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传统工艺贵州蜡染

时间:2021-05-29 14:15:21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传统工艺贵州蜡染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传统工艺贵州蜡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简介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 蜡染艺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亦被称作“贵州蜡花”。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种类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 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类是工厂、作坊面 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历史

  1、蜡染起源的故事

  在苗族地区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不满足于衣服上的单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衣裙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不知不觉睡着了,朦胧中有一个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花园中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色的花纹,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缸中去染色,最后用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出现了白色的漂亮花纹,哇,染缸中居然出现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述百花园的梦境,观看她染出图案,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当然,传说不是历史,但却能反映出劳动人民诠释文化的心路历程。

  2、历史渊源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二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的前秦、汉时期,甚至更早。蜡染古称“蜡缬”“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在历史文献中有关蜡染的记载很少。《后汉书》《临海水土志》《新唐书》等虽有“染彩”“班文布”“卉服鸟章”等记述,但都没有确指蜡染,到了宋代的文献中才对蜡染有明确的说法。如南宋周去非的《岭外问答》说:“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后来的《贵州通志》载:“用蜡绘于布面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可见蜡染已由以蜡灌刻板印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宋代由于印花蓝布等成本低工艺简单而大量盛行,蜡染在中原逐渐消失,而在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却代代传承,至今不衰。

  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蜡染在唐代是盛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缬屏风”,都是唐代遗物。还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期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蜡缬纱,还有敦煌英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底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吉朴典雅、唐代的蜡缬和蜡缬纱的底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份是白色花纹,在贵州省平坝县下坝的棺材洞里,前些年出土了宋代苗族点蜡幔及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这些都是蜡染流传悠久的历史见证。

【传统工艺贵州蜡染】相关文章:

传统工艺西湖绸伞12-06

民族传统工艺湘绣10-16

英语四级翻译蜡染翻译及解析05-05

平遥传统工艺推光漆器12-07

江苏传统工艺品南京云锦12-27

贵州戏曲黔剧01-12

贵州特色花灯剧01-12

贵州安顺地戏01-12

贵州过年的风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