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1-03-24 15:03: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浅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探讨

  篇一:对语文课2堂教学设计的探讨

  在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中,需要合理安排与组织各教学环节:巧妙导入,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优化教学过程,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小结,让学生产生期待新知的心理,为其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浅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探讨

  一、高效课堂的基础:巧妙导入,唤起学习热情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和前奏,旨在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导入环节,优化开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但在课堂导入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优选相应的导入方法。

  第一,以史导入,激趣诱学。如在教学《活板》一文时,教师可从四大发明说起,请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活字印刷术,或者展示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宋元文化部分与印刷术有关的内容。这样,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入学习新课的活动中。

  第二,以诗歌引入,设疑诱思。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教师可借助诗歌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新课。(出示有关诗句)启思: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请读如下几句诗,想一想这几句诗描绘了哪一种事物,有何特点。当我们尽情地享受自然赋予我们的芬芳、绚丽时,你们是否疑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过学习今天的这篇科普说明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可以解开谜团了。

  第三,音乐渲染,自然导入。如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教师可播放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巧设情境,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人无限遐想;美丽画面,使人如临其境。在中国云南省南端,有一个秀丽神奇、风景如画的地方,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想感受它的独特韵味吗?今天,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尽量地畅游吧。这样,通过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对西双版纳产生向往之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过程优化,探究合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在教学《一双手》时,当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与探究能力。

  篇二:教学论坛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语文论文

  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 所谓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而实现,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要受教学目标的支配,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要达到相互匹配、和谐一致。语文教学设计遵循这项原则,对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艺术性、整体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定此项原则的依据

  (一)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目标确定导向哪里,以后的教学活动就会朝向哪个方向。在阅读过程中,语 文教学目标是阅读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使 学生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它是联系教学大纲总目标与具体课文的桥梁,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一切活 动的主轴。有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后,在教学进程中,教与学的内容,选用的媒体,运用的策略,若有误差 ,出现后不久便会揭示出来,使教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矫正或补救,实现目标,形成正相关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脱离这些教学要素, 教学目标就无以达成,而离开教学目标去追求教学内容的精、教学媒体的新、教学方法的活,不仅无益于提高 教学质量,而且浪费时间。只有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教学目 标得以实现。

  三)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选用媒体、采用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只有教学目标的导向正确、教学 内容精要、所选媒体有利于信息传递、教学策略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教学过程得以有效推进。语文教学 设计,在整体上要重视结构,在层次上要着眼于要素,在策略上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从整体出发,研究教学系 统内部的结构、层次,求得最佳组合,目的在于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二、贯彻此项原则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从我国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一总目标出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色,结合语文教 学大纲的要求,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可以由中学语文德育目标要素、智育目标要素、美育目标要素组成 。 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的目标要素应该放在主要位置上并处处落到实处。语文智育目标包括知 识教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 要求。语文美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两部分。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可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教养目标:

  ①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②区别设问和反问,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 中的作用。

  智力开发目标:

  ①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认识事件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②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

  能力培养目标:

  ①学会读通讯一类的文章;

  ②写一则读书随笔。

  德育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美育目标:

  体会松骨峰战斗场面所表现出的悲壮美,防空洞谈话表现出来的战士的情操美。

  当然,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或增删都是无可非议的。总之,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尚需我们继续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化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送 审稿)》的精神,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应突出情感教育、思路教学、语感训练、欣赏文学形象、评价文章写法等 内容的教学。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总体的把握,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则需根据单元、单篇 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即使就其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如此。比如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可能不只一种,但作 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则很可能是一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写作技能有一个清 晰深刻的认识、理解以至准确掌握。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的后果。

  (三)选用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在综合使用各种媒体时,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媒 体的作用,而应考虑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合理搭配,发挥各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例如,教 学《海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它作为一个主体的艺术品,用《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 的氛围中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当他们逐渐掌握了感情基调以后,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凭借形象思维中再造 想象的广大空间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然后由学生自己向同学们讲解自己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教师作 时代背景介绍之后,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录像作结 。

  (四)教学策略与学生心理流向一致化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学生初始能力水平的测量了解,制定出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的办法。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一致性对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取得最 佳阅读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我们对阅读教学策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选点突破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有嚼头”的地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以达到对课文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出“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全 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题目、结构、线索、情节、人物、关键词句 、重点语段、重点疑难点等方面作为统帅全篇的教学突破口。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选点突破,必须以判断学 生初读课文后的心理流向为基础。这里不再赘述。

  2。铺路搭桥 课堂教学中,无论复习、导入、提问、质疑、讨论、训练等都呈现为信息“传递、接受”的往复循环,呈 现为注意力的集中、凝定、迁移、推进,思维的发散、收敛的不断变化;呈现为课堂学习的时空、课文所展现 的时空,教学导向的思维、想象、探索的时空相互交错。所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关联运动,直接决定着学生 参与的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铺路搭桥”起着引导、疏通、过渡、超越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眼睛与仿生学》一课,如何通过实物——眼睛,揭示抽象事理——仿生学,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授 课时,可先抛开“仿生学”这个概念,而启发学生从实体——眼睛入手,讨论文章的组材、结构,排列出各种 动物(包括人)眼睛的构成及功能,再一一对应,总结仿照不同眼睛的功能研制成的各类新型仪器、设备。经 过铺垫,由文章结构的对应分析,学生对眼睛的功能与仿其功能研制的仪器设备有了清晰认识,之后再归纳出 这个研究制造的过程为视觉仿生。至此,学生跨越了难点,“仿生学”的原理就可以推论出来了。

  3。掀起高潮 所谓掀起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 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凝聚力、愉悦感。课堂 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量,有了波澜。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倍为关注、着力 设计的内容。 一篇课文,有内容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设置是教学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目标、方向。教学设计要模拟 性地明确主攻方向,层层铺垫,因势利导,直通高潮。例如,《鸿门宴》惊心动魄,刀光剑影,如能借助语言 、神态、动作讲出其“勇”“威”“壮”“智”,就能在课堂里掀起高潮,教学效果则能恰到好处。

  4。收尾拓展 收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控反馈后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做出的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展,是通过教师的导引,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升华或迁移。一堂课的收尾拓展如何,不 仅可以窥探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掂量出教师的教学功力的强弱,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发展。 如有位教师讲《果树园》,将结束时,他说:“丁玲笔下的果树园是美丽的,写景也是成功的。但是成功 的作品还很多,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你们就看看鲁迅笔下的山阴道,茅盾笔下的夜上海,巴金笔下的海上 日出,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罗贯中笔下的卧龙冈,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那里的美景足以使你陶醉,会给 你新的营养和启示。” 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犹如戏剧演出,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波澜起伏。这样,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皮 层兴奋,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催促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之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 教学论坛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

  篇三: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

  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都需要掌握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很多同学遇到文言文教学,会觉得无从下手。若想设计好文言文教学的课程,要对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中公讲师程鑫来给考生讲一讲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确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思考:

  一是从文体特征进行确定。文言文包含众多文体,如序、游记、策论、小品、专辑、散文等,文体特征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是从文章内容确定。不同的文言文材料,其用词、祖居、思想、主旨等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确定受其影响巨大。

  三是从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进行确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依据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新课标有关教学要求,文言文教学基本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古代汉语字典、辞典;

  (2)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判定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3)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辨别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4)更根据上下文语境区分或辨别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5)能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将指定的文言语段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6)能根据要求在文中划出(标示)符合要求的字词、句段;

  (7)能归纳出所阅读的文言文材料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该文言文材料的中心意思。

  (8)能用自己的话分析、概括出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9)能用自己的话评析阅读材料中的形象、语言风格、特色和表达技巧;

  (10)能有条理的恰当的用自己的话清晰的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1)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之与教科书中对该篇课文的教学要求相结合,确定较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确定教学内容。

  下面中公讲师程鑫附一篇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发出的人生感慨,逐渐形成豁达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

  品物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话题

  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可是否有过夜游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夜游一番,相信在赏景之余,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快速进入文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初读文本,注意语音(正确、流畅),整体感知。思考: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听读文本,进入情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初步感受夜游之美,学生自由交流听读体验。思考:这次夜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交流感悟的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体味情感。对关键词句则出示比较阅读的材料或用“去字法”比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屏幕展示:

  (1)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素食《记承天寺夜游》)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2)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通过比较发现,苏轼与怀民相知相怜相通的友情给这次夜游带来了信息,学生也由此感受到了夜游的情美。

  (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体特点和字词积累。通过听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不仅品味了“言”美,而且为下面探究“文”美奠定了基础。同时,以读促思,既注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又能穿插解决“言”的理解,使“言”与“文”得到统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人推见清朗空明的月色。学生不仅由此感受到了景美,

  而且也体会到了语言的精炼传神之美。)

  (三)补白文本,品悟情感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思考:这次夜游给苏轼留下了怎样特别的感受?屏幕展示: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②仆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赠别王文甫》)

  ③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满庭芳·归去来兮》) ④谪居黄州五年,今日离泗州北行??元丰八年正月四日书。(《泗岸喜题》)

  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通过文本细读和对补充资料的比较,我们发现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短短的84个字中,对时间的交代就花了10个字。而类似的情形在同时期的作品中也有,但往往是苏轼离开或达到人生又一驿站的特殊日子。由此可见,这次夜游在苏轼看来,同样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2。那么,这次夜游对于贬居黄州的苏轼来说,究竟以为着什么呢?屏幕展示:

  ①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宿望湖楼再和》,熙宁五年即1072年,苏轼37岁,任杭州通判。)

  ②花堪不语人堪哑,是恐卿空塌?流水覆流觞,既是相知,何剪巴山话?(《月夜与客饮杏花下》,宋神宗元丰元年即1078年,苏轼43岁,知徐州。)

  ③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欲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事,故作一绝》,元丰三年即1080年,苏轼45岁,初谪居黄州时作。)

  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通过对补充资料的比较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

  首先,苏轼有强烈的“夜游”情结,这有他的作品为证,既有早年写下的《夜行观星》,又有万年作的《天庆观乳泉赋》,虽然篇目所占比例不多,但几乎都是传世名篇,如《中秋见月和子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其次,“夜游”的背景不同,情感夜游差异,如《宿望湖楼再和》表现的是一位耽于玩乐的年轻诗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感叹的是岁月之飘忽,而初谪黄州的苏轼抒发的又是他对遭遇的宿命之感。

  那么承天寺的这次夜游是一次单纯的消遣,还是一次积郁情感的逃离呢?从文本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夜游的动因(月色入户)、夜游的心境(欣然起行),还是夜游的方式(相与步于中庭)、夜游的赏景(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处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欣悦的氛围,这源于作者宁静欣悦的心境。此时夜游已然成为苏轼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在大约作于同时的一些作品中都能得到印证。

  屏幕展示:

  ①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②吾兄弟俱老矣,当一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与子明兄书》)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句抒情文字,说说此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互文对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能够获得相对一致的理解,这应该是学习经典文本的基本收获。)

  (四)拓展延读,扩写积累

  1。课后阅读《苏东坡转》(林语堂著)、《文化苦旅·东坡突围》(余秋雨著)

  2。扩写积累:以第一人称扩写这篇小品文。

  (设计说明: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最基本的理解后,做适当的延读拓写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素养的转化。)

  想要设计合理的文言文教学方案,需要准确的把握文本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当然,更需要一定篇目教案的书写练习。

【浅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探讨】相关文章:

《对鲜花》的教学设计05-19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10-20

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10-09

语文《荷花》教学设计08-06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04-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隆中对》教学设计12-03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29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9-09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08-20

语文《卖白菜》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