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春联儿》

时间:2024-01-31 18:54:56 文圣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春联儿》

  《春联儿》重点表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在苦难生活下的秉性和心理。春联既能体现老俞身上那种自顾不暇尚能勇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也表现出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春联儿》

  春联儿原文: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注]。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是同类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琐碎碎的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那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来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

  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回转身子点点头。

  “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原载1944年7月《中央日报·星期增刊》第23期)

  【注】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

  《春联儿》阅读答案:

  1.“我”为什么要给老俞拟这样一副对联?(6分)

  答案:春联实际上是车夫老俞的精神写照,它既能体现老俞身上那种自顾不暇尚能勇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也表现出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我”为老俞这种可贵的精神所感动,因此写了这副对联送给他。(一是车夫“老俞”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4分;二是“我”对“老俞”的情感态度,2分。)

  2.评论家夏志清对叶圣陶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答案:这一评价说明了叶圣陶善于捕捉人物的语言、动作,并用简练的方法加以表现的写作才能。如文章开头描写老俞招揽顾客的手段,作者用了“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等几个动作描写,将老俞那种急于做生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和同伴竞争的心理揭示出来。再如对老俞收到大儿子来信后对我絮叨的描写,很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老俞对儿子的想念,为儿子感到光彩。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BC)(5分)

  A.文章重点表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在苦难生活下的秉性和心理。

  B.面对人物悲惨的命运,作者以沉重的笔墨直接表露自己的见解和深切的关怀与同情。

  C.生活的不幸让老俞陷入彷徨无助甚至对生活麻木的状态,让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D.这篇散文在人物描写、故事叙述和结构安排上表现出小说化的倾向,可以当作小说来读。

  E.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基本上以口语做底子,稍有提炼,但不夸饰,十分流畅。

  春联阅读相关扩展

  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

  徐鲁

  四十年前,我在胶东故乡即墨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上学念书。徐立诰老师当时在村小学任教,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他是我伯父的同学和好友,他们两人,再加上村里一位和我同辈的大哥延洵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个小村里最早的几位高中生,三个人同级毕业于店集镇上有名的“即墨二中”。听我伯父讲,他们三人当年毕业后,相约着要去报名参军入伍,我伯父和延洵哥如愿以偿,立诰老师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留在了村里,从此就在家乡村小学里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我在村小学念书时,立诰老师已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书法家”这样的称呼。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时候常写的书体,就有楷、隶、行、篆等。我们这一茬学生当时年龄尚小,但也大都受过他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模仿过他的字体。至少到我初中毕业离开家乡时,我写的字体里一直留有老师书体的影子。

  那时候,每年春节前夕,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把买回的大红春联纸送到小学校里来,请徐老师书写春联。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就成了为他铺纸、研墨的“书童”。大红春联归老师亲自书写,有时候他也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显显身手”,分工书写一些诸如贴在粮缸上的“五谷丰登”、贴在进门照壁上的“抬头见喜”、贴在水缸上的“年年有余”、贴在箱子上的“新衣满箱”之类带有吉祥和喜庆意味的小条幅。那个年月里,临近春节时,在外地工作的人都会陆续回家团聚,一家的归客,几乎也就是全村的归客,村边巷口,热热闹闹,人情怡怡,村庄内外总是充满了过年前令人喜悦的气氛。立诰老师多才多艺,除了写春联,还写标语牌、刻蜡版、为电影队写幻灯片等等,样样在行。多少年来,我们那个小山村,因为有了徐老师这样一位心系乡梓、殷勤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的乡村知识分子,也真算是有幸了。无怨无悔的徐老师,惠人多矣!

  90年代,有一年清明节,我陪伯父回故乡。巧的是,当时离开老家多年、已在郑州定居的延洵哥,也正回到村里探亲,他已有四十多年没有见过我的伯父——他少年时代的同学伙伴了。这次回乡,他们三位老同学意外地在老家相聚,都很高兴。徐老师拿出了他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一一展示给他的老同学和我看。

  在这之前,老师常年居住村中,对于外面世界的唯利是图、喧嚣嘈杂的乱象,并不了然,所以没少被人蒙骗,参加了一些各种名目的书法大赛,也加入了几个莫名其妙的书法学会(当然前提的条件都是要“交费”若干)。我猜想,老师本来就不多的一点退休金,都被某些无良的机构和寡德的比赛给哄骗去了。老师把他收到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和聘任证书拿给我看,我心里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也实在不忍浇冷老师心中的希望。当然,老师毕竟还是一位比较清醒的乡村知识分子,对于世风日下的现实,也并非全然不觉。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去东山上的墓地看看,多少墓碑上竟然都写着‘中华处士①名讳某某之墓’,他爷爷一个大字不识,在村里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地,跟‘中华处士’压根儿就挨不上!”我听了这个,不禁哑然失笑。村中乡亲,对于墓文碑铭,本来就不求甚解,但望故人“名头”又大又响亮,后人亦可以此炫人,所谓“光宗耀祖”。我知道,老师看不惯这些现象,但他已经无力说服村民,更不可能去改变当下花样百出、纷乱无序的世风了。

  从故乡回来后,我开始计划着为徐老师做点“实事”。我先是从武汉的一位老朋友、金石学家梅春林先生那里讨来两小方石印。春林兄热心快肠,出面请武汉著名篆刻家、湖北中流印社副社长吴林星先生持刀治印,为我的老师刻了一枚名章、一枚闲章。接下来,我就想着怎样帮助老师去实现那个美好的愿望:加入省书法家协会。为此,我特意写信给住在济南的一位老朋友,老作家、著名小说《微山湖上》的作者邱勋先生,请他帮忙找一找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主事者,请他们看看我老师的书法作品。我选了老师的几幅书法作品,请邱先生交给省书协,还写了一封信去,介绍了我的老师大半生服务桑梓、教书育人、殷勤为方圆四邻的父老乡亲写字、普及书法文化的情况。邱勋先生良善厚道,一派长者风范,他不顾年迈体病,亲自去书协要来了表格,辗转寄给了我的老师。奈何忙活和等待了好几个月,最终却是没能如愿。我感到很失望,不知道该怎样给老师解释他加入不了书协的原因。

  十年前,我敬爱的伯父病逝,我为他的墓碑写了一副联语:“高风传故里,亮节照后人。”老师痛失了少年时代的同学挚友,自是倍感凄伤。前几年,与老师恩爱厮守了一辈子的师母,又先他而去,剩下老师一人独居,晚景更加孤独。所幸的是近些年来,承老家即墨市的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杜先生帮助,他和他所带领的“滴水公益爱心团队”对老师照顾有加,给老师的晚年送上了许多慰藉和温暖。不久前,我请尚未谋面的杜先生把老师的一些书法作品拍摄下来传给我,然后请一位美术编辑做了些整理、剪裁和编排,给老师印了一册书法集,这也算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我想,我的老师到了这个年纪,肯定也不在乎什么书法家和书法协会了。重要的是,他用他的一手好字,为家乡、为方圆四周的乡亲们服务了一辈子,赢得了众多乡邻的口碑和赞誉,这是比任何虚浮的荣誉更有意义、也更能传之久远的懿范美德。有道是“天道酬勤”,想必书道亦会特别眷顾仁善之人。又近春节,不由得想起徐老师,这个写了一辈子春联的普通乡村教师。祝愿老师继续以笔墨为伴,颐养心神,安康长寿。

  【注释】①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视着文章的灵魂。本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徐立诰。以“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 语淡则情深,言简则义重。本文语言质朴素洁,更见情感深沉笃厚。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4分)

  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去东山上的墓地看看,多少墓碑上竟然都写着‘中华处士名讳某某之墓’,他爷爷一个大字不识,在村里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地,跟‘中华处士’压根儿就挨不上!”

  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徐立诰老师不仅授业、解惑,更以其朴素的“善之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和乡邻。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徐老师具有哪些美好的品格?(4分)

  4.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时代的摇篮里成长,都在世风的熏陶下生活。徐立诰老师生活的时代虽有不良风气存在,但更多的人间温情也在悄然弥散。请你写出除了“我”之外,人们都努力为徐老师做了哪些事情?(3分)

  5. 徐老师对“我”的培养是润物无声,自然巧成;“我”成年后帮助徐老师则尽心竭力,着意玉成。纵观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徐老师怎样的感情?(4分)

  6. 原文篇幅较长,命题人在选用这篇文章时,做了删改。初稿删去了第1、4两段中关于伯父和延洵哥的描写,后来感觉不妥,又加上了这部分内容。请你说说命题人留用这部分内容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突出徐老师一生都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甘心服务乡邻的美好品质;

  (3)表达了我对徐老师的同情、惋惜和尊敬之情。

  2、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徐老师对虚假炫耀之风的厌恶之情,表现了徐老师诚实正直的品格。

  3、(1)从徐老师书法有名,希望加入书法协会,可见其热爱学习,肯于钻研,积极进取;

  (2)从徐老师帮助全村写春联,可见其热心,乐于助人;

  (3)从徐老师教小孩子写小条幅,可见其慈爱和善,教学有方;

  (4)从徐老师因家庭出身而留在乡村安心教书,惠及乡邻,可见其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5)从徐老师批评村中墓文陋习,可见其诚实正直。

  4、(1)梅春林先生赠予两小方石印;

  (2)吴林星先生为徐老师刻两枚章;

  (3)邱勋先生向省书协推荐徐老师;

  (4)“滴水公益爱心团队”对徐老师照顾有加;

  (5)杜先生帮助拍摄徐老师书法作品。

  5、有对徐老师的惋惜、同情、怜爱、关心、祝福、感恩、赞美、尊重之情。

  6、伯父和延洵哥的形象对徐老师起了反衬的作用。三人曾为同学,同样优秀,伯父和延洵哥都已走入城市,事业有成,而徐老师仅仅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就留在了乡里,地位低微,生活贫困,但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惠及乡邻,令人尊敬,值得赞美。如果删去关于伯父和延洵哥的描写,徐老师的形象就不够突出不生动感人了。

【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春联儿》】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失帽记的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05-07

初中语文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08-14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1-25

《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1-21

中考名著阅读答案中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答案01-08

观潮阅读练习题目及答案08-02

共享单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9-04

《我的妈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2-15

《选择》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1-07

《雪夜》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