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31 17:08:0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通用15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呼兰河城,一个不繁华、不富裕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读着读着,总觉得十分安静,他们为了活着而活着,像木头人一样。

  这本书似乎把我们带到了过去,那个灰色的世界。人们的无知与愚昧,活生生地害死了一个12岁活泼可爱的女孩。就因为太大方不符合这里的规矩,所以婆婆狠狠地打了小团圆媳妇,

  生病后婆婆又想了很多办法让小团圆媳妇好过来。我都不知道这个婆婆到底是讨厌小团圆媳妇还是可怜小团圆媳妇了。越往后读心情就越沉重,十分同情她的遭遇,为她愤愤不平。为什么要打她?生病了为什么不去医院?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的迷信与待人的冷漠形成的。他们的迷信害得小团圆媳妇生不如死,最后还是被烫死了。作者写出了对当时社会上迷信做法的讽刺。

  通过这些,也反映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好好地珍惜它们吧!这些来这不易。

  再说说冯歪嘴子吧!他虽然是个普通的下等人,但生性乐观,他一生肯定都是快乐的。他虽然受到别人的嘲笑,但并不把它放在心上,而且生活得更勇敢。如果当时的人们都是这样,那再也不会有像小团圆媳妇那样的悲剧了。

  当作者写到结尾时,读着读着总觉得很凄凉。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东西似乎已经不在了,似乎又在回忆她和祖父的快乐时光,似乎又在怀念在这儿的种种时光,这里的欢乐,这里的悲伤。

  《呼兰河传》记载了萧红童年时的欢乐与悲伤,感触与同情。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式的长篇小说,描写她幼年记忆中故乡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故事。小说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环境和小镇概貌,像画卷式的展开镇上主要的大街、胡同、店铺,以及人们相应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写承载人们精神寄托的民间风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第三、四章写作者小时候家里的后院景象以及与祖父的短暂生活;第五章一直到结尾分别写了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几个人物的故事。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开篇严冬笼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卖馒头的老头在冰雪天叫卖,不小心跌倒,馒头从箱子里滚了出来,有人趁此机会捡馒头离开,老头爬起来见馒头不对数,只是看着那人的背影哀叹:“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人们总是埋怨天气,不埋怨人。

  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每逢下雨就变得像炼胶的大锅,粘过苍蝇、蜻蜓、燕子,淹死过猪狗猫鸡,赶路的马也陷进去爬不起来,人们过路也得小心翼翼,还有小孩差点被淹死。人们每隔一阵就要抬车抬马、救人救畜,却总是不厌其烦,而且没有任何人说要把泥坑用土填埋起来,更没有人这样做。因为有了泥坑,大家有了热闹,还可以因此吃被淹死的便宜的猪肉,甚至有马陷进去被救起来后,人们也传言马死了,因为“若不样说,显得大泥坑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由此可以看出呼兰河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对活着的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我看来,整个小说一直贯穿着一种“看”的人生观。

  呼兰河的民间风俗,比如七月十五鬼节,人们纷纷奔赴河边,看无数河灯漂流的繁华景象,“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来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去了”,有的流到半路就灭了,或被岸边的野草挂住了,越往下流,河灯越孤寂越少了。人们看着河灯飘远,心里从刚才的欢腾又变为无由来的空虚。人们看河灯漂流,像看着自己的生命。

  秋天搭台唱野台子戏时,人们更是从不同地方赶来看戏,分散四处的姐妹、父子都可以借此机会会面。台上演员唱念做打,台下百姓胡打瞎闹。看戏过程中,台上台下甚至会突然间转换角色,台下的人们真吵起架动起手来,而台上的戏子却不为所动,依旧自我表演。

  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也是在大家集体观看之下,被认为有鬼附身,以致于最后为了给她驱鬼而被捉弄死了。最后一个人物冯歪嘴子,他也是通过磨房里的窗户观看外面的人与被窗外的人观看。

  小说在写法上主要采取散文式的文字风格和抒情笔调,叙述灵活,生动有趣,而且每个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在叙事上不像故事型的小说前后联系那么紧密。小说中仅有的几个人物的故事,也几乎相互独立,感觉像写完一个就过一个,读者也可以看完一个过一个。但我觉得,小说一开始,萧红就不断在“看”,看呼兰河的每一条街,接着看每一家店铺,最后又看每一个人,但一直没变的是那种看的态度,不太近也太远,好像始终有一种合适的距离,而且总是那么认真,之所以感觉像写完一个过一个,那是因为萧红看完一个就记得一个。

  萧红写出来的呼兰河城那几个人物,各自的命运都感觉像是被某种力量驱使着,发生在透明身上的事情仿佛瞎闹一般。这些人物迂腐而纯真,无力但不脆弱,他们察觉不出生命应有的那种绝望,反而有着非凡的生命力。就像孩子们逛庙会时会叫大人买的那些不倒翁,“非常灵活,按倒了就爬起来”,而且是很快地爬起来。无论他们身上的故事怎么滑稽怎么喧闹,但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终归是静的,始终安安静静地过着日子,“狗有狗窝,鸡有鸡架,鸟有鸟笼,一切各得其所”。

  萧红最爱祖父,她出生时,祖父已经六十多岁。萧红从小喜欢跟着祖父念古诗,但那个时候她还读不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祖父详细解释了,她依旧不懂:“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笑着回答:“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小说中间有一段写萧红与祖父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我最感动的,是萧红一个人在后院里玩耍的那段描写:“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根黄瓜,就结一根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这难以忘却的童年记忆,正是《呼兰河传》的创作缘由。祖父过了八十岁就去世了,之后萧红离开呼兰河城开始逃荒。小说完稿于1940年12月12日,距萧红逝世仅不到两年。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似乎也走进了这个被身逢国难、颠沛流离的年代;想到了一直生活在极度艰难的岁月里的作者——萧红;也想到她曾经说过的话: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呼兰河传》这本书中,第四五章让我情有独钟。一个就是作者与自己祖爷那个园子,而另一个就非常凄凉、离作者家不远的团圆夫妇一家。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祖父的园子,在这一章节的文章中跟我们语文书中第十八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样,也都讲的是作者小时候那天真活泼的样子;那无忧无虑的童年。与作者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最美好的童年,但在书中看到作者的童年,似乎就像我们越过了时空的界线,回到呼兰河那座小镇,看着这些,我也有时会暗暗发笑,这一切真是太有趣了,就比如说作者第一回见到大雨的时候,就用装东西的大坛子顶在头上,一路猛冲,冲回了家,但门坎太高了,冲不过去,猛一跳,过是过去了,但就像刹不住的汽车直向祖父冲了过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样有趣的事情数不胜数,可见她的童年是多么的有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不敢退缩,脸上带笑,心也要拿钢筋水泥加固过,就怕一旦动摇再难鼓起勇气。这人生啊,说不艰辛是骗人的。若碰上某个深夜心思彷徨的时候,看到凄婉的文字,不自觉就会放缓了呼吸,放松了情绪,任寂寞席卷而来。想着罢了罢了,今夜就放肆一回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

  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

  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

  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

  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

  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

  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

  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 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团圆媳妇的一举一动,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只是真实的表现自我,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偏僻的呼兰河城里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在这种无知,不科学的行为活生生的折腾致死,

  而左邻右舍,面对团圆媳妇的死表现得麻木不仁,当初跳大神活动各种病态的举动,对于他们是再好不过的大戏,他们以看热闹的角色,在边上添油加醋,事后当成家常便饭后的娱乐新闻,家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团圆媳妇的进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为那地方充满愚昧无知,在深处藏着一只吃人的野兽!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6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寒假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7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

  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

  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读完《呼兰河传》,那些画面仿佛都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合上《呼兰河传》蓝黑的封面,苍凉感在心中郁结。这部萧红在自己的生命尽头为故土呼兰河城所作的传,笔力所触之处尽见生之挣扎与死之漠然。小城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像那漏粉草房里含着眼泪的歌声,卑微、孤苦、凄凉。

  与小城中熙攘凄清的死亡图景截然不同的是,萧红家里的后花园是蓬勃盎然的生命绿洲。在这里,“一切都活了”——它们活得有色彩:蝴蝶是白的、黄的、大红带金粉的,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活得有生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上天了似的”,虫子就像“在说话似的”;活得有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后花园中的一切,无不展现着原初生命的自然样态:生动,活泼,肆意汪洋。

  掩卷沉思,这部为呼兰河城所作的传,又何尝不是萧红为自己所作的传呢?萧红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寻常人家的爱与温暖,平常生命的独立与自由。不幸的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萧红借助自己手中的笔,描画了如真如幻的后花园中的生命意象,让自己回返童年,无法掩抑的是她对爱与生命的憧憬和追求。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了,在开头这几天,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全书共七章,描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第一章: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

  第二章:民俗民风: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第三章:写与祖父的欢乐生活。第四章:荒凉的家、荒凉的园子。第五章: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一个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邻居“磨官冯歪嘴子”的苦难生活,卑微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样,就怎样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异常喜欢这一段,几翻就翻到,快背得出来了,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如果童年的花园和爷爷带给了她许多的欢乐,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人看得透可是气来!让人悲哀!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那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

  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之后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简便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

  学完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应该给学生找到《呼兰河传》来看看。可是学校的图书室没有,那就上网查查吧。所幸网上有一些节选。那就打印下来吧!

  也许是被她浅显流畅的文字所吸引,也许是被后花园里的景象所打动,手里拿着稿子竟然放不下来,一口气看完了。

  那个后花园,萧红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的荒凉的后花园,不知是否是陪伴她童年的真实的天地;那些蜂儿蝶儿蛐蛐儿,是否仍在不知疲倦地舞着唱着。这七分的真实三分的飘渺,在萧红的心中,该是用什么样的彩丝带编织成的裂帛。那些蘸着她的脏手印的大个馒头,那只被罩着眼睛拉磨的毛驴,无不象陈年的米酒,发酵着她久远而凄凉的回忆。她的回忆是寂寞而凄凉的。我能想象她在大门前写作时,一定时时停下笔来,望着眼前的一棵。大榆树发呆,思绪早已飞过树间的叶子,飞往辛酸的童年。童年里,有跳大绳时人们的热闹的欢呼,有观河灯时壮观的场面,有人们对掉进泥坑子的猪的嬉笑怒骂,还有人们对"李永药店"的你称我道。惟独没有一个贴心的伙伴,没有。眼泪不觉就掉下来了,稿纸上顿时湿了一大片。伙伴,稍稍称职一点儿的是祖父,这后花园里唯一开放芬芳花朵的玫瑰,唯一结出甜美果实的樱桃树,给了童年的她以全世界的温情与爱,也给了她幼稚的心灵以美丽善良的憧憬,虽然她长大以后经常不懂得别人的快乐。那个在我脑海中回旋多次的老祖父,我一直未能幻想出他的模样,他应有着长长的胡须,可以让我任意编织花样的胡须。温情,这带着远古回忆色彩的词眼儿,仅在祖父出场的时刻到来。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发生在这个世界,却都在我的世界之外。

  呼兰河城里的人大抵是这些:在"黑夜"中担心地活着又自尊心极强的'有二伯;尖刻无聊心眼儿小的老厨子;还有勤恳忠厚爱妻小的冯歪嘴子,唯一出场的女主人公是率真开朗却被活活烫死的团圆媳妇。呼兰河的女人们害怕男人,不平等的地位昭示了不平等的命运。小城仿佛一个封闭广阔的世界,生活并不单调,可怕的是重复。那几个粉墨登场的主角定是萧红精心挑选的。他们身上重叠着无数呼兰河人的影象。他们并没有太坏的心思,纵使是讥笑嘲讽,也只为打发这简单而冗长的时光。春夏秋冬寒暑往,生老病死平常事。他们的生活就象在山中自然开落的花儿,生命并不是象烟丝一样节节燃烧着那样漫长,而难测的命运则象无情地吹落了烟蒂上的烟灰。活着是小城里的人的唯一的生活目标,而没有其他的想望,就连想看看城那边是什么的想法有没有。因而人们活在了自己的目光里,但很满足。没有人的瞳孔里有哪怕一丝的好奇的火焰,没有人的脑海中有怀疑询问的念头,为此我感到深深的悲凉。

  萧红用一种平静的笔调来呈现一个平静的世界,用自然的口吻讲述着小城自然的生活,难道错了吗?我们总认为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理应有着它思想的深度,平铺直叙的故事一定是欺骗了我们。但我没有觉得这种笔调和口吻不好。试想,当一个中年人推开往事的栅栏,用一个不太更事却又初涉人间冷暖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经历那令人心颤的寂寞的童年时,平静自然的下面,是一股多么深沉汹涌的潮流。静水流深。萧红的内心有几人能真正理会。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了,在开头这几天,看了萧红姐姐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全书共七章,描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第一章: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第二章:民俗民风: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第三章:写与祖父的快乐生活。第四章:荒凉的家、荒凉的园子。第五章: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之死。第六章:我家的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一个光棍,他古怪的性格。第七章:邻居“磨官冯歪嘴子”的苦难生活,卑微的活着。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童年时的爱玩的花园: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样,就怎样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个性喜爱这一段,几翻就翻到,快背得出来了,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如果童年的花园和爷爷带给了她许多的快乐,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人看得透但是气来!让人悲哀!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那里当童养媳,正因活泼,不像媳妇,因此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之后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简单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但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推荐大家有空读一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

  《呼兰河传》这本书也是关于童年的回忆,但比起《城南旧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忆大多是童真纯朴的感觉,而“呼”的童年却没有林海音的众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护下,童年也是快乐的成长。

  呼兰河的故事是东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鸡犬相闻的生活氛围很浓,是熟悉的农村生活的写照。跳大神等虽然我没见过,不过倒是听长辈们讲过若干迷信的故事。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萧红的笔下淋漓尽致。

  其中三个人物的生活给我的印象最深。

  团圆媳妇,被定了娃娃亲,七岁的时候被五两银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积极活泼的团圆媳妇在小小的年纪,却被封建所压迫,把一个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说是给下马威,想想令人脊背发凉,或许像金锁记一样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从受害者成为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铁烙团圆媳妇的脚底时,我看到丧心病狂的迫害,从未想到会有这种灭绝人性的事,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可以让一个人这样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个小小年纪的人,或许在他们的眼中,团圆媳妇并不是一个人,是五两银子和传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厨子都是小偷,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一个偷的小心翼翼,声称未偷;另一个贼喊捉贼,五十步笑百步。对有二伯其实是有一点点同情的,又有一点点讨厌的,同情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被吓破了胆的小平民,讨厌的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冯歪嘴子是比较正面的形象了,不为生活所击倒,独立且自强,有自尊心,或许有原则且坚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萧红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原名张乃莹,中国现代女作家,出版了许多有名的作品。这次,我就读了她写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主要写了萧红童年在老家的生活,和萧红对童年的记忆。

  一开始,我读着似乎没有什么意思,人物零零碎碎,有一个没一个的。到了后来,我才感觉到,也不是很没意思。比如:团圆媳妇、有二伯、王大姐……

  团圆媳妇很可怜,才十二岁就被烫死了。有病也不能找医生,只能跳大神、抽帖……可最后,还是被活活折麼死了。

  王大姐也一样,刚生完两个孩子就死了,还没好房子住,还得挨冻。死了以后,两个孩子都让冯歪嘴子看着。虽然他的孩子差了一些,但他很满足,没有放弃。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一声不响,笑逐颜开,冷清清,威风八面,红彤彤,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成群结队, 战战兢兢,兄友弟恭,水灵灵,恻隐之心,吉星高照,对答如流,大家闺秀,古色古香, 黄瓜的小细蔓,细的像银丝似的,太阳一出来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的 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个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条这样的丝子。

  感想:没有谁的生命理应被践踏,看少年长青的悲惨经历足以让人痛恨地主的残暴无情。 《呼兰河传》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的艺术特征。文中对故乡呼兰河镇的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风俗描绘,反映出了旧社会的封建文化印记。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表现出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人生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相关联的;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求,也透露着萧红强烈的生命意识。

  《呼兰河传》虽然是以女性视角叙述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回忆小说,但这部作品是属于全人类的,而且距萧红所处的时代越久远,她反而会离我们越近越逼真,越清晰,越能破译其丰厚的审美意蕴。《呼兰河传》以其巨大的文化传载,表达了萧红作为女性特有的对同类乃至普泛人性的体察与关怀,使小说的哲学和美学意蕴具有了普遍意义,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

  2、《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呼兰河传》是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完成了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一书共有七章构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在经历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热水烫驱鬼后,奄奄一息,最终命归黄泉。小团圆媳妇的死去向我们展示了封建、迷信的传统风俗的恶果。

  而小团圆媳妇就成了陋习的牺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妇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认为她打破“常规”,无情地用烙铁去烫她。在小团圆媳妇死后,她的大孙子媳妇,聪明、能干的一个人,像从人世间蒸发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为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妇”而家破人亡后,她寂寞的甚至问过路人“你家里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无分文,却热爱生活。带着小萧红去公园玩,没有钱给小萧红买玩具和糖果,只是说“快走,快往前走。”小萧红赖着不肯走,他只得无奈的说出实情:“你有二伯没钱。”他十分孤单,孤单的与动物谈话,与砖头谈话:“你这小子,我看你也是没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样,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为啥往我脚上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耀武扬威的,脚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还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烂不堪的,后来被逼无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东西换点钱用。但是萧红是同情有二伯的,没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东西。

  《呼兰河传》十分生动地再现了小城风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人们都说童年快乐,自由自在,那些放牛、钓鱼、砍草的时光是那么有趣,无忧无虑;长辈们都说童年像金子,闪闪发光,回味无穷。我们都说童年像沙漏,一去不返,童年的时光让人铭刻心底,是因为,我们迅速地长大了……

  萧红,一个英年早逝的作家。她以自己的童年写出几本精彩无比的书。《呼兰河传》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自己在呼兰小城以及祖父的家发生的各种奇事趣录,让我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就仿佛来到了这个20年代的绿茵草地。祖父的园子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黑漆漆的地下室、花园、谷仓、卧室等,都是小萧红的玩耍天地。她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园子里没有恶语,没有烦躁,没有悲伤,也没有压力。只有天真、单纯、可爱以及善良的存在。在祖父心中,萧红就像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天使,不想去伤害她,不想去干扰她,在她发挥想象的空间,任她去干一切她想做的事。所以,萧红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宠爱呵护下长大的。

  呼兰,一个冬天出不了家门,夏天光膀也热的小镇,像《城南旧事》中的京城一样,发生了许多悲剧而又引人深思的事,那个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后来被折磨致死;那个坚强的风歪嘴子,努力获得爱情;疾态的二伯,有着扭曲的性格。总总,这些人物的生平,仿佛让我看到了旧社会的阴影,让一个个人物败落下来。

  呼兰,祖父家的园子,两个让萧红永忆的地方,让世人所发现。童年的味道,让大家引人入胜。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呼兰河传》03-31

读书笔记:《呼兰河传》15篇03-31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03-24

读呼兰河传有感(15篇)04-23

读呼兰河传有感(集锦15篇)04-23

呼兰河传读后感手抄报资料12-01

呼兰河传第三章阅读答案03-03

名人传读书笔记通用15篇03-23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04-12

《悟空传》读书笔记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