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控制系统论文

时间:2022-12-07 18:36:5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控制系统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控制系统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控制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1

  分散控制系统,即以多个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过程控制采集站。分散控制系统之所以能够广泛应用在我国的火电厂自动化控制中,主要得益于分散控制系统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和运行业绩。人们对分散控制系统的特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并且逐渐接受和认可。火电厂对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利于火电厂的单元机组热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能够适应如今电力需求连年增大的发展需要。

  1分散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1)分散控制系统的起源。DSC应用试点最早出现在美国,1985年的时候,那时选用的是网厅电厂300MW机组,这就是分散系统控制的开端。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分散控制系统在不断地改进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熟经验,更是推陈出新,打破了DSC的应用只局限在锅炉和汽轮机的热工监视的局面,相关供应商掌握了愈加成熟和系统的经验和技术。经过充分的实践经验证明,分散控制系统是可行并且科学的。我国通过对DCS的不断改进,最终也达到了国际的DCS水平,在火电厂得到广泛应用。2)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散控制系统的实际运用价值比较高,功能相对分散、数据可共享、可靠性较高等优点让其在与其他控制技术相比之下有明显优势,被电厂和变电厂所广泛接受。我国火电厂使用过的DCS数以百计,至今,使用过的DCS可大概分成3类:多功能控制器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型、PC机总线基础型。我们也不排除今后可能产生其他分散控制系统,比如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控制系统,或者以电厂信息监控管理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这也将进一步扩大DCS应用的功能。3)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分散控制系统目前有两个功能性的扩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就是其在纵向扩展上面的体现。开放性、数字化、多借点是现场总线的几个显著特点。为避免只靠电缆单一传输的弊端,现场总线技术还可以帮助现场的设备实现在运行中的数字量信息交换,达到双方的.共享和控制。现有的现场仪表模拟技术弊端日益凸显,主要是速度慢、精准度低、成本高,不仅不能准确监控,而且浪费大量的物资,得不偿失,在此时,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并且现场仪表的模拟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的数字技术不符,还可能会出现使用问题,而现场总线技术则能有效改善这方面的问题,但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还不够稳定成熟,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推广。

  2分散控制系统特点

  1)高可靠性。分散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分散结构的理念上的,这能够对系统的可靠性形成一个保障。分散结构不仅包含系统功能的分散,还包含地理位置的分散。采用分散结构的分散控制系统可以分散系统的危险性。如果一个设备的某一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并不会对该设备的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并且运用分散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系统的运行的可靠性。在DCS系统中,也不乏一些旧有的模块化、标准化的软件,也帮助系统的可靠性形成一道屏障。2)监视性能好。分散控制系统能够运用高智能操作站来监视和操作过程现场,并且分散控制系统的人际交互界面比较友好,操作员完全可以进行直观观测,监控性能较好。3)扩展性能好。分散控制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递阶数据通信网络,可以实现通信的分层化。分散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灵活,硬件高度集成化,设备接口模块化、标准化,这都给分散控制系统提供了较好的扩展性能。4)编程容易。分散控制系统采用控制图形界面和功能码控制组态来编程的,这样可以自动生成执行文件。这种编程方法对用户的编程能力要求不高,用户只需要掌握填表、作图等进行组态的方法就能编程,并且这种编程应用程序的质量还是比较可靠地。5)系统维护方便。分散控制系统的微处理器具有自诊断功能,应用程序在执行的时候还可以同时运行自侦段程序,扫描硬件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对出现异常的部位和异常性质作出提示,并且系统维护的时间比较短,模件是可带电插拔、接插结构,磨剑种类少,维护较简便。

  3分散控制系统在火电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1)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功能及特点。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是一种能够保持主控室机、炉、电的协调一致,并且便于集中的管理控制和信息数据共享的多方位系统,火电厂电气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火电厂的工作效率,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电气自动化的运行管理水平跟不上火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和电力市场的不断推进的速度。如何运用分散控制系统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运行管理水平,是各方专家讨论研究的重点。监控和控制设备是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并且这个系统还能反馈信号在数据交换中的变化和提供部分特殊数据。这种系统的设备数量较多,布置也较为复杂。2)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趋势。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在跟随着科学技术的步伐不断向前。在数据的采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火电厂的电气监控自动化开始纳入信息化管理。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ESC系统开始取代传统操作系统,间隔层的保护和测量以及控制装置,电气自动化都能够实现独立化操作,整个系统的控制单元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电气自动化将不再只满足于这些基本功能,相互操作性和强大的扩展性、高度的可靠性是其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种突破,极有可能在商业和工业领域都得到极大规模的应用。3)分散控制系统在火电厂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火电厂的电气运营管理必须要走电气自动化的必由之路,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仅提高了火电厂的自动化水平,促进火电厂的发展,并且在相关领域也有运用空间。而分散控制系统可以提供综合化自动技术,是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典型代表。火电厂实现电气自动化扩展了分散系统的纵向延伸空间,将电厂所有过程和环节纳入管控之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地补充DCS的内容才能帮助实现科学化管理,推动整个行业的生产管理与发展。

  4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探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是一项发展日趋成熟的技术,将其与电厂的电气自动化的功能与特点有机结合,以实现二者的整合运用,能够推动电气自动化系统进一步改进升级,优化电厂的系统管理和经济发展。

  作者:段雅璠 白寅凯 单位:呼和浩特市供电局 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系统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国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至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且为机械控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关系着计算机技术蔬菜本身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对于我国信息加工的效率提升以及传输效率的提高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进行简单的阐述,进而分别从该系统的运行现状、运行流程以及该系统的实现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本文旨在为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优化升级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研究

  0引言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越发重要,不仅为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推动着机械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提升。故而本文对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1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即是指在机械控制系统运行中需要计算机技术进行支持的系统。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中信息加工与传输技术来提升机械控制的效率。随着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优化,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并且逐渐形成了相对综合控制体系。该种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而且还能够对系统运行中的网络通信进行优化,对运行中的控制技术应用便捷程度进行提升。在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机械生产的效率进行提升。第一方面,该系统在生产线中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对其操作系统进行优化,并逐渐形成流水线的运行操作方式[1]。第二方面,在系统运行中,提升数据的精准性,进而对某些人工操作无法完成的工作进行完成,提升生产效率,在达成自动化的同时,对质量也进行保障。

  2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运行现状

  2.1网络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我国机械控制系统的发展中也逐渐引进了网络技术,并在该领域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即是机械控制系统通讯的网络化。在这一方面主要对传统的加工操作模式进行改变,在机械生产中加入通讯的功能,通过通信功能对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控,进而能够针对现阶段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进而将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的现实价值进行最大程度的提升[2]。第二方面即是机械控制系统控制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主要是对计算机程序控制程序中管理规模以及管理控制范围进行提升,进而优化普通机械控制程序的管控效率以及管控情况。在控制系统的网络化过程中,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下达,并对下达的指令效果以及运行情况进行控制[3]。

  2.2扁平化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扁平化已经呈现出要为重要的作用以及飞速发展的趋势。该种趋势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在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的生产中,不同厂家的系统生产其情况不同,主要在网络结构以及数据结构的封装以及接口协议两方面存在不同,该种不同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极易导致系统出现运行不稳定的状况,对于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产生阻碍[4]。故而在对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时,推动着其向扁平化的发展方向发展。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在控制系统应用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子系统进行组合,进而形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流水线运作方式,进而提升机械系统的生产效率。同时,该种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在运行与管理方面具有便于检验的优势,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时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为系统的运行提供质量保障。

  3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流程

  在对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流程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将其分为以下七个步骤。第一步骤,数据采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中的数据进行收集。第二步骤,数据转化。计算机系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转化,以便于机械控制能够对其进行识别。第三步骤,重新编码分组。转化后的机械数据将会被系统依照其运行的分类或者模式进行再次分组。第四步骤,数据传输。该步骤中主要是将分组之后的数据运输至不同的模块或者子系统。第五步骤,计算分析。利用系统中的子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再次计算,得出期望数据。第六步骤,结果输出。对上一步计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输出。第七步骤,信息储存。在网络空间或者其他储存空间对输出的价值信息进行储存,进而保障查询信息时的便捷化发展[5]。

  4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实现

  4.1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

  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控制系统现实价值的提升以及现实作用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种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工业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控制系统的工作价值。在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期间,要求系统的使用人员将控制系统融合在实际的生产线之中,并依照流水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控制级别的划分,针对不同的需求,设置总控制、一级控制、二级控制等多个级别,进而有效的对生产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4.2制定运行安全控制体系

  运行安全控制体系的制定在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由于其安全控制管理不规范,其安全管理实际运行的力度薄弱。故而应在系统的运行中积极制定安全控制体系。利用控制体系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该种安全体系的制定中,主要是对以下几方面的制定内容进行重视。第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进行重视。第二方面,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进行重视。第三方面,对设备质量的相关规定制定进行重视。在对安全控制体系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重点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解决对策进行制定。

  5结论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进行简单的阐述,分别从网络技术的应用、扁平化发展趋势两方面对该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其运行流程进行细致的阐述,进而分别从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制定运行安全控制体系对该系统的实现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经过本文对课题内容的详细研究与分析得出结果表明,在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研究领域依旧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生活中还应进一步对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并为计算机技术的机械控制系统优化升级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严继超.基于PLC的调速控制系统算法及机械调控系统PID参数仿真整定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展望,20xx,26(13):124-125.

  [2]孙海峰.基于ARM的机械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3(16):203-204.

  [3]姬丽娟,窦富萍,邓强,等.基于六轴机器人的PCB智能插装站控制系统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xx,18(02):147-148.

  [4]苏金文.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xx,15(03):116-118.

  [5]王志,汪步云,许德章.基于DSP的机器人末端力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xx,25(08):46-49.

控制系统论文3

  【摘要】当前,我国交通拥堵现象尤为严重。据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人均拥堵成本超过180h。所以减轻道路拥堵刻不容缓。目前解决拥堵问题的方法有区域收费法和限号限行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交通拥堵,但是不够人性和合理,实施也有难度。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本设计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街道十字路口的监控摄像头,通过对路面图像进行图像去噪、图像灰度化、差分与二值化、边缘检测与分割、腐蚀膨胀等方法,识别并统计路口各方向上的车流量,再根据路口停车数量的多少对交通红绿灯的时间进行智能调控。本设计的特色在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统计车流量,而且可以根据道路通行信息改变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时间,使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更加合理科学。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智能交通管理控制;交通灯

  1引言

  1.1背景与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拥堵逐渐成了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堵车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浪费了行人大量时间,造成公路运营效率降低。另外堵车时汽车尾气中污染物较多。破坏了环境,产生能源浪费。在中国,拥堵现象尤为严重,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人均年拥堵成本超过180h。全国大部分城市在通行高峰处于拥堵之中。每逢节假日还会出现大面积堵塞现象。因此改善道路通行情况,减轻拥堵显得十分重要。解决好堵车问题,便利人们出行,是我们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原因和动力。

  1.2国内外处理拥堵方法的利弊

  1975年,新加坡实施区域通行证系统来缓解交通压力,在规定的区域内对通过车辆进行额外收费。收费标准按照区域内交通拥堵程度浮动。该方案实施后,效果明显,高峰时间交通量减少,平均车速和公交出行比例都有很大提高。英国伦敦于20xx年开始对拥挤现象收费,在收费区域使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判断车辆有无进入收费区域,再收取一定金额的通行费。方案实施后,区内交通量明显减少,车速较大幅度提高。由国外成功的案例看出,对道路拥挤的路段额外收费是一种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不过,这种办法在我国的运用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究和实验。在我国,应对拥堵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限号和限行。通过在特定的日期对特定号码的车辆进行限制,禁止这些车辆在限行日行驶。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起到了减缓拥堵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出行不便,不够人性化等问题。

  1.3系统设计思路与优点

  本设计的设计灵感源自生活中因交通灯不合理时长而造成的拥堵现象。在生活中,十字路口会出现横纵两个方向中一个方向车流量大于另一方向的车流量的现象。而交通灯的时长却不会随着车流量变化而变化,所以会出现某个方向上路灯持续时间不够,车辆难以通过,而另一个方向上却少有车辆的现象。本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十字路口两个方向上的车流量相应控制交通灯的时间,使得交通灯的`时间更合理,减轻拥堵。本设计还从智慧城市的概念中获得了灵感,将图像处理技术与交通系统结合起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使用了图像处理技术来检测车流量。与其他检测车流量方法相比,本设计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精确度高等优势。

  2图像处理与车辆计数

  本章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处理流程,首先通过图像预处理、图像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腐蚀膨胀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车辆的识别与计数,最后使用通过计数计算时间。

  2.1图像噪声去除

  利用摄像头,我们可以获取道路图像。但受外界条件与设备影响,我们获取的图像往往有噪声。因此在处理图像之前,我们使用滤波器将图像去噪。常用的滤波方法有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都能够去除噪声。均值滤波是线性滤波的一种,它能够平均选定范围内的所有像素的灰度值。但均值滤波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它不能有效地保护图像细节,在图像去噪的同时也破坏了一部分图像细节,使图像变得模糊。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滤波,它可有效地去除噪声,还能保护图像尖锐部分和边缘,所以处理效果比均值滤波好。中指滤波的处理办法是:将图像中选定区域的像素,按灰度值大小进行排序,选取某个像素的领域中含有的所有像素的灰度值中值作为该像素的灰度值。由于中值滤波能够有效去除噪声,并且它能完整地保存边缘、锐角等细节信息。我们优先使用中值滤波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

  2.2图像灰度化

  通过中值滤波,我们得到了降噪后的图像,下一步需要对图像灰度进行处理。灰度图是一种具有只含亮度信息,不含有色度信息、亮度变化连续等特点的图像。和普通的彩色图像相比,灰度图中没有色度信息,因此将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图像所含信息。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计算量也大幅减少,方便之后的操作处理和计算。因此要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将彩色图转换为灰度图。为了实现图像灰度化,我们使用YUV颜色空间编码方法,YUV是一种像素格式,它将亮度参量和色度参量分开表示。Y为亮度信号,U和V为色度信号,而这样分开的好处就是不但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因为亮度参量和色度参量分开,使得我们可以不受色度参量的干扰,获得图像中亮度信息,从而获得了我们需要的灰度图像。在彩色图像中,我们可以提取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即R、G、B值,然后将每个像素的R、G、B值通过公式转换为相应的亮度信息:Y=0.299×R+0.587×G+0.114×B,从而得到灰度图像。

  2.3图像差分与二值化

  为了方便检测运动图像,我们还需要将图像进行图像差分和二值化。常用的差分方法为背景差分法和帧间差分法。帧间差分法是通过把视频中相邻两帧图像做差分运算从而获得运动目标轮廓的方法。不同帧对应的像素点灰度值相减,再判断灰度差的绝对值,当绝对值超过设定的某一特定值时,即可判断为运动目标,从而检测到运动目标。但是帧间差分法对场景中光线渐变不是很敏感。当车辆静止时,无法通过此方法来检测车流量。背景差分法先根据路面信息、光照信息等信息在路面无车辆时,获得一张纯净的道路图像,并将其设置为背景。再将之后的每一帧图像与这个背景模型相减,在差分后的图像中提取运动目标。图像的二值化可以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相应地调整为0或255。人为地设置一个阈值T,在对图像进行差分后,将差分结果与阈值T比较。当灰度值之差大于阈值T时用255替换像素的灰度值,当灰度值之差小于等于阈值T时用0替换像素的灰度值。背景差分法得到的结果直接反映了运动目标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而且背景差分法可以用来检测运动不明显或静止的物体,因此我们使用背景差分法。

  2.4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

  我们得到了黑白图像,便利我们进行边缘检测。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将图像中灰度值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定义为边缘。利用导数可以检测出像素灰度值的变化,检测到边缘。利用各种不同的算子,我们将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可用的算子有So-bel算子、拉普拉斯算子、Canny算子等,经过对比我们发现Canny算子在边缘检测的过程中不会丢失边缘,也不会产生虚假的边缘,精确度更高。所以我们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并利用Canny算子进行图像分割。

  2.5腐蚀膨胀

  在边缘检测后,我们得到的图像存在边缘不连续、内部空洞等现象。因此,我们需对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根据车辆形态特点,我们使用图像的腐蚀、膨胀、闭运算三种方法。腐蚀是对图像高亮度部分的腐蚀和去除,可使渲染比原始渲染有更小的突出区域。腐蚀可去除图像中小且无意义的点。膨胀是腐蚀的补运算,它是膨胀的高亮度部分的图像,得到的图像有一个更大的突出面积比原始图像。膨胀可以填补图像中的内部空洞。先膨胀再腐蚀称为闭运算,它可以用来填充物体内部的小洞,连接相邻物体,平滑边界,且不明显改变物体的面积。处理后,车辆成了一个连通的白色图像,方便接下来的计数。

  2.6目标计数与交通灯时间控制

  使用matlab工具中提供的bwlable()函数进行处理,通过bwlable()函数可以计算出图片中连通的白色区域的个数。而一帧图片中连通的白色区域个数即一帧图片中的车辆数。在交通灯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先设置一个时间K。红光持续时间为R,绿光持续时间为G,黄光处理时间为Y。其中Y+G+R=K。在统计车流量时,我们将一个方向上的车流量最大值记为a,另一方向上的车流量最大值记为b。那么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将红灯和绿灯持续时间分别调为:Gx=Ry=k(a/a+b)Gy=Rx=k(b/a+b)由此便实现了对交通灯时间的控制。

  3本设计的优点及创新

  (1)本设计的创新在于根据监控录像中的信息统计道路上的车流量,再根据两个方向车流量的不同,按照比例关系相应调整交通灯的持续时长。令交通灯的时间控制变得更为合理高效,起到减缓局部路段拥堵的作用。同时交通灯的总时间K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调整,更加方便高效。

  (2)本设计可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本设计令视频监控系统和交通灯系统协作,使城市交通规划更加合理,居民出行更加舒心,城市生活更加便捷。道路通行信息还可通过网络、广播等形式通知给城市居民,智能地为居民规划出行路线。

  (3)本设计还可将通行情况上传至数据库,众多通行数据在数据库中整合、分析。可以科学地对交通进行宏观调控,也可分析出居民的出行方向和人口密集区域,更好的为居民提供服务。大数据处理使得智能交通管理控制有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

  4总结与展望

  本设计将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和交通灯的控制结合起来,为交通灯有计划的实时控制提供了解决办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但城市拥堵仍然是城市中存在的难题,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轻城市拥堵现象,同时希望将来会有更多新技术用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相信不久后,城市拥堵问题会被彻底解决,出行将变得舒心舒畅。

  参考文献

  [1]田苏慧敏.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车辆检测与车流量统计平台的设计实现[D].宁夏大学,20xx.

  [2]张德丰,雷小平,周燕.详解MATLAB图形绘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194~206.

  [3]罗平辉,冯平,哈力旦A.MATLAB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4]马怀志.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车流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6(4):104~107.

  [5]许成闯.基于视频的车流量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xx.

控制系统论文4

  摘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农、商各大产业都在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来进行相关管理工作。在工业中,钢铁产业始终是重要的产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多种控制系统被采用,其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进一步完善并优化该控制系统的应用,文章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轧钢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优化

  轧钢工艺,是指一种通过压力加工方法转变钢锭和钢坯形状的一种工艺[1]。该工艺对成形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近年来,为了实现更好的轧钢效率,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的被应用到轧钢过程中,不仅监控了生产过程,同时起到了一定的操作功能,有效的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此,文章进行了相关研究。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所谓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传输的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多种行业和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其中,在交通、服务业和生产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该系统科技水平较高,服务范围较广,近年来,发展速度尤为迅速。在轧钢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预设相关的紧急方案,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最终保障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能得以保障[2]。

  1.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之所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危险性,主要是因为该系统具备以下几种特性:(1)集中化的监控管理;(2)现场化的监控管理;(3)远程监控管理;(4)智能化的监控管理。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轧钢厂的应用优化措施

  2.1设备优化措施

  (1)优化I/O设备优化I/O设备可以实现最佳的、可靠的电气控制方案,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该设备即是对I/O的点分配进行重点把握,优化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区分应用设备类型,然后细分电气控制节点,制定I/O的点清单[3]。此外对系统控制中的输入和输出模块也应该重点掌握和完善,提高节能效率,实现I/O控制价值。(2)PLC设备PLC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对该设备的'优化势在必行。具体的措施为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PLC设备,积极建立设备优化策略,并高效落实。然后应用该设备有效的监控轧钢过程。在PLC设备优化过程中,要注意成本节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维护成本。(3)优化编程的工具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实现程序编写的工具就叫编程工具。有效的编写系统程序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效率,实现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之上的自动化控制。所谓优化编程工具,就是尽量减化编程方法,提高编程的灵活性,为系统设计出最精准的、最有效的编程服务,最终实现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保障轧钢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和监控状态。

  2.2硬件优化措施

  在轧钢生产和管控过程中,实行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就要高效的优化系统的硬件设计。而在硬件优化中,文章论述了三方面优化内容。一是输入电路。二是输出电路,三是防干扰设计。(1)优化输入电路优化输入电路,目的是为了在轧钢工艺中尽量减少电能的过多消耗,提高电能的供应水平和供应能力。具体的优化措施为对输入线路进行相关优化。例如,在线路中安装净化元件,减少电路运行中的脉冲干扰,实现辅助中性点接地的方式的作用。在优化输入线路时一定要充分保障输入电源的标准容量,同时定期检查线路,尽量减少短路现象,降低输入电路的损坏性。(2)优化输出电路优化输出电路的设计,应该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标准来进行。在轧钢过程中,一旦输出电路出现问题,则会直接降低线路的负载均衡性,造成浪涌破坏现象,最终影响电能的输出效率,所以,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输出部分使用二极管来吸收电路的浪涌,同时采取电路防干扰措施,稳定输出电压。在轧钢过程中,输出电路会对电荷负载的影响和对电磁的干扰较大,反复的输出线路的启动与停止会严重的干扰PLC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将二极管引入输出电路中,利于稳定输出电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3)优化防干扰设计防干扰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硬件优化的重要环节,在对防干扰进行优化时一定要着重考虑外界对系统的干扰和影响。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以下几点:a.采用隔离方法进行设计,隔开系统中的变压器,使用中性点接地方式为变压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降低干扰风险的发生率。b.优化硬件布线系统,分离开可能出现干扰的线路,在相关线路的外部加装屏蔽电缆,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相邻线路之间可能会产生的干扰,确保电气线路的安全运行。c.优化电磁屏等硬件。采用防静电处理方法消除或降低电磁干扰,措施为采用外壳接地方法。

  2.3软件优化措施

  (1)优化软件的相关程序软件程序,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程序。要想提高系统应用价值,就必须对其程序进行优化。首先,重点优化I/O地址的分配值程序,因为该程序关乎软件程序的最终运行能力,所以,必须合理、科学的编制I/O地址,在前期的程序设计过程就要进行优化,在设计中结合PLC的应用合理分配I/O软件控制程序。此外,还应该同时对所有相关软件的控制部分进行优化设计。(2)优化软件的相关结构优化软件结构要结合系统运行标准来进行,还要确保满足轧钢工艺的需求。例如,调整软件结构,必须结合轧钢工艺中的切削加工和热加工来进行结构优化,采用应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最终的优化目标是实现最佳的系统运行效率,增长经济效益。在结构优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a.将软件结构划分成多个运行单元,然后建立不同的规范化标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模块的子任务。b.确立生产控制目标,调试不同的控制部分,对软件模块的控制程序进行优化,保障软件结构的完整性。c.加强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确保同轧钢操作的同步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保障轧钢生产的顺利运营,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然所需。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得以不断的改造和优化,其应用水平逐年提升,已然成为了钢铁产业高效监控和长期运营的坚实基础,今后,应该进一步进行系统的相关优化和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晓江.轧钢厂双蓄热式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8):107.

  [2]孙晓东.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xx(14):73.

  [3]王帆.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现况和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0):116.

控制系统论文5

  摘 要:在日常生活经常需要连续恒温控制,这对于温度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专门为其设计了一套恒温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配以控制简单、运行可靠的双向二极管、双向可控硅、固态继电器作为驱动部件。并采用新型的接近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作为系统的检测部件,检测精度高,为系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号。人机对话采用简易的小键盘、单色数码管和蜂鸣器让系统的操作方便、人性化。

  关键词:单片机;恒温;控制

  在现代中医治疗过程中,经常采用中药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的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由于熏蒸的特殊性,要求温度控制系统必须提供定时和恒温。其工作过程是:

  1、 将配制好的中药液体放在容器中。

  2、 开启电源,通过面板的小键盘设定好定时值和定温值。

  3、 病人平躺在熏蒸床上,调节行走车对准需要熏蒸部位。

  4、 系统进入正常工作。

  一、 系统功能介绍

  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通过键盘设定好时间和温度,系统按照设定值开始工作,对患病部位进行定时、定温巡回熏蒸,当行走车走到最左端时,由左限传感器发出信号,单片机控制行走车向右行走。当行走车走到最右端时,由右限传感器发出信号,单片机控制行走车向左行走。时间显示采用倒计时方法,当所定时间减至0时,停止加温、行走车回到起点位置。蜂鸣器和光二极管发出结束的声、光提示信号。

  二、 系统工作原理

  要实现上面介绍的功能,科学地设计系统硬件是系统可靠运行的保证。本着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易于实施和价格低廉的原则对硬件系统进行了通盘考虑。经过反复实验后被确定下来。硬件系统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S1作为修改增加键、S2作为修改减少键、S4作为修改定时/定温选择键、一旦确定是修改定时还是修改定温后,由S1或S2键完成增减。S3作为行走和定位选择键。

  当按键压下时,单片机通过P1.1、P1.2、P1.4或P2.7接收“0”信号。采用“0”作为有效信号主要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小键盘接触不良时,避免系统产生误动作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因为键盘接触不良必然导致“浮空”现象,从单片机的接收角度看,有可能将“浮空”当成“1”信号。所以选择“0”有效是必要的。

  若P2.7=0时:P1.0=0为定时时间增1、P1.1=0为定时时间减1

  若P2.7=1时:若P1.0=0为定温值增1、P1.1=0时定温值减1

  若P1.4=0时,查看P1.5和P1.6的状态,如果二者均为0,将P1.5和P1.6中的1位置

  1,行走车巡回;如果二者的逻辑“或”不为0,将P1.5和P1.6均清0,行走车停(即定位)。

  左、右转的驱动由型号为C9013三极管和型号为DAI4002D固态继电器组成。由于控制巡回的过程实质是控制电机,而拖动行走车的电机的功率比较大,所以这里的电机属于强电范畴。DAI4002D固态继电器的最大优势是隔离作用,他能有效地将强电与单片机的逻辑弱信号隔开,使驱动变得简单而且可靠。

  当P1.5或P1.6为1时,C9013导通,固态继电器导通,送出左右转信号。反之,固态继电器断开,不送左右转信号。即行走车停实现定位。

  左限与右限的信号输入是将左限和右限的位置信号由接近开关检测后送到单片机的INT0和INT1,在单片机内将二者设置成中断方式,上升延有效。当INT0或INT1有效时,通过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快速作出反应,由中断服务子程序将相应端口置1或清0改变行走车的运行方向,到达巡回的目的。通过D2和D3可以直观地在系统面板上看出行走车是在向左还是向右行走或者是定位。

  温度检测输入是将温度传感器18B20通过P2.6接入单片机,在程序的入口处对18B20进行初始化后就可以适时读出当前实际温度并送温度显示输出显示。

  温度控制输出由R1(压敏电阻)、R2、RW1(电位器)、C1、D1(双向二极管)、SCR1(双向可控硅)组成,旋转RW1(电位器)改变C1的充放电时间通过D1(双向二极管)改变SCR1(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达到改变加热部件的电压,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RW1(电位器)电阻有效值大,输出电压低;反之输出电压高。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经过积分器的输出控制RW1(电位器)的旋转角度来决定输出电压的高与低。这样一来,虽然加热元件端是强电,单片机提供的控制信号是弱电,但二者之间的耦合体是机械,杜绝了强电起、停时对单片机造成的工作不稳定的威胁。

  通过以上对于系统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有如下特点:

  1、 系统硬件结构非常简单、合理、实用。

  2、 操作方便、简单、明了。

  3、 由于系统中采用了有效的隔离措施,使系统运行非常可靠。

  4、 硬件价格低廉。

  5、 该系统可以引入如果需要定时和恒温控制的场合使用。

控制系统论文6

  摘 要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是现代化工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标,它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从这些方面来看,加强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际性意义。本文则主要就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其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蓬勃的发展,其中对电气自动化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是将来电网管理的核心系统。针对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将人力劳动的强度最大化的降低,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检测的精确度,在安全事故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理论分析

  1.1 分布式控制系统理论分析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主要是建立在先进科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有了很迅速的进步,在这一技术方面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从现阶段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来看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占据着关键地位。这一系统主要是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新型控制系统,是从集中式控制系统基础上演变而来,有着可靠性以及实时性的特征。这一系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就是受到混合体系制约在可靠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并在维修方面也显得相对有难度,在这一系统生产的厂家来说没有统一标准,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1.2 系统的信息集成化理论分析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主要就是在控制技术上得到了延伸扩展,并在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扩大。前者主要涵盖着电气工程自动化将控制设备和对其研究开发进行相关改善。而后再则是对企业各种资金以及人力进行的合理分配。这样在技术的延伸作用下,一些新兴的`微电子处理技术也逐渐的进入到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并和其相关的软件组合的发展队伍中来。

  1.3 集中监控方式控制系统理论分析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的集中监控方式主要是设计师将控制功能集中到同一处理器上,这样就导致了实际处理的速度发生偏慢,倘若是对所有能够控制的设备进行控制,监控数量就会过多,这样就导致了主机空间被大量占据。与此同时,在通信线路信息传送能力上也会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就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维护的费用,在维修难度上也会增加。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分析

  2.1 安全性趋势分析

  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将会朝着更加安全的过程进行发展,安全防范技术的集成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重点来说就是怎样能够保证人和环境以及机器这几个方面的安全实现。倘若是在不安全的情况下应当怎样选择用最低的资金实现安全方案制定问题,从实际情况老看,我国将主要会从安全级别较高领域开始,从硬件向着软件领域逐步得到强化,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性的研究研讨。

  2.2 创新技术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不断提升,针对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控制在现阶段的水平将得不到实际需求,那么在创新技术上的强化将会是将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目前市场化环境不稳定情况下,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会促使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而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不断的进步发展。电气自动化企业对自身的创新能力要得到不断提升,为这一领域的发展研究打开更开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在其中也有着主导性作用,所以在政策上扶持以及在相关机制体系上哦完善建立也会逐渐实现。这些都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提供了发展条件。

  2.3 标准化接口发展趋势分析

  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是提高自动化水平的保障,从微软的发展经验来看,其之所以有着快速进行和发展正是因为技术上的同时使然,这才对公司内部的通信问题得到有效的避免,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工程的时间方面也得到了最大化的节省。所以这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有着很好的经验作用,在这一方面完全可以吸收有效的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数据共享的作用下,管理人员可通过PC系统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实施实时监控并对所出现的情况采取快速管理,这样就对企业间的通讯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4 市场化趋势分析

  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愈来愈激烈,所以加强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产品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对制造部门的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要能够对市场化的变化和影响进行充分关注。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能够对市场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正是如此,不仅仅是依靠技术上的大力投入,还要在零配件的生产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等方面得到加强。这样就对资源的配置率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整体发展也有着推动效果,这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市场化经济逐步形成,所以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也会带来相应的影响,在这一严峻的发展背景下,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要想取得革命性的发展,就必须要将创新精神在实际当中得到融入。同时还要对市场变化进行深入了解,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能够及时的发展并有效解决,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xx(10).

  [2]米哈拉依·卡哈尔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xx(10).

  [3]蒋谦.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节能设计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27).

  [4]考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8).

控制系统论文7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和提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作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飞跃。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道路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工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中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电气自动化工程安全性能。因此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之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11-0332-0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也在不断的升级,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解放企业的人工劳动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企业控制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时、准确地对电气自动化工程进行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研究

  1.1 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

  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指的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与原理上发展和演变而来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扩充性、可靠性与实时性等诸多优良特征,以其独特优良的特性在企业生产和生活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在自动控制领域中也逐渐的感受到其系统的缺陷,例如分布式系统属于模拟数字的混合体系,因此该系统所使用的是模拟型的.传统仪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使维修过程中的困难程度加剧。另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生产商家缺乏协议的统一标准,降低了维修的互换性。

  1.2 控制系统下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

  控制系统下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有两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集中控制方式的控制系统需要将所能应用的所用功能都放入到一个处理器中,致使该处理器在运转过程由于功能量过多,在处理速度方面是极为缓慢的,由此导致了电气自动化机器的整个运行素对随之减慢。另一方面,将控制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全部放入监控中,将会致使监控的数量过于庞大,在缓慢的同时主机空间也在不断下降,由此必然会增加电缆的使用数量,使投资的整体费用逐渐提高,而电缆也会由于较长时间的距离传输对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集中进行控制的连锁功能与隔离器件中的闭锁使用的是硬接线,致使电气自动化设备无法进行功能扩容等操作,增加了故障查线工作难度,使整个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1.3 信息集成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

  信息集成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层面上纵深方向的延伸。企业中的管理层人员在对企业人力资源和财务核算等数据信息存取使可以使用特定的浏览器,而且对于正处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形式画面,也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及时的掌握有关于企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两一方面,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社会、系统与机器中横向的拓展。随着微电子技术逐渐应用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以往比较明确规定的界面设备逐渐开始变得模糊,而与之相对应的控制系统结构软件、通讯的能力和统一以及各方面运用都比较容易的组态环境等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以下几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2.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数字化

  目前,各个系统工程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都与数字化相联系。所以,数字化是今后各大工程系统发展的趋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整体作为目标,将信息整体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逐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这样,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会查到信息数据。

  2.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创新使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大量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自动化的成本降低,材料得到节省。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飞速发展起来,这样可以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有个长远的发展。并且,这个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更加突显其目的性,创新性,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2.3 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之间的协作

  各个企业最好一起建立厂区,车间,生产。一同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各个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个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定学校和培训的方案,培养出不同的需求的人才。各个企业不能总用一种培训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时间段确定电气自动化的人才培训方案。各个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培训的经验和技术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重点研究实践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让学员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

  3.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在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方面也制定了长期的发展战略。在今后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要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加大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研发投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将产品设计、测试、运行、调试、维修等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成功引入到市场机制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应用,形成高效的产业化链条,在市场竞争中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日渐显露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道路过程中更是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過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从电子自动化工会曾控制系统的统一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性以及加强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桂昌.探究当前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通讯世界,20xx,19:247-248.

  [2] 李庆民.浅谈电炉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xx,11:80-81.

  [3] 林鹤,朱俊龙.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3:7.

  [4] 刘洪宾.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5:107.

  [5] 辛欣,周瑞霜.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学,20xx,04:81.

控制系统论文8

  一、自动控制系统下的汽车电子技术

  1.1创新汽车制动系统的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停车可靠性,多数汽车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是由制动系统引起的。据汽车安全性研究相关资料,如今众多交通事故中,由于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汽车电子技术分析文/田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电工工业技术不断更新,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革新,这给汽车电子中的自动控制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汽车电子、电工技术,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结合汽车电子的现状和当前汽车电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机遇与发展。。摘要动系统故障导致的高达4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停车可靠,对汽车制动系的工作靠可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制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在汽车领域内,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动控制技术加以研究,能够在科学上加强安全性。

  1.2汽车电子中的电子元件开发

  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到许多电子元件,每一个元件都有其相应的用处,有的甚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每一个电子元件都能够应用到位,如何开发创新新的电子元件,是汽车电子中的必修课。所谓的汽车电子一般是指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由于汽车上的电子元器件的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1.3发动机系统的改善

  目前汽车发动机主流是汽油发动机,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来说,汽油发动机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只有在抛弃汽油发动机的提前下,对发动机系统的进行创新和技术开发,才能让汽车电子的发展显得更加有意义。天然气汽车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汽车,发动机燃料主要采用压缩天然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一般的汽油发动机对比,一定限度地降低了碳氢以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立足于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几乎没有排放任何颗粒物。目前,天然气发动机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由汽油机改装成双用燃料发动机,二是由柴油机改装成单燃料发动机。由此可知,当进气道处要实施天然气喷射时,将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了发动机充气效率;第二,平均有效压力出现降低;第三,动力性出现下降;第四,排放性能与原车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天然气能源优势,不断完善稀燃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以及电控多点顺序喷射技术等新型的发动机控制技术,改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

  1.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技术创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如3DMAX软件的运用,能够实现各种模型的创立,能够直观的反应于现实中,把相关图片、数据图以及视频分析穿插进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中。汽车电子技术的研究在许多人开来是非常专业化的领域,导致其局限性,其实不然。在信息化的今天,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上网和网上媒体进行快速了解,通过网络,能够把无法形象讲述该专业领域内汽车器件结构的安装、线路的走向清晰地呈现出来,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日新月异,市场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专研和创新,才能在汽车电子行业中立足,但也不能冒进,对于我过汽车电子而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只是一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可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控制系统论文9

  摘要:在当今各类控制系统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的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中,大幅度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和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执行能力,并且丰富了系统的功能内容。人们更加注重电子信息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方法,希望能够与控制系统更好的进行融合并相互促进,同时也在积极的调整系统运行和应用策略,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的技术优势和作用,提升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控制系统;电子信息;应用

  1引言

  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给系统的合理应用和灵活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电子信息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目前很多先进的电子信息科技应用于控制系统之中,为系统实现各类功能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实现手段,同时技术人员也在积极研究更多技术应用的合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和挖掘控制系统的功能作用和应用机制。

  2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当前我国控制系统和相应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大规模的创新和改革趋势。尽管电子信息科技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且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可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系统管控和维护方面还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和诸多不足之处,因此造成技术应用水平得不到迅速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较弱,进而阻碍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和进步。目前所使用的各类控制系统,对于功能性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其涉及到的内容和管理事项也愈加多样化,这就使得在于电子信息科技融合应用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复杂,存在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和问题。所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人员还要攻克很多应用中的难点和问题,充分挖掘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创新驱动能力,提高系统的控制能力和水平,还要认识到我们与国际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逐步强化我国电子信息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和推动整个控制系统体系的发展完善,进而建立起健全的科学管控体系和技术管理机制,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3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3.1满足控制系统的多样化需求

  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多样化特征,其操作设备多种多样,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必须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主要从控制系统的特点出发进行研究。控制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针对性,根据各个控制系统的特点实现多样化的控制,以便于让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广泛的应用于控制系统中,满足控制系统的需要,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平。如压路机中,在进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时,应该对压路机的原理进行详细的.研究,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考察压路机设备的使用效果,确保电子信息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够落到实处,让压路机中的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3.2满足控制系统的智能化需求

  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优化控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让控制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从而减少设备中的故障率,实现控制系统的最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具备智能化的特点,因此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满足控制系统的智能化需求。(1)电子信息技术必须能够使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活,从而便于控制工业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2)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时,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让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更高,运行更可靠;(3)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故障检测,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4)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维持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满足工业流水线生产的要求

  工业生产的模式大多为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生产模式的内容复杂,工作量较大,在生产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多,且为了满足日新月异的生产需要,必须不断的更新升级生产设备,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个生产车间的环境变得复杂。车间操作的复杂性,使得车间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益的提升。因此为了让整个流水线生产更加完善,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水平,有必要在流水线上设置自动控制系统,但是由于该自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流水线的生产不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低。且流水线生产中环环相扣,每一个操作都会彼此影响,一旦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产,造成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和水平降低。因此需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控制系统的优化,满足流水线生产的需要,根据各环节的工作特征进行不同的控制系统设计,使整个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3.4加强对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对控制系统的优化,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而机器人的应用恰好能够实现高水平、高技术的控制系统优化,由于机器人的先进性,能够模拟人类的动作和行为,因此也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工作。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帮助机器人迅速地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的操作,便于实现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新发展,提高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控制系统中加强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实现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中,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落后技术的淘汰不断交替,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工业生产中也积极的应用了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给工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分析了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亮.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之集散型控制系统[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07):545-545.

  [2]方翊.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xx(12):52-54.

  [3]周文奇,韩晓玉.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测试,20xx(21):91-92.

  [4]梁爽.电子信息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1):28-29.

控制系统论文10

  摘要:机械制造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企业产业化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是技术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系统故障问题而影响企业日常的生产效率,因此,技术人员对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维护

  1电气系统保证数控机床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

  1.1保证系统的耐磨性。保证系统的耐磨性就是要提高电气系统整体的使用寿命,加强系统零部件的质量,数控机床在日常的生产当中会连续不间断的进行运作,系统中零件会有相应的消耗,因此要选用质量好、耐磨性强的零件,这样一方面提高电气系统的功能品质,使数控机床的生产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提高电气系统的耐磨性可以延长系统使用的寿命期限,降低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

  1.2及时更新系统技术。现阶段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地研发和更新,更新后的技术运行效果会有很大提高,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企业要及时更新电气系统的技术,保证企业的生产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保证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证数控机床正常运行最关键的就是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数控机床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供电系统异常,导致电子控制系统受到噪音干扰,如果系统不能自行对干扰元素进行调整就会使数控机床的生产出现问题,因此保证电气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2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措施分析

  2.1系统故障直观诊断法。系统故障直观诊断法就是根据系统运行当中直接表现出的故障现象来判断系统的故障原因。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一定会有相应的异常现象出现,比如系统灯光、设备运转的声音变化以及器械电路或其它部位发热产生烧焦气味等。故障诊断人员根据这些表征现象就可以大致判断故障出现的位置,然后对该范围进行系统的排查找出故障的具体原因。直观诊断法一般是诊断技术人员最初排查故障的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技术诊断人员缩小系统故障的范围。

  2.2参数特征检查诊断法。参数特征检查诊断法是利用机电测得的相关特征参数,分析参数进而分析、判断故障可能存在的位置。数控系统发生故障而无报警时应及时核对系统参数,通常这些数值不允许修改。数控机床电气系统一旦由于外界干扰或电池电量不足,会使个别参数丢失或变化而引起混乱现象,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通过核对修正参数,就能排除故障。

  2.3系统自动故障诊断法。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运行都是采用电子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同时在显示器中的相应故障部位发出红色报警的标志,诊断人员根据警报显示就可以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或原因。在数控机床的各个部位零件的运行当中都会设有相应的指示灯和数码显示设备,当零件出现故障时相应的指示灯也会有变化,根据指示灯的变化也可以及时的诊断系统故障的零件部位,并根据数码设备显示的状态分析出故障原因。在系统故障时检测设备会根据故障情况自动停止数控机床的运行,故障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软件故障,另一种是系统硬件故障,在进行诊断排查时要根据系统自动诊断功能的显示来确定是软件还是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一般都是由于操作不当形成的,硬件故障则需要对零件进行拆卸进一步确定故障原因。

  3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维护措施分析

  3.1提高操作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大多数的数控机床系统故障都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发生的,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相关负责人员要重视系统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提高的工作。按照系统操作说明手册进行学习,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数控机床电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系统维护修理人员也要充分掌握系统的使用操作流程,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

  3.2定期对系统硬件进行清理。外部的灰尘、杂物等进入系统硬件内部也会引起系统故障,维护人员要定期对系统的零件进行清洁工作。其中系统阅读机的使用是系统进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要注重阅读机的清理工作,首先要增加阅读机的检查维护次数,一周进行一次清洁和维护,其次用酒精进行清洁阅读机表面及输入部位,并及时添满润滑油。3.3维护数控设备的通风散热装置。定期清理数控装置的散热通风系统,经常检查数控装置上各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根据车间环境状况,一个季度应检查清扫一次,具体方法:拧下螺钉,拆下空气过滤器;在轻微振动过滤器的同时,用压缩空气由里向外吹掉空气过滤器内的灰尘;如果太脏,可用中性清洁剂冲洗后置于阴凉处晾干。

  参考文献

  [1]郭丽娜.分析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5):232.

  [2]孙中芹.浅析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J].电子测试,20xx(4):201.

控制系统论文11

  摘要: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应该对其总体方案进行规划,搭建好硬件平台,选择C/S的通信模式,再设计出系统工作的流程,并根据流程对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为基于服务器平台的系统管理模块、分析诊断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以及基于客户端平台的网络通信模块、检测资源模块和检测执行模块。最后再对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程度的数据库、组件之间的通信、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分别进行设计。

  关键词: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软件开发;C/S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xx)26-0034-02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发设计,特别是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1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1.1 总体结构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软件开发,首先需要对其总体方案的进行规划设计。在此,其总体结构采用图一的组网方式,通过就不同地区的检测设备用户端采集其所在的单元对象的相关数据,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对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传递给相关用户。

  系统在自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整个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协同工作,设备用户端负责用户接口处理,同时控制对应检测单元;系统实现检测功能的关键环节就是检测单元,它通过相关接口与被检测单元先连,以此来采集输入信号,并输出激励信号;检测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服务器端,它需要对用户端收集到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是计算机网络通信,这就需要二者支持同一网络协议,确保在整个网络中能进行通信;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数据库,它用户储存用户信息、设备信息及检测记录等,由服务器来进行相关数据的读写工作。

  1.2 硬件平台

  设计好整个系统结构之后,就要搭建相应的硬件平台。根据上述的结构及性能要求,硬件平台包括五个部分:开关系统、检测控制器、检测总线、检测仪器资源和信号接口装置。当前,基于PXI和VXI的总线检测系统的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因此,在硬件选择上通常采用基于PXI总线的NI模块集成的机箱检测设备作为主体平台,再基于该主体平台设计出对应的公共接口装置、接口适配器、测试探笔和探针、UUT即可。

  1.3 通信模式

  在通信模式的选择上,选择当前最为常见的C/S模式。在C/S通信模式当中,不同的计算机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实现不同的用户与服务器角色,从而通过服务器为客户端的虚拟仪器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 系统软工作流程及其功能模块分析

  2.1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对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有效、开放、实时和可维护。其软件的具体工作流程为:第一步,客户端用户登录测试体系统;第二步用户验证后启动并请求連接远程服务器;第三步,远程服务器连接成功后,用户即登录成功;第四步,用户完成被测试对象与测试设备的对应接口连接;第五步,用户配置检测激励信号控制系统执行相关的检测操作;第六步,系统自动将检测数据通过已经连接的网络通道传送给远程服务器;第七步,远程服务器调用检测诊断程序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第八步,远程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已经做好的`数据处理结果;最后,客户端显示出检测的诊断结果。该工作流程涉及的主要部分为远程服务器、检测用户端和检测设备,其所需的功能模块包括服务器的运算模块、客户端的检测模块和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模块。

  2.2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根据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情况,可以将软件功能模块划分为基于服务器平台的系统管理模块、分析诊断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以及基于客户端平台的网络通信模块、检测资源模块和检测执行模块几个部分。

  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设备管理、操作管理、操作人员管理、检测任务管理和检测诊断程序管理五个部分。设备管理的功能为对设备用户端的配置状况进行记录,当变更和删除废除客户端信息;操作管理的具体功能为接收、分析和诊断用户的远程登录请求命令,并调用相关的程序执行对应的请求命令;操作人员管理的功能是管理系统操作人员的相关信息;检测任务管理的功能是对每项分析诊断结果和检测记录进行管理,同时完成相关信息在数据库中的保存;检测诊断程序管理的功能为对检测分析诊断程序进行管理。

  2) 分析诊断模块

  分析诊断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客户端存在的故障提供在线支持诊断服务,帮助实现检测控制系统的故障定位与隔离,还可以提供对应的专家系统支持功能。

  3) 网络通信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包括网络通信的连接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三个部分。通信连接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数据传送提供通信通道。数据分析与接收除了要具备数据传输的作用,还要建立缓冲区,数据接收时将用户端传送的数据放入对应的缓冲区以等待分析处理;数据发送时,则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到用户端中。

  4) 检测资源模块

  检测资源模块通过适配器的模块文件来储存适配器的描述和信息。用户能够对配置模型文件、适配器文件和器件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同时处理适配器模型文件,综合适配器模型中的文件信息,连接数据库,从而完成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校验与检测工作。

  5) 检测执行模块

  检测执行模块包括检测控制和激励信号配置两个部分。检测控制负责各检测系统及其资源的控制,借助于输入的激励信号采集的输出响应信号来完成相关检测任务。激励信号配置的功能则是在软件平台当中根据检测任务对配置检测设备的激励信号。endprint

  3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据库,因此对检测控制系统设计中数据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可以采用数据库VItest管理检测控制信息。当中包括的信息表格包括设备信息表、用户信息表和服务程序列表。如用户信息表应该包含用户标识ID、用户名、密码、注册时间、真实姓名和用户类型六个字段。系统需要维护用户登录退出和增减用户等信息。

  3.2 组件之间的通信实现设计

  系统组件之间的通信可以采用DSTP协议来完成,它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URL来按段不同的协议。数据收发通信是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只分析某一个数据项的设计。

  3.3 服务器设计

  服务器程序的设计包括多线程的设计与实现。在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中可能面临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因此需要采用并发处理的方式来解决多任务的工作方式,并发处理比循环处理的执行效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VI服务器利用并发处理方式可以同时实现设备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功能,其主要的线程包括处理用户请求线程、服务程序管理线程、设备管理线程、连接用户客户端、初始化VI服务器。线程之间通过内存交换参数来完成通讯,多线程间的同步工作则由事件触发来控制实现。

  多线程的实现需要完成四个功能:初始化系统;建立通信连接,等待登录;验证用户身份;根据请求分配对应的处理线程。

  3.4 客户端设计

  根据检测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及需求情况,客户的程序采用多线程技术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它能够确保不同的激励信号的同时输入、采集及完成数据通信。客户端程序的工作流程为:用户登录→身份验证→系统控制界面→选择对应的程序(包括用户管理、远程连接、信号采集、模拟输入、模拟输出、信号配置和结果发布)。在面板设计上,可以利用多面板的人机界面,这样可以确保操作界面的简洁方便。同时各功能VI的动态载入则采用LabVIEW的SubPanel方法節点,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内存占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客户端程序主要包括激励信号配置VI模块、响应信号采集VI模块、用户登录VI模块和用户管理VI模块四个模块设计。激励信号配置VI模块采用条件结构和事件结构的程度设计,用户能够通过系统的信号配置面板来修改激励信号的相关参数;响应信号采集VI模块通过电流电压测量程序、模拟信号测量程序、动态数据采集程序和信号采集程度五个模块分别对静态数据进行采集,这五个模块程序之间相互独立;用户登录VI模块是独立功能的一个模块,它将信息储存在数据库当中,只要访问用户信息数据库就能完成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如果验证值为真,则可以登录启动系统;用户管理VI模块采用的条件结构的程序设计,主要用于增加用户、删除用户、密码修改等用户信息的管理。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应该对其总体方案进行规划,搭建好硬件平台,选择C/S的通信模式,再设计出系统工作的流程,并根据流程对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为基于服务器平台的系统管理模块、分析诊断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以及基于客户端平台的网络通信模块、检测资源模块和检测执行模块。最后再对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程度的数据库、组件之间的通信、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分别进行设计,检测控制系统在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测量,通常可以采用波形文件的测量方式来进行。

  参考文献:

  [1] 沙晓光, 陈国顺, 王格芳. 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测试诊断网络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xx, 13(5):401-402.

  [2] 李勇, 吕永卫. 基于网络远程测试诊断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xx, 13(10):1040-1043.

控制系统论文12

  [摘 要]电力事业在发展中,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生产水平,促使电力企业朝着现代化前进。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电气自动化工程对于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准度,确保后续生产活动有序开展。此外,电气自动化工程可以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更好的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由此看来,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时间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17-0060-01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1.1 电气自动化工程DCS系统

  电气自动化工程DCS系统是指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相较于集中控制系统而言的先进计算机控制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传统集中式控制系统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演化而成,以其突出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伴随着DCS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很容易受到混合体系制约和束缚,仍然采用传统型仪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后续维修工作开展产生一定阻碍作用。

  1.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语言规范

  电气自动化发展领域中,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具有十分突出的集成化和灵活性控制特点。此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的标准语言是Windows NT和IE标准语言,促使维护工作更加便利。

  1.3 集中监控方式下自动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下的自动控制系统数据处理速度较慢,主要是由于所使用的控制方式是将所有功能集中在同一个处。此外,系统所有仪器和设备均在监控范围内,将导致监控数量过大,占据更多的主机空间,相配套电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成本费用,不利于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集中监控的`方式是采用硬接线,所以设备功能受到较大的局限和制约,加之系统反复的接线方式,加剧后续故障排查和维修难度,严重影响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4 信息集成化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包含的信息技术更多的体现在管理层面上,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核算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需要借助特定浏览器进行操作,能够对操作过程有效的监控,更为及时的掌握新鲜资料;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施和系统中横向扩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的设备和技术逐渐落后,以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而结构软件和通讯能力则变得越来越重要。

  2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环境越来越开放,在这种环境下,电气自动化只有不断创新,以提高引入、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不断追求发展产品自身的技术创新,让电气自动化工程朝着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创新主体应以企业为主导,政府适当的提供一些资金和技术的自持,同时还可以提供优厚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电气自动化自主创新,这也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2 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统一化

  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有很多优越性,具体来说表现在能够实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测试与运行、周期性设计、维护与运行、开机与调试等等,这些好处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能缩短设计到完工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除了上述优点之外,还可以把开发系统彻底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成功的将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化了。那么,在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网络构成必须得保证企业工程的管理体系的通讯数据、计算机的监管体系、现场的设施政策运行,确保数据通畅。

  2.3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

  这些年来,由于微软公司的技术的标准化,带来了很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缩短了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时间,同时还减少了成本,促成了电气子自动化系统和办公室系统资源数据的共享交换。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企业通相关的系统进行连接时,必须使用Windows XP系统。在办公室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系统使用的是IP系统,两者间的连接中介是PC系统。这样就实现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为厂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供了条件。

  2.4 市场产业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企业咋看实行体制改革,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更需要关注的是市场产业化形成带来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依据科学技术推动发展。电气自动化企业不光只重视技术和集成系统,还需重视零部件配套的生产。在生产零部件时,企业可以运用社会性质的协作和分工外包的形式,提高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同时,逐渐提升自主装备创造的比例,有計划的进行大型装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产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构就是产业市场化,产业市场化不但能节省企业的时间和资金,还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5 电气自动化产品和工程的生产将更安全

  现今,电气自动化企业十分重视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为的就是提高产品的安全度,减少安全事故。现阶段电气自动化企业不是特别注意安全系统的控制,因此,将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亮点就在与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系统安全。做好安全防控措施首先应从硬件设备延伸到软件设备,从安全级别需求高的领域逐步延伸到危险级别相对较低的领域,对电气自动化产品和工程的生产安全进行全面的研究与防范。

  3 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所提出的建议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要加强风险的控制,控制系统研发单位要深入到企业使用方进行沟通和研究,多关注市场的动向,操作控制设备有一定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加强对使用者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及时的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以便以后在设备维护和检修时能够准确的找到故障源加以维护。

  4 结语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我国生产和生活的系统化、专业化。通过本文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将现代理论技术与实践应用相融合,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会更加趋向于技术创新化、系统统一化、系统标准化、市场产业化和生产安全化五方面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控制的产生能够实现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长期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长期建设。

  参考文献

  [1] 朱一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11:212.

  [2] 丰伟,黄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6:181.

  [3] 朱一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11(1).

  [4] 崔铁星.探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9(3).

控制系统论文13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私家车等开始不断增多,因此对交通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的应用使得交通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而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使得智能交通信号系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本文通过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的系统结构组成为出发点,介绍了多种电子信息技术其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PLC GPS

  中图分类号:U4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xx)11-000-0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开发经济的投入,而且在各种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今已有的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已经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当今庞大的交通压力,但其智能化的水平在面对当前的交通局势时,仍然需要面临更高的需求和更多的挑战,良好的了解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其中的作用,更有利于该技术在其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就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阐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通过尽力数学模型以求得交通的最佳控制变量,但缺乏适应性,即便是最佳的控制变量也无法满足交通需要,智能化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多层级的智能化单元组成,主要包括如下三层级:①中心控制级,是整个系统结构组成中的核心,通过对各个方法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给出协调交通信号的决策②区域控制级,位于中间层级,不仅可以实现对路口执行级的信息收集和传递以及控制,而且可以实现中心控制级下的区域控制级的信息的交流③路口执行级,位于最低层级,含有交通信号安装处的地理、交通等情况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信号上的调控,也可以将路况交通信息進行上报和其他路口执行级的交流[1]。

  二、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的控制特点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与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系统可靠,整个层级系统,不会因为某一环节的控制中心的问题而影响其他的控制级的工作,单一路口执行级的.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路口的系统正常运行②具有实时应变能力,高层级不仅可以实现对低层级的控制,低层级也可以实现自主的调整,根据交通的实时情况,做出相应及时的应变③综合协调能力强,多个路口之间可以进行相关信息的沟通,多个控制系统之间的也可以相互协调配合,增强区域的总和协调能力④针对性强,各个路口执行级可根据自己路口特有的地形特点、路况特点、交通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决策控制⑤可操作性强,在某一区域的路口出现紧急情况时,控制中心可以对区域或者路口进行直接操作⑥可扩展性好,在根据城市或区域发展需求需要进行系统扩展工作时,也比较容易且不会影响已有控制系统[2]。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单片机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单片机由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的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组成,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中,最基础的单片机系统,结合段选码和位选码的扩展,实现交通信号显示时间的计算和矫正,然后通过控制LED不同颜色的信号灯的燃亮时间,在功能上可以实现四方禁止、按秒计的倒计时、准行校准设置、黄灯的自动切换。且单片机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组成结构、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系统灵活度较高的优点[3]。

  2.PLC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扩展接口、电源部件、编程器等外设组成,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中,分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作用发挥,首先输入采样阶段,先进行信息的采集以及存储,然后进行程序执行阶段,最后进行信息的输出以及执行系统的工作内容刷新,实现指令在交通信号灯上的反应。该方法的应用使得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普及、系统灵活、周期短、安装调试方便、决策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现代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将PLC技术与模糊控制相结合,解除了理论概念对智能系统的束缚,也排出了人为因素的干预,良好的实现对抢红灯现象进行警告以及对主车道车数量的判断来控制红绿灯持续时间[4]。

  3.GPS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GPS技术随着近些年造价降低、体积减小、定位能力更强、抗遮蔽、干扰能力增加,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形式包括:①通过GPS导航系统和电子地图合用实现对车辆的位置定位和跟踪以及在地图上的显示;②通过GPS系统和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合用,车主可咨询相关信息,并实现对最佳出行路线的规划和选择;③通过GPS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合用,实现对某一路段车辆的远程调度和管理,并在车辆需要紧急救援时,能接收到及时的援助[5]。

  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准确化、高效化。并且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未来的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将会有更大的可能性。但是电子信息技术并非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全部,在该系统的完善中不可顾此失彼,只注意到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并重视发挥,而要全面的重视和研发,从而使得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不断的完善,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勇.浅谈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J]. 消费电子, 20xx(16):21-21.

  [2]李子路. 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电子商务, 20xx(8):36-36.

  [3]曹纯子, 李业德.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器设计[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 25(3):105-107.

  [4]吴淑娟. PLC在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xx(6):29-33.

  [5]冀明, 王雅轩. GP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xx(18):332.

控制系统论文14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等特点。因此,做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践是企业应当重视的工作。

  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述

  (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有闭环控制、开环控制以及复合控制三种,其中,闭环控制控制过程是根据给定值和反馈量偏差来完成的,能够预防震荡,确保控制装置正常工作。开环控制的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是顺向作用,优点在于控制过程、系统结构简单,不足之处是控制精度差、抗干扰能力低,主要适用于对控制性能要求相对偏低的场合。复合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方式,只有在被控量变化后,控制系统才会进行调节与控制,控制过程、被控量不会受复合控制的影响。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方式。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分布式以及信息集成化三种,具体是指:首先,集中式控制系统。此种控制系统只有一个处理器,承担着系统的所有功能的处理任务,其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设计与操作简便、维护成本较低,其缺点有在监控对象增加时,处理器工作效率会降低,处理工作过程会受任务多少影响,主机使用空间减少,在功能增加时,只能通过增加电线方式解决,会增加成本,影响系统可靠性[1]。其次,分布式控制系统。此种控制系统有多个控制回路,每个控制回路分别承担一部分系统功能,可以有效解决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不足,同时实现对数据的集中获取、管理与控制。但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受仪表类型复杂、标准不一影响,会增大维修工作难度。第三,信息集成化控制系统。信息化集成控制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控制系统,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施与机械设备之间以信息技术作为连接,比如微电子处理技术等,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提升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

  (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在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电气工程相关设备状态进行自动检测,检验元件参数指标以及可靠性,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设备都可以良好运行,并对其进行相应改进与完善,确保电气工程的可靠性。其次,可以增强系统的适用性,在生产过程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所有的运行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自动分析、对比,根据实际需求来对工作进行自动控制与调节,从而有效增强系统的适用性。第三,可以提高生产的先进性,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通过应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对生产过程与产品的测试工作,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生产先进性的提升[2]。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践

  (1)在智能化方面的实践。在电力系统当中,其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等与智能化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于系统的智能化当中,可以提高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决电气工程早期自动化控制存在的不足,促进电气工程的进步,有效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整体水平。对于智能化控制器而言,其优点主要是可以同时完成诸多不同数据的处理,也可以承担一些其他控制器难以完成的工作,比如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实践,不仅体现在提高智能化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方面,还体现在增加电气工程的稳定性上。在未来工业发展趋势中,智能化方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将会越来越加广泛,分布在智能化的.各个领域,对智能化的发展与进步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实践的研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智能化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事故发生[3]。

  (2)在变电站配电的实践。在变电站配电中应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会对变电站运行设备故障与事故进行自动记录,利用监控、操作的图像化与智能化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也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水平,对变电站配电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发展。

  (3)在电厂分散测控系统的实践。在电厂运行中,分散测控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可以对电厂锅炉、发电机等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实时测控,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与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在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采取的通常是分层分布结构,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统运用与电厂分散系统中,可以提高分散测控系统的监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实现自动化控制,起到保护分散监控系统的作用,提升系统稳定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了解,掌握其设计方式、控制系统模式等内容,将其合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实践当中,对于工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等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践展开研究,借鉴先进技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控制系统论文15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开始普及机器人产品,产品性能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水平,需要及时改造和创新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工业生产等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因此,未来发展研究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尤为重要。

  关键词: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自动化工业系统中工业机器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备,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需要,这就使得逐渐凸显出重复劳动力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机器人是一种良好措施。虽然工业机器人研究方面具备一定成绩,但是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具备一定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集中阐述运动控制系统。

  1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方案

  基于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基本系统的基础上来构建控制系统,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就是用来完成机器人轨迹规划、译码和解析程序、插补运算,机器人运动学正逆解,驱动机器人末端以及所有关节的动作,属于系统的核心部位。硬件主要就是为构建运动控制系统提供物质保障[1]。

  2设计硬件控制系统

  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前提下,利用ARM工控机来设计系统方案。下位机模块是DMC-2163控制卡。通过以太网工控机能够为DMC-2163提供相应的命令,依据命令DMC-2163执行程序,并且能够发出控制信号。利用伺服放大器对系统进行放大以后,驱动设备的所有电机进行运转,保障所有环节都能够进行动作。工业机器人通过DMC-2163输送电机编码器的位置信号,然后利用以太网来进行反馈,确保能够实时监控和显示机器人的实际情况。第一,DMC-2163控制卡,设计系统硬件的时候,使用Galil生产的DMC控制器,保障能够切实满足设计的性能和精度需求,选择DMC-2163控制器来设计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依据系统API来二次开发工控机。第二,嵌入式ARM工控机。实际操作中为了满足系统高性能、可靠、稳定的需求,使用嵌入式FreescaleIMx6工控机,存在1.2GHz主频率。Cortex-A9作为CPU,拥有丰富的硬件资源,能够全面满足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的需求[2]。

  3设计和实现控制系统软件

  3.1实现NURBS插补依据系统给定的控制顶点、节点矢量、权因子来对NURBS曲线进行确定,插补NURBS曲线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利用插补周期范围内存在的步长折线段来对NURBS曲线进行逼近,因此,想要实现NURBS插补就需要切实解决密化参数和轨迹计算两方面内容。第一,密化参数。实际上就是依据空间轨迹中给定的补偿来对参数空间进行映射,利用给定步长来计算新点坐标和参数增量。第二,轨迹计算。实际上就是在具体体现空间回轨迹的时候合理应用参数空间坐标进行反向映射,以便于能够得到对应的映射点,也就是插补轨迹新点坐标。为了有效提升插补实时性以及速度,需要进行预处理,确保可以降低计算量。通过阿当姆斯算法,有机结合前、后向差分来进行计算,保障能够防止计算隐式、复杂的方程。为了确保可以有效地进行插补计算,设计过程中通过Matlab平台进行仿真处理[3]。3.2实现ARM工控机基于ARM工控机来展现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实际操作中开发软件环境是首要问题,把Linux系统安装在FreescaleIMx6中,构成ubuntu版本的控制系统,并且系统中移入嵌入式Qt,并且在ubuntu中移入DMC控制器中的Linux库[4]。利用图形用户界面来设计软件,构件主体框架的时候合理应用QMainWindows,为了能够全面实现系统所有模块的基本功能,需要合理应用QDialog、QWidget类,通过Qt信号、配置文件、事件管理、全局变量等来展现模块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软件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文档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能够保存文件、重新构建文件,是一种可以被DMC-2163解析的文档二字符指令集,以便于能够简单控制代码测试机器人的轴[5]。第二,与下位机通讯模块,这部分实际上就是通过DMCComandOM()函数来对编码器数值进行关节转角数据的获取,计算运动轨迹的时候应用正逆运动学,同时利用DMCdownloadFile()函数,在控制器中下载运动指令。第三,人机界面模块。这种模块主要就是用来更新和显示机器人运动状态的,此外也能够设置用户输入的数据,保障能够实时监控和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情况。第四,运动学分析模块,在已经获取末端连杆姿态和位置的基础上,来对机器人转角进行计算的方式就是逆解。在已经计算出关节转动角度的基础上,来对空间中机器人姿态和位置进行求解的方式就是运动学正解。机器人想要正确运行的前提就是运动学分析模块,并且对机器人目标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障能够及时更改错误。第五,轨迹规划模块。这种模块可以为完成基本运动作业提供依据,不仅可以完成圆弧运动和直线运动,也能够进行NURBS插补,保障能够自由地进行曲线运动。第六,机器人在完成十分复杂的'再现和示教操作的时候,利用再现模式界面来对示教动作进行自动操作。第七,设置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系统进行合理设置,如限制运动权限、进入系统的密码、机器人系统参数等。在设置系统参数的时候,能够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中来实现控制系统软件的基本作用,以此来保障控制软件系统设计的通用性。第八,状态显示模块。这种模块可以具体显示完成作业的进度、机器人安装的姿态和位置、控制器I/O。第九,设置机器人参数,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伺服驱动倍频比/分频比、运动学DH参数,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设计结构取决于DH参数;机器人DMC控制卡输送单个脉冲过程中的关节转动角度取决于倍频比/分频比[6]。3.3运行系统软件软件控制系统设计中成功测试各模块以后,在程序主框架中进行合理应用,以便于设计实现机器人系统。成功测试系统软件以后具备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4结语

  综上,在基于目前已经存在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上来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嵌入式ARM工控机和DMC-2163控制卡是硬件系统设计的关键。在Ubuntu的基础上构建Qt平台,此时合理科学地设计软件系统。此外把NUBRS插补计算方式融入到控制系统中,保障在轨迹空间中机器人末端能够形成自由曲线轨迹。运动控制系统为机器人提供图形界面,能够为系统运行提供比较好的扩展性、高通用性,并且操作也十分方便,因此这种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具备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鹏程,张铁.基于矢量积法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雅可比矩阵求解及奇异位形的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xx(8):152-154.

  [2]张鹏程,张铁.基于包络法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xx(10):164-166.

  [3]倪受东,丁德健,张敏,等.视觉功能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研制[J].制造业自动化,20xx,34(24):1-4,9.

  [4]吴应东.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xx(2):74-76.

  [5]田东升,胡明,邹平,等.基于ANSYS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模态分析[J].机械与电子,20xx(2):59-62.

  [6]栾本言,孙首群,田科技,等.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位姿误差的补偿方法[J].信息技术,20xx(1):191-194.

【控制系统论文】相关文章:

论文的评语11-02

挫折论文06-22

英语的论文12-28

焊接的论文12-12

论文的教案01-15

什么是论文?01-09

论文开题报告06-17

论文的个人总结06-14

护理中职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