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4-03-30 16:30: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4篇(热)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1

  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

  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为人民服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想起了罗贯中先生所作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由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到最后三国归晋的故事。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三国这样,诞生这么多的英雄,留下这么多的故事。在三国英雄中,我最佩服赵云赵子龙,俗话说“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赵云就是这么一个忠勇胆大而又细心的人。赵云曾两次单枪匹马救出少主刘禅,也就是阿斗,一次是在新野逃难,大战长坂坡,另一次则是有名的赵云截江救阿斗。从而可以体现出赵云的忠勇护主和武艺超群。

  我还佩服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新野……每一次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最后,刘备驾崩,死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能做一个好国君,就让诸葛亮继位。诸葛亮却不然,一心辅佐刘禅,从没想过要登上王位。

  关羽也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温酒斩华雄,显示出关羽的勇猛;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二嫂,显示出关羽的忠心;华容道义释曹操,显示出关羽的仁义;下棋刮骨疗毒,显示出关羽的坚毅。关羽的`这些品格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在学习生活中,我要像关羽一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缩;碰到失败,毫不气馁。“三国英雄谁复古,船头烟浪坐吹箫。”

  三国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的哲理,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如何为人处事等等。《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3

  读了这篇小说,使我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三国。 在这一段历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个既忠诚,又机智,还多读书的人。蜀军在诸葛亮的调遣之下,无人能敌,即使战败了,也可以反败为胜。尤其是在他使用的空城计中使司马懿率领了三读了这篇小说,使我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三国。

  在这一段历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个既忠诚,又机智,还多读书的人。

  蜀军在诸葛亮的调遣之下,无人能敌,即使战败了,也可以反败为胜。尤其是在他使用的'空城计中使司马懿率领了三十万大军,在见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急忙后退三十公里,后来觉得不对,返回了此城,发现诸葛亮不见了,才知道是上当了。所以我觉得他很机智。我要学习这种机智,把它用在学习上。

  我也觉得他很忠诚。刘备曾说过,在他死后,如果刘禅(刘备的儿子)不能做一国之君,就让他去做这一国之君。刘禅的确做不了这一国之君,可他还是做这个军师,而不去做这一国之君所以我觉得他很忠诚。

  总而言之,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既忠诚,又机智,还多读书的人。就像诸葛亮一样,只有这样,才会使全家更幸福,就可以使属下们、同事们(同学们)和领导们(老师们)更尊敬你、更爱戴你。

读《三国演义》有感4

  玉的纹理非常细润,治玉时需要加倍的细心。顺着玉石的纹理去琢磨、雕刻,就不会破坏它天然的质地。如果逆着它的纹理,玉石就会被损坏。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琢玉不能用刀刻,而是用水和金刚砂,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序,最后再细致地把它磨光,才能得到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由此可见,琢玉,是匠心独运而又十分谨严的技艺。

  教育和琢玉是非常相似的过程。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在琢玉之初,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审玉,开玉。以免破坏玉体,保留它天成的润洁美丽。教育之初,也是如此。真正贤明的父母和老师,在孩子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孩子受到不正确思维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免得他们幼小的心灵被染污。给予他们的应是长养善心、善念、善行的教育。

  老师怀着开琢美玉的心境,用无比的爱心和耐心,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之能展现出天性中的真善美慧。教诲他们,待人处事以仁爱存心,培养温良敦厚的性情。

  引导他们,透彻地学习实践义理,言行一致,如玉般不虚伪,不矫饰,表里如一。

  教孩子学习玉一般纯洁温厚的品格,则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能做出值得人们称颂效仿的事,形成「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的广远智慧。

  以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英雄事迹感染孩子。成就他们宁损身命,终不为劣的玉般的勇气。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8-06

读《三国演义》有感07-03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10-24

读《三国演义》有感[经典]11-03

读三国演义有感05-13

读《三国演义》有感05-12

读《三国演义》有感(经典)12-18

(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03-14

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04-18

(优)读《三国演义》有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