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慈善法草案最新公布+解读

时间:2018-03-26 20:37:04 政策法规 我要投稿

2016慈善法草案最新公布+解读

  用善款、骗捐诈捐、信息不透明……近年来,一些慈善领域的不规范行为引发社会议论。9日,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如果审议通过,我国将诞生第一部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并于9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我国从未对“慈善”的概念做出过界定。而2006年至2014年间,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从100亿人民币增长到1000亿人民币。

  通过立法规范和调整,我国慈善事业能否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百姓捐献能否更加放心?

  【关键词】个人募捐

  停!必须与有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近年来,通过网络发布的爱心募捐或个人求助越来越多,亟待通过立法进行规范。”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指出,由于个人不是慈善组织,没有公开募捐的资格,且个人募捐存在不透明、没有规范管理等情况,对财产使用也没有约束,因此慈善法草案的立法原意是不赞成个人募捐的。

  慈善法草案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

  【关键词】监督途径

  慈善组织定期“晒账”,捐赠人有权查询

  捐款到底用到哪儿了,有没有被滥用?这是捐赠人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草案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公开向社会公众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同时,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如果慈善组织违反约定用途,或滥用了捐赠财产,“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慈善组织,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关键词】骗取捐款

  不光是道德问题而且违法

  前不久:男子扮“知乎女神”骗捐24万元的新闻成为热点,爱心被骗后难道只能生气?

  不!骗捐是违法行为。草案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可向民政部门等单位举报。对于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则将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关键词】强制“摊派”

  单位被警告,可能面临罚款

  如果慈善成了单位的“规定动作”,那爱心就变了味。

  草案规定,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将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捐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不仅如此,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还可能面临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如果强制摊派一方,是慈善组织或其他政府部门怎么办?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关键词】诺而不捐

  可能收到法院的支付令或起诉书

  拍了胸脯要捐钱,可实际上却只是说说。这种行为当心了!

  草案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什么是捐赠协议?

  (1)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方式公开承诺捐赠的;(2)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所谓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的规定,包括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救助自然灾害等公益活动。

  在两种情形下,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焦点释疑

  不组织募捐,个人自己拿钱做慈善行不行?

  阚珂:没限制,你可以给,我们说做好事,拿你自己的钱,拿多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你拿别人的钱来做,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自己或亲属病了,向社会求助行不行?

  阚珂:本法不禁止个人求助,个人、亲属遇到困难了,个人向社会募集一些钱来解燃眉之急,法律不禁止,有善人帮助他,也很正常。

  如何区别个人求助和个人募捐?

  阚珂:本人、亲属、近亲属,应该都视为个人求助。但是朋友要分具体情况、具体考量。比如一个大学生,在班级之内大家给他捐钱没有问题,带有相济性质,类似非公募。但如果面向社会,是一个公开募捐的方式,恐怕就有问题了。

  通过网络公开募捐行不行?

  阚珂:按照规定,公开募捐的方式可以采取网络募捐,但要在民政部门指定或者统一的网络上发布,同时,电讯管理机构有验证义务。另外,慈善组织可以在自己的网络上发布。

  发布在微信朋友圈行不行?

  阚珂:目前考虑不能这样做。法律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开募捐、定向募捐都不可采取或变向采取(这种办法)。

  “有资格的慈善组织”需要啥条件?

  以前,除试点地区,只有少数慈善组织有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捐的权力,其余组织只能面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募捐。此次草案规定:慈善组织自登记或认定之日起可向特定对象进行定向募捐。但如果要公开募捐,就必须取得公开募捐的资格:即依法登记或者认定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原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专家认为:慈善组织公募权的逐步放开,成为草案一大亮点。这意味着更多慈善组织将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捐赠者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慈善法(草案)其他亮点

  草案还规定:做慈善活动可享受税收优惠;草案还对慈善组织管理成本、工作人员工资等事项进行了限定,慈善组织的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五。慈善组织用于慈善活动的支出,不得低于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同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不能超过当地当年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草案对捐赠人的隐私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不能随意公开。

  新闻链接|“2006年,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是100亿人民币,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就扩大到了1000亿人民币;数据显示,经常参加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全国有6500多万人,他们代表着我们国家文明的提升。”

  ——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说。

更多您可能喜欢的文章推荐参考:

1.

2.2016年慈善法草案修订内容解读

4.

5.2016《慈善法》放开公募限制

6.慈善法草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的关注点

7.

8.慈善法草案如何规范网络募捐?

【2016慈善法草案最新公布+解读】相关文章:

1.解读2016年慈善法草案「最新」

2.解读2016年慈善法草案「亮点」

3.专家解读2016年慈善法草案

4.解读2016慈善法草案修改内容

5.2015慈善法草案最新解读

6.专家解读2016年慈善法草案最新亮点

7.2016年慈善法草案修订内容解读

8.2015慈善法草案焦点最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