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民间习俗头柱香

时间:2022-09-20 10:30:10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民间习俗头柱香

  头柱香,“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宋代已盛行。但近年来宗教逐渐商业化,每当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许多古寺名庙盛行拍卖高价“头炷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民间习俗头柱香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习俗头柱香

  头香介绍

  头炷香,即是第一炉香(特别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的第一炷香),民间流传新年的第一炉香功德最大,可以得到最佳的保佑和祝福。因此,善信在除夕午夜之前已预先排队,争烧第一炉香。在现代社会,社会民众已将头炷香理解为争做第一位上香者,并成了特有的新年习俗。

  宗教背景

  烧香之俗,在中国古已有之。最初起源于早期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大致说来,烧香可分为祭拜神灵的祭祀烧香和日常生活烧香。祭祀烧香发展到后来,无论敬神拜佛、供祖宗、敬各路鬼怪,都要烧香。且庙里要烧,家里也要烧。由于祭祀神灵日益成为烧香的主要作用,所以今人所谓烧香,主要是敬神拜佛。

  佛教诞生以后,便以烧香用于迎请、供养佛菩萨之行事中。佛典中有很多经文都说明了在迎佛仪礼中有烧香之礼。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烧香习俗也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佛教与民间的烧香习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烧香的种类很多,并随着佛教发展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因为在佛家看来,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和目的在于表达对佛祖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俱足,心想事成。在烧香人看来,可以通过烧香与神灵心灵相通,将自己的心愿传达给佛祖,使自己心想事成。因此,在佛家又有“香为佛使”之说,即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

  文化渊源

  烧头香从形成到现在依旧传承不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特定习俗,并在一些节日尤其是春节十分流行,这与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宗教心理有很大关系。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中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国文化缺乏宗教。”季羡林先生也曾说:“汉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强的民族。”然而在中国却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不管是佛教的菩萨,还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论是自家的灶王爷,还是村口的土地公,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对象,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极其少见的。可以说,中国人的心中不是没有宗教,而是在他们心中,佛教、道教及民间宗教的神灵都是一回事,他们常常模糊对待,不去区别,也不想去分别,只要能保佑自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礼敬到。所以国人的宗教信仰往往不是出于对崇拜对象的虔诚信奉和超自然力量的真挚信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世俗功利目的。对此,费孝通先生有言:“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消除灾祸。我们的祭祀有些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对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这段精妙的描述十分敏锐地击中了中国人敬神拜佛的深层心理。信众认为,除夕烧头香,可以得到平安顺利的一年,这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心理慰藉。

  烧头香一是可以表现信众的虔诚,二则会为信众带来好运和福气,使他们的心愿及早传达给神灵,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神灵的极大保佑。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追求好运和吉利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发展演变

  烧头香是随着烧香习俗的盛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其最早记载,可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记载了农历六月初六唐时人崔府君生日时,民众在京城中的崔府君庙祭祀他的情况。从“在庙止宿,夜五更争烧头炉香”,可以看到人们对神的虔诚和敬仰,也可以据此推测,烧头香在宋以前就应该比较流行。同时还表明了在宋代,烧头香主要是在道教或民间信仰的道场中。所以烧头香很可能最先出现在世俗或道家的神灵崇拜中,它应该属于一种民间信仰习俗。

  宋代《异闻总录》记载的韩元英因未烧到头香而卒的故事,及元人郑廷玉杂剧《看钱奴》中周荣祖夫妇烧头香而得到了儿子的`消息并找回了属于自己家的财宝的故事,都反映了民间信众认为,烧头香不仅能表现一个信徒的虔诚,还可以将自己的心愿第一个传达给神灵,使神灵能够感应,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然有些人烧头香是因为他做了亏心事,期盼通过烧头香来祈求神灵的护佑。

  佛典中也有“头香”一词,不过其含义却是一种香的名称,如牛头香等,但关于烧头香的记载很少。烧头香的习俗,后来渗透到佛教寺院,这应该和佛教的中国化是分不开的,因为许多中国本有的习俗都渗透到了佛教信仰当中。而现在的烧头香中又以除夕之夜抢烧农历新年头香为主。近年来,各地佛寺还相继拍卖第一炷香的进香权,盛况空前。今人黄宗英《小木屋》也有言:“都说烧头香的人有福了”,并在文中记载了除夕烧头香的盛况。

  相关新闻

  1.社会现象

  近些年来,宗教世俗化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宗教的商业化。每当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许多古寺名庙盛行拍卖高价“头炷香”,而烧高价香者居然络绎不绝。作为一种民间的风俗,“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宋代已盛行。而至今日,演变成烧高价香的情况已经越演越烈。

  据报道,2006年北京云居寺除夕首炷香拍卖起价660元,而湖南南岳衡山一些宗教场所,新年的“第一炷香”已被炒至10多万元。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使百姓肯花此大价钱来上第一炷香呢,如此高价钱拍卖头炷香又是否有佛教教义可依,带着诸多疑问,我们近 日走访了一些寺院,采访了部分僧人及居士。

  法师:烧“头炷香”对于信众来说是一种信仰需求,但花高价买第一炷香是不必要的。

  2.信众心理因素

  据了解,在佛教界内部而言,并没有烧第一炷香的教义规定,这只是信众基于历史文化遗传下来的心理因素的外在阐发。佛陀在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中国佛学院行空法师认为,烧香是佛教自传入我国以来,受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产物,尤其是受传统的宗族祭祀文化的影响,这种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解释是符合佛教的内涵的。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对于自身而言,则意在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佛教信徒企望借助烧香来和不能谋面的佛菩萨达到一种交流和沟通。至于争烧第一炷香,则更多的是信众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们多认为烧第一炷香表示上香人对佛的重视程度和虔诚,并且第一炷香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福运。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之久,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程序。

  北普陀寺的妙忠法师则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法师认为“头柱香”对于信众来说是一种信仰需求,佛教讲究的是随顺引导的原则。烧香能表达对佛陀的尊敬,也是佛法。当然信徒争先恐后地在新年花高价买第一炷香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烧香最主要是看心态,即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烧香礼佛,更何况佛教敬佛方法众多,只要虔心敬意,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可以的。

【民间习俗头柱香】相关文章:

民间立秋的习俗08-08

立冬民间习俗01-23

民间习俗踩岁01-16

春节民间习俗01-08

苏州民间习俗介绍01-06

小暑节气的民间习俗12-25

立冬民间习俗活动01-17

民间习俗接财神01-09

中秋传统民间习俗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