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9 15:23: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精选了两首有关战争的诗歌。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揭示了不抵抗的后果,字字如鼓,催人奋进。胡昭《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战士和女性救护人员的形象,歌颂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反复诵读,教师点拨,领会诗歌的内容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解抗美援朝的历史,理解这时的战斗就是保卫亲人,保卫祖国。

  教学重点:

  了解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教学难点:

  领悟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苏轼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

  录音机

  教法与学法:

  诵读、领会、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远离战争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有时为了生存,为了和平与发展,又不得不面对战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果?“透过炮火,透过烟雾”你发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两首关于战争的诗歌。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正音。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教师适当点拨)

  3、简介作者情况: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的一首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于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战士的形象,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两首诗歌的感受。

  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在整体练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情。(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3、背诵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

  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3、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动作用,这是为什么?

  作者先从反面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人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接着写出这一假设将产生的可怕的结果:“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最后,作者又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敌人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4、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

  这两句简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下文展开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5、《军帽底下的眼睛》刻画了哪两种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诗歌刻画了战士和战地救护人员的光辉形象。战地救护人员以女性形象出现,在可敬的勇敢中蕴涵着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对前线战士无限的关爱一览无余;诗中的`“我”是一个英勇无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战士形象。

  6、诗人为什么会不由地想到妹妹的眼睛和妈妈的眼睛?

  诗人幼年丧父,家乡解放不久又失去了母亲,成了孤儿。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他从未得到的手足之情和过早失去的母爱是十分渴望的,这也许是诗人不自觉地写到妹妹和妈妈眼睛的一个内在原因。自然,诗人有权利向往那些从未得到的和过早失去的一切,更有权利捍卫全国人民已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一切。

  7、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表达作用?

  内容上,表达了“我”保家卫国的决心;结构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题。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

  以《漫步历史》为题,自己试写一首小诗,要求回顾历史,选取感动人心的片段,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选择其中一首朗读并点评。

  八、板书设计: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不去打仗----杀死、侮辱-----必须打仗

  军帽底下的眼睛

  胡昭

  所见-------联想 -----行动

  (勇敢战斗)

  九、课后反思: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03-02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04-02

冀教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04-17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03-25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1-26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试卷题目11-1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09-14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08-31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28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