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屈原离骚读后感

时间:2021-06-19 14:12: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屈原离骚读后感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下面是CN人才小编整理的关于离骚读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屈原离骚读后感

  屈原离骚读后感1000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迷上了屈原的诗,因为他的诗歌中总透露出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读他的诗歌,让我受益匪浅。

  最近,读了屈原的《离骚》,让我感受到他沉甸甸的文字里,浸满的是他奔腾不息热血。

  “路曼曼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闾大夫的低吟浅唱又一次穿透历史的迷雾,在寂静的夜里无数次响起。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日子已永远过去了,为何你还不放弃,依旧支撑着心中不灭的信念?你大可以拂袖驾一匹白马而去,从此隐忧匠心世外桃源,与造化同游,那将会是何等的逍遥与自由!为何你还要一次次苦苦劝谏,徒劳无功,却到头来害了自己,为的是什么?是肩膀上的重任一次又一次的激励和催促吗?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吗?还是青年时的济世之志呢?我只知道“心念楚国,系心怀王”是你肩膀背负的重担。所以你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丹青竹简上,深烙在华夏文明史上,鲜活了千年。让我们看到了你心中熊熊燃烧的爱国火焰。

  你的肩膀上扛着历史的重量,在汨罗江畔,你徘徊了那么久、那么久。你的肩膀上背着民族的尊严,在我们心中优游,并且永远、永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你对国家衰亡的悲痛之音。大丈夫,为了祖国,还是满眼热泪,不会有人嘲笑你,我们只会为你而感到自豪。虽然无法让楚国兴旺,但你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一切。你的声声哀吟仍在汨罗江回响,响遏行云,我相信,它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这是爱国之情的种子。

  你忧国忧民,是天下士人的榜样,你肩负了楚国的存亡,人民的忧苦,是永远的神话。

  你肩负了“入世”的梦,你肩负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你肩负起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你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你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你将挚意挥洒成行文流水的文字。你的爱国之情已融入我们的血液!

  屈原离骚读后感1200字

  《离骚》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长约2400字,这首具有浓浓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佳作。其所以用离骚为诗名,司马迁说,离骚即离忧。东汉大诗人王逸说,它含有离别忧愁的意思,因此后人常用骚赋代指屈原的作品。

  《离骚》大约可分十二章,依次从追求家世、姓名由来,历数上古君主为政得失,申述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斗争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对社会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对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阐述等等。此文写于何时,司马迁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八个字加以说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时,他是在内心充满着爱国****和忧国忧民情况下写成的。

  从整个诗体上看,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主要述写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负、忠而被疏后的痛苦和坚持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媭之劝和远行为契机,写下了自己先后经历过的重华之证,帝阍之拒,求女之败,描绘了个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艰辛及理想破灭后的残酷现实;第三部分,抒写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放弃的精神,他曾问卜求巫,并听二者建议,决计远行时对故国乡土的强烈眷恋,不忍离开的矛盾心理,以对比或对物述说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执着。通过哀君主之昏庸,怒党人之卑劣,而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坚持正义不与奸邪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和九死未诲的斗争精神,故后人评曰:可与日月争光也。

  一首《离骚》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渗透力,读了此文,我深有感触的是:

  一是它的浪漫主义的色彩。此诗把神话的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揉合于一体,特别是那些诗人南访重华,饮马咸池,上叩帝阍,下求佚女,驰天空游仙境的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一部神秘、奇妙、狂放、孤愤的另一世界,使人读后意想深深,耳目一新。

  二是诗中运用香草、美人的象征对比方法,表现了他异与浑浊世俗的高洁,以追求才貌兼备的女子,表达他对理想君主的渴望;以铲除恶草,表述对奸邪小人的痛恨,形成了独特的诗文创作新体,在古诗体列上独树一帜。

  三是开拓了诗体的新体。屈原以前的旧体多整齐划一,四言五言一直沿续着。楚赋则不同,语句字数参差不一,自由多变,突破了传统模式,以六言为主,间以五六七八字不等,偶而也有三字,且句中句尾多用兮、之、乎等虚字,读之大有高上低下错落之美和一唱三叹的韵味。

  四是抒情和叙事的结合,幻想与现实的交织。诗中还大量引用楚地方言,大有双章叠韵的特征,使作品带着楚国人气豪放、豪气和不拘礼法的楚风。

  两千多年来中国诗词的不断变化,与屈原诗体与楚赋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后七言诗的发展与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继承屈原文化发展而成。

  屈原不仅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他又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不仅为我国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新纪元,他又是楚辞的代表者,奠基人,受到了中外文化界的关注。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离骚读后感1500字

  每一个时代,尤其是动乱或是官员昏庸腐败得一塌糊涂时,都会有人无力地呐喊。千回百转,或许,不仅仅是爱情的代名词,《离骚》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似乎见到了那个行者,被放逐后,久久不忍离去。“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他,此时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依旧不影响其对于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此刻的他,尽管已然明白,所有的遭际,都是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桀骜不群。即便了然于心,依旧深深眷念,“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最无奈的自我慰藉。

  心底被深深震颤了,“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司马迁对他的注解,并进一步阐释,“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而“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当是对他最好的赞美。

  在那样一个“举世溷浊的年代,他,无疑是一个孤独的行者。一路受挫,让“少年心事当拏云”的他,胸中郁积着一股难以消解的怨愤。惟有文字,才能排解这份沉郁的执著。于是,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情况下,“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这样一座高峰,始终有可望而不可即的胆怯。心向往之。

  走进它,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记得那些时候,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无论站着,抑或躺着,脑海中出现的,尽是其中零碎的片段。很想完整地记诵,却常常难以拼凑。再次接近,增添了几分忧郁的喜悦。

  不得不惊异于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香草美人,在他笔下,是那般灵动而富有生机。娓娓道来,花香四溢。

  诗人苦苦追寻的,那般近,又那般远;那般真实,又那般飘渺。难以阻挡时间的.印痕,一开始,便道出了“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的担忧。毕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于是,不得不担忧“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像是要抓住时间的尾巴,一路追赶。及至于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旧四处奔走呼号。原本和谐的君臣关系,在小人的离间下,变得不堪一击。在所有的承诺都化为泡影的时候,依旧只是“伤灵修之数化”。

  于是,开始种植各种花草。早上才刚刚采摘了去皮不死的木兰花,傍晚时分,又去拔取了一大束经冬不衰的宿盲草。这不,亲手种植的满园的兰草、揭车等,消除了一切的污秽。诗人正满怀期待地希望能够枝繁叶茂。

  这是一个混沌的世界,众人都在纷纷攘攘地争名夺利,惟有他,在“老冉冉其将至”的时候,害怕“修名之不立”。于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依旧挣扎,早就有了“愿依彭咸之遗则”的打算。所以,才会那么坦然地呼唤,在不可能得到回音的时代,在到处充斥着巧言令色的时代,除了发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呼喊外,他还能做什么呢?可是,依旧不甘心,尽管数次地安慰自己“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还依旧坚持“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毕竟,“付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想想,还是算了吧。既然没有志同道合之士,既然自己是如此地被排挤,或许是自己真的走错路了。赶紧调转车头,在自己还没有走远的时候。想想,回去穿上荷叶制作的衣裳,戴上高高的帽子,没有人理解又何妨呢,我的内心,是喜好芳香的。倘若真能这样,也就罢了。然而,即便如此,还是会遭人白眼。众女可能会嫉妒你的美貌超群。

  诗人的姐姐站出来了,苦口婆心地劝诫其混入人群中,不要孤芳自赏了。在“世并举而好朋”的时代,孤掌难鸣。

  诗人又一次惶惑了。依据着圣哲的处世原则,却如此的不能为世所容。面对重华,进行了一番陈辞。在圣贤和先君的对比里,找到了“举贤授能”的依据,可是,这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君主的昏庸。

  选择远游,或许是最好的出路。从苍梧出发,傍晚时分到达悬圃。太阳下山了,有本事让她慢点下去。命令羲和弭节,因为诗人还想好好游玩一番。“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诗人发出的强有力的呼喊。在咸池饮马,在扶桑总辔,折若木拂日,此刻的诗人是逍遥的。甚至,令凤鸟日夜飞腾。这时候,飘风率领着云霓来搅局了。而帝閽也不帮诗人开门。太阳将要下山了,于是,只得“结幽兰而延伫”。

  早上渡过白水。想想,在这春宫游走了短短的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于是,转身,开始了下届三次求女的漫漫征程。无论是傲慢无礼的宓妃,还是“有娀之佚女”,抑或“有虞之二姚”,都与自己无缘。这个时候,又想到了自己不被理解,悲哀顿上心头。

  找到灵氛进行占卜,实在是诗人的无奈之举。灵氛的口气很坚决,建议诗人远游。哪里没有芳草呢?留在这里,只是独添悲伤而已。每个人,对于草木的好坏都难以辨清,又哪能看出你的美好?

  想要听从灵氛的吉占,但是,依旧眷恋着这片土地。于是,在旁晚等待着巫咸的降临。巫咸告诉诗人,暂时还是留在国内,要求同存异。并且要趁着年华尚未老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知己。

  看看四周,依旧混浊不堪。大家都变了,演绎着的,是竞进贪婪的风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去哪里寻找知音呢?

  于是,诗人决定听从灵氛的劝告,准备风风光光地远行了。从天津出发,旁晚将会到达西极。路过不周的时候,让西海成为此行的目的地。带着琼枝炼就的干粮,坐在瑶象编制的车上。尽管路途充满艰辛,有凤凰作伴,到达赤水时,可以让蛟龙为自己架桥,还可以命令西皇把自己渡到河对岸去。歌舞升平,一片欢乐。突然,看到了故乡,仆人和自己心爱的马儿都悲哀不已。心底的琴弦,被拨动了。其实,无论到哪里,诗人都无法走远,因为楚国一直在他心中。

  最终选择留下来的诗人,只能够“从彭贤之所居”。一波三折,依旧没能豁然地随波逐流。

  这注定是一出悲剧,不管场面多么唯美。“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留下了不可企及的高度,《离骚》成为千古绝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诗人“长歌当哭”,行吟成为惟一渲泄的方式。很久很久以后的今天,打开《离骚》,除了深沉的挣扎,还有花香四溢的芬芳。

  它是难以企及的高峰,走进并理解它,并非易事。或许,惟有连带着挣扎,才能融入其中。

  此刻,依旧似懂非懂。

【屈原离骚读后感】相关文章:

屈原离骚读后感范文05-06

屈原《离骚》读后感1000字06-03

屈原列传的读后感12-31

郭沫若《屈原》读后感05-06

《屈原列传》读后感03-02

《屈原》读后感800字大全05-06

《屈原贾生列传》读后感04-12

读《离骚》有感12-25

《离骚》教学设计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