答及表演并说出作品创意(教师回归"漫画书"问题)

  1.引出兴趣的话题

  2.通过学生对兴趣的认识,引出兴趣与情趣的关系并总结出情趣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

  正课情趣的雅与俗提问:

  1.板书所展示的我们同学的各种兴趣爱好分别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情趣?(老师引导)

  2.图片展示

  书法--桂海碑林(兴趣--情趣)

  摄影--龙胜梯田(兴趣--情趣)

  灵渠、阳朔、市区…学生思考回答一个人的情趣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也是个人修养的提升。

  结尾 回归身边"今天你弯腰了吗?"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与山水共驰名!

  教学效果预测引领学生带着对美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贴近学生生活,探讨身边话题,认识和了解自我情趣,提升修养、培养道德。

  《情趣与兴趣》教学反思

  对《情趣与兴趣》这课书的内容,先后设计了两个教案。第一个教案是以桂林山水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在第一个教案中,通过以秋游为话题,引出课题《情趣与兴趣》;对身边的美的观察、感悟,引出情趣的话题;通过《家乡美》的作品展示与解读,揭示情趣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通过桂海碑林、灵渠等感悟理解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内涵;通过龙胜梯田感悟人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统一,引出高雅情趣的体现及要求;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情趣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也是个人修养的提升;通过古往今来桂林所获得的美誉,引申在展示山水风光的同时,更要展示新时代的人文风貌,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与山水共驰名。这个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突破,在对家乡的美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很难说出具体的家乡的美,以至这节课无法展开。课后反思,可能是自己对学情考虑的不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似乎话题离学生太远了,在学生的思想中也不会深入思考过这些,刚开始话题就拔得太高了,学生无法接受。

  课后马上修改教案,在第二个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启用了第一个教案中删掉的环节,就是"写兴趣"(学生说,老师板书),并且把这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第二个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紧贴学生自深感兴趣的话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节奏的把握,对知识点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有所加强。但在对课堂突发情况处理上还有欠缺,在课程实践环节,请学生对某个兴趣爱好进行表演展示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冷淡,以至这个环节无法进行,不得不临时改变设计强行引入问题。在整节课,自己讲述过多,特别是在讲情趣与兴趣的关系上,讲得太多、太深,应该一带而过。在课堂语言中,"高雅的环境"这句话出现了歧义。在和学生互动中,对学生的肯定过少。

  在整体课程的设计中活动游戏环节过少,这也许和个人观念有关,个人不愿搞那种花哨的课堂,始终想追求一种真实、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认为那样的课堂上,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而且这种感悟和收获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应该是发自真心的。但现在发现最终结果的实现,一个合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以结果为目的的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凡是有利于结果实现的方式、方法都不应该回避,而且应该毫不犹豫地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的发生着转变!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 》教学设计03-31

《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03-28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0-31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09-22

《数字与编码》教学设计07-12

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04-16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04-08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03-04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03-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