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16 19:43:0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导语: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在人们说话和所说的话中存在着一个系统,这就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或者叫做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并称之为“鉴于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岔路。”言语是说(写)和所说(所写)。语言就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也可以作为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但是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学说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孩子见到猫,听到大人说mao,他的脑子里就把mao这个声音和猫这种动物联系起来了。在另一种场合,孩子见到狗,他说mao,大人纠正他,说这不是猫,是gou。这个纠正促使孩子去注意猫和狗的区别。下次他看到另外一只猫,又把它说成别的什么,又得到纠正,这有引导他注意两只猫的共同点。

  词是一类事物的名称,孩子经过种种失误和纠正,学会了一个词,把它跟他所表示的那类事物联系起来,这样他就认得了这类事物。在这个阶段,孩子只会用单个词表达意思,称为“独词句阶段”。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词和某类事物挂钩,初步学会了概括。

  进一步,孩子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比方说,孩子借助于词识别了猫和狗之后,又听得大人说bai mao、hua mao、bai gou、hua gou,他有按照词的指示,辨别出了白猫和白狗的共同点,花猫和花狗的共同点,进而把物和物的属性区分开来。后来他知道一种东西叫mao zi,他就有可能把bai和hua加在mao zi上,区别两种不同花色的帽子。

  这时候,孩子不仅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而且注意到不同事物中共同的东西,抽象出事物的属性(例如“白猫”、“白狗”中的“白”),同时也会把统一的事物分析称不同的要素(例如“白”和“狗”)。“猫跳”、“狗叫”也是在这个阶段学会的。

  独词句的出现,以及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过程中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独词句提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提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到一起。这就是说,孩子不仅只注意到了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注意到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随着从双词句到实词句,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虚词,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就逐步摆脱事物具体形象的影响,而越来越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就是说,当孩子能熟练使用语言的时候,外界的现象就愈来愈少“物质”的意义了。

  以上就是孩子学话的大体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划分出几个截然不同的界限。

  三、语言是符号系统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词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中形式与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所以学习一门外语,无法从符号的读音推知符号的意义,也无法从符号的意义推知符号的读音。相关概念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事物的个体是无数的,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给每支铅笔、每块砖……都设立一个符号,只能把事物概括成类,给每个类设立一个符号。概括是心理的认知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所以说意义就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称为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音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则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象归现象,相互之间便无从建立联系。

  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如汉语中的“黑”“板”“人”“民”四个语素,但是人们自然而然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是词而不是语素,如单语素词“水”“火”等,双语素词“黑板”“人民”等,多语素词“喜马拉雅”等。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就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

  符号中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的情形所说的,符号一旦被创建,对使用的人就有强制性,否则会收到社会的拒绝。

  四、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成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两层三级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数目最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成装置里最关键的结合部,因为音位只能构成符号的形式,语素才是形式与意义结合的符号。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音位构成语素,语素又构成词,而同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含义,于是语言符号的数目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按照时间顺序前后相续组成的一个链条,一环扣着一环,我们说这若干个词是组合关系,这些词共同组成了一个句子。

  句子中,某一个位置的词可以由别的词语替代,我们将一环卸下来,换成新的另外的词,比如我可以把“红色”换成“蓝色”等其他颜色,这样就构成了新的句子。这些可以相互替换的词之间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他们可以相互替换。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语言学研究阶段

  纵观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若干阶段:

  (一)语文学阶段

  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被认为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

  19世纪初,西方语言学家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本身,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找出不同语言的亲属关系。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

  ①功能派(布拉格学派)

  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在音位和音位区别特征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②符号派(哥本哈根学派)

  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符号。这种符号不依赖语音和现实世界而存在,因此他们研究的不是语言结构,而是抽象的关系结构。他们常常用一些同数学符号很相近的符号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术语。

  ③描写派(美国学派)

  重视记录实际语言,重断代描写。其极端派排斥语言的意义。他们在描写中注重分布,并在其基础上对语言各单位进行切分、归并分类和组合。

  (四)形式语言学阶段

  转换生成语法,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简历一种理论,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线的句子。转换生成语法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生成规则有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如肯定与否定、陈述与疑问、主动与被动等局势之间的转换。由于在转换和生成句子的过程中都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所以这种学说被称为“形式语言学”。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但也暴露了脱离社会语境,操作手续繁琐等特点。

  (五)交叉语言学阶段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跃发展,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六、语音

  语音是语音学研究的对象。各门学科为了研究自己的对象,往往需要把它分成最小的单位,然后研究这些单位的性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组合的规则。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为了准确地分析语音,需要有一套音素的标写符号,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语音的研究范围很广,其中发音原理是学习和研究语言的人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一般所说的声音的四要素指: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

  音重指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取决于振幅。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

  音质因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音素是人类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人体发音器官

  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像一架乐器,分三大部分: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①元音声带振动,气流无阻碍;辅音气流克服阻碍成音。②元音时,发声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度,而辅音时,发声器官局部紧张。③发元音时,气流通畅无阻,故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克服阻碍成音,气流较强。

  (二)元音

  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共鸣腔里最主要的时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取决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口腔改变形状不外三个办法:①把嘴张的大些或者小些;②把舌头往前伸或者往后缩;③把嘴唇撮起或者展平。舌头和下颚相连,嘴张的大就是舌头的位置低;嘴张得小就是舌头的位置高。所以上面三个办法可以归结为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着每一个元音的音质。

  嘴唇不圆,把嘴张得最大,舌头尽量往前伸,发出来的音像“爱”(ai)里面的前一个音,国际音标标为[a]。同样条件下,把舌头尽量往后缩,发出来的音像“昂”(ang)里面的前一个音,国际音标标为[ɑ]。

  嘴唇不圆,把嘴合拢,即开口度最小,舌头尽量往前伸,发出来的音像“衣”(yi),国际音标标为[i]。如果把舌头尽量往后缩,嘴唇撮圆,发出来的音像“乌”(wu),国际音标为[u]。

  [a][ɑ][i][u]四个极点围成了一个四边形,叫做元音舌位图。变更口腔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图的左边一条线标志着舌位最前的限度,线上每个点代表的元音,它们的舌位差不多(随着口腔的张大,舌位逐步靠后,所以这条线往后偏斜),都叫前元音,差别只在舌位高低(假定嘴唇都不圆)。这条线的最高点[i]和最低点[a]是我们已经知道的音。现在把从[i]到[a]的距离分成三等份,第一个三分之一处的音大致相当于“梅”(mei)里面的e,国际音标是[e],我们称它为半高元音。第二个三分之一处的'音大致相当于“街”(jie)里面的e,国际音标是[ε],我们称它为半低元音。右边一条线标志着舌位最后的限度,线上每个点代表的元音都是后元音,其中最高点的[u]和最低点的[ɑ],我们已经知道。其他元音我们也可以按照区分前元音的办法把右边的那条线三等分:第一个三分之一处的音相当于“波”(bo)里面的o,国际音标时[o],第二个三分之一处的音就是英语dog里面的o,国际音标是[]。上面介绍的八个音叫做基本元音,是一切元音的基准,其中前元音都是不圆唇的,后元音除[ɑ]以外都是圆唇的。

  舌位图只管舌位,不管嘴唇的圆展。每一个不圆唇元音差不多都有对应的圆唇元音,每一个不圆唇元音都有相对应的圆唇元音。按规定,所有的圆唇元音都写在斜线的右边,不圆唇元音都写在斜线的左边。

  现在,我们在舌位图上再加些常见的音。

  首先,在前元音和后元音的中间可以增加央元音的系列。这个系列的高元音是[],它是从[i]到[u]的中点,代表的音相当于俄文字母ы的发音。低元音是[A],它是从[a]到[ɑ]的中点,北京话里单独出现的ɑ,如“啊”“吗”里面的元音就是这个[A]。中元音是[],北京话轻读的“的”“了”中的元音就是[],它是舌头不高不低,不前不后,处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发出的音。

  其次,从嘴唇状况可以增加:

  (三)辅音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法就是发音方法。明确了这两个方面,就能正确地发出一个辅音来。

  在介绍发音部位和方法之前,先要区别几对一般的发音特点:

  1、清和浊

  辅音的发音体时阻碍气流的发音部位,但有时声带也参与发声。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声带不颤动的叫清辅音。

  2、送气和不送气

  送气、不送气在汉语里面分得很清楚。比方普通话里的“爸”和“怕”,“大”和“踏”,“贵”和“愧”的区别就在前一个字的辅音是送气的,后一个字的辅音是不送气的。

  3、鼻音和口音

  发出的辅音时鼻音还是口音,这是软腭(连带小舌)在起作用。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比方“爸”和“妈”两个字的辅音都是双唇由紧闭到突然打开。但“爸”字是口音,“妈”字是鼻音。这里“爸”字还是清辅音,“妈”字是浊辅音。

  下面分别介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

  我们沿着气流通过声带进入口腔排出体外的路线,列举沿线的重要发音部位。

  首先,声带本身也可以是辅音的一个发音部位。例如上面讲到的送气成分就是气流和张开着的声带发生轻微摩擦产生的。这个音就是英、德、日语言里的h[h]。这个部位叫喉门,比北京话的h[x]后得多。以为北京话的h[x]就是英语的h[h],用它来读have、hand等等,这是不对的。

  气流进入口腔,发音部位的第一个大站是舌根,现在一般称为“舌面后”。舌根往上抬,向软腭靠拢,让气流受阻而发出舌根音(或叫舌面后音)。北京话的 g,k,ng,h [k, k',,x] 都是这类舌根音。

  舌根的前面是舌面中,它和后腭配合发出的音叫舌面中音。这个部位正是发元音[i]时的舌位。不过[i]是气流不受阻的元音,如果舌头保持发[i]时的前后位置,再往上抬一些,接触后腭,发生轻微的摩擦,就能发出“夷”或英语yes开头的y[j]。这个[j] 就是舌面中音。

  舌面中的前面是舌面前,它和中腭配合节制气流,可以发出舌面前音。北京话的j,q,x [t , ,  ] 就是这一类音。

  舌面前的前面是舌叶,它和前腭配合节制气流,可以发出舌叶音。例如英语中的China [tan] 、bridge[brd]、short[rt]中的[t, d, ]都是这一类音。

  舌叶的前面是舌尖。舌尖在发音中是最灵活的部分,可以和好几个部位配合构成阻碍,节制气流,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如果舌头卷起,舌尖向后顶住前腭,可以发出舌尖后音或卷舌音,例如北京话的zh, ch, sh [ , ' ,  ]。如果舌尖抵住上齿龈就可以发出舌尖前音,例如北京话中的 d,t,n,l,z,c,s [t, t', n, l, ts, ts', s ]都是这一类音。如果舌尖抵住上下齿,就可以发出齿间音,如英语thing [θ], father [fɑ]中的[θ][]。

  气流再往前,会受到唇的阻碍。上齿和下唇配合发出的音叫唇齿音,如汉语的f [f] 和英语的f[f] 和 v[v]。由双唇形成阻碍而发出的音叫双唇音,如北京话的b、p、m [p, p', m]。双唇音和唇齿音也可以合称唇音。

  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可以先掌握塞和擦两种,然后从它们引申开去,再掌握别的方法。

  所谓“塞”就是闭塞,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堵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声音。这种情况有点像开汽水瓶的盖子,和乐器的演奏方法类比,有点像打击或弹拨。比方[p, t, k, p', t', k', b, d, g ]这些音都是塞音。

  从塞可以引伸出颤。颤音时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气流呼出的通道被堵住后迅速打开,再堵住,再打开,好像是紧紧相连的一小串塞音。俄语的p(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法语的r(如la robe,袍子)是小舌颤音[R],德语的r(如die Reise,旅行)可以是舌尖颤动,也可以是小舌颤动。汉语中没有舌尖颤音,也没有小舌颤音,发音中也不用小舌部位。小舌颤音是外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音之一。和颤音相联系,还有闪音。闪音时舌头颤一次发出的音,如英语very中的r[]。俄罗斯人说英语,常常把r一连打几个滚,这是用颤音代替了闪音。

  所谓“擦”,就是摩擦。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和乐器的演奏方法类似,仿佛时拉和吹。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正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擦音,例如北京话的f [f], s[s], h[x]。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两侧,叫做边音。北京话的 l [l]就是一个边音,发音时舌尖与齿龈接触,正面堵住气流出路,气流从舌头的两边流出。如果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时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接近毫无阻碍的音,叫做半元音。如英语yes的y[j],walk的w[w]就是半元音。

  塞和擦两个方法还可以结合起来,先塞后擦,发出塞擦音。塞擦音是部位相同、清浊一致的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地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里发出来的音,听起来是一个音素。例如北京话的z[ts]是舌尖前清塞音[t]和同部位的清擦音[s]的合音,发音过程的前半段按照塞的方法完全堵住气流,后半段改用擦的方法,给气流一个狭窄的缝隙,让它从中间挤出来。北京话的 z, c, zh, ch, j, q [ts, ts',  , ' , t , ]都是塞擦音。

  上面介绍了辅音的主要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果以部位为经,方法为纬,画成辅音表,那么每个辅音的发音都可以从表上找到。辅音表和元音舌位图一样,都是语言研究成果的结晶。

【语言学纲要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01-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读书笔记01-24

纲要学习总结10-09

论文提纲要怎么写11-11

文科论文提纲要求06-11

高一教学设计纲要04-10

编写论文提纲要点01-26

新纲要学习心得模板03-21

论文提纲要怎样写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