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时间:2021-01-14 16:31: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

  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须经过想说敢说会说这三个过程,说话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一、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想说

  一个人不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首先要看他想说不想说。大家知道,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的时候,话匣子才能打开。为此,我经常运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来让学生开口。如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讲讲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讲讲广播里听到或电视里看到的新闻及家中或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在讲语文课时,我更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不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描绘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讲插图表达的意思。

  如讲《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第五、六段时,我让学生借助图展开想像,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相互祝福的场面,抓住泼呀、洒呀、说啊、跳呀等词语,让学生连起来说说。又如《雷锋》一课插图,我画了天空降下的雨帘、河边被风吹弯的芦苇及被河水漫过的小桥,画了雷锋卷着裤管正在一个一个地背小同学过桥等简图,先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明图意,再引导学生用较复杂的句子具体说明图意。有的说:下雨天,雷锋卷起裤管把小同学背过桥。有的说:天下着大雨,刮着大风,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桥。我又根据插图按天,风,雨,河水,雷锋。的叙述顺序,让学生看插图,完整地叙述图意。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学习情绪十分饱满。总之,利用插图和简笔画既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意愿。

  二、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有些学生开始有一肚子的话,但因为缺乏勇气,最终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时,学生往往语无伦次。但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我都多予鼓励,并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踊跃发言、无所顾虑地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习惯,课堂便日趋活跃。

  三、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需要边听、边想、边说,逐步才能做到耳灵、脑活、嘴快。为此要让学生会说,把话说好,首先要训练学生把话说得正确、流利、有条理;然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说话时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颦或笑,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进而再要求他们根据听话对象和不同环境,注意礼貌,说得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结合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注意纠正方言的不良影响,并经常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说话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把讲读课文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进行词语搭配训练,然后练习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进而再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不但能够接受,而且兴趣倍增、效果良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2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今天,学习了李怀源老师和蒋军晶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的谈话,触动很大。

  回顾自己的教学,翻看自己的教学设计,确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太多。目标太多,不知道该完成那个,结果想面面俱到却造成面面俱不到。

  时间就那么多,只得蜻蜓点水,于是大呼“时间都去哪了”。目标要舍得,有舍才有得。确实,目标太多反而容易打乱教学,教师就会忽略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控制学生,因为一旦放手,就会完不成预设的目标。但实际上,课堂貌似很流畅,实际上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反之,两到三个精心选择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也就形成了高效。

  二、表述不清,把握不清晰。

  教学目标的主语应当是学生,即学生在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感受什么,体会到什么等等。反观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很多却不是很清晰。例如这是我设计的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一个教学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写法。”在这里,前半句话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后半句话却变成了教师要干什么。如果改成“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方法。”就好多了。

  三、阶段性不强。

  语文课都会有字词、朗读但年级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朗读,在低年级会是教学目标,“如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但是到高年级就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还把感情朗读还作为一个目标,不能一直学下去。

  有很多老师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好像如果不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写进目标里,就是缺了什么一样,感情朗读成了通用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同的阶段,目标是不能一样的,我们不能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都做为目标去完成。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3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4

  12月12日有幸参加了在实验小学召开的全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共展示了两节读课,一节作文课和一场作文教学报告。两节阅读课分别为优质课评选城区组和乡镇组的第一名。

  实验学校许立娟老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云房子》。我曾经在优质课评选时听过,感受特别深刻,这次为第二次听,效果虽然不如第一次强烈,仍是值得学习的。低年级段小学语文讲授起来并不是很好把握,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接受的知识有限,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想出新比较困难,但是许老师的课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比如:讲课时充分的和学生交朋友,语言、神态等很随和,像是和学生们在聊天;声音特别的好听也是许老师的一大特点,听上去柔柔的,舒服极了;课文的处理方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解详略得当,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读、说、练、演综合利用。美中不足的是在研讨会上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及时的纠正,应该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出错,或许是紧张的缘故,但是这点给我平时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警示,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回答情况。

  荆家镇伊家小学李杰老师指教人教版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第一次听高年级的关于战争题材的阅读课,以前我总觉得这部分的内容离现在的学生太遥远,他们很难去理解、体会,但是李老师的课打破了我的这种狭隘思想。李老师先是和学生一起理顺课文,把课文叙述的大致思路板书于黑板上,然后再领着分析课文,走进课文,理解课文,进一步的把学生带入那个年代。整篇课文设计思路清晰明确、有条不紊,值得我借鉴和学习。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录像,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效果明显。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是先把直观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有时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听课我觉得有些直观的东西要学会隐藏,把握好展示的“度”。

  至于作文,虽然现在处于二年级,但是对于明年进入三年级后应怎样教,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犯难,作文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是最关键的。听了宋亮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和成飞老师的报告,仿佛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到了一点曙光,找到了一点点的要领或者是方法、思路。

  作文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涉及。以往涉及到但是不是很仔细,从听课以后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当务之急,但是又不能太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打下基础,从上课时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写看图说话时语句的通顺着手,一点一滴的积累,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必定有一个好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5

  “如果考试不改,我们这样改吗?”这句话是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因为我一直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一直认为国内的应试教育就决定了国家改的只是形式,根本并没有变,语文的评价改革也是一样的,没什么可看处吧。但书中这句话却实吸引了我,我决定认真看一看它。

  书中的理念令我为之一震。

  一、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征。其基本假设是:通过教育手段能够发展英才;学校的主要资源应当用于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用于预测或选拔英才。

  二、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评介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与提高,是为了促进每们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书中提到的观点,我想应是教师们细心体会我学习的关键了。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6

  我任职小学语文老师多年,在语文的教学的这一方面,我有自己的方式,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由此也有一些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未来学习语文就不会很难。而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就一定要深入去教学。在教生字时,我们老师要把字分解开来教,从拼音、笔画、字义去教,充分的把学生要学的字进行深刻的讲解,适当的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去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对那个生字的记忆和印象。在每天教完一定的生字,就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何课堂作业,比如让他们抄写生字多遍,也是一种加深字的记忆的方法,在比如还要让他们自己去查字典找出学生的字的其他组词,把它们写到书上生字的旁边,便于以后复习。上课学习语文时,要以学生们为主体,不能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一定要学生们参与进去,语文是需要去相互配合才能学好的科目。在讲解课文时,把文章的重点段落给学生们标记出来,带读完之后,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最好是要让他们有感情的去朗读文章,可以增加语感,对他们看文章做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小学生的语文,看似简单,但是也是要不断的去积累的,不然学完就容易忘记,因此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我是带着学生们去看一些适合他们自己年纪的书,看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积累的素材也就会得到增加,这对在课堂上教学也会相对简单。

  语文的教学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学生们年纪还比较小,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而语文有时候又很枯燥,因此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时,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老师就要去带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语文很丰富,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认识不同的事物,不断的去增加他们的兴趣度,那么语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比较成功的了。

  以上是我教小学语文的心得,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更是我自己去不断的摸索得到的。现在我依然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语文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未来我会更加的去培养自己在教学的方面的能力,让更多的小学生喜欢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7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集体生活还没有成为获取精神营养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也不会产生其它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无限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的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由此,开拓广泛的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多角度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二、指导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小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差导致阅读效率低。对他们阅读习惯的矫正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时,要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写上拼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理解等。

  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动手做标记或批注的习惯,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圈划,遇到不懂的地方做批注。这样,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边读边思考。

  三、重视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1、读懂。

  读懂,即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带领学生从文章走个来回。”就是说,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从整体思考也指明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教师任务是使学生读的更好,最终能够自己去读。

  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边读边思考的办法。读有多种办法,有诵读、朗读、默读、个别读、齐读、范读等等。不管是那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一遍就要一遍的收获,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去读。

  2、会读。

  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初步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初步具有整体上把握自己阅读方向、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具体地说是: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的目的。精读,就是对文章逐句诵读,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势,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训练的要求是:

  (1)、规定阅读的方向。即精读前确定精读的主要问题。

  (2)、指点阅读的程序。一般都应该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使之理解课文。

  (3)、指点阅读的方法。包括运用基础知识指导读解的方法和运用阅读思考剖析读物的方法。指点阅读的常规。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

  3、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4、学会选择读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8

  20xx年的XX月我带着一颗渴望而又真诚的心来参加小学语文国培培训。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的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地干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打心底热爱教育事业,既然以教育事业为生,就得竭尽心力搞好本职工作,以保证生活来源不受影响,并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价值。我总是想,做一个普通教师未尝不可,但是,能做一个好老师更是梦寐以求,若能如愿以偿,演绎出的人生肯定会更加精彩。

  顺应对好老师的向往,教师才能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酝酿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环境。常说万策之首,攻心为上。这就启示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得先把学生的心拴住,学生才能在向师性的驱动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此理一点不假。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诱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照样可以熠熠生辉。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无限的知识将迎着方法之刃而解。

  下面我就如何设计好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必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要顺利达到以下目标,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贯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入学前学生的认识的字都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从而为阅读奠定了一点基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回读,难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以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示范甚至领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习的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

  2.感受乐趣,启发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作者对话交流,受到课文丰富内涵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来,其乐无穷。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是抽象,对初学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响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3.自主阅读,感受语言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所以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理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位置。

  总之,这次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我会抓住这次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9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语文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1.1要备好教材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语文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一节语文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1.2要备好学生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2、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导入语,会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3、合理引导,剌激想象

  在教学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盘古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盘古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盘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盘古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盘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盘古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盘古赤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盘古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盘古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英勇气概。

  4、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幺?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残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里一种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现。通过投影仪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

  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

  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情境给学生思维流程的畅通,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5、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5.1访一访,认知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让学生看有关红军的电视、,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去采访一些长辈回忆过去作战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5.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0

  现代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育人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它极具思想性,具有强烈情感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同时,注重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情感建立和初步形成。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相反,消积的情感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智力水平下降,学习效率和成功值降低。就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言,教育专家认为,它不仅受到基础知识和智力因素(思维、记忆、感知、注意、想象)的影响,还受到情感、信心、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情智双全”的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实施情感教育,因为语文教学内容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因素。

  情感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不论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情感因素。从根本上说,语文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融会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的探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优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流程。

  (一)优化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

  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谓的“触景生情”。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把学生内心的情感移入所认知的与教学相关的对象上,既有利于教学内容情感的展示,同时也益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于是在促进学生认知的同时,情感也获得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引发学生相应的体验。

  《国际教学与师范教育百科全书》将教学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类。物理环境是指围绕教学活动存在的由物质条件构成的因素的总和。心理环境是指围绕教学活动存在的由心理条件构成的因素的总和。在学校中,构成教学物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指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活动空间等。构成教学心理环境的要素主要指个体心理因素、舆论信息、人际环境以及教学的气氛等。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语文文本蕴涵丰富情感因素的特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可分别采用以下操作策略:可采用背景音乐烘托,幻灯、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味课文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营造体验情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课堂提问时,同样可采用以组回答的形式等营造了一种竞争合作的情感氛围。

  (二)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有的距今年代久远,有的虽是学生熟悉的,但平时却未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或重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亲切感,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需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增删,提供必要的范例。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说说海洋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踊跃地叙说之后教师小结:从同学们介绍的资料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海底的美丽与神奇,那么海底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我便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海底世界》。对于那些距今年代久远的古诗文的学习,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教师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教学陆游的《示儿》,学生要真正把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诗的内涵,前提是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从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完成对诗句中作者流露感情的“再体验”。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实际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通过引发兴趣策略、陶冶情操策略来激活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好方法。例如《黄山奇松》这一课。这是一篇自读课,学生对自读课往往重视不够,而在学习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时,令学生向往的不是单纯的文字描述,而是在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景点的相关知识之余,能看到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其有一睹为快、身临其境之感。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本课在导入时可采用了启发诱导策略,在课中穿插大量图片,并辅以适当的语言说明,使学生产生偷悦、激昂情绪,对名山更是赞叹不已。从而协调了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引发学生的快乐——兴趣情绪的目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热爱祖国山川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偏重于认知方面的定量评价,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存在及其作用。这种教学评价体现在语文情感教育中,主要表现在评价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评价时未能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结果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有鉴于此,教学中,既要具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智力,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等的明确目标,又要具有形成学生积极的个性倾向性,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等的明确目标。在对语文情感教育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性,学生的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且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认知,达到知情统一。

  同时,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全面发展的关键,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自主发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阵地,让我们的孩子在情感之“河”中扬帆控航,乘风破浪,驶向知识的彼岸;让我们的教育从心的沟通开始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1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

  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我听到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得不怀疑,这位教师也回答不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真是个“大老爷”了。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我的小学经历了几位教师,我暂且不责怪那个年代,但是,教师素质各有高低。有一个教师,整天的骂骂咧咧,说话冷嘲热讽,土话、粗话口不遮拦。学生几乎是在驯养中成长的,那么,谁还能喜欢老师,谁还能喜欢语文。

  有一个教师,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日常的用语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成为我们课下效仿的经典。这个老师看起来有点“文皱”,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们确实受益很多。我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最大的乐趣。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

  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儿童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儿童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生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不能称为艺术了。

  我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很会用词,什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起初感到校长很有文采,可是后来发现,每次报告都少不了这几句。于是,成了我们笑谈时的话柄。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又如阅读方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学语文就像走程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

  所以艺术,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愿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2

  本周末有幸去郑州听了两天特级教师的语文课,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我有很多的感触。如果我不来,我不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如果我不来,我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变;如果我不来,我不能迫切的想做这么多的事。

  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每天早早的到学校,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魅力所在。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课,一个瘦瘦的年轻老师,真的能做到引人入胜么?真的能达到课标么?之后的讲课是毋庸置疑的,他很轻松的做到了,学生学的也很轻松。

  这节课我很感兴趣,正好是五年级的课,我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当讲到《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很兴奋,蒋老师先是让学生齐读题目,又讲了回忆是什么,在学生读的时候还让学生思考:想想,说说萧红想起了那些人,那些事?尤其注重读,师还和学生同读,讲解读书速度与方法。告知读书语调、感情。

  而在背书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找规律记内容,用强记,分句。在讲到最后当目标达成以后,老师又延伸了一下,让学生学习萧红,一下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时期,头脑里能感到萧红的困苦与对童年的怀念。当讲到“祖父真劳动?我也真劳动?”时,既感觉有趣,又使我们能迅速的理解课文意思。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蒋老师有这样的本领,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认字,而是教会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尤其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是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他总是自己亲身的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他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多读书就会有语感,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书,使我们的自己学会思考,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要多读书,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生命感兴趣。其次重要的是尽量的、适度的扩充,而不是为了制造一些学习气氛,让课文内容很大,内容很广泛。

  第二个授课的是戴建荣老师,他讲的是《静夜思》,简简单单的古诗,孩子们在幼儿园就会背了,他却讲出了别样的味道,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美的享受。他说了,他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说了,吟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最不陌生的;他说了,能做到“读、唱、吟、舞”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说了,他的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师,可他却将诗教的传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感动。

  此人虽其貌不扬,但绝对是“大师”。幽默风趣是犹如相声演员;慷慨激昂时,犹如沙场壮士。课堂上他时而婉转动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俏皮幽默,时而稳重深沉。

  戴老师从纠音开始,又从平仄入手,这样在唱的时候、再吟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当老师讲到他们的学生时,眼里流露的是思念与兴奋,他说了,如果要教好你的语文课,首先你要爱你的学生,还是热爱。

  当王老师说出于永正的名字的时候,大家都兴奋了,当王老师说于老师也要讲《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又激动了,同样的一课,他又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从哪里入手呢?给学生哪些感动呢?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于老师总会说,问题想好再说,说好话不容易。当学生回答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干什么时?学生用了很多还有,于老师又做了及时的纠正,他说“还有”只能用一次。

  于老师注重学生用眼睛看;又注重学生用心看;还让学生多读书学会思考。在这里记的最深的是,于老师给学生读书,当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出以后,学生也学会了那种感情。也学会了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当学生说出那么多的关于祖父和“我”的性格的词语时,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水到渠成,因为要读谁像谁。要学会读每一句话每一句话的表情、语气。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读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写的能力,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诉学生写的时候要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同时,于老师还对我们有了很大的要求,每个人要多有几手本领,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像说话一样的读书,感受句子的温度。培养学生在读书中要学会关注,留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概括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多做处理,把握好对教学的安排。让学生学会体会,课堂上不用多提问。重点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这次的听课我总结以下几方面的所得:

  一、读。应多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要做到多读课文,多读,多感受。

  二、写。每一节课设计一些写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

  三、多读书。培养自己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多读书,读好书。学会自己的母语。

  四、多研究。教师要善于学习,采百家之长,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五、多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好了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一个榜样,做好学生的示范。

  六、多学一技之长。自己在课余时间多充电,多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学生崇拜的学生。

  七、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热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才是素质。这就是教育,语文要教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应用,使自己,使孩子的母语学习能更快乐、更充实。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3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让我开了眼界,颇有一些感想。

  小学语文教学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大量的实践证明。凡优秀教师在上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途径之一。 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心得体会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因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能力。如通过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熟悉语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会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必要的知识;通过研究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会提高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有经验的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要上好课,必先学会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级的学生完成不同的语文教学设计。这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小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他的最终目的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传授”是根本不同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发展”主要靠学生内部的动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质和个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激励。

  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段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对小学语文素质的全面概括。语文素质虽然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质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本身包含了促进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语文是个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学习语言,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及思维能力、丰富情感。所以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体现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载负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揭露了旧社会儿童悲惨的生活;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地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4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评价、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时有效地展示,实践证明,就要把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平日学习上。在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训练,有时为了一个训练点可以把课时延长。下面,就我的块状训练具体谈谈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出示训练内容及过程,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去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

  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要了解有哪些种类。如:1、段意归并法。2、扩展题目法。3、回答问题法。4、“六要素”串接法。5、原句摘录法。6、抓重点句段法等等。通过实践选择不同文章,练习归纳,学会掌握方法。

  二、训练学生会提出问题,不同体裁问题重点不同,如:写人突出表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记事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写景要体现出有哪些景色特点?

  状物也有分类:动、植物的样子,习性特点物体的样子,结构特点。

  当然单元训练重点不同,提问也会有所不同。如《》训练重点之一就是表达方式,所以问题自然就是“”

  三、训练补充别人意见,先婉转去评价(对,错,同意,不认可)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最后说出原因是什么,有理有据。

  四、读和评价朗读训练是不可分的。学会朗读就能掌握评价方法,同样只有学会评价他人才会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在这里就要教给学生评价也就是朗读的技巧。1、语气中的喜怒哀乐。2、语调的高低起伏。3、语速的快慢。4、重音的把握。5、停顿是否恰当。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晨会,选一小段学生读,大家评价,再读反复选择不同内容的段落进行实效性训练。当然根据不同课文情感不同,侧重也不同,但它却给出了很实际的朗读方法,如在《》一文中,

  五、汇报形式的多样化:有读出来,说一说,抓住主要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图示,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查阅资料等,汇报发言单位化,先由小组内发言,再由其它小组补充发言。

  绘画和写的训练,可把它们课内外并用,从不同角度训练,根据不同文章特点而决定。《凡卡》一课在信结尾学生明白凡卡的爷爷不会来接他,他只是做了一个美梦而已,此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当梦醒来时,会发生什么事?你想同凡卡说些什么?写一写。”学生写到“当梦醒时老板和老板娘瞪着凶恶的眼睛拿着木棍站在他面前揪起他就打,还有生活比过去更惨等等,”想对凡卡说:“凡卡要坚强更要反抗,美好生活一定会属于你的”各抒己见可为五花八门。这一课文知识的延伸,自主意识的强化,充分提高了阅读能力。绘画训练就是以图带文,把想表达的意思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如《凡卡》一文在第二环节分组做交流汇报。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其中一学生绘画出凡卡被老板娘拿鱼嘴戳脸,更直观的再现了凡卡所受苦难和当时社会的黑暗,为领悟中心,体会表达方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事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15

  xx月xx日至xx日,我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中,我共观课5节,听讲座3个。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语文视野,让我看到了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与实践。在专家的课堂示范与思想引领下,我只感到学习——提高——修炼教师基本功,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现将这次学习感受表述如下:

  一、语文课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体现在曲晓芸老师所上的观摩课上。她所执教的是古诗《乞巧》。她的课堂更是“情”的引导,“智”的生成。她的课犹如舞台上演出的评书,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断气不断,课堂中无不体现曲老师尊重学生的情感;既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极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听者无不感叹: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这也告知我们:语文课不仅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阅读

  提到阅读,我们可能会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本。然而小学六年,学生仅仅读那薄薄的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马琴老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小学的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晚;二是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少;三是中国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她还强调:阅读要注重质量。好的阅读可使学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而学生的活动要多一些,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

  三:教师要永保一颗童心

  陈明祥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灿烂的微笑使人感觉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师,而是最和蔼可亲的爷爷。他执教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题目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在这一节课里,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处处表现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让学生听闫维文的歌《母亲》时,陈老师边唱边演,那声音虽有些苍老却很入耳,动作虽有些僵硬却配合协调。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能保存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是多么的难得。那么作为我们长期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老师,不是更应该永远保留一颗年轻的心吗!只有具备一颗年轻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到各位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看到他们让人动情的观摩课,我感到自己与他们相差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拥有讲台,要热爱讲台,更要研究讲台,要让自己的生命因讲台而精彩。那么我们如何能让自己的讲台流光溢彩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看别人的公开课是学习;多钻研教材是学习;与同行之间交流是学习……

  五、语文教学的真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就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实践心得04-06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04-0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3-2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2-28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10-11

国培小学语文培训心得04-15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15篇)04-13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15篇04-13

小学语文实践心得(7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