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开题报告

时间:2021-02-17 12:45:38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开题报告

  人类正步入交流时代,交流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交流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数学在信息社会中的用途急剧增加,重要原因之一是数学能够用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数学交流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我国颁发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我校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主体的活动,也开始关注学生的交流。可是我发现,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不是很佳。师生间的交流不够默契,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交流不够主动,学生缺少自主探索、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重结论,轻过程,交流流于形式,用优秀学生的思维代表全班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交流有很大随意性,造成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缺少质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交流的技巧还没有掌握等等。

  总之,数学课堂严重存在交流低效、交流无效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交流和失误交流。因此,我校课题组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围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交流策略展开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所指的数学课堂交流,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交流。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交流能实现预期目的,交流有效果;具体是指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接受等交流方法,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良性循环。它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像一种对话——是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1996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第一课题组的议题就是“课堂中的交流”。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数学交流对数学学习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克林伯格在《教学对话原理》中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交流,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交流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中,就有一个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放嘴”的教育思想,从这个思想原创出发,广泛汲取思想界的理论精华。数学特级教师胡光锑在《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就提到了课堂中一些无意义的交流存在,浪费了课堂珍贵的时间,因此要提倡一种有意义的交流。福建教育厅王永《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关于学习共同体中阐述:使数学的学习重建在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2005年 9月小学特级教师徐长青在《人民教育》《在做、学、问中创生智慧》: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我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中提出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交流调控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应当去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去进行交流互动、调控,才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提出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李霞老师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研究》中提出营造交流的氛围—创设引发交流的问题情境—提出有交流价值的问题的教学平台,强调作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交流方法。

  《数学课标准解读》中阐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模拟、推断、交流和反思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等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开展讨论。

  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交流有效性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数学交流的有关研究在国内外正在逐步受到重视,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对新课程观念下交流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交流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交流与学生参与等,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有效最普遍的交往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合适的课堂环境下,在小组内、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交流让学生获得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让数学课堂上的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有效平等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1.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让每个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产生多方面信息的交流和碰撞,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相互激发,学习的相互合作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2.转变学习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学生积极的讨论、丰富的交流和激烈的讨论,可以使得课堂信息传递由单向、静态接受转变为多向、动态、立体,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同时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以学定教,实现教学相长。

  3.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熟练运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同时学会了怎样交流信息,接受信息、整理信息并及时调控。在交流中得到群体的认同理解和激励,将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愿望和创新精神,促使自身向更完美的方面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依据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当前,在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的是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向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和操作实践都是新的学习方式重要的特征。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使数学课堂成为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式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广泛的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当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无效、低效的种类及原因。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3.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

  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的难点

  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五)重要观点

  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一)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二)调查法:调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交流无效、低效的种类及原因。采用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梳理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层、理性查找造成此问题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确定课题研究的突破口。

  (三)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五)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使之变为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

  六、研究步骤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8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开题论证,教师理论培训。

  1.2011年3月-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统一思想认识。召开课题组全组成员会议,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再进行讨论修改,请专家指导,通过开题论证。

  2.2011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参加教材培训,加强对全体成员的理论培训,提高理论水平与研究水平,踏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二)实施阶段(2011年9-2013年4月):进行课题研究教学,在观察与对比中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并分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定期交流、总结体会阶段成果。

  1.2011年9月-2011年10月:立足本校教学实际,调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交流无效、低效的种类及原因。采用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梳理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层、理性查找造成此问题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确定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完成调查报告。

  2. 2011年11月-2013年4月: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例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探寻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方法与途径,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1)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内容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3年5-2013年10月):归纳整理相关素材,总结、提升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1.论文交流: 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邀请校有关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和上级领导部门,对研究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4.成果展示:

  (1)书面材料: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汇编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专集。

  (2)随堂听课,评价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

  (3)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教学研究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七、课题组人员构成及分工

  姓 名 性别 专业职务 学历 主要工作

  薛 艳 女 小学高级 本科 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各阶段性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卜朝辉 男 小教高级 本科 负责课题开展的总体协调,参加课题的实践。

  张月光 男 小教高级 本科 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参加课题的实践。

  陈 艳 女 小教高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高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安立军 男 小教高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高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王永义 女 小教壹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中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秦 怡 女 未定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低年级段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杨书文 男 小教壹级 本科 参加课题的实践

  王喜龙 男 小教高级 中师 参加课题的实践

  杨凤敏 女 小教壹级 高中 参加课题的实践

  八、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1.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2.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论文 薛 艳

  2 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5月) 1.我校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情况调查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

  3.研究课 研究报告、

  论文、

  课例光盘 课题组成员

  3 总结阶段(2013年6月—10月) 1.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研究报告、论文 薛 艳

  预期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1年10月 我校小学生数学课堂交流情况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薛 艳

  2 2013年10月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实践研究论文集 论文 课题组成员

  3 2013年10月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实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薛 艳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4

  (2)《小学数学课标准解读》

  (3)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4)徐长青:《在做、学、问中创生智慧》,《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

  (5)吴正宪、范存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讲座,2010年12月

  (6)董维阳:《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主动发展》《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第4期

【数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实践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思考与实践开题报告论文10-05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03-09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03-02

毕业实践开题报告02-03

信息环境下小学科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03-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11-11

小学综合实践开题报告08-16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03-02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