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1-06-17 20:53: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书中是这样诠释智慧型教师的:他们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自己的生命, 并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师”这一职业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是他们信奉的职业操守;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欢乐地与学生交往,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 研究者,是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在他们看来,教学就 是艺术,教学就是创造;他们“贵在自塑、自律,执着地追求一种真正的教育生 活”。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欢迎参考~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篇一: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假期中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本书是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7位教师共同的著作,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是他们教育实践与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他们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厚重的铺路石。

  读完以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不足,同时也感觉到自己需要学习改变的东西很多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还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确实差距太大。 上课时对学生往往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没有真正用心分析学生,真正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前总是感觉要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必须维护教师的威严,要说一不二,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就经常失去了笑容,板着面孔,渐渐地学生对我也就“敬而远之”了。 现在想来,我的这种做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还要有包容之心,宽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你,乐于学习你所任教的学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习做一名智慧的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要有教学智慧,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在教学中还应该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读完这本书,感觉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还应该以学习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课堂的多元化学习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课后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环节,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人对获得知识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喜欢图省事,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甚至课后案、教后案。其实,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设计的教案各不相同,我们不可能通用的,还是需要学习创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教案。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教育名著、课改丛书、听名家报告等,与课改为友,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学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感悟中提高。只有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补钙”,落实教学新理念,顺应教育新形势,设计出自己的个性教案,然后经过不断的实践、补充、修改、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成长!反思是一种思考,是一种习惯。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获取教育的真谛。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具有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评价,学会反思,才能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师。

  篇二: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缘于教育局的读书活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智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要充满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满智慧。心想,这本书肯定会对我大有帮助。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智慧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才能得来的 。智慧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智慧的教师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健康成长。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 “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 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篇三: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书香校园是我校倾力打造的五园之一。因此,每到寒暑假来临前,学校都会给我们赠阅一些专业或人文地理类的书籍。一如既往的,暑假前两天,我就拿到了《做有智慧的教师》这本书。

  《做有智慧的教师》是从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七位骨干教师组威的“叶晓龙博客”团队这个知名教育博客上收集的近百篇优秀博文编成的。这七位优秀教师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之余,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对教师人生、家庭、学习等诸方面的思考,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耐人寻味、启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这些小故事蕴涵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凝聚着教育实践的智慧,折射出他们积累的经验。

  这些小故事看来亲切,很贴近我们的实际工作镜头,有的案例更类似于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真人真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蕴藏着以下“三真”:

  1、真实的生活:全书是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七位青年名师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你感受他(她)就是你,你就是他(她)……

  2、真挚的情感:平日自己不能言、不宜言,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可在此找到踪迹……

  3、真切的智慧:面对顽劣孩子应有的智谋,面对优生需具备的睿智,面对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须的理智,以及生活中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智略……各种智慧都在此交锋。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两个小故事:

  第一:叶隽老师的《我可以否定孩子的行为吗》讲的是:周末里和家人一起在公园里散步,她叫自己的小女儿不要怎样,又不要怎样,但是没效果,最终还是由女儿的爸爸告诉她要怎样怎样才取得了好效果。此事引发了作者的思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真的不能跟孩子说否定句吗?……

  事实上,对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不同的时机或情境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应该成为寻找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出发点。大体上,应该以赏识孩子为主,以批评孩子为辅,实现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辩证统一。

  不讲孩子的具体情况,一味地赏识孩子或一味地否定孩子,都是走极端,都是偏颇的,都会走到教育的反面。

  第二:林友深老师的《改变一小点,前进一大步》讲的是:教师对一位不爱交作业的学生的改变。这个改变说是一小点,其实也不小,就是:把把辅导做在前面,减少答题的难度。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对于文中小盛这类的学生,这种做法是很有帮助的。为什么以前没想到呢?这是因为教师往往会复制自己旧的工作模式和经验,以惯性重得自我,以至于缺乏教育创新意识,根本意识不到面对新的学生新的特点。

  所以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追求新的教育效果。改变一小点,体现大智慧!

  名师们深刻的教育思想、渊博与睿智的大家风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涤荡了我的心灵,引起我长久地思考。仔细回味每一个小故事,处处精彩,在充满智慧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无不引领着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记得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相伴。而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和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制应对的综合能力。

  如此可见,教育呼唤教育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

  一、智慧来自健康阳光的心态。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好的心态是关键。有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智慧来自知识的日积月累。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实践。我觉得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教育在线、中国知网、特级教师家园的网页等,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经常阅读名家教育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三、智慧来自对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要获得教育智慧,需要有探究的思想和习惯。遇事要先问“为什么”,研究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四、智慧来自与他人的精诚协作。

  常言道:两人智慧胜一人,众人拾柴火焰高。佐滕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育呼唤智慧,智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拥有智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不断提高教育艺术,逐渐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01-30

《做有智慧的教师》 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03-07

《做有智慧的教师》 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03-07

做智慧的教师读书心得04-03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03-23

经典有智慧的语录01-11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03-03

做弱者是智慧人生感悟故事03-26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