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读后感

时间:2023-01-03 11:10:3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读后感(15篇)

大学读后感1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认为,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教会我们坚强、学会忍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小孩成长的历程。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的——小阿廖沙。小阿廖沙从小就开始接触小市民那种恶习,不过,可以看出,小阿廖沙非常讨厌这种小市民风气。小市民最喜欢吵架、给别人制造丑闻。而且,小市民还非常自私,自私一点儿也就算了,可是,他们不仅自私,而且,他们还保守、贪婪!不过还好的是小阿廖沙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可是,小阿廖沙生活在这些人当中时常感到郁闷、处处感到压抑。

  在《在人间》里,小阿廖沙接触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厨师——斯穆雷、码头装卸工人、洗衣女工——纳塔莉娅、格里戈里……这些好人告诉了小阿廖沙这个社会有多么好,不过,也告诉他这个社会有多险恶……很多有益于小阿廖沙以后到社会上闯荡的一些忠告。其实,有时候,坏人也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比如:这个世界上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容易,并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世界,知道吗?……所以,我觉得,坏人有时候也会帮我们的大忙呢!

  在那个连看书、读书都认为是“歪门邪道”的小市民圈子里,小阿廖沙为了读到一本书,受尽了屈辱,他年纪小小,就要出去打工,打工的那个老板也属于小市民圈子里的人,也认为读书是一种耻辱,所以,一当他发现小阿廖沙晚上做完事之后在看书,便把小阿廖沙呵斥了一顿,并再也不让小阿廖沙在他家看书了。小阿廖沙只好做罢了。不过,小阿廖沙为看书受到的苦是非常多的,比如说:什么打骂呀;什么用鞭子抽呀,都不在话下。甚至可以说,小阿廖沙什么苦他都受过,什么累他都“享受”过。他还只个跟我们一样的小孩子呀!

  我很敬佩小阿廖沙,因为,为了看书,他可以不顾一切的克服困难。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受尽了屈辱!我敬佩他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他的坚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大学读后感2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好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不能吃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知识分子。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第一,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信心,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大学读后感3

  周末有空去书店逛了一下,因为喜欢读书我首先就去了文学名著的地方,首先我看到的是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于是我拿起《我的大学》开始读了起来。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这部作品叙述了少年“我”是一个孤儿,独自成长在一个底层世界,但是从小非常懂事,也很善良。长大后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在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很多人的集中住宅,做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我”在“社会大学”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验,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和设计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所“大学”为“我”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最后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读完我的大学让我有很多感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没有带来什么,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什么。当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很多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有时候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有些人会对我们好,有些人会利用我们,甚至有些人用卑鄙的手段来陷害我们。那些给我们好处的人,我们都会非常感动。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们会非常痛恨。

  《我的大学》作者高尔基生长在沙皇统治的黑暗时代,那个时候人民受到各种各样的压迫,作者非常同情那些受压迫的人,最后作者总结抱怨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作用,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

  今天的我们生活的年代我们也会身不由己,但是整体上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我的感悟是我们应该要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大学读后感4

  对于江村经济的研究,费老可以获得蚕丝业方面最全面、最详实的数据与资料,包括国际国内对生丝业的影响变化,历史与现实的发展,政府部门的政策行为,高校与农户签订的合作互动等等,对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能获得一手的、尽量全面的、高度与深度兼备的资料、数据与事实,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与课题论文成功的一大半了,费老恰好在这个章节得天独厚,这是他的幸运,亦是学术的幸运。

  如文中一段:

  与中国未来的工业发展有关,必须在此加以强调。在现代工业世界中,中国是一名后进者,中国有条件避免前人犯过的错误。在这个村庄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以合作为原则来发展小型工厂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相对照,这个实验旨在防止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集中。尽管它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失败,但在中国乡村工业未来的发展问题上,这样一个实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至少费老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看到了改革的重要意义。

  费老的这篇博士论文自问世以来,就在国际人类社会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其研究价值更是日益凸显。尽管调查对象已“时过境迁”,但其研究方法和基于深入调查、研究思考得出的结论,却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仍有着现实指导意义。(此段转自书友评论)

  由一个村到整个中国,而且是如此理智客观的视角,把握的是整个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发展镜像。真正的优秀学术研究,是经得起时代与实践检验的,费老的江村经济这本书,是理论对于实践指导的最好诠释,我们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拥有伟大洞察力和高尚良知的学者,为推动社会和整个人类的进步与文明,提供富有现实意义,同时还能穿越时代,指导未来的正确理论。

大学读后感5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民来主持,肯定会失败的!

  高尔基生活于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有那么一位老警察还盘问高尔基看过哪些书,并警告他不要看违规书。但对于青年的高尔基来说,那些所谓的违规书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为只有它们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违规书,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在高尔基以后的艰苦岁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书”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让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过……可见而知,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确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了!

  如今是“科学”第一的时代,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的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战,也打的是“科技”战,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战。而打仗的军费开支也要由各国的科学技术的高低来决定的,科技高的国家,挣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后的国家多……

  总而言之,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大学读后感6

  有一天 ,爸爸从电脑中找来一篇讲一位上大学的女生的心声故事,真不愧“催人泪下”啊,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深受感动,突然感觉到平时我们甚至有点厌烦的学习是那么宝贵。

  在渴望上大学的女生的描述中,大家都被热爱学习而没有条件的这位女生所感动了。在信中,她写得多么感人。她那么爱学习,却没有条件。又想想现在这些孩子们〔包括我〕,有条件还不愿意学,想想好像真有点可惜。要是把山村孩子接到我们这儿来上学,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的条件,努力学习,这样想着,感觉学习好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因为家里的条件根本无法供两个孩子上学,妹妹为了让我有个好前途,自己早早的就出去打工。在临行前,她对我说:‘姐姐,为了这个家,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就靠你了。’”这话多么感人肺腑,有一种期待上大学的渴望,也有姐妹俩深厚的情义。妹妹为了让姐姐上这么几年大学,自己则出去打工挣钱,而现在这么一堆堆的学杂费让她措手不及。

  “难道就这么放弃吗?我真的很舍不得,13年了,就这样结束这伴随学习的生活吗?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吗?在我的眼中,与书本做伴、与笔墨为友是多么幸福快乐的日子。”从这中间深刻的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在我们看来,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而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期望,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是上学的孩子,差别怎么就能够那么大?哪怕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但也不应该能有如此之大的区别。

  读了这篇文章,体会、差别、感想、渴望都很清楚的展现在了大家眼前,现在我们能从中学到的,只有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努力向上地学习,这种日子在我们眼中是平凡而乏味的,但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令人羡慕、渴求。所以让我们珍惜一切,把这种日子好好利用起来,不辜负所有人对我们的期盼。

大学读后感7

  《母亲,我的大学》这一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高尔基,他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为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他的童年。

  母亲在小说开始被沉重的劳动与丈夫的暴打而变成了毫无反抗意识、含辛忍辱的人。丈夫去世后,儿子开始了革命,母亲也在儿子和同志们的感染下,渐渐地接受革命真理。“沼泽的戈比”事件后,母亲为了把儿子救出牢狱,承担了发传单的工作。母亲渐渐明白了真理的力量,更乐于参加工作。儿子又一次被捕之后,她搬到城里,与革命党在一起从事献身于党的工作。她拿着传单穿梭于市镇乡村之间,不顾生命危险发印着儿子演说稿的传单,在被捕的时候高喊道:“血海是无法扑灭真理之火的。”这句话令我非常感动!

  仅有16岁的高尔基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高尔基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我想那个任劳任怨,坚强,聪明能干又渴望知识的阿廖沙代表了一种人,一种品质。他们用常人没有的勇气和毅力去生活,在被黑暗笼罩的19世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他们经过磨难后走向新生活,成为人们心中的典范。阿廖沙就是一个代表,他虽然身处社会的底层,但是他有丰富的知识,如果我是阿廖沙决对不可能像他一样勇敢面对生活,乐观向上,所以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遇到困难沉着冷静不会就此退缩的人。

  看了这本书,我有了很大的启发,我们都养尊处优,毫不知道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多一点的社会实践,去体验一下生活。

大学读后感8

  高尔基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名作家,但是他小时候的经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而他小时候的经历全记录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中。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转体三部曲小说,这本书通过对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小名)童年、少年与青年的细致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童年》反映主人公小阿廖沙(高尔基小名)在父亲去世后,他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岁月。阿廖沙每天在祖父家看到许多令人作呕的事情,后来,母亲也不在了,舅舅们也为了家业而吵架、斗殴、打儿童等等的丑事。幸运的是阿廖沙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被外祖母的故事熏陶,对他长大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童年》里每个故事都深刻细腻,引人入胜。

  《在人间》描写阿廖沙在11岁是因为祖父的家破产而外出打工的种种经历。他在尼日尼城里的一家“时兴鞋店”里当学徒,受到萨拉的指挥。在圣像作坊里当过学徒。还兼女仆的工作,在厨房打工。过着苦闷了无生趣的生活。而书记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他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向往着全新的生活。

  《我的大学》讲述16岁的阿廖沙到喀山想到大学读书,但那时大学的大门只对贵族子弟开放。阿廖沙上了一所特殊大学---“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学到了许多未曾了解的东西,接触到许多知识分子,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和他比起来,我是多么幸福啊!他受尽折磨,而我受尽了福,竟然有时还抱怨爸爸妈妈不爱我,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大学读后感9

  1.这几天通过学习容易老师的《干部是逼出来的》讲座,受益很多,其中容易老师讲到:“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没有得力的干部,再好的机会、产品、市场乃至商业模式,都是妄想!干部从哪来?干部是逼出来的!不仅军队的干部是逼出来的,企业的干部更是逼出来的。这是一套历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系统方法!逼出干部的高效率!逼出干部的潜能力! 逼得干部不断成长!逼出干部的领导力! 逼出干部 的行动力!逼得团队不断成熟!逼出干部的责任心!逼出干部的职业感! 逼得企业不断成功! 我们民营企业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就是战略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目标也制定了,却培养不出想要的干部队伍。而容老师的课程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对于企业管理,我有的时候心软,怕他们恨我。但今天容老师一点拨,我觉得他恨我可能是暂时的,等他成功的那一天,他会感谢我。所以,我一定要用到我的企业里面,把人用好

  2.部门发了一本书《危机管理》(电子版),要求所有人员阅读并提交读后感,我粗略翻了一遍感觉书很一般,正如书的作者名字“平川”一样,平平淡淡的将一些案例串在一起,没有新意,我就当看故事一样翻了部分案例,多了一些日后吹牛的故事,但也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两年,受前一任领导影响(准确说,一开始更多的是领导要求),我也买了、借了不少书,其中前任领导更推荐了几本很好的书,我也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但一直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希望能通过这次让我日后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大学读后感10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童年》,我十分同情故事的主人公;读完了《在人间》,我又为旧俄国的黑暗制度而气愤;读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学》,我被主人公在社会大学锻炼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里讲主人公啊廖沙小时候父亲病故,9岁时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亲眼看见毒打儿童等令人作呕的丑事。但是,外祖母却给他讲了许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1岁时由于外祖父家业破产,无法养育他,他便到社会上打工,独立生活。他曾在鞋店、圣像作坊、画师家和轮船厨房做工,受尽屈辱。可是,书籍是他找到慰藉,在探索文学的路程中,阿廖沙又一次开始了新的人生。

  在16岁那年,阿廖沙又获得了自由。他重新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一直想上大学,可是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学生是关着大门的。终于,有一个“特别大学”

  ————专门收留穷苦学生的学校向阿廖沙敞开了大门,阿廖沙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们比真是差远了,我们从小就有父母的关心、爱护,都是小公子、小公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学习上,我们时不时嫌学习闷啊,烦啊,一点也不主动,比对起来阿廖沙把学习当朋友,而我们却把学习当成了敌人。

  阿廖沙的生活是艰难的,而文学带给他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走向了光明。我们的生活很轻松,那就更该努力学习,长大干一番大事业。

大学读后感11

  伊始以前写的日记,那时候刚上大一,雄心壮志,要进学生会,要考研,要得奖学金。学生社团工作参加了,感觉没有想象中收获的那么大,因为自己付出的不够多吧,一会决定找工作,一会又想考研,一会又迷失了方向。到了大三时,身边的同学很多都选择了考研,大学同学倒是不多,主要是高中同学和初中同学,或许考研对于我们学习的专业来说还是很迷茫的吧。直到现在毕业以后,仍然有很多人迷茫于考研和就业的选择之间。

  最近很偶然的机会读了几本书,新东方职业咨询师徐小平老师的《邮箱里的灯光》,《黄金是怎样炼成的》,还有这本《逃离大学》让我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徐小平老师说,读研是好事,我不反对,但是如果你选择读了某个专业的研究生,就要把它当成终生的事业方向,这样才有价值。而我们现在的职业方向在哪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应试教育,一直到大学四年级毕业的背题,考试式的教育,真的让大学变成了一个加工厂,加工出来的零件全都一样,没有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以来,竟然没有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哪里。俗话说,兴趣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各行各业的了解,何谈兴趣,大学座落在一个僻静的环境里对学生们了解信息真的是个弊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自我了解的最佳途径,给自己一个更宽广的舞台,站在更高的视野去看问题,选择挑战就不要害怕失败,Dont worry,I believe you. --------专注地做一件事,专注地爱一个人

大学读后感12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为了其他,如名利、财富等,而失掉健康,是最大的悲哀。

  财富、名利等其他,并不能带来快乐,并不能驱除内心的空虚、无聊,只有内心的富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使你快乐。内心的平静,健康的身心,对外界的需求就越少,内心的富有像清泉、像明灯,不断滋润你的心田,照亮你的人生。

  人作为动物,一半时海水,一半是火焰。但是我们大都是通过感受去生活的,一件事情的发生,影响你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所以,在同样环境下生活的人,同样的事情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为前途担忧,为生活担忧,为得失担忧,忧虑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在忧虑中日子过了,匆匆,像轻烟,如薄雾。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短暂的生命里,人们却是多么可悲,每天清早醒来,昨日一去不返,在忙忙碌碌中,今日,转眼即逝,在混沌中日复一日,有天开始老去,白发苍苍,手无缚鸡之力,人老体衰,空有千里之志。

  匆匆,在我们即将就死时,问问内心,这一生有多少后悔?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生中转眼即逝的感受,又是多么短暂,可是有些事对我们确实影响至深,以至于我们很多时候,忧心忡忡,有时候想,为什么会这样忧虑,是事情本身的影响,还是在内心深处有着太多牵牵绊绊,为钱、为名、为利、为欲望,得失在心中,蒙蔽了内心的双眼,我们又何曾有心情去看看美丽的夜空,去保护给予我们生命的大自然。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我们失掉的光明在哪里?是在内心罢。心灵,是幸福的源泉;健康的体魄,是快乐的载体。如果,失掉了健康,那么其他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这样的,用道理为自己在犯错后悔时,寻找借口,寻找安慰,推卸责任。而生活中却是明知故犯,为欲望,经不起诱惑,是我们的本性贪婪自私吗?我们,人究竟是怎样的?为了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我们能否负起责任!为了和我们一样有权利在地球上生存的其他物种,我们能否负起责任!

大学读后感13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失衡,人心秩序也失去依托。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奔走于各国之间,推行自己的理想。韩非子,作为韩国诸公子之一,看到韩国在战争中屡次败北,面临被秦亡国的危险,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但均未被采纳,因而只有退而著书述志。

  在《韩非子》中,他作《孤愤》、《说难》等五十五篇,洋洋洒洒十万余言,表明了他依法治国,重视耕战的主张,阐述了变法的重要性和其治国理论阅读《韩非子》一书,给我最主观的感受是其中的“阴冷”。似乎朝野中的一切都是针锋相对,不争个你死我活决不罢休:先看君主,虽然手握大权,身居高位,可因为担心身边的人谋权篡位,只得把自己的一切好恶都深藏起来,终日戴着“面具”示人,惶惶不得安宁。这样的君主看似风光无限,可实则怎一个“累”字了得。再论人臣,似乎都是乱臣贼子,心怀鬼胎,对权力地位虎视眈眈,处心积虑想钻君主的空子以图私利。

  人臣之间自然更加“玄妙”,充斥着政治阴谋、离间术,人人自危,仿佛一不小心就会遭奸人陷害,蒙冤而死。这些阅读文本后直接的感受,与韩非子把其政治学理论建立在“人性好利论”前提上关系甚密。韩非曾说:“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

  上掌好以驭民力,事实不宜失矣。”(《韩非子。制分》)虽然师承荀子,但在“人性恶”上,韩非子的观点明显更进老师一筹。“荀子谓人之性恶而可以为善”,而韩非子“认定人之性恶而无为善之可能”在他看来,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仅在君臣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交易关系,即使在父子、夫妻间也存在着算计之心,利益之虑。

  如他说:“父母之于子女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故父母之于子女也,犹用计算之心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大学读后感14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沙俄专制下的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书中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本书描述了主人公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从此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杂货店等四处做工。后来,因接触大学生和秘密团体的成员以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民主主义著作,甚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十年来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未来,他有清晰的打算,对当下,他脚踏实地的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对过去,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曾全力以赴。面对艰难的生活,他在书中写到:“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施舍,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本书让我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放弃就等于失去。”

  “三部曲”叙写了阿廖沙的从悲惨的童年到走向光明的故事。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面对黑暗如何坚持不懈勇敢奋斗,如何去追求光明;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大学读后感15

  这本书不是什么名著,却也学了许多。原来,本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也面临诸多烦恼,比如学业、网瘾、失恋、求职……其实,人间烟火里,谁能无忧思?身边的确也有许多人和我抱怨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难以适应,能力自卑,焦虑考试,熬夜写论文,母胎单身,冷漠的室友……有人甚至想复读,这时候啊,才发现,高中是回不去的天堂。但是,总有人可以游刃有余,活动学习一起抓,爱情事业两丰收。其间差别,在于心态。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有各种不适,但是,也别忘了还有很多新鲜美好的东西可以尝试并坚持。在繁忙的日子里,畅游在专业学科的知识海洋里,选修一些有趣的课程,体验教授们的人格魅力。在清闲的日子里,和室友聚聚餐,去图书馆静静,或认识社团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一次次活动中学会感动,也可以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散散步,细细打量一下人间。真的,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都在大学里。

  然而,经历、环境、性格各不相同,在这样一个相对自在又无比丰富的人生阶段,面对世界的诱惑与烦忧,总会有人不能安全泅渡这条河,沉溺水中。身体上的病是渐渐的治愈,可心灵上的病,往往无法治愈彻底。一个人格心理健全的人,才能坚强地生长,并且足够茂盛。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深沉的海洋,或是平静无波,或是暗涌潜伏,又或是波涛汹涌。永远不要忽视那片海的伟大。所谓心理,实则心里,那片海太深沉,只有自己才可把握。心理咨询师从来不曾走进心里,只是走近心里。也许,一切的关键,要看自己。真正读懂了自己,才能照顾好自己。了解一下心理知识,或许可以更科学地认识自己,帮助他人。

  大学生们正在努力认识世界,以便改造世界。然而,只有真正地认识自己,才能坦率地面向人间。心里难受,请不要害怕,让我们承认阴暗,并且坚信美好,变得更好。

【大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大学》读后感03-01

《大学》读后感01-08

《大学》的读后感03-30

大学读后感03-25

《大学》读后感11-24

《大学》 读后感01-01

我的大学读后感06-17

大学读后感范例01-06

《大学》读后感例文02-14

《我的大学》读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