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2-11-07 18:30:38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

  通过期中考试检验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祢补。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6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

  复习范围

  一、默写

  六年级全部古诗、七年级上半学期全部古诗、本学期1-4单元所有每周一诗和《陋室铭》、《爱莲说》

  二、词解

  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伤仲永》、《周处》、《小石潭记》、《卖油翁》、《核舟记》及《口技》

  三、课内古文

  《爱莲说》、《陋室铭》、《王顾左右而言》和《公输》

  四、课外古文

  课外文言文读本第1-14篇

  五、课内现代文

  《山中访友》、《你一定会听见的》、《背影》、《秋天的怀念》、《爸爸的花儿落了》、《七根火柴》、《上海的弄堂》和《水乡茶居》

  六、课外现代文

  记叙文一篇

  七、作文

  记叙文(有生动的中心事件)、600字以上

  【现代文部分】

  一.山中访友

  李汉荣

  原文: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个山洞里。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洞内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 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笔记:

  1.解题:

  山中(地点)

  访友(事情)

  友(①尊敬、亲密友好、心灵相通、志同道合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

  山中访友(①托物言志 ②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

  2.事件整理:

  ①地点(山中)

  ②怎样去拜访的(一个人、边走边唱、轻松愉悦)

  ③拜访的时间和时长(春末夏初的早晨 → 晚上)

  ④那一天的天气如何(蓝天白云 → 阵阵雷雨 → 雨过天晴)

  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都满怀“好心情”的原因是什么?

  “我”出门时的好心情是源于“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而归来时的好心情是因为遇到诸多好友,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我”问好,给“我”启示,由一个朋友引来众多朋友。

  4.表格式:

  友对友的描写友对于作者的意义与友相处后的收获

  古桥古老;能渡人马、送流水;弓腰俯身吻影;坚持不变姿态(站) 认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懂得谦和待人

  懂得坚忍不拔

  懂得默默奉献

  树林青翠;吸引鸟儿与露水;静;深深扎根;不断生长;树籽远播(打手势;看)认识了一个感染心灵的知己感受生机勃勃

  懂得包容之美

  懂得谦虚踏实

  懂得厚积薄发

  山泉清澈明净(捧)认识了一个心灵纯洁的姐姐能够辨清是非

  溪流叮咚欢快(吟;邀)认识了一个活泼热情的妹妹学习积极乐观

  白云洁白;点缀天空认识了一个贤惠能干的打扫懂得助人为乐

  瀑布雄浑;不停息(金嗓子)认识了一个充满力量的大哥懂得不求回报

  学习无私奉献

  悬崖高;深(智慧;禅心)认识了一个启发智慧的爷爷学习荡涤心境

  学习淡定处事

  云雀活泼;动听(说;叽叽喳喳;津津乐道)认识了一个纯洁可爱的弟弟懂得不说是非

  懂得追求美好

  石头硬质(敲击)认识了一个诉说历史的诉说者感受历史之声

  落叶纹理精致;落入泥土(走)认识了一个崭新生命的创造者懂得无私忘我

  感受寻根之情

  小花可带可佩认识了一个带来美丽的化妆师轻松打开心扉

  自由不必遮掩

  雷阵雨声势浩大认识了一个能文能武的大丈夫感受豪迈仗义

  感受激情忘我

  体验生活韵味

  山洞安全;惬意认识了一个及时伸出援手的保护者懂得雪中送炭

  懂得感恩生活

  蚂蚁小巧;团结认识了一群患难与共的兄弟珍惜风雨同舟

  懂得患难真情

  # 称呼:

  ①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5.作者为何大量运用拟人手法?

  答: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自然之友身上的生命力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6.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答:热爱自然、善于观察、想象丰富、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7. 中心:

  本文通过细致刻画作者对大自然的寻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二.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原文:

  比喻、拟人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排比

  拟人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 拟人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如果你问,这都是想象的声音吗?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排比

  反问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能听见些什么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道夫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开水龙头淘米着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说的明白一些儿,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打你出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还有弟弟被打屁股的声音。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不会听见呢?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 一.

  人有耳朵,听八方;人有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时,它们竟然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侯,他也跟着摇头。鸟叫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声音,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 二.

  反问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了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聆听它缓缓舒展的声音。

  听一听雨点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

  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录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话,仔细听一听。

  你开始微笑,轻轻的笑,大声的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三.

  笔记:

  1.分段:

  第一段(列举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第二段(要学会聆听)

  第三段(设计了一种声音游戏)

  2.文章内容梳理:

  ①听见的声音(* 自然界中的细微声响 * 生活中的各种声响)

  ②怎样听见(* 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 * 学会选择和思考)

  ③听见的意义(* 充实生活 * 得到快乐)

  3.结构:

  ①题目 - 作者对读者给予了希望

  ②开头(无声) - 细微之声都能听到的话,世上一切声响皆能听到

  ③结尾 – 声音游戏,带来乐趣

  ☆第四节:过渡段,承上启下作用

  4.语言:

  ①抓住声音特征,运用一定拟声词

  ②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比)

  ③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听)

  ④发挥想象,创设美好意境

  5.对比“聪明人”“木头人”(11~12节):

  ①聪明人——在倾听中学会选择和思考的人

  ②木头人——对周围声音充耳不闻的人

  三.背影

  朱自清

  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特定情况下的特别感动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于北京

  笔记:

  1.文中点题:

  ①引出背影 —— 开篇点题

  ②刻画背影 —— 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③惜别背影 —— 父亲离别的背影

  ④怀念背影 —— 结尾呼应

  2.刻画背影:

  外貌描写 —— 沉重的背影。(颜色:黑色——因为祖母死了)

  动作描写 —— 艰难而努力的背影。

  ①“攀”表现了月台的高度和上了年纪的父亲的不容易。

  ②“缩”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难。

  ③“倾”和“肥胖的身子”对应。

  3.我的表现:

  ①艰难背影 —— 感动之泪

  三次流泪   ②惜别背影 —— 惆怅之泪

  ③怀念背影 —— 思念之泪

  ①聪明过分

  两次自责

  ②太聪明了

  #聪明:愚蠢,幼稚,不懂事(反义)

  4.父亲的话:

  ①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怕家庭的变化影响儿子的学业,所以宽慰儿子。

  ②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深的爱。

  ③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担心我口渴,又怕买了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行李丢失,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入微。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信”代表了报平安,暗示父亲担心我能否顺利到达北京。

  ⑤他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

  5.说说文章为什么取名为“背影”:

  背影是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更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所以文章以“背影”为题。

  6.中心:

  课文通过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四.爸爸的花儿落了

  (1.爸爸种的夹竹桃败落了 2.天性爱花的爸爸去世了)

  林海音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①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①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夹竹桃花 爸爸病床叮嘱)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说明爸爸病得不轻)。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 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爸爸临终的忠告,体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和对孩子的不舍)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很使我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迟到 赖床挨打)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 扎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 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和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 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②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天阴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爸爸即将去世)③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③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 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钟声响 爸爸爱花)

  ④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④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 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 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12岁……//毕业典礼开始前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 闯练做事 )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爸爸临终的忠告,体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和对孩子的不舍,对应11节)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⑤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不祥的预感,于是爸爸即将离开人世)?//毕业典礼进行时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⑥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夹竹桃象征爸爸,小石榴象征我和弟弟妹妹们,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悲伤推到了极致)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⑦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毕业典礼结束后

  *:“ ”关于爸爸花儿的句子

  紫色字体:分段

  蓝色字体:围绕毕业典礼这条线索发生的所有事情

  中心:本文抒情的笔调继续了严厉的父亲和成长中的女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童年对父亲深深的眷恋之情。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信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五.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瘫痪后的脾气)。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偷偷地,悄悄的表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不让我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勇敢)她憔悴(病重)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很急切希望我好起来)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热烈)“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细心)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描写菊花借景抒情,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中心:本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残疾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古文部分】

  1.《陋室铭》

  ①原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居住,就会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存在,就显得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爬上台阶,使得台阶也显出绿意;草色映入了竹帘,室内也染成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与我谈笑的人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读书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平时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既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知识点梳理:

  01.名:名气

  02.灵:神奇

  03.斯:这

  04.馨:香气,此指品德高尚

  05.上:爬上

  06.入:映入

  07.鸿:大

  08.乱:扰乱

  0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使…劳累

  11.形:身体

  1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③中心:本文借“陋室”抒发了幽雅高杰的熊决策层和悠然闲适的情趣,表现出作者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④课后题&文章分析:

  1】“陋室”究竟陋不陋?

  答:陋室的“陋”在于它本身的物质条件;

  “不陋”在于居住者的精神内涵。

  2】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的“德馨”?

  答:①交往人物——高雅脱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兴趣爱好——清雅闲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居住环境——清新幽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开头写“山”、“水”的用意

  答:“山”“水”——象征陋室;

  “仙”“龙”——象征作者的高尚品德;

  “名”“灵”——象征“陋室”因为居住者的高尚品德而不显得“陋”了。

  4】 “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答: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5】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两句看出陋室环境怎样?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

  答:不多,“苔痕”可以看出

  环境清幽宁静。环境之雅

  6】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来了又做些什么?

  “调素琴”、“阅金经”。不受“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可以看出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如何?

  答:可以看出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也突出主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声色娱乐,而是知趣高雅,品德高尚。情趣之雅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表明作者安贫乐道,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8】全文结句“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

  答:孔子的原句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几呼应了“惟吾德馨”,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又说明了自己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突出表明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9】全文总结概况:安贫乐道,洁身自好

  2.《爱莲说》

  ①原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和陆地上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世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一点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空,外面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观赏但不能摆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众多了!

  ②知识点梳理:

  01.蕃:多

  02.益:更加

  03.亭亭:耸立的样子

  04.亵:亲近而不庄重

  05.谓:

  06.鲜:少

  07.宜乎:当然

  08.:洗涤

  ③中心: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④课后题&文章分析:

  1】莲花具有哪些特点?对应了哪些高尚品德?

  答:①花朵: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②茎、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豁达正直,不拉拢勾结

  ③花香: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④姿态: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行端身正,令人敬重

  2】作者对“莲”“菊”“牡丹”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写“菊”和“牡丹”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菊象征隐士——表达了一种赞扬而惋惜的感情,衬托莲花

  牡丹象征富贵者——对世人追求名利的讽刺,反衬莲花

  全文先后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作者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写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感叹世上没有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3】本文问题说明

  答:“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本文属于后一种。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02-21

七年级政治下册《青春的证明》知识点梳理人教版12-30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知识点03-06

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08-22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02-19

中考语文知识点03-19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卷精品01-13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结11-11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12-29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