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

时间:2023-02-10 16:20:55 春节 我要投稿

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

  土家族节日

  恩施州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众多,由于受到族际间的相互影响,颇为雷同或相似,但因各民族文化传统差异,其历史来源、传说和活动内容,又各有其特点。全州各民族群众除过汉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外,仍保留着自己的一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除过赶年、女儿会、社日、牛王节外,独具特色的还有摆手节。

  赶年。“赶年”就是提前过年,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即月大腊月二十九,月小腊月二十八,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的传统节日。清《鹤峰州志》载:“土户覃田二姓,土司时于除夕前一天祀神过年,合多仍之。”可见此俗由来已久。关于赶年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种种传说,但都与民族历史、战争有关。其中最广泛的传说是: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嘉靖皇帝调湘鄂土兵去征剿,限定时间赶到东南沿海。由于军令紧急,土家族人只好提前过年,送子弟兵奔赴抗倭前线,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于是形成了过赶年的习俗。

  摆手节。过去,土家人祭祀祖先和土王,于正月初三至十五,到土王祠“摆手”。土司时期的敬土王、祀祖先的节日活动残存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只在来凤的极个别偏僻的土家村寨可见。现在,正式将这一节庆活动命名为“摆手节”,作为全州四大民族节日之一。

  社日。农历二月初二为社日。社,土家族传说是土地神生日。土地神是管田土、生育五谷的神。敬奉土地神,实则是远古对土地崇拜的遗痕。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做蒿菜粑粑,杀鸡,备酒,敬土地神。由于土地神是主管田土、生育五谷的神,所以在这天很注重观天气阴晴,预兆荞麦的收成。谚语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升荞麦打一石;土地公公打把伞,一升麦子收一碗;土地菩萨打了伞,荞麦光秆秆。”故同治《来凤县志·风俗志》云:“二月初二日,城乡皆祭社祈谷。”过社这天,新坟要举行“谢坟”祭祀活动,请巫师至山上,在安葬未满三年的新墓前,击鼓鸣锣,放爆竹,燃香烧纸钱,向墓内灌朱砂、茶叶,祭社地亩龙神,对地亩龙神收留亡人入土安歇、保佑子孙兴旺致谢,故又名“谢土”。

  苗族节日

  恩施州境内苗族节日,除“苗年”较有特色外,其他节日均与汉族和土家族相似。

  苗年。苗族过两个年,一个为客家年(大年),一个为苗年(小年)。客家年即春节,较简单。过苗年则隆重,时间是正月初一后的逢戊或子。为什么过苗年,有的说为了纪念祖先逃兵荒,有的说为了庆祝收获。过苗年这天晚上不能见血,不能讲血,不能讲话,事先约好一个院子同时睡,都不讲话,直到鸡叫才解禁。此间,人人着华丽的服装,家家备有腊肉、鱼、鸡、鸭诸种,酒和粑粑必备。男人喜狩猎,女人多赶寨,过去常跳猴儿鼓舞,现在只敬祖先。从大年初一到过苗年为止,苗家人不准吃外边的东西(包括亲友苗年期间拜年送的礼物),不烧坡上的柴草,不进别人的屋,不能见血,不能讲话,不能吹风打哨,否则就会触犯祖先,惊动家神,引进恶鬼。但各地苗年习俗不尽相同。

  侗族节日

  恩施州境内侗族的节日较多,但多与其他民族相同。除“重年”外,“三月三”“六月六尝新节”也较有特色。

  重年。侗族每岁要过两次年,谓之“重年”。“重年”的形式有两种:祖籍贵州、广西的侗族在除夕的大清早于门外匆匆吃几口饭,表示过了年,到了除夕,全家再吃一次合米饭,是为团年。祖籍湖南的侗族于除夕日晨吃青菜稀饭,不忘祖宗苦难,下午做丰盛宴席再吃团年饭。侗族团年须举行祭礼仪式,即在开席前,先叫饭、祭酒,然后在火铺边角烧香纸。祭祖后,才正式团年。在过重年期间,侗族有放路烛和闹年锣的习俗。放路烛是为了迎接已故的祖宗与家人共度新年,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给祖宗送行结束。闹年锣是鄂西侗族独具的春节游艺活动,时间是除夕至正月十五的晚上。每晚,各寨从寨边到寨内,架锣赛响,喜庆丰收。

  三月三赛歌节。又叫玩山节,农历三月除三举行。“三月三”是喜乐的日子,访亲会友,传古颂今,买卖交易,热闹非凡。届时,红妆艳抹的青年男女结伴赛歌、观歌,觅寻情侣。清末、民国时期,此节在宣恩的长潭洗马坪、晓关、桐子营、覃家坪、八台、西坪、龙潭河、板栗园、上洞坪、沙道沟、沙坪、药铺、椿木营和恩施市的石灰窑、鹤峰县的中营坪等地颇为盛行。

  六月六尝新节。又叫晒谱节。侗族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用成熟的包谷、瓜菜办宴席,在神龛前敬奉祖先。礼毕后由长辈先尝,全家同桌尝新庆贺。一部分侗族把这一天叫晒谱节,节日这天同族长辈聚会晒谱书,并会餐庆贺,敬奉祖先。现在,宣恩县中间河姚复旦晒书台石坪遗址尚存。

  饮食类

  喝鸡汤

  过年喝鸡汤对于湖北的乡亲们来讲,是必不可少的。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分食鸡肉的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寓意着“展翅高飞”。

  水煮蛋

  在沙市、荆州一带,新一年吃第一餐有个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吃荷包蛋,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家人都能“实实在在,吉祥如意”。不仅是自己家人,有朋友和亲戚来了,也要加入吃蛋行列,并且数量要加到2个,选蛋也有讲究,须是煮得很嫩、能透过蛋白看见蛋黄的荷包蛋,寓意着“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新一年大家都财源滚滚、大吉大利。这里提醒大家不要贪吃鸡蛋黄哦,尤其是胆固醇高的亲们~

  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顿饭,湖北秭归有些地方会吃油炸白蒿,取其谐音“百好”,图个好彩头,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白蒿还能油炸后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鸡蛋、面粉、水,放在油锅炸。但我知道白蒿可以用来做蒿菜粑粑,皖南地区有这个传统,将糯米和白蒿磨成粉后,加入腊肉、酸笋等内馅,做成一个个胖嘟嘟的包子。不过他们是清明节前后吃,秭归人则在春节就开动了。

  糍粑

  湖北各地过年都要吃糍粑的,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奇特的习俗由来或许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新年头三天是不让煮生米的,必须吃去年留下的剩饭菜,因为剩饭不好吃,逐渐演变成吃面条和糍粑了。在孝感,家里来了拜年客,一定要以糍粑招待,俗语中有“拜年拜年,糍粑发裂”。可见糍粑在春节的重要性,看到糍粑就想到过年,一种莫名的小兴奋~

  三全菜

  湖北武汉人以前过年时,年夜饭桌上绝对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这三全分别指的是“全鸡、全鱼、全鸭”、“全糕指的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现在大家喜欢在桌中央放一口火锅,放完鞭炮,全家人围团坐,热气腾腾吃年夜饭,真的很开心!

  礼节类

  除夕夜

  湖北人以前过年时,男人一定要在除夕当天,挑水把水缸蓄满,至少要够家人使用3天,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习俗无形废止。女人则无论再忙,也要给家人做好鞋子,象征“过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天亮前吃饭,“越吃越亮”,全鱼不能动筷,因为要“年年有余”。

  拜年

  跨完年就开始拜年了,年初一拜父族,年初二拜母族,年初三拜妻族。年初三以后拜亲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钱有势的,这叫“人往高处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会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无大小”,来者皆是客。

  讨吉利

  中国人过年最爱讨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贴对联是必须的,还有换门神,以前的门神的形象是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到唐朝换成了秦琼、尉迟恭大将两名将军,纳福迎祥。孝感人还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还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避禁忌

  以前的人们很在意过年时不要触犯一些禁忌。比如说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扫地,否则会把好运扫出门外;不能与人争吵,也不能说脏话,不然新一年运气会不好;打碎杯碗后要说“岁岁平安”。不能洗衣,因为码头被水神封锁,任何人都不能去动…总之就像仙桃地区民间歇后语一样:初一拜年——拣好话说。

【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相关文章:

湖北省恩施的春节风俗02-06

2016湖北恩施春节旅游攻略02-08

湖北的春节风俗02-06

湖北荆州春节风俗02-06

湖北荆州春节的风俗02-06

湖北的过年风俗03-10

湖北过年风俗03-07

关于湖北恩施旅游攻略分享02-25

湖北春节的风俗习惯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