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9 10:28: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 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4路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有关的11~20各数等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轻松、自然、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试着写数、排数,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3.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学生在方格纸上摆小棒、下方摆数字的小组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11~20各数的意义。通过给数位起名字理解"个位"、"十位"、1个十和10个一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

  4.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会按顺序填数、比较大小、找一找相邻的数等。

  5.通过学生拨球猜数游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每一数位上的数所表示意思的理解,巩固新知又活跃课堂。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的数值,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课件播放三个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对话——甲说:“我们班门前种了6棵大树。”乙说:“我已经得了9颗五角星啦。”丙说:“我们小组有8个人。”

  谈话:听到三个小朋友刚才说什么了吗?小朋友,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学生说到我有几根小棒时,出示1捆小棒图,提问: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这些小棒有几根吗?

  如果学生知道是10根,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不知道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则将一捆小棒展开,数一数,强调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说明: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认数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 认识计数单位“十”

  谈话:请大家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反馈:你是怎样做的?(指名到实物投影前操作: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展开一捆小棒: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问:现在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学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学生回答是1捆小棒)

  谈话: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这样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请大家想一想,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让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几个一是1个十?

  谈话:“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比如,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说明: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认识11~20各数

  1. 摆一摆,数一数。

  谈话: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能清楚地看出是12根?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摆法,并交流是怎样摆的。(板书:12)

  小结:我们摆12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也就是先摆1个十,再摆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

  2. 摆一摆,说一说。

  谈话: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

  学生活动后,反馈: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1?

  谈话:你还想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自己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反馈到19时,提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是20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学生把旁边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指两捆小棒,提问:2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说明:摆一摆、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看图说一说。

  (1) 出示下图。(13本书,17粒珠子,20块积木)

  让学生数一数、读一读,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 读出直线上的数。

  让学生轻声地读一读直线上的数。

  提问:13前面的数是几?后面的数是几?15和17中间的一个数是几?17和20中间是哪两个数?18这个数是接近20,还是接近10?

  [说明:借助实物图,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有利于突出计数单位“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实际大小。让学生读出直线上的数,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数的意义和顺序,有效地发展了数感。]

  2. 读一读,数一数。

  (1) 17、14、20、12、15、6、16。

  (2) 从6数到16。

  (3)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由同桌合作,一个人说翻到课本哪一页,另一个人在课本上很快找到相应的页码。

  3. 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左边的草莓图。

  (1) 先不数,估一估一共有几个草莓?(板书学生估计的数)

  数后一起评价学生的估计。

  怎样能很快知道有几个草莓呢?

  (演示把10个草莓圈起来)

  (2) 照样子在书上先估一估,再数出有多少把雨伞。

  4. 抓一抓,数一数。

  要求: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有多少颗,再数一数。

  提问:你能一把抓出十几颗糖果吗?

  学生操作后反馈,并说一说抓糖果时要注意什么。

  5. “想想做做”第6题。

  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6. 连一连。

  用水彩笔把11到20按顺序连起来,看会是什么?

  [说明:教师注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从估计草莓的数量,到估计雨伞的数量;从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颗,到一把抓出十几颗糖果;从数出数学书的10张,捏一捏有多厚,到数出20张再捏一捏有多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体验和感受11到20各数的大小,发展了数感。]

  五、 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学到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78-P79。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教具、学具: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

  1.认识“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

  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

  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

  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 )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 )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2.学生介绍摆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

  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

  2.直接说摆法

  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

  生说摆法,师贴图

  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学生提问,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

  1.抓一抓,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

  师: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渎。(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

  师: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

  (1)雨伞图

  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师出示图,学生估计)

  提问: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把伞?你估计对了吗?

  (2)草莓图

  还有一幅草莓图,你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这次淮的眼力准!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数有多少个。

  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

  5.生活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师出示图)

  (1)绿灯(图1)

  提问: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

  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

  (2)公交站牌(图2)

  提问:在哪见过?(公交站台)经过“莫愁路”的有哪些车?

  (3)米袋(图3)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

  (4)电梯图(图4)

  提问: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六、总结延伸

  课后延伸: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呢,课后请大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并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电脑演示捆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看谁摆的最快。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把多少根小棒捆成一捆的?

  师:10根小棒就是几个一根?一起来数一数。捆成一捆,就变成了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齐读:10个一是1个十。

  师: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个一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十二根小棒了。谁来说一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

  【点评】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

  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再添上3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再去掉1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想摆出17根,应该添上几根?

  师:想摆出16根,应该怎么办?

  2、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把小棒放在一起,我们来跟小叮当做游戏。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1根小棒]

  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学生摆一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电脑出示一捆带一根]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3根小棒]请女生摆摆出13根小棒,男生数一数。学生摆小棒]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8根小棒]请男生摆出18根小棒,女生数一数。学生摆小棒]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猫:你最喜欢十几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请他用小棒摆一摆。

  猫:[电脑:19根小棒]我也来摆一摆。

  师:看一看小叮当最喜欢十几,在心里数一数。

  猫:我摆了19根,再摆一根是多少根?

  师: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20根呢?

  请两个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合作摆一摆。汇报。

  师:哪一种摆法好,为什么?

  师:19根再添上1根,就是20根了,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是20)

  学生齐读:2个十是20

  【点评】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并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摆法,理解了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

  3、11—20数的顺序。

  猫: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11—20各数了,现在就继续帮我数小红花吧。

  [电脑演示:11—20朵花]

  猫:太好了,我已经有20朵小红花了。

  [电脑:把整齐的1—20朵花打乱]

  师:你们看,小叮当一高兴,把小红花花都弄乱了,好在小红花上都有数,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他们都放进这个宝盒里吗?宝盒右边有一个箭头,只要你放对了,箭头就会向右边跑。现在宝盒里还没有小红花,所以箭头上的数是0,现在,请一个小组来开火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

  [电脑演示:放花]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箭头跑了这么远,还拉出了一条直线,直线上都是我们学过的数,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直线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师:比10大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是几?

  师:比19小1的数是几,比19大1的数是几?

  【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变得更加清晰。

  4、综合练习:

  (1)猫: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11—20各数了,我今天还带来了一些草莓,你们能猜猜看有多少颗吗?

  [电脑:出示草莓图]

  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

  师: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

  电脑演示,学生数,数到10

  师:想一想,现在你要怎样做,等数完后,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猫:这里还有很多洋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猫: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2)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现在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再跟小叮当做几个游戏,好吗?

  猫: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铅笔盒里能找到吗?看谁最快。

  师:从0开始,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读一读。

  猫:谁能从7数到17?

  猫:谁能从11数到20?

  猫: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猫:谁能跟我对口令数数?

  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师:下面我们分四个小朋友一组活动,每一组的四个小朋友轮流数数,从组长开始,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最后五个五个数。

  学生活动

  (3)猫: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的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猫: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处20页,看看有多厚。

  (4)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到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或物,你最喜欢什么,就去数什么,数到20个,请回座位。

  学生活动

  (5)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到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是书上有,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有这些数呢?

  (6)师: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今天很高兴和你们交朋友,欢迎你们到我家来玩,我家住在一幢20层的大楼里,你能猜出是第几层吗?

  猜数游戏

  猫:猜对了,可爱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放假的时候一定要到我家来做客。小朋友,再见!

  【总评】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合;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生动活泼。

  总之,在这节数学课中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显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01-11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通用20篇)05-12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3-3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02-23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04-07

《8的认识》教学设计03-0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29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3-30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4-11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