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区开题报告

  中心区开题报告篇一:文化宫中心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文化中心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是广大职工群众活跃

  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见过以来,文化中心在活跃职工文化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次研究目的是将现有的文化中心内容丰富化,涉及到工人、退休老人及儿童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有就是研究如何将文化中心与当地的民族风情相结合,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中心,并使之成为地标。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和总结大学四年的重要作业.目的全面的认识土木工程专业,通过设计灵活的运用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系统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完成一整套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通过计算和画图两个方面的练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该设计主要依据国标规范.同时,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高要求性、高经济性,虽然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求我们同时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要求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有更大的造诣。

  (二)实际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某个领域,而趋向于多功能多样化的综合性服务。对此,各类型设施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逐渐摒弃了以往的条块分割局面,并朝着综合性、兼容性、专业化不断迈进,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市民文化就是这样,中心内各部门应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学习、交往的多样化互动空间,即方便市民,又能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特别关注。

  三、国内外动态

  市民文化中心是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新时期的模范人物和先进思想,对促进改革,促进广大市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起了重大作用。以往市民文化中心几乎是一家垄断了市民文化活动的所有内容。现在相关的功能应该细化,且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总是那几样老的,也要让市民接触到新的东西,比如专门的图书馆、电影院、规划展示馆、时尚展馆等,小型的文化场所尽可能的整合到社区会所。现在已是信息时代,人们从四面八方接受知识的信息,从而把文化宫冷落起来,文化宫正在走下坡路。

  五六十年代的市民文化中心经过历史的冲刷,慢慢演变成今天我们现在的文化中心,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功能和空间单一的呆板建筑,更多的是,宽大的公共空间,丰富齐全的功能配套,具有时代魅力的造型。在很多的城市,这样的市民文化中心往往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而在国外,这种性质的文化建筑发展的要比中国早而且相对开放自由。无论是在设计的理念还是设计的实践都比国内做的要好。他们更多的结合当地的文化,周围的环境,加上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大胆的创新。

  在我国市民文化中心建设中,追风逐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不研究创造本土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却盲目克隆外国外地成果的行为是没有前途的,其所复制的东西因缺失文化价值,早晚会遭到被拆除的命运。有人说,当前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已从工业产品发展到城市和城区,是有一定根据的。在我国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进程中,在各行各业都在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的奋斗中,我们的市民文化中心规划设计也必须摆脱桎梏,走创新之路,用实际行动支持原创现代空间和建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任务要求、内容、成果及问题

  (一)设计要求

  1)对该地块的建筑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编制的相关规划要求以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2)石河子市民文化中心作为石河子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应在使用功能满足要求,外在形象上体现地区的标志性。

  3)文化宫同时作为石河子旧城区改造中新建的社会公益服务设施,也应体现该地区的发展变迁,服务于周边市民。

  4)作为石河子景观轴上的建筑,文化宫的设计同时也要创造出良好的城市景观,融入城市尺度。

  5)此次文化宫设计属于分期建设项目,第一期设计也应适当考虑到二期的规划与发展。

  6)查阅相关涉及文献至少8篇

  (二)设计内容

  (三)成果要求

  (四)解决的问题 方案符合设计任务要求,各单体建筑富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石河子市建筑的建设水平,折射兵团的文化气息。

  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模式,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与景观、道路交通组织、生态设计等方面,在借鉴国内外校园先进经验的同时,有所创新。

  考虑市区环境及建筑的生态与节能设计,有考虑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与利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意识。

  市区规划体现现代城市的氛围,具有时代感。交通方便,流畅,环境舒适,绿化面积达到要求,空间形态感舒展,能给市民带来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

  五、工作条件及解决办法

  (一)工作条件 为了能让我们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学院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有较大的设计室空间供我们进行资料整理、设计及绘图;还有资料室供我们借阅相关的资料;院里的机房也可供我们做结构时使用;还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有如此好的工作条件,相信我们能很完美的完成设计。

  (二)解决方法:

  1. 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与网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文化宫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对文化馆的研究文献进行研究。文献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

  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3. 个案研究法:它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归纳总结:对上述资料以及实际调研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对项目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找到设计该项目的切入点,有利于下一步方案构思的进行。

  六、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该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即建筑设计阶段、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各阶段时间分配大致如下:,建筑设计5周,结构设计7周,共12周。 Ⅰ建筑设计进度:

  Ⅱ结构设计进度:

  七、参考文献 1. 李新跃 编《浅谈新时期工人文化宫的改革与建设 》;【期刊】科技资讯;

  2017-04-03

  2. 陈健 著《影响工人文化宫生存发展的障碍 》第三版;【期刊】中国职

  工教育;1997-11-01

  3. 《世界建筑》03/2011期;2011

  4. 傅川 主编《文化宫实现两个效益最佳结合之我见 》;中【期刊】中国工会财会; 1999-08-30

  5. 王丰; 王丽娜 著《浅谈文化宫选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以濮阳市文化宫为例 》;【期刊】河南建材;2017-08-20

  6. 张文忠 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孙玉花 编著《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工人文化宫的大学校作用 》;品牌2017-02-23

  8. 王其钧,王谢燕 编著《文化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9. 胡仁禄 编著《休闲娱乐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日)彰国社 著《建筑细部集成:1-4》;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中心区开题报告篇二:开题报告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大量私家车的出现,使得我国城市停车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停车作为综合交通系统关键环节,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是否得当、管理和经营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国内城市停车问题还急待解决,目前,国内城市停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停车泊位缺乏:从停车位供应角度看,大城市的停车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车辆的发展要求,停车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多停车位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严重失衡,无论白天用车车位还是夜间基本车位,都远远小于停车需求量。停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的普遍状况,也是引发停车难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城市中心区大型的商业、行政办公、餐饮娱乐、旅游景点等地区以及部分建成年限较早的居住区是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2. 由于停车泊位供应的缺乏,造成车辆随意停放现象严重。车辆的随意占道停放,已经导致城市正常秩序受到干扰,环境质量遭到损害。由于车辆停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是主次干道,凡是可利用的城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体育活动场所、居民院落等)都成了停车场。大量支路车辆的随意占道停放,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居住小区,占据公共空间停车行为已经造成了“无车人”与“有车人”的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公正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停车问题演变成难以短期解决的社会问题。

  3.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低。许多城市尽管当前停车泊位十分紧张,但许多公共停车库的使用率却很低,经营状况普遍很差。

  4停车信息化程度不够。我国各大城市对停车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建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有的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尚未建立起全面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系统。

  5. 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目前西安停车管理的体制是,交警部门负责道沿下停车位的设置与施划,城管执法局负责道沿上停车位的设置与施划,物价部门制定停车收费标准和价格检查,城投集团下属机动车服务中心负责占道停车经营收费,市建委负责各部门资金的拨付使用以及收费任务量的制订和下达。在交警、城管失去停车位收费权之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出现乱收费、黑收费等问题,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

  因此,为了加强对全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公安部建设部曾联合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以两部的暂行规定为基础,各地纷纷研究制定适合地方自身需要的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许多城市还制定了自己的停车场规划并根据规划建设了一些停车场。但所有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各城市路外停车设施供给的紧张状况。车辆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据有关研究成果的宏观分析结论,城市中每增加一辆注册车辆,就应增加个停车泊位。如果与此相对照,我国各大城市的现状停车场地是杯水车薪。

  近十年来,西安市城市建设历经了高强度投入、快节奏建设的黄金时期,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两轴、三环、八放射”的道路网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并且通过对主、次干道路和背街小巷的建设与改造,全市道路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撑着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在西安市的交通发展中,仅注重服务动态交通的道路网建设,而忽视了停车等静态交通的建设,致使在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同时,停车矛盾愈加严重,甚至正在逐步吞噬建设带来的成果,并且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对此反响较大。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停车问题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作用。所以,逐步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停车系统,十分紧迫和必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研究目的

  本文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和停车需求急剧增加为背景,通过对西安市城区内现有的停车场状况进行实地的调查和合理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改善西安市的停车现状,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不仅是我国的大城市之一,人口多,城市面积大,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处于保护古建筑的原因,城市交通用地明显不足,因此停车场地就更少。近年来,停车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西安市的停车问题,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停车场规划和建设就显得更加迫切。结合国内外现有的停车场规划经验,西安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很有必要对其停车场规划和管理提出科学有效的规划策略,以便有效改善现有的停车及交通问题

  2.2研究意义

  西安市近几年发展迅速,城市停车问题也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影响着人们出行的和生活质量,虽然在城市规划中有一定的考虑,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理论指导,在整体规划中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存在脱节,停车设施的设计不尽合理,管理措施也有待改善。因此,结合西安市的情况,探析相应的停车状况、停车设施发展、政策及管理以及提出相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三. 国内外相关法规及现状 在停车法规建设上,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与汽车化水平较高,城市停车问题出现较早,城市停车管理也起步较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停车场法规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基本上都由一个政府综合部门宏观协调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并调动社会、个人建设城市停车场的积极性,严格规范城市停车场。其中汽车拥有者上牌照必须提供汽车保管场所的证明文件、自备车位必须在指定范围等要求都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

  3.1国内相关法规及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城市停车的国家级法律法规主要有:1988年由公安部和建设部制定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1990年由航管局制定的《民用机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国家计委制定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2003年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2004年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此外,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部分省会城市也相继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由地方人大或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与停车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五十六条做出了如下的规定: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这里的规定地点,主要是指停车场、停车泊位等主管部门施划的停车地点。 无禁止标志仅可上落客 无任何禁止停车标志的道路可以临时停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对“临时停车”作了规定:在道路上临时停车,车辆应紧靠道路右侧,机动车驾驶人不得离车,上下人员或者装卸物品后,立即驶离。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有禁止停车标志的路段不准停车。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停车标志有三类。 第一类是禁止临时停车和长时间停车标志,为红色圆圈内画有红色交叉,不但不可以长时间停车,也不允许临时停车。这类标志又有两种,一种红色圆圈下带有“全路段”字样,指示全路段禁停。另一类无“全路段”字样,指本路段禁停。 第二类是禁止长时间停车标志,为红色圆圈内单斜杠,有这类标志的路段可以临时停车,但不能长时间停车。 第三类是道路上禁止停车的禁停标志,例如道路上画有密集的“黄方格”是禁止停车的。此外,人行横道(斑马线)和没有停车标志的人行道也是禁止停车的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对城区停车立法做了一些建设性工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3.2国外相关法规及现状

  3.2.1 日本为解决停车难题,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成功政策——《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和《机动车保管场所确保法实施令》,规定所有车辆持有者均须拥有路外停车泊位的证明,以此提高路外停车泊位的需求,调动民间资金参与兴建路外停车场的积极性,使之路外停车泊位供给量大幅度地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市民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有效地抑制了汽车交通量的增长,逐步减少路外乱停车辆的丑陋车现象,使停车场的建设与管理步入健康的轨道,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轿车的使用需求,起到了合理调剂交通结构,也为配建停车设施标准的落实提供了强力保障。 3.2.2对于停车难题,欧洲主要采取供给差别化和经济调控差别化的政策。在公共交通发达地区,政府是不允许提供车位。政府不鼓励老百姓使用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而是通过给予一定优惠的政策抑制小汽车使用量来解决停车问题。而在韩国,就明确规定单位不准对员工提供车位,以此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

  3.2.3 新加坡将停车场的建设和需求管理、限制私人小汽车增长结合在一起。其指导思想是:不将过多的市中心昂贵土地用作低利润(但建设成本极高)的停车场建设;停车场的提供不能仅满足停车需求本身,而应视整体交通管制计划的一项措施;在市中心不宜建容量过大的停车场地,因为这势必导致更多的汽车进入原本拥挤的市中心。新加坡为了缓解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和停车压力,施行了区域许可证制度。1975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一个限制私人使用小汽车的方案。凡在早高峰(7:15-10:15)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均要交纳一定费用。这个方案还包括为小汽车提供在管制区外围收费低的停车场,目的是让驾车者将车停放在管制区外围,然后乘区间公共汽车进入市中心。在管制区内的停车费大幅度提高,旨在进一步控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四.研究内容、方法.

  4.1研究内容

  对西安市城区内停车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并分析西安市城区内停车的基本现状,以分析得到的结论为依据,对西安市停车问题做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4.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包括对相关书籍、学术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源的阅读研究,对本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方法和国内外案例的学习,对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调查研究:在西安市城区内选取2-4个典型的停车场,针对停车需求现状、停车设施使用现状、停车信息管理机制、停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调查、统计和记录,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合适的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停车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而对西安市城区内停车问题做出合理的改善意见和整改措施。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2) 实地调查停车问题,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

  (4) 未来停车状况预测

  (5) 提出解决方案

  (6) 方案的评价和提出建议

  五.进程安排

  序号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日期(教学周)

  1 国内外现状调研、编写

  开题报告及大纲 第四周-第六周

  2 实地调研及收集数据 第七周-第九周

  3 数据分析 第九周-第十周

  4 整理资料及撰写初稿 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5 修改论文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6 准备答辩 第十六周

  六.参考文献

  1.张乔.我国大城市小汽车停车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

  2.彭利人.大城市停车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

  3.聂世刚.大城市路外停车问题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

  4.郭学琴.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研究[D],背景交通大学,2007

  5.韩超,王洋,马郡.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M],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6.刘婧,贺玉龙,赵昕.大城市中心区停车行为研究[M],山西建筑,2015/09

  7.闫恺宸,赵红霞.城市停车场规划设计探析[M],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9

  8.向乐.现代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企业技术开发.2015/01

  9.李扬威,焦朋朋,杜林.城市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研究[M],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04

  10.袁波,林航飞,肖鹏.城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差异化研究[M],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4/01

  11. 田丰,马跃峰,邓圩,吕绍刚, 姚雪青.停车,不比堵车烦恼少[S],人民日报

  12.付饶.机械式停车以新突围?[S],中国交通报,2014/05/07

  13. 张秦.解决大城市停车难应综合施策[S],中国交通报,2014/01/03 14. Emerging quasi-0D states at vanishing total entropy of the 1D hard sphere system: A coarse-grained similarity to the car parking problem。[M]爱思唯尔期刊,2014/2/27 15. Asymptotics in Knuth's parking problem for caravans。[M],Wiley期刊,2006/01.

  16.中国城市发展报告[R],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下一篇:回顾性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