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世间观后感

时间:2023-11-16 16:50:4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人世间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世间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世间观后感

人世间观后感1

  《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人世间》中的世界当然并不全然和谐美丽,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思想困惑和人性复杂,但难得的'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有情天地。

  给我感受是:第一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60年代文革,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第二勤劳致富,文化改变人生。在书中周家三儿女,大哥秉义和大姐周蓉在学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奋。最后,他们也入读了北大,步入了社会的上层,而秉昆却吃了文化的亏,只能当一名普通工人。虽然他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身在社会上有着立足之地,却无法再向上高升,言之便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你在读书时少用的勤奋,社会会让你补上。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总有人比你有权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轻松解决。学会运用资源,会让你终身受益。

  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所以每天都要笑,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人世间观后感2

  《人世间》恰如一江浩荡的生活流,在50年的蜿蜒曲折中写出了国家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其中流淌的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深深打动并温暖了观众的心,堪称一部当代中国的影像心灵史诗。他们在这“人世间”相遇,用文字、镜头、表演述说着中国平民的50年,将中国社会变迁下,老百姓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努力娓娓道来。这不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人间烟火史。

  观看《人世间》让我大饱眼福。在他的笔下,各形各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让我感受万千。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记者柴进在《看见》里提过“人在还能笑的时候,是不易被打败的。”文中的人,经历了一系列困难:50年代荒灾,60年代文革,二零零三年“非典”等等。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仍要继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会让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

  电视剧善于展现日常生活,《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古人就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恍然而已。”人生不过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辈子。心态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个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战生活的困难呢?

人世间观后感3

  其实,周秉昆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鲜见。

  在我的同龄人中,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正如老话所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的能力也不会绝对相同。

  能力强一点的,大多都在外面打拼,一年到头,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并不多;如果家里有念书念出来吃了公家饭的,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等到自己成家有了孩子之后,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就更少了。

  相反,那个念书不好,能力不好,只好留守在家的孩子,反倒成了陪伴父母最多的人,也是对父母尽孝最多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能力强的,念书念得多的,也是父母花费精力最多的,偏偏这些父母付出最多的孩子,没有时间好好照顾父母,反倒是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反倒成了对父母回报最多的'人。

  当然,不是那些在外打拼的孩子不想好好照顾父母,老家也有很多年轻人发达了之后,把自己的父母接进了城,但是要不了多久,他们的父母要么因为不喜欢城里的生活,要么受不了独自待在家里的孤寂,纷纷又回到了农村。

  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那个留守在家的孩子,才能给他们最想要的生活,也才能给他们更多的陪伴。

  最为重要的是,如果赶上父母生病啥的,等那些在外面的孩子赶回来的时候,留守在家的孩子,早就把父母送到了医院。

  当然,还有更坏的情况,很多父母临终的时候,都没办法见到自己最想见到的那个孩子。

人世间观后感4

  最近,电视剧《人世间》正在热播,而我一集也没看,我选择了听书。听书,是为了比电视剧更精细的掌握这篇巨著的细节。是比读书更充分利用时间的方式。

  今天,在周秉义去世的遗憾里,在周秉昆和郑娟的憧憬中,我结束了全书136集的收听。

  长篇小说《人世间》记录的上世纪东北城市贫民区“光字片”里,以城市小人物作为视角展现50年来百姓生活画卷的故事。故事从个人命运到家庭关系,从柴米油盐到人情世故,无不写满了底层平民在生活中的苦难和遗憾。同时,也写出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善良正直、有情有义、坚韧担当的中国人形象。

  听书听到了最后,有些过不去的怨恨最终都放下了,曾经耿耿于怀的心结也得以释怀。精明世故的人终于醒悟,在失去后懂得了珍惜。而周秉义,周秉昆,周榕,蔡晓光,郑娟,春燕儿,国庆,敢超,周楠周聪弟兄俩……他们都是书中平凡的人物,也是,现实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梁晓声曾经说过“自己是最不喜欢出书的人”,然而他的这部巨著却在20xx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读罢这部作品,想法很多,感慨很多,皆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和时代的进程。我认为堪与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媲美。

  有句话说:当你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就读读余华的《活着》。我读过,但还没到熬不下去的时候,余外收获的且是满满的动力。这里不针对某一部作品,是泛指!

  弱者习惯于依赖,强者鞭挞自己成长。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会泪流满面,有时,发现自己也很厉害,勇敢地走了很长的路,做了很多的事,面对过很多复杂的人……

  在读书中感动自己!

  在生活中历练自己!

人世间观后感5

  近期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人世间》,以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平民子弟在近50年岁月里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歌颂了中国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品德。

  出于对电视剧的喜爱,我略读了下原著小说,115万字的鸿篇巨作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世间》立足时代,着眼普通民众生活与生存,翔实地叙述了解放后北方普通人家的生活历程,人们在各类政治狂潮下艰难挣扎,又在生活的希望和失望反复交织中慢慢老去,而唯一不变的是周家人朴素的道德情感和执着的平民精神。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这是一部好人史。在政治转换的不同时期,周家人一直恪守着世代相传的.不做坏事、尽自己力量帮助国家和他人的德行,一直践行着中国人传统的知遇之恩,这种恩情,包括对亲人、朋友、老师以及所有生命中相识之人的情感。无疑,这是作者对新中国成立至今这段历史时期形形色色事物和人物的诠释,是对自己一生文学之路的答卷。虽有力道不足之感,却仍旧令人手不释卷。

  《人世间》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坚忍、尚礼乐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

  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人世间观后感6

  被父母爱的孩子,内心充满爱;而那些从小跟父母不在一起的孩子,更容易叛逆。孩子会因为父母没有照顾自己而质疑父母,而父母也会因为自己没能照顾孩子而内疚,这样的关系,对亲子关系不利,对孩子的成长更为不利。

  冯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周蓉太过自我造成的。当年在北京上大学,冯化成为了她们母女放弃了作协,选择了图书馆,不就是为了分一套房子吗?可是这个时候,周蓉并不想把女儿接过来。

  如果这个时候把玥玥接过来,让她在北京上大学,也许就是另一个光景了。但是周蓉错过了这个时候。她那个时候应该觉得,有人给带孩子挺好的.,自己抓紧时间拼事业吧。

  她和冯化成在北京发展得不太好回到了吉春。她在江辽大学提拔为副教授,也分了房子,这个时候玥玥在上初中,她本来也能接过来。可是她还是没接,她觉得秉昆家房子大,住得开,自己只是一居室,孩子没地住,所以依然不接。

  总之呢,自己过得好的时候不接,过得不好的时候也不想接。她虽然是个母亲,可是每周只去看女儿一次,女儿心里想的什么,她一概不知。这种放任的态度,让女儿养成了自我的性格,所以冯玥不会听母亲的,更不会听郑娟和周秉昆的,这让她比周蓉还任性。

  缺失父母之爱的孩子,内心有一个空洞,她总会觉得任何人都欠她的。

  周蓉这一生真的是高开低走,本以为她是个优秀的女孩子,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很勇敢,没想到就是因为爱情,她的一生都被毁了。

  可怜的周蓉,更可怜的冯玥。

人世间观后感7

  大家想想,有多少人能够一如往初?很多人在起初的时候确实抱着感恩之心对待别人,但是时间长了,他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初心,于是产生了抱怨,进而内心开始不平衡,开始计较、生气,一直与人翻脸。

  而郑娟呢?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最初的想法,即便成为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没有恃宠而骄,依然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让郑娟没有抱怨,只有付出,内心也一直坦然。

  郑娟的幸福,还在于她懂得知足常乐。

  周家三个孩子,周秉义读北大,媳妇冬梅还是高官之女;周蓉读北大,嫁的人是著名的诗人;他们兄妹俩在外人面前风风光光,而秉昆和自己则被人看不起。面对这样的“不平等”,她从来不计较,而是静静守护着自己的小幸福。

  她帮助秉昆卖烟酒,赚了钱,给每个人添置了礼物,她高兴地说:花自己赚的`钱的感觉真好。

  过年,周志刚带着大家去拜年,别人都称赞他的大儿子和女儿,但是她内心没有不平衡,反而找个机会跟秉昆回来一起做饭。

  其实,人的痛苦,往往来源于比较。就拿周秉昆的六小君子来说,一开始大家起步都差不多,所以能够开开心心一起玩,可是后面随着乔春燕的升迁、川和吕阳考上大学,大家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就感觉不再幸福。

  比如吴倩,当她看到乔春燕住楼房,而自己一家八口窝在两间毛坯房的时候,她内心是不平衡的。

  但是郑娟却不会。不管大哥和周蓉活得如何风光和幸福,她都不去羡慕,更不会嫉妒,而是想办法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

  也正是她这份知足常乐,才让秉昆有了底气去辞职创业,他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知足,才能让你静下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嫉妒只会让你失去方向,不知所措。

人世间观后感8

  《人世间》这部剧真是越追越堵。

  周家兄妹三人,只有原来看着最不靠谱的老三成为家庭担当!大哥周秉义为了爱情,放弃了当年一个很好的机会。好不容易岳父岳母平反,却感受到了门第的差异。

  冬梅的父母感觉从心底就瞧不起周家,总认为他们有目的,有所图,话里话外都是嫌弃。当然,这和帮助蔡晓光那件事可能有点关系。着周秉义在郝家小心翼翼的些许卑微做派,真的'不值。而在离开时周秉义对周秉昆说有事不要麻烦冬梅时,有点心寒。

  周蓉更是利己。也是为了爱情,抛弃亲情,数年不归。母亲为了她病倒,她回来只是哭泣,却又在当晚住在宾馆,而当女儿闹夜时,又把女儿送回家里,全然不顾郑娟的辛苦。

  照顾不了孩子,你留下了照顾母亲也行啊?周秉义也是,当晚回到自己的爱巢,家里都留给了弟弟和弟妹。

  周秉昆,小时候不着调,但是长大后却成为家里顶梁柱。而郑娟,因为父亲反对不敢结婚,在父亲回来对他大发脾气时,他一开始要走,但还是回来了。

  你可以说他有点懦弱,但是他对郑娟的感情始终没变。为了母亲,他让郑娟帮忙;为了郑娟,他宁愿承认别人的孩子是自己的。

  兄妹三人都组建了家庭,周蓉婚姻危机已经显露,为了一首诗的评价两人就能吵架,这还是当年义无反顾追求的婚姻吗?

  至于周秉义和冬梅,现在是门不当,户不对,除非周秉义从政有番作为可以弥补。

  而周秉昆和郑娟两人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只不过,骆士宾这个孩子的生父是一个暗藏的危机。

  周家三兄妹最让人讨厌的是周蓉,父亲、母亲、弟弟,还有自己的孩子她一概不管,冷漠到了极致!这应该也是演员宋佳截止目前最让人生厌的角色!

人世间观后感9

  一个普通人50年的命运浮沉,凭什么被关注?周秉昆的存在给了我们答案。他没有宏伟大志,也不像哥哥姐姐那样有出息,他只想努力过好生活。围绕他展开的不悬浮的剧情,是最真实的苦乐。恰是这些苦乐能让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一个人的成长和努力,以及日常生活里被忽略的细节。

  或者说,《人世间》关注普通人的寻常事,让我们有幸认识了最平凡的周秉昆,而不是如有神助的哥哥周秉义和被众人宠的姐姐周蓉。

  今天,很多叙事里的成功,常常忽略了普通人或失败者。《人世间》让我们明白,成功或失败,都会在时间里留痕。我们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我们的普通人生也应该被看见。

  命运给了周秉昆特殊的际遇,让他有了目睹朋友被枪决后的崩溃、被父亲看不起时的.委屈、媳妇被人欺负时的愤怒,孩子被人争抢时的无奈,失手伤人后的慌乱……也是这个人,总是包容着一切“不合理”,现实就是这么琐碎,三不五时地打乱他平静的生活。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但类似的情感却总能或多或少地投射到我们身上。

  “苦吗,嚼嚼咽了。”这是剧中周秉昆对儿子周楠说的话,周楠又把这句话送给了冯玥。这就像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生活是苦的,它无处诉说,只能自己承担。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这部剧的基调——生活中的苦,自己咀嚼几番,总能撑下去。这也是大多数人面对苦难的应对方式,我们都是最不起眼的“周秉昆”,所以能和他共情。

人世间观后感10

  《人间世》是最近好评度极高的一部作品,讲述了医患之间发生的故事。本片以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与以往认知不同的医患故事。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人间世》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

  片中拍摄和记录下了病患在患病期的心理变化,病患家属的担心焦虑,医护人员的细致入微。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视角来感受片中人物所发生和经历过的事,带入自身的'理解,从而得到与以往不同的对生命的认知。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生是一个生命的起点,死则是终点。没有人想轻易走入终点,更何况是断送他人的终点。在《人间世》第三集中,一个孩子的父母决定签下自愿放弃治疗通知书。脑死亡,基本上已经宣告了这个人走到了终点。但他的心脏仍在跳动,人们就不愿承认这个已经在悬崖边的事实。孩子的父母在这个时候该是最绝望和无助的,他们面对病床上年轻的骨肉,无法割舍,悲痛得无法自己。但总会走到终点,谁都无力回天。父母在万般不忍之下签下放弃治疗书,并将孩子的有用器官捐献。这是让常人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一点。为什么要签下通知书?为什么不让孩子在终点完整的归去?这个孩子已经脑死亡,再让他多活在世上一天不过是多让心脏跳动一天。既已至此,何不让这鲜活跳动的心脏帮助他人重获新生。这对父母的决定救治到了四条人命,让两个人重见光明。这个捐献者和他的父母无疑是伟大的,让人心生敬佩。

  人世间无可奈何的事太多,人在面临病痛和死亡的时候才是最无助的。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关注的都是金钱利益,而只有在健康出现问题时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人生在世,生而为人。人纵有七情六欲,但终避不过一死。所以我说,人活在世,生大于天。

人世间观后感11

  《人世间》题材宏大厚重,触及敏感的时代禁忌,但讲述点却落在平凡的人和家庭身上,细腻现实、举重轻落。隔着一段时空,但人与事又是每个人共鸣的体验,这样的剧最重要的就是一一真,演员的表演也好、台词风格也好、时代的还原性也好、只有真才能让观众信服、有代入感。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这一个辈子就过去了。”“人生啊,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旅程,终点都一样”人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活着?最终不过是化为尘土,魂归天地,那这一天天的有什么意思呢?可有时候又觉得,活着啊,能体验很多东西,快乐的,悲伤的,都是经历,造物主既然创造了人,也就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意义。能来人世间走一遭,真好。

  我们当下所经历的所有开心与不开心,过去了以后,不论你是否愿意,那都是你的回忆。开心的时候,回忆曾经的不开心的时候,那也都会是觉得开心的.时候,曾经的不开心现在想来也是开心的。不开心了,去回忆开心的经历,也是不开心的,因为觉得曾经那么美好,现在怎么这样了,所以啊,心态很重要。

  看完这个剧,首先就是觉得“对不起”这三个字真的一文不值,但是也不能说它没有意义,存在即合理,虽然物质上起不到任何作用,至少精神上还是有一点用处。

  我也不想长大啊,我想永远停留在二十岁。长大后的生活,真的好苦啊。生活不易,大家也都在为了生活而努力,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好人有好报。本来不相信这句话了,可是看道大结局,还是相信了,所有的善意,在某天都会结成善果。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人世间很温暖,好好体验吧!

人世间观后感12

  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冯化成被抓了起来,周妈妈因此晕倒,紧接着周秉昆也坐了牢,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统统都扔给了郑娟。

  那半年时间里,郑娟一边要照顾仨孩子,一边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周妈妈,为了给周妈妈按摩,一双手都给磨烂了。

  剧中有个细节,等到周秉昆出狱之后,郑娟说周志刚经常往家里寄钱,似乎并没有说到周秉义和周蓉,虽然这跟他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有关,但是我猜测,这兄妹俩应该是没有往家里寄钱的。

  不知道周蓉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母亲昏迷的事情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对周秉昆两口子拖累最多的人。

  等到后来一家团聚的'时候,周秉昆和郑娟忙前忙后,周蓉一家和周秉义两口子,虽然也在做家务,但是在我的直觉里,他们一直处于“半客人”状态。

  记得那次,知道周蓉要回家的消息之后,周秉昆马上就准备买电风扇,虽然是因为他心疼郑娟,却也是因周蓉他们而起。

  这些年来,周秉昆夫妇在家里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得打点邻里关系,收拾哥哥姐姐留下的烂摊子,也实在太难了一些。

  只是很可惜,虽然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但是等到周秉义和周蓉两家人回来之后,众人都只看到他们身上的光环,却忘了这些年来,如果不是周秉昆和郑娟这两只萤火虫的话,周家可能早就没了。

  而且,这些年来,对邻里帮助最多的人,也是周秉昆夫妻。

人世间观后感13

  《人世间》中,周蓉和郑娟,完全应验了那句老话,那就是同人不同命。

  差不多的年纪,也差不多的漂亮,但实际的生活,以及成长历程,那是千差万别的。

  周蓉,是老周家唯一的女儿。

  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街道办干部。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长得漂亮,又有一些才情。

  虽然出生在光字片,但“物以稀为贵”,周蓉这样的女孩,是被胡同其他孩子“捧”着长大的。

  说一句胡同里的小公主,那也是不过分的。在外面受宠,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又是一个极为漂亮、聪明的女儿,从小受到的宠爱,委实叫人羡慕。

  在剧里,年幼的'周蓉喜欢读书,周父当即就承诺,即便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学。

  原著里,周蓉为了爱情,瞒着父母离家出走,远走贵州下乡。周父一时难以接受,直接就打了周秉昆一耳光。

  埋怨他没有照顾好姐姐。

  为了闺女,就拿无辜的小儿子出气,这份宠爱可见一斑。

  对女儿的离家出走,周家两位父母嘴上说着埋怨,可心里却操心得不行。

  尤其是周父,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可他愣是把这次珍贵的机会,用来去贵州看女儿。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的长途车。

  就这样,他还背了一篓子面粉。

  沉甸甸的,都是牵挂。

  如果说周蓉的命,那是泡在蜜罐子里的。而郑娟,就是泡在苦水、臭水里的。

  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年迈的养母收养。跟着她一块被收养的,还有一个瞎眼的弟弟郑光明。

  住在城市里最破落的地方。

  和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养母、弟弟相依为命。家里苦得,可以让周秉昆深深被震撼。

  在其他孩子可以同父母撒娇的年纪,郑娟却早早的扛起了家的责任。

人世间观后感14

  最近更新的《人世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郝今龙夫妇说好了去见亲家,却不想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突然发病,只好让秘书去代为拜访,因为秘书拿错了礼物,闹出一连串误会;

  第二是周志刚带着几个孩子四处拜年的时候,大家都只看到了周秉义、周蓉和郝冬梅三个大学生以及冯化成这个诗人,一直为周家操劳的周秉昆这对夫妇,却被大家给遗忘了。

  就算提起,也是乔大妈因为嫉妒,说出了郑娟未婚先孕的`事情。

  看到这一节的时候,不仅周秉昆觉得委屈,就连自诩为上帝视角的我,也替周秉昆跟郑娟感到不值,明明为这个家付出最多,可是这些付出,大家都看不到。

  反倒是周蓉周秉义的大学生身份,郝冬梅省长千金的出身还有冯化成的诗人职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试想想,如果不是周秉昆一直在家里撑着,没有郑娟全心全意照顾周妈妈,就算冯化成会按照政策平反,但是周秉义和周蓉考大学这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很多人都骂周蓉那几年只管自己逍遥不管孩子,是个典型的白眼狼,对于这个说法,我还是有所保留的——虽然周蓉把孩子放在家里这件事大错特错,但是在那个年代,她想要随时回家看孩子,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

  说句实话,如果没有老三两口子一直在家撑着,也许周家早就散了都不一定,毕竟在我们惯常的认知里,一个大家庭里,只要母亲不在了,这个家基本上也就没有了归属感。

人世间观后感15

  父亲经常跟我念叨说,培养孩子这件事,真的很没道理——

  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出来,可是孩子要奔赴自己的生活,根本没办法留在父母身边,身为父母,除了名声好听之外,好像什么都没有。

  可是遇到孩子“没出息”的,等到孩子成年之后,虽然面子上看起来不好看,但是等到父母年老之后,却是最不看好的孩子一直陪在身边。

  几年来,老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家老人生病了,是家里没工作的小儿子一直在照顾,一直等到老人快不行的时候,另外几个孩子才赶回来,等到他们回家之后,都对小弟弟挑三拣四。

  等到把老人送上山之后,小弟弟再也忍不住了,质问他的哥哥姐姐老人生病的时候他们在哪儿,一年到头来就回家呆一两天,根本配不上父母为他们花的精力。

  好在他们兄妹感情还算比较好,虽然闹了一些不愉快,后来他们还是把话说开了,并没有闹出更多的龌龊。

  只是父母不在了,那几个在外的'兄弟姐妹,回老家的次数也就更少了。

  至于,清明节扫墓之类的事情,大多也都是留守在家的那个孩子在做。

  也许,正如老话所说的那样,如果孩子有出息,我们就是在为国家培养孩子,如果孩子“没出息”,我们就是在为自己培养孩子。

  有能力的在外尽忠,能力差的在家尽孝,这样明确地分工,倒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希望那些在外尽忠的孩子,可以多回家看看父母,那些在家尽孝的孩子,也需要拥有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和父母都过得好一些。

【人世间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世间说说05-08

《人世间》观后感11-11

《人世间》观后感8篇12-02

《人世间》观后感(精选13篇)03-16

《人世间》观后感14篇01-14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12-01

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11-06

《人世间》观后感(通用11篇)03-22

人世间观后感(通用25篇)12-29

(集合)电视剧《人世间》观后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