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阅读的开题报告

  导语:阅读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与陶冶情操。今天,小编搜集整理了一篇有关阅读的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课题名称

  “阅读中外经典 营造书香校园”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国内外现状

  1.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芬兰早就实施学生阅读工程;英国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为全国阅读年;日本政府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2.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上百万的儿童积极响应,成效卓著。

  3.1998年,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成立了“中国古诗文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

  4.目前我国教育界正着力于母语教育新理念和实践策略的建设工作,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被称为“整个实验的灵魂”。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小学阶段缺乏科学的阅读课程体系。

  (二)学校研究现状

  1.“经典传承文明 雅言浸润人生”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面的经验。

  2.从2007年4月,我校开展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开展有效地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最重要的一项实验成果就是注重文本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3.2008年9月,由我校开始制定并实施“小学阶段国学启蒙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家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4.2011年10月,学校将校训改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并规定每年的四月为学校的读书月;

  5.2011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午讲故事、暮读名著、晚写随笔”的新教育实验,全面实施经典诵读工程,编写了一套主题阅读丛书,对主题阅读、国学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6.2012年2月,学校新建10个高标准阅览室,新增适合一至五年级学生阅读图书47套,每套按70本配备,满足了级部同时阅读的需要。每周2课时阅读连排,保证了学生阅读时间。

  (三)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

  1.学校虽有一定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2.教师层次不一,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需不断提高;优秀教师自觉的对课堂的追求热情不是很高,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未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3.受潜在的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仍盯在分数上,许多家长更愿意让他们多做练习、试卷,上各类补习班,而很少让他们阅读;加上信息的多样化,也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4.受教师水平的限制,部分教师对国学读本理解不透,教学太机械;名著阅读课堂指导太随意,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5.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部分阅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对经典阅读的评价还应再细致点。

  6.学生本身的阅读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阅读、目的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天下第一等好一只是读书。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了《阅读中外经典 享受快乐童年》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

  1.阅读中外经典,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目前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过分停留在学生的分数上,忽视了学生精神的成长,而阅读是提高差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最好途径。

  2.阅读中外经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阅读可以涵养教师的文学底蕴,做好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广博的知识面,是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也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基本途径。

  3.阅读中外经典,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开展经典阅读,构建母语阅读文化,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师生的全面而具有个性的需求,把学校建成充满智慧、充满文化、充满理想的精神家园,让每个孩子拥有值得回忆的幸福童年生活。

  4.阅读中外经典,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而长期粗放无序的课外阅读,无法保证阅读的效果,只有开展好语文经典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和适当的指导,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5.阅读中外经典,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经典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即让每个学生爱读课外书。

  校园书香文化:是指在学校内形成的一种与阅读相关的文化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氛围及相关制度,是以校园阅读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核心目标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经典阅读:就是在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内容上而言,有诗歌诵读,有国学诵读,也有名著阅读。

  (二)研究依据

  1.儿童诵读文化经典自古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验证明,儿童诵读文化经典对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儿童诵读,为读而读,是纯心之读,有特殊功效。童子之功,一日成诵,终身具有,这是成人读经所不能企及的。所以让儿童以一定时间诵读经典,使其渐渐 “化神奇为不朽”的人文感化是必要的。

  2.心理学理论

  当今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从而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就学到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打下一生最重要的智慧和思想基础。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4.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大量的阅读,会使学生在书籍中得到熏陶,从而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行为体系中。在这个过程中,经典阅读必将以其经典性、人文性,发挥其引导作用。

  5.《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在经典阅读的熏陶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获得阅读的乐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目标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等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充满人文的关怀,充满深厚的底蕴,充满向上的力量,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2.构建书香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有序、有趣、有情、有效”的生态课堂。

  3.缔造书香教室。班内建立图书角,丰富图书存有量,美化教室环境,张贴读书名言,展示学生读书心得,让每个教室都有浓厚的读书氛围,有鲜明的主题特色。

  4.铸就书香教师。鼓励师教师共写随笔,包括教后感,读书笔记,教学反思等等,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随笔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随笔成为师生精神家园,激发教师向着名师努力追求的热情,促进一批书香教师的成长。

  5.培养书香学生。通过一系列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他们终身和谐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

  2.如何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的研究

  3.如何缔造书香教室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实验中期,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习惯。对学校制定的阅读书目及班级读书会的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选定书目的可读性及阅读的深度;学期末,对各年级学生阅读及背诵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监督课程实施的情况。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经典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比如实验前的确定课题的论证,实验教材的选择,诵读方法的使用等等。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的阅读指导行为,发挥每周三半日教研作用,进行经典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 (2012.2—2012.7):

  1.全面总结近几年书香校园创建的经验与不足,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

  2.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主题文化更加鲜明,让浓郁的书香遍布校园每个角落;按教学所需充实图书室、阅览室;

  3.提炼出学校文化的精髓;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追求目标;

  4.运用问卷、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师生前期的经典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师生的意愿与困惑,汇总问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5.对现今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理论上提炼出“生态课堂”的内涵;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2.8—2013.7):

  1.成立莱芜市实验小学文学社,编印校园社刊;编印经典阅读指导手册;编印教师读书文集;为师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

  2.利用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深入解读经典诵读的内涵,组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经典阅读专题讲座”等系列专题报告,解答教学中的困惑,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指导。

  3.改进补充名著阅读书目,以更加适合孩子阅读年龄和兴趣;每学期定期组织名著阅读课堂观摩,将班级读书会落到实处;每年四月份,举行班级读书汇报会。

  4.不断改进经典阅读的评价方式,以求更全面科学地进行考查;

  5.以“生态课堂”理念为突破口,打破原先过于具体的课堂评价标准,结合研讨,制定出可行的评价标准,让老师们备课上课评课三线一体,努力让课堂教学有鲜明的学校和学科特色,有个人的教学特色,促进教师的成长;

  6.各级部确定实验重点,分段实施,展开研究,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及时总结实验成果。

  第三阶段 推广阶段 (2013.8—2014.2):

  1.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现场会等形式展示成果;

  2.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研究方案,编辑一套课堂教学成果丛书;

  3.对书香校园创建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措施

  (一)确立完善的支撑系统:

  1.课程主体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内;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开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

  2.环境依托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缔造书香班级。

  3.活动延伸

  不定期地开展读书活动、评选读书小名士及“好书伴我成长”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校时时充满浓浓的书香。

  4.制度保障

  (1)组织管理制度: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各组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2)学习制度:建立课题组成员每周一次学习与交流例会,各成员认真钻研相关的理论书籍,做好摘记。

  (3)课题实践制度:每位成员每学期整理收集研究案例两个,写一篇相关的科研论文。

  5.评价促进——通过评选“读书小名士”“学习标兵”“书香教师”等表彰活动,让读书长盛不衰。

  (二)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建立“以人为本”新的评价模式,打破“唯一的纸笔测验法”的传统局面,采取语文能力足迹式评价,同时改革试卷的拟定,从而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查学生的能力。

  (三)成立坚实的研究队伍。

  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毕淑娟

  副组长:耿佃文

  成 员:王立春 朱 杰

  实验教师:全体任课教师

  实验对象:1——5年级学生

  (四)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1.参观学习、教师培训费。

  2.编撰校本课程资料收集、印刷、采编费。

  3.开展读书活动经费。

  4.创建书香校园、教室、办公室费。

  5.成果展示费。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构建出成型的晨诵课、午讲课、读写绘课、名著阅读指导课等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开发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指导方面的校本课程。

  5.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声像记录,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6.每年读书月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观摩及诵读大赛活动。

  十、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C〕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6月

  2.王才贵:《经典诵读演讲》〔CD〕2007、2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版);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5.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4-5);6.罗志定《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4)。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小学阅读教学开题报告 下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