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1-06-17 12:48: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范文1

  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文字博大精深,古人可以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概括很多意思。古今中外,仅有中国的文言文可以做到。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其中,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处事要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以上的意思是: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言语在孔门四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其实,在忍当中不但能扩宽自己的心量,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理亏。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20岁前,我认为钱最重要,因为钱可以带来良好的生活,优裕的物质。幼年正因为家境不好受了很多委屈,被人看不起,甚至于不能交学费。后来,经历父亲和妹妹的重病,差点失去。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人生最重要的健康,物质都是其次。

  人与人相处,理解、宽容、善良,生活便是不一样的风景。

  有时觉得那么多的遇见,仿佛是冥冥中上天早已安排好。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与人争吵,然后说出一些伤人的话。都说“覆水难收”,一些伤害我们做了,即使恢复得再好,都会有疤痕。所以会有情侣间的分手,时过境迁回眸时才发现当初原可以那么相爱的人、原可以陪我们到白头的人,仅仅是因为当初一句伤人的话从此擦肩而过,便有了无数的遗憾。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宽容、理解,便会多了许多善心。

  我们总是以为时间还很多,未完成的工作,没来得及去的地方,还未看的书,等有空再有的陪伴,等有空陪父母好好吃饭……日复一日,我们总有错觉时光重复。然而,最让人遗憾的,不是我们是否成功,而是我们从没有去做。我们给家人最好的礼物是陪伴。

  生命无常,当亲人、朋友逝去的时候,我们最后悔的是对他们的承诺没有兑现。

  我们总会以为生活即将开始,还有好多伟大的计划与希望。其实,生活就是我们当下的一日三餐,待完成的工作,未支付的账单,以及沟通与陪伴……

  常常看见对父母或老人很凶的晚辈,子孙不孝的很多,孩子就是全家的小霸王,不满足便是撒泼、耍赖,大了甚至因为愿望不能满足而杀害亲人。这便是教育的失败,是父母没有及时引导与教育。

  我们把宽容和笑容给了陌生人,把苛刻与挑剔给了家人,在我们心里总会觉得与家人、爱人来日方长。以前总不理解,为何一个转身就是一生。后来才渐渐明了,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会在某个渡口离散。一句争吵,一个误会,一个转身,就是一生。再见,有时便是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记得几米的一首小诗写道:

  人生的诸多美丽

  也许可以再创造

  但却不可再重复

  过去了就过去了

  因此 我们每次亲历的美好

  无论感情的 还是物质的

  对我们的人生来说

  是第一次的时候

  也是最后一次

  ……

  五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山河都会变迁,其实我们无需不辞辛劳去追寻什么永远。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纵使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活在当下,多感恩,少抱怨,享受每一段当下的时光,工作或者生活。早餐时只专心享用自己的早餐,你会发现食物异常美味;工作时只用心做自己的工作,你会发现这些工作完成后的成就感。

  生气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决定,不要说话。待我们平静下来,会发现,其实我们吵得不可开交的问题不过是一件小事。

  对亲人、长辈需有礼貌,凡事先对他们着想。在深圳的公交车上,我们总会看见“老弱病残抱婴者”座,公共的场所,总有年轻人让座,这便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总相信,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只不过是或早或晚,或显性或隐性,或物质或精神,不同呈现方式的差别而已。梦想也许会像个成年人一样喜怒不形于色、高深莫测,但是时光一定会像个孩子,单纯得像一面镜子,你付出就会有所获。

  我们一代代的传承本身已是一种回报。

  世间有大爱,在爱里,重新观看身边的人,让自己的心温柔,先为对方着想和付出,理解、宽容,定会是不一样的得到。不要埋怨别人,不浮躁,做个情感健全、负责、成熟、温暖的人。

  你不静下来听一听,春风就吹过了。再不去郊野看一看,那些花儿就落了。让我们静下来,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趁还来得及的时候。

  感恩遇见,感恩义工团队,感恩我们的家人……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我们想要的物质,用我们的付出回馈社会,这原本便是一种幸福。

  走在一起是幸运,一起走是幸福。请告诉爱人、家人,我们有多爱他们,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是多么重要,不可或缺,请善待他们。

  百善孝为先,孝顺要及时。感恩这一生的遇见!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范文2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世人的训诫,教诲世人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篇、信篇、泛爱众、亲 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

  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 范文3

  《弟子规》是古人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我学了《弟子规》后,确实从中懂得了好多道理。

  《弟子规》中有句话:“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意思是说,你在敲门时,别人问是谁,你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说“我,我”。这样别人才能知道你是谁。

  有一次,我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我问:“谁呀?”

  “我!”那人回答。

  我一听,感觉声音很陌生,没听出他是谁,就又问:“你是谁?”

  他说:“是我。”

  我问:“你到底是谁?”

  他说:“我就是我。”

  为了防止有坏人,我真不想给他开门了。但万一是客人呢?为了不致怠慢客人,我就耐心地说:“请你说出你的名字。”

  他这才说:“我是文宁。”

  我打开门,问他声音怎么变了。原来他是因感冒变声了。我又告诉他以后直接说名字,不要再说“我”了,“吾与我,不分明”么!我们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弟子规》中还有一句话说得好,“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说: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你去了哪里,回家的时候,也要告诉父母自己回来了。

  记得那一天,我和文宁在楼下玩儿,爸爸妈妈从窗子里就能看见我们。不一会儿,我和文宁没告诉爸爸妈妈一声,就跑到同学家去玩了。过了很长时间,爸爸妈妈找不到我们了。我妈和文宁的妈妈在小区里不停地喊,到处地找。当时妈妈还穿着拖鞋,脚都磨破了皮。文宁的妈妈都急哭了。最后,我们两人出来了,妈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文宁的妈妈还生气地打他呢!

  看来,爸爸妈妈找不到我们是多么着急呀!以后我们一定要做到“出必告,返必面”,让爸爸妈妈放心。

  当然,《弟子规》里还有好多好多教我们做人的规范,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多诵读,多感悟,使我们都能成为文明少年,“谦谦君子”。

【中华经典《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01-05

精选《弟子规》的读后感03-16

《弟子规》读后感02-23

《弟子规》的读后感10-30

弟子规读后感05-29

《中华字源》读后感03-06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12-23

《寻觅中华》读后感02-24

经典阅读-《弟子规 》读后感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