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

时间:2023-10-30 07:31: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1

  格列佛这3格字一看就没大不了的,可当我看完这本《格列佛游记》时,我再也不觉得人没了。

  这本书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来这是个十二分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复的提醒读者牢记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把他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

  主要的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目的,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绳索,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

  般小的玩具世界,所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庞大的、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能让全国的雄心衔接在一起的话,我想这会儿,是世界上的强国了。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我之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了——格列佛也变成了“小人”:他用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已——他随时被任何外在的力量伤害。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金钱、军队警察的马国,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

  总之,这本书给带来了对的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思考很多,也是回味无穷啊!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2

  “信任”这个词,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已经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但大人国却不是。

  在大人国里,不管是帝王还是大臣,如果他们使用阴谋、权术或谋略等手段为自己谋利,他都将会受到大家的厌恶和蔑视。们没有敌国,更不懂什么叫国家机密。我很惊讶,但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什么?是信任!因为他们彼此信任,所以没有秘密可言,互相交流没有一点阴暗之处,光明正大做人,与各国友好相处,所以更没有战争可言。他们只是彼此多一点信任,每个人多一点善良,却造就出和谐社会。

  而那时的英国却恰恰相反,战争在平民眼里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血腥的场面早已在人们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痕迹,久了,甚至感觉不到存在。造成诸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缺乏信任。平民之间的一点憎恨、怀疑没什么,若是大臣、帝王之间的哪怕是一点点想法可能就意味着国家的命运。而且,国家还设立了戒备森严的保密机构,高科技的武器全部归自己所有,生怕出售给别国使自己遭到袭击。人与人之间早已失去了信任。

  现在的社会,也并没有好多少。上海曾经有个调查,“你是否会放一个陌生人进你的家?”,98%的人一口回答:“不会”,同意的人只占2%,信任,信任哪里去了?那98%的人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几乎是一致的,不安全,万一是坏人怎么办?接着就会讲起一个个诸如“大灰狼”之类的故事。这是对成年人的调查,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是被媒体吓坏了。其实,现在的孩子更可怕,从迈出家门的.第一步起,伴随的就是家长不厌其烦的唠叨:“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等。

  其结果是什么?举个例子给你听听:小学时,我们学校有两个维吾尔民族小姑娘,一个叫古丽妮格,一个叫古丽努尔,一次奶奶等我放学,恰逢古丽努尔,于是奶奶热情的和她打招呼:“你是个新疆小姑娘吧?”谁料古丽努尔扔下一句话:

  “我才不跟你说话呢!”头也不回就走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唯一得出的结论是:缺乏信任。在无形中消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现在的人,是一点信任都没有了!其实当你不信任别人时,别人也会从方方面面不信任你,你不会看到,因为那是在无形之中。

  愿我们彼此之间多一点信任,你信任别人的同时,别人才会信任你!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3

  这个寒假,我读了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著的《格列佛游记》,刚翻了几页,便被作者的描写所吸引。作者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将我深深带入主人公格列弗的奇遇之中。

  格列弗一共游历了四个国家:小人国、巨人国、飞鸟国和慧骃国。他在小人国里成了身材庞大的巨人,在小人们看来似乎拥有神力,刀枪不入,一连吃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却成了巨人们的玩具,身型不占优势的他,是那么的渺小而脆弱,稍不留神就有丧命的危险;后来,他去到了神秘的飞鸟国,那里的人们利用鸟和海底磁铁的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移动;最后,他去了慧骃国,那是一个美好的国度,他在那里生活得十分快乐满足……读着,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跟着格列弗一起展开了冒险。

  在我看来,格列弗落入的四个不同国家,正是作者想要道出的四种不同人生境地。我们总是被逼迫到某一境地之中,也许会无奈,也许会辛酸,但这中间的苦痛滋味只有自己才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渺小的个体,往往身不由己,但还是要努力散发自己的光芒。在不同的境地中,人也会发生变化,有些人变得狡猾、贪婪、攀附权势,有些人则变得潇洒、坚强、恬淡坦然。

  格列弗在慧骃国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觉得十分幸福和愉悦,这与和前面小人国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耶胡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格列弗的诚实,使格列弗因不被信任而感到十分失落。

  慧骃国是我所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在那里,人们可以不需要对人有所猜忌,不用处处提防着周遭的人和事。而现在的'社会,有着太多令我们不安的因素,好像随时都有可能被小偷抢劫,被黑心商欺骗,被人贩子拐卖。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现在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多疑,伸手帮助一下别人都会犹豫:他

  是真的需要帮助,还是说对我另有企图?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他人想得单纯一点呢?

  《格列弗游记》告诉我,我们应该生活得纯粹一点,不要因为社会的残酷,而患上了“疑心病”,失去最真实的自己。我们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一起构成了社会这个整体。我们是什么,社会便是什么。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4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的魅力可是出乎我的意外,原来不是游记都是鲁滨孙,还可以有这样奇幻精彩,令人拍案叫绝的游记,它的故事情节令人匪夷所思,一个个人物都性格鲜明。好似在看年幼时的童话故事,带领我们去到那些神秘的国度。它,给我们插上了美丽的翅膀,可,这翅膀不似那么天真纯洁,是一双带血的翅膀!

  难怪人们都说: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上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而在这讽刺意味中更让人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刺激着读者的每一个细胞!《格列佛游记》真的是一部能让你欲罢不能的好书。

  本书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其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在这些奇遇中我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在慧骃国的那一段。在这个国家马形生物被称为慧骃,是这里的理性物种,国家的统治者,而人形生物被称为野猢,是丑陋的,肮脏的,邪恶的,贪婪的,是集所有恶为一身的动物。这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这种两极分化的状况,毫无疑问的刺激并震撼的读者的心灵,挑战着人们的接受能力。慧骃高贵,野猢罪恶,跳出情节,这其实就是放大了人性的两面,你是慧骃,还是野猢?当然我们向往慧骃那样的存在,所以虽然我达不到慧骃的高度,但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更好啊!

  英国作家司各特说: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

  的确,《格列佛游记》能使我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阅读格列佛游记心得03-10

格列佛游记阅读心得03-12

《格列佛游记》阅读心得01-07

《格列佛游记》的读书笔记07-22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6-17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1-22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5-26

格列佛游记的阅读心得模板12-12

读书笔记:《格列佛游记》06-01

高中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初中作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