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分桃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1 12:55: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桃子》

数学《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正式开始学习除法的意义之前进行教学的。因为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做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2、数学思考目标:发展数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数学思考目标:经历分一分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操作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师: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

  师:小白兔都邀请了哪些好朋友呢?数一数,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几个?

  师:如果你是小白兔,你会怎么招待这些好朋友呢?(结合招待客人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师:和同学们一样,小白兔也非常热情好客,它拿出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客人。大家看,它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这些好吃的东西,都该分给谁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白兔过生日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的预设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引出“分一分”这一教学环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1、初步感受“平均分”(小猴分桃子)

  (播放课件)出示8个桃子。

  提问: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呢?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看一看会有怎样的分法?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8个桃子分成两部分,可以有4种分法。

  1和7,2和6,3和5,4和4。

  如果学生只说“4和4”这种方法,对别的方法有疑问,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觉得“2和6”、“3和5”、“1和7”的分法不对?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怎么样才公平?为什么?

  如果学生能说出4种分法,就直接提问:如果你是这两只小猴中的一个,你会选择哪种分法呢?

  在学生回答中,引导学生发现4和4这种分法是最公平的,最合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种分法。

  提问:“4和4”这种分法与其他三种分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谈自己看法。明确“4和4”的两部分相等,其他分法两部分不相等。

  师:像这样,把一些东西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提问: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分法就是平均分?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分一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其中有一个分法比较特殊,叫做平均分。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2、合作探究,体验“平均分” 过程(小猫分鱼)

  师:(播放课件)一共有几只小花猫?几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数一数,让数得快的同学说说方法。(图上的鱼是3种颜色,每种4条,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明确问题:12条鱼,4只小花猫,怎么分,每个小花猫才会分得一样多?

  布置学生小组活动的任务: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四只小花猫,每组拿12根小棒当做12条鱼,然后分一分,使每一个小花猫手里的鱼同样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汇报分的结果和过程。先说结果,后说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

  A、 一个一个按顺序轮流发,或者是轮流拿。(这是比较“低级”思维方式,但也是很重要的。)

  B、 已经知道4个3是12,反过来,12里面包含4个3,所以每人3条鱼。

  C、 先大致分,每人2条,看有剩余,再继续分。

  ......

  学生四人一组到前面进行表演,重现分鱼的过程。

  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分法,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播放课件)展示分鱼的过程。

  提问:通过帮助小猫分鱼,你对平均分有什么新的了解?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设计意图:小猫分鱼这个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延伸。上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存在,平均分和随意分的不同,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平均分的过程,这种体验,在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协作,互相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3、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拓展解题策略(小狗分骨头)

  师:(播放课件)数一数,一共多少个骨头?几只小狗?把18跟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

  师:这一次,我们不用小棒,直接用书上的图来分,看一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一个一个的轮流连线。

  2、先每个小狗分几个,看看有剩余,再继续分,直到分完。

  3、把骨头2个2个,或3个3个的圈好,再2个2个或3个3个的给小狗分。

  .....

  组织学生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巩固和拓展,从知识层面上,没有加入更深的内容,但是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脱离学具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操作水平引向表象水平,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小结

  刚才我们给小猴分了桃子,给小猫分了鱼,给小狗分了骨头,这三次分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了,是平均分。

  谁来说说什么是平均分?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平均分?和老师同学分享一下,好吗?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均分的现象。

  【设计意图:此处小结,明确平均分的意义,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数学源自生活。】

  三、巩固实践,拓展延伸

  师:吃完东西,小动物们开始做游戏,让我们也一起去参与一下。

  游戏1、 分筷子

  一双筷子是几根?看一看,这些筷子一共能凑成几双?

  学生圈一圈。汇报。

  (本题以及第3题拼五环的分法都属于已知每份数求份数的分法,让学生体会即可。)

  游戏2、 装铅笔。

  把散落的铅笔装进两个铅笔盒里,平均每盒放几只?让学生读题,说说平均的意思。

  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是用学具,也可以画线,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计算。

  游戏3、 拼五环。

  用圆环来拼五环,5个拼一组,看看能拼多少个?

  学生圈一圈,汇报。

  游戏4、 分气球。

  这些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此题分不尽,会有剩余。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平均分有时会有分不完的情况。

  可以请4名同学到讲台上,用9个气球(也可以是其他教具)实际分一分。

  提问1:分不完的为什么不能继续分了?(因为剩下再分,就不一样多了,就不是平均分。)

  提问2:9个气球,4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5个,这样分行不行? (不行,剩下5个,每人还能再分一个。)

  提问3:如果想让每个小朋友手里都再多一个气球,至少还应该拿来多少个气球?(至少应该再增加3个。)

  提问4:像这样,分完之后,有剩余,是不是平均分?(是,因为每一份同样多。)

  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明确平均分中有恰好分完的,也有分不完有剩余的。

  师:游戏结束了,该吃蛋糕了,你看,多新颖别致的蛋糕。(课件出示正方形的蛋糕。)

  你能把这个正方形蛋糕平均分吗?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手中的方格纸代替蛋糕,分一分,看谁分得方法最多。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方格纸分一分。汇报。

  展示学生的分法。对于有创意的分法给予赞扬。

  【设计意图:这五道练习题,目的是巩固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读题,分析,解决。第四题,渗透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使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更加深入。在第4题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于有余数的分法有了初步的体验。第五小题是开放性的题目,目的在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四、质疑答疑,总结反思

  师:愉快的生日聚会结束了,这次聚会上,你玩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平均分的游戏,把你的收获汇报给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

【数学《分桃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2-27

《分苹果》教学设计7篇03-14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4-2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04-06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8-24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学设计03-24

小数乘小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20

数学《解简易方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2

《一分钟》教学设计 15篇03-31

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1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