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入贯彻《纲要》精神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绿色教育系列活动,可以引领幼儿深入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近而萌发亲近自然、关爱生命、争做环保小主人的意识。 2、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

  “文明、友善、健康、睿智”是有品位的现代人的代名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做起,关爱生命、关注环境、节约资源,幼儿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态度,将来才能成为合格的地球村公民。 3、大教育观的需要

  首先是共同成长的需要。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无论课题开展的目的、意义、还是策略、方法,无论是教材的选择、材料的收集还是课程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成果的展示,都为参与活动的教师、幼儿及家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促进人与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参与活动者均获得了有益的学习经验,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其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在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引导下,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从幼儿的能力、经验出发,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通过扎实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在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引导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促进幼儿情感、能力、态度全面发展,引导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群树立绿色观念,正确对待身边的环境,有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4、是课程建设方面的需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应适合幼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各园要根据本园、本地区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大胆进行园本课程的构建。绿色教育模式的建构,能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通过对幼儿园绿色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能有效促进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绿色教育是什么?全球最大的百度网站中一网友提出:绿色代表生命,代表成长和生机,代表活泼清新的未来。绿色教育就是现实生存的教育,也就是适应社会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扩充,同时也包含传统教育的智力开发等。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都把绿色教育引入了学校教育。日本政府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出版了防止公害的学习启蒙教材,并成立了 “生态教育委员会”,加拿大的“绿色教育基金”专门支持旨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机构,而“绿色教育奖励计划”是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加拿大的教育部门对在绿色教育方面取得成绩及做出贡献的个人实行奖励。

  绿色是生命之色, 和平之色。在我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在每个公民的心目中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把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对整个自然的热爱建立在人们的心中,这只有从基础做起,从各级各类学校的绿色教育入手。通过校园从小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把对环境的保护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

  北京,自从2008奥运会成功申办之后,2004年,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并把它作为北京2008 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其内涵就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 通过举办奥运会, 促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 广泛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

  “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珠海容闳学校首创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

  广东兴华幼儿园承担过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幼儿园绿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形成了主题探究性活动,环保教育等特色,园本课程已经出版,教师们在研究中设计的探究活动获国家级一等奖。

  在我国西部,绿色教育也已经起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对国民,特别是在校学习的未来祖国建设者加强绿色教育,不把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之中统筹考虑,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西部大开发就难以进行。

  当前,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绿色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绿色运动,各大中小学纷纷开设了生态教育课程,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作了“绿色人文 科学”的主题报告,提出了绿色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能性,给与会师生的心灵抹上了一层“绿色”。

  再看我县,绿色学校争创活动红红火火,翔宇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绿色学校,一大批中小学、幼儿园被授予市、县级绿色校园的奖牌。运西正润生态园的建成,大片的森林、绿地引来了白鹭安家,又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优良的校外活动基地,我县还被评为有机藕生态县。各校的环保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走上街头的环境教育宣传小分队、班级学校自主创办的爱护环境手抄报,不少幼儿园以前或多或少也开展过绿色教育活动。我园一直十分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多次开展服务社区的环保小主人活动,我们的生态园之行远足、参观十字路口、菜场调查等活动深受小朋友喜欢。所有这些均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可供本次研究加以借鉴吸收,但将绿色教育作为一个课程模式,还没有先例。

  三、课题的界定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绿色教育,二是课程模式。

  绿色教育:可以指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认为的生态绿色,也可以指更深层次上的更广泛的“绿色”。含义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绿色教育:指环保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绿色和环境绿色。广义的绿色教育不仅包涵狭义绿色教育中的“绿色”,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物质和意识上的绿色。即:绿色的环境,绿色的理念,绿色的课程,绿色的评价,绿色的心态,绿色的氛围,绿色的感悟等等。指我们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与人的社会性发展协调并进,指其它方面的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和做法。它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 课程模式:课程作为联结教育制度与教育过程的“枢纽”,其模式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的课程模式(1)侧重传授人类历史长期以来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出面向过去的特点,无以面对飞速变比的当今与未来社会,(2)传统课程采取分轨,分科的体系,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日益暴露出其弊端,(3)传统课程偏重认知成长,忽视情意培养,不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4)传统课程内容固定不变,课程设计缺乏开放性与弹性,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主体性受到压制。本课程所要探讨研究的课程模式是在借鉴传统课程模式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综合性课程,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开展探索型、实践性研究。

  四、支撑理论

  1、“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天人合一”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基本的信念,它一直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或明或暗地存在着。迄今为止,随着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依附、对立、协调三大阶段。特别一提的是,工业文明曾使人们否定了“顺天”观念,走上了“制天”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把人类引上“违天”的险途。开展绿色教育,就是要使人们知晓,应当从知与行两方面,在新的层次上,跃上顺天而为、与道偕行的轨道,从而谋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共荣。因此,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认识是绿色教育产生的哲学基础。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准则。《21世纪议程》所确立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决发展与环境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绿色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促使绿色教育由过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环境、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转向帮助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有效参与的技能。同时,绿色教育又使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促使人类不断地从认识向参与的历程迈进。

  3、环境学

  环境学是本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对象的一门环境科学基础学科。由于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教育活动过程,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英国学者Locus在20世纪70—90年代中期提出,《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因此,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然成为绿色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创新性学习理论

  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预期性是思维态势超前的表现,是积极直面人生,认真识别生存背景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预期性教育和教学在于能引导学生面向未来而学。参与性是化个体思维为创新性的社会化功能的实践。参与性教育和教学在于引导学生具有团体的意识、行为和社会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而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日趋恶化,需要培养有良好预见性的人,同时,只有有效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引发和持续科学预见。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是绿色教育的目标之一。显然,绿色教育需要以创新性学习理论作指导。

  5、心理学规律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显然,这些知识的掌握过程也就是认知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要经过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活动及识记、保持等记忆活动才能实现。知识及其掌握规律是环境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那么,以环境教育为基础的绿色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绿色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则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内化为个人的绿色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外化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因此绿色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教育。社会环境公德要求转变为绿色意识及自己内在的行为需要这一内化过程,是通过对社会规范的依从、认同和信奉等阶段而逐步建立起对行为规范的自觉遵从态度而实现的。绿色教育必须遵循道德品质心理结构构建的基本规律。

推荐阅读:

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3.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5.公共管理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6.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014标准范例)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省级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