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黄油烙饼》读后感

时间:2023-11-09 07:01: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油烙饼》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油烙饼》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油烙饼》读后感

《黄油烙饼》读后感1

  我家的书柜里有几本汪曾祺的书,我一直对文字太多的书不太感兴趣,但妈妈却跟我说,汪曾祺是她最喜欢的作家,我看了一下照片,就是个平凡的老头,但妈妈说这个作家非常有意思,他和苏轼一样,是个吃货,描写吃咸鸭蛋要敲破空的部分,慢慢剥开,再用筷子按压里面的油,一点一点挖着吃,战争年代轰炸机来了,别人都往山洞跑,只有他拿着糕点往松林里跑,别人都以为他跑错了,他却说,松林里有松子,这样饿不死。如此幽默有趣的作家让我非常好奇,但是最惊讶的是妈妈说她看的第一个让她流泪的文章就是汪曾祺的《黄油烙饼》。

  我带着好奇的心理打开了汪曾祺的书,翻到了《黄油烙饼》这篇文章,在心里自言自语,我倒要看看什么样的文章能让人流泪。这篇文章写了萧胜和奶奶的故事,主要讲了过去闹饥荒时的场景,从能吃饱饭到猪都瘦了,奶奶因为吃不饱饭身体也越来越差,爸爸过年看奶奶带了半袋土豆一串口蘑和两瓶黄油,萧胜一直都很想尝尝黄油是什么味道的,但是奶奶一直都没给她做,而是藏在柜子里,还是时不时拿抹布擦擦。后来奶奶身体不行了,大家都叫爸爸回来,但爸爸赶回来时,奶奶已经咽气了。奶奶死后爸爸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人生第一次经历什么是“死”,他知道,死了就是没有奶奶了,奶奶的遗物很少,有生前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一双正好,一双大一些,那双大些的肯定是等他长大后再穿,最后就是那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了。萧胜回到父母那里正好有一天三级干部开会,他们吃的就是黄油烙饼,萧胜馋的难受,于是妈妈就给他做了黄油烙饼,书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萧胜吃的时候突然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妈妈的眼睛里都是泪,爸爸说:“别哭了,吃吧。”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流出了眼泪。原来看书能够让人流泪是真的。奶奶非常疼爱孙子,没有饭菜的时候她都不吃,奶奶是一点一点饿死的,奶奶到死都没有吃上黄油烙饼,而是把黄油存在了柜子里,我非常的'感动,我觉得每一个奶奶都是这样疼爱自己孙子的,最爱的人就这样饿死了,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萧胜吃饼的时候想起了奶奶,那是对亲人深深地思念,他最爱的奶奶永远的离开了他。

  我推荐大家看看汪曾祺的散文,一篇散文页数不多很快就能读完,能够激起更大的阅读兴趣,汪曾祺还有一本书叫《人间草木》,书的封皮上写了:如果你来访,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她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许多日子了。如此有趣,我也和妈妈一样,喜欢温暖的汪曾祺。

《黄油烙饼》读后感2

  重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黄油烙饼》是由于星期天吃了一次黄油烙饼引发的。女儿的婆婆,我的亲家暑假回海拉尔给我带回一块黄油,一直没舍得动,星期天女儿、女婿、外孙及儿子都回来了,晚饭为了省事,煮馄饨,黄油烙饼。我把黄油在微波炉中化了一下,均匀地摸在面皮上、撒盐、打卷、揪髻、擀饼。放入高压锅一烙(烙饼我一向用高压锅),两面焦黄,十数层,层层如纸,黄油的乳香,弥漫了整个房间,连一向吃饭不省事的外孙也喝了一碗馄饨,吃了两块烙饼。一家人都说好吃,唯有女儿沉默不语。

  饭后收拾桌子的空儿女儿问我:爸爸,还记得汪曾祺先生的小说《黄油烙饼》吗?我说:“能忘吗?”女婿是搞软件的对文学不大在行,问起小说。女儿道来:小说写一个少年大约是六十年代和奶奶同住乡下,一次父亲从口外回来给奶奶带回一串蘑菇、两瓶黄油,黄油奶奶一直舍不得吃放在躺柜上,当时粮食已经十分困难,吃不饱,后来奶奶身体慢慢衰弱,久病不起,去世了。少年随着父亲回到口外,一次当队干部大吃黄油烙饼时,孩子问起什么是黄油烙饼,妈妈终于拿出那两瓶黄油给孩子烙了两张饼,当孩子吃着黄油烙饼时泪如雨下,明白了奶奶是饿死的,结尾是“黄油烙饼是甜得,眼泪是咸的。”……

  说到此时,女儿的眼圈红了,我赶忙转过身去,掩饰我已经泪流满面。女儿三十六了,初中课外阅读的`一篇小说读过之后能记二十多年,并能记住小说的结尾,不是女儿的记忆好,而是汪曾祺先生的小说魔力之大,影响之深。汪先生的小说语言直白,行文流畅,以情取胜,无论他的《受戒》、《大淖记事》还是他的《黄油烙饼》只要读者拿起来就一定放不下,有不读完决不罢休吸引力,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真正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读他的小说会误以为他是北京人,对北京语言熟悉至深,驾驭纯熟,其实他是江苏高邮人,他被誉为京派小说家,是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注意是最后一个纯粹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上海从《新民晚报》上读到汪老的《老夫子自道》非常有趣,幽默,特引用如下,供博友们一读:我自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钻研文学,读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载。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世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夜深人静我独自重读《黄油烙饼》惭愧至深。犹对一段历史的问责和鞭笞。

  写此短文以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黄油烙饼》读后感】相关文章:

黄油怎么吃有营养07-20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03-15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的读后感11-23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_读后感06-13

伊索寓言的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11-23

狼图腾读后感《狼图腾》读后感11-17

散文《背影》读后感背影文章读后感11-29

但丁的女人读后感但丁新生读后感11-29

《堂吉诃德》读后感《堂吉诃德》读后感11-29

经典读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