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3-07-10 11:50: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精品)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游记读后感(精品)

  少年的时候喜欢看西游记,也喜欢看水浒,喜欢那些神魔的故事,也喜欢江湖的义气。但却不爱看三国与红楼,说实话,不喜欢看三国是因为觉得没意思,而红楼的确是看不懂。后来随着长大,渐渐喜欢上了三国,也爱上了红楼,却放弃了西游与水浒,觉得西游与水浒都太幼稚了。有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但都如今,却发现唯独喜欢的只有西游与红楼了,倒是已不再有关于三国和水浒什么事了,喜欢红楼是因为它的文学水平的确是高,而喜欢西游,却是在读的之间,发现了每个人的悲伤和无奈。

  还记得那个无法无天的猴子吗,那个大吼道“俺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猴子吗,记得当初他刚从石蛋中孵化,遇风化猴,是多么的逍遥与自在,可是,五百年后的他,像一个奴隶般,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逐渐变得乖巧又懂事,也逐渐放弃了他的猴子猴孙们,而当他被押到天庭时,被他从生死薄上勾去姓名而违背天地秩序无法死去的的猴子们又会受到多少的苦难,也许五百年的岁月足够他由一个小猴子长大成猴,五百年不自由的日子也将他所有的梦想破灭,五百年之间也同样让他将所有曾经的一切?家磐了吧。是不是长大就意味着放弃一切,放弃自己曾经所苦?坚持的,是不是明白的太多也就越来越无奈,不然,那个刚轮回成猪的天蓬到后来为什么要放弃高老庄他爱的那个女孩,因为他长大了,他明白了现实和梦想的差距,他是一个妖怪,而高老庄的那个女孩是人,他在临走前说道他还会回来,可他明白永远了不会再回去了,所以每次他闹着要分行李散伙的时候只是因为他想她了,而他知道她永远也不会想他的,所以他永远也不会真正分行李,只是伤心而闹闹而已。

  还记得那个永远也像是可有可无的沙僧吗,他永远也不多话,沉默如初是为什么,还记得他是为什么而被打下凡尘的吗?只是因为一盏琉璃盏,对珠光宝气的天庭来说,一盏琉璃盏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沙僧沉浮在流沙河五百年,由一个世人羡慕的仙沦落为遭世人唾弃的妖,只是为了在那条茫然无尽的河水中寻找那些琉璃盏的碎片,好拼好得到众神的原谅而重回天界,或许,他只是想做一个平凡的小仙,而不需要什么宏大的愿望,他也不想去西天取经,而到最后,他也没能拼好琉璃盏。终究在冥冥中的命运使得众生都不得反抗,所有束缚众生的丝线不都如同隐藏在大雾中,不可见而的确存在。

  沙僧的命运和小白龙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都只是因为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而从此命运变得奇形怪状,运转中的命运轮盘刻画着所有人的印记,不可逃脱,不可解脱,七情六欲的世间或许是众生最好的归宿。

  瘦小的身子,苍白的表情,从水儿流,江流江流,江流剃度成僧,跪在佛前。

  “众生为何有如此多的苦难?”“欲念无尽,苦海不歇”“今天我我看到又有人死了,饿死的,病死的,战乱死的,何为佛,何又为人,何为畜牲,何又为众生?”······“何为我,何为他,自何来,从何去?”“世间安得双全法?”······

  于是,他走了,一无反顾,带着那个转世的凡人之躯,带着早已遗忘了金蝉子的身份,去寻找一个答案,带着同样有过悲痛欲绝的过去的三个徒弟和一匹马,翻越高山,踏过河流,凡人的这个躯体到底能承受多少的磨难,看似一路西行,却承受比平凡众生更多的苦难,看似坚持,是否心中的迷茫更甚,也许他从未想过西天,从未想过再成为那个没有七情六欲的的诸佛,而这条西行之路也只是为了让他在迷茫中去有一个目标,可以去找到一份他想要的答案而已。

  这个世间尽是无奈的人,受尽世间苦,尝尽辛酸泪,也有过喜悦与快乐,也有过希望与期盼,轮回的尽头一捧黄土,随风而散,烟火无存,这应该就是他所要寻找的答案吧,就像是他取回的经书一样,遇水而湿,逢阳而干,生生死死,聚聚散散,一难一难,九九都不曾归一,沙僧最终做了金身罗汉,再也没能够返回天庭,八戒也再也返回不了那个曾经的高老庄了,小白龙也回不到西海,悟空也失去了那颗曾经的童子之心。

  寻找的路途也就是失去的路途,渐渐距离曾经越来越遥远,渐渐遗失的所有的过往,找到了更多,最终都不是自己小时候想要的,那些曾经想要的都埋葬在时间的长河中,打着旋儿,飘到世界的尽头,再也找不回来了。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读后感10-21

西游记的读后感06-12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11-28

西游记读后感05-07

《西游记》读后感05-08

《西游记》读后感01-09

西游记读后感06-12

西游记的经典读后感02-10

西游记的读后感06-18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