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历史地看,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阅读题

时间:2021-04-08 19:27:49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历史地看,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历史地看,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地看,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国势强盛往往会推动它所承载的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而国势衰微则常常会导致以它为物质载体的强势语言乃至文化受损。反观汉语的国际传播过程不难发现,伴随着历史上中国国势的盛衰与消长,汉语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起伏和波动。

  在东亚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原王朝,相对于生活在这一区域内和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势。汉语和汉字也随着汉文化的扩散而远播四方,成了这一地区的通用语言文字。

  强大的国势,有助于扩大汉语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历史上,由于秦汉一统及其强大的影响力,汉字汉语不仅为中国古代的许多民族相继采用,而且也被周边不少邻国长期使用。不少民族语言文字在汉语族际化的过程中日渐式微,甚至最终消失,成了语言化石。如契丹文字、女真文字和西夏文字等。由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和南部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汉语一度成为朝鲜与越南长期使用的官方语言,并广泛地渗入日本社会。

  汉语国际传播和国际化的进程随着近代中国国力的衰退而受到阻滞。近代历史时期,面对中国的衰退,周边的韩国、越南等传统的汉语文化圈国家纷纷走上了“去汉语化”的道路。汉语言退出朝鲜和越南等传统汉字文化圈国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丧失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领导权和影响力的象征。

  17世纪以前,由于汉字和汉语的超强势地位,朝鲜半岛一直通用汉字。大体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朝鲜半岛对汉字的使用便逐渐减少。最具典型的就是一批报纸的用字逐渐开始了由汉字向朝鲜文字的变化。而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式微,中国文化对于周边属国也失去了昔日的魅力,朝鲜半岛的大规模去汉语化进程便开始了,大致到朝鲜半岛光复后汉语基本退出朝鲜。新建立的南北两个政权差不多同时宣布专用朝鲜文字。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经济上的崛起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语言文化上的推动力。伴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了解、学习、研究汉语,便成了怀抱着各种各样目的和意图的人们的一种强烈的渴望。于是便有了一些人所称的所谓“汉语热”。中国人也应时而动,开始主动地向世界推介汉语言和中国文化,这也大大加速了汉语国际化的进程。

  汉语国际化是一个客观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结果。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接触,都是以西方列强主动进入中国,获取利益为主,而中国的利益很少走出国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也主要是“请进来”,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走出去。而在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大踏步发展,中国企业不仅走向了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而且也走向了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加速汉语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化进程便成了客观的需求。这种需求并不只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单方面的需要,而且也是与中国发生接触的外部世界的需要。

  (摘编自高增霞《中国国势盛衰与汉语国际化进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汉语的国际化进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说法。

  B.正是由于秦汉一统的影响,直接导致了许多的语言文字日渐式微甚至消失。如契丹文字、女真文字和西夏文字等。

  C.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半岛出现了大规模的“去汉语化”现象,这与当时中国国力的式微分不开。

  D.“汉语热”的出现,和中国国力的`攀升有关系。中国经济的崛起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语言文化上的推动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历史上中国国势的盛衰与消长,与之对应,汉语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化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起伏和波动。

  B.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朝鲜半岛一批报纸的用字逐渐开始了由汉字向朝鲜文字的转化。这是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对汉字的使用逐渐减少的最典型的表现。

  C.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利益很少走出国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也主要是“请进来”的历史现状。所以,今天的国人,也就更加积极地走出国门,传播汉语和汉语文化。

  D.加速汉语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化进程,不仅只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单方面的需要,而且也是与中国发生接触的外部世界的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历史时期,中国丧失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领导权和影响力的象征,就是汉语言退出朝鲜和越南等传统汉字文化圈国家。

  B.“汉语热”表现了怀抱着各种各样目的和意图的人们对汉语学习的一种强烈渴望。中国人主动地向世界推介汉语言和中国文化,大大加速了汉语国际化进程。

  C.汉语国际化是一个客观的进程,因为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加速汉语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化进程,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与中国发生接触的外部世界的需要。

  D.在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大踏步发展,为汉语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试题答案:

  1.B(无中生有。许多的语言文字日渐式微甚至消失是在汉语族际化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而选项却说是秦汉一统的直接影响,显然不对)

  2.C(强加因果。因果之间无必然联系)

  3.A(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丧失其在东亚文 化圈的领导权和影响力的象征。本选项的说法太过绝对了)

【《历史地看,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阅读题】相关文章:

看京剧阅读题训练及答案02-08

学与问的密切关系阅读答案12-27

蜜蜂与排雷阅读题及答案01-04

最苦与最乐的阅读题答案01-14

《文明与野蛮的较量》阅读题及答案12-05

丰子恺《美与同情》阅读题及答案03-15

《学问与智慧》阅读训练题附答案01-09

看火车阅读答案02-14

水的语言的阅读答案01-04

《看叶》古诗阅读答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