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茶馆读后感

时间:2023-06-06 19:17: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茶馆读后感(2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茶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茶馆读后感(2篇)

茶馆读后感1

  《茶馆》是老舍笔下一副巨大的画。寥寥三万字却塑造了七十多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是一曲旧中国人情凉薄的挽歌,是一支支人生各异的内心独白!是恍如昨日,仿佛有切肤之痛的每一个中国人应不断品读的爱国经典。

  七十多人物中,王利发王掌柜是由始贯穿至终的重要人物之一。老掌柜由青年时替父掌管裕泰茶馆,与之在《茶馆》这个无声的舞台上表演着,也生活着!或者说是本色出演着。老掌柜的愿望也就如同他与好友常四爷、秦二爷所说的一般:“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只是啊盼着孩子们能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的!”是啊,一个在旧时代这个熔炉中喘息着的,再普遍不过的平民百姓的愿望!也许会有人嫌恶他溜须拍马唯唯是诺的“好好先生”模样。但换个角度换个立场想想:王利发他一个无权无势的本分生意人,只想在这乱世中求得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的日子。不曾有过害人之心,也尚存中国人宝贵的拳拳爱国之心。在他帮助康顺子和康大力两个可怜人时毅然送走媳妇、孙女自己坦然面对……在弥留之际不畏强权、不贪富贵。绝望的选择了上吊之死。王利发只不过是腐朽的清末政府统治下的牺牲品之一罢了。

  常四爷果敢无畏,敢作敢当。虽是过着自食其力,挣口净饭的生活,而他能为精神层面的高尚而放弃物质,是旧社会铁骨铮铮的汉子的典型写照。但这样不免有些无知与愚忠了,仅凭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一己之力岂能打败洋人、汉奸、恶霸?其后果也是不言而喻了……

  如果说常四爷需要具备实业救国的策略和头脑的话,那么秦仲义便应运而生了。一个资产阶级维新派,一生主张实业救国,变卖家当办公厂、开银行,却在花甲之年落个生无分文,穷愁潦倒的光景。在行将就木的时候得出了“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的谬论!()既令人啼笑皆非,也让人悲由心生啊!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使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扭曲了灵魂,道出了泣血之言?由此可见,深受其害的人们对旧社会惨无人道的无情鞭挞之情可见一斑。

  透过《茶馆》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透过哈哈镜的现实,压迫剥削劳苦人民,心意狠毒的恶人能在其中捞到一个浮华的“幸福”.忧国忧民、心系祖国安危的人被压迫、饿死,被杀害的悲惨命运。国家被列强的时候,却有大批的爪牙走狗为了一己之利向帝国主义投降,卖国!侵略者外寇眼中的“东亚病夫”、“亡国奴”就是一个屈辱的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新时代的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先人以鲜血向我们阐述的箴言!让《茶馆》的历史永远不要重演!

  读《茶馆》,泣国人,悲命运,恨不争,望奋进,再奋进!

茶馆读后感2

  《茶馆》是我阅读的第一篇老舍的作品,听闻老舍的名字已经很久,耳熟能详的老舍在我们笔下早已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作家,在平时几篇阅读理解中也或多或少能领略到几分魅力,然而今日我把整本书看完后,我才能明白为何老师们把他倍加推崇,又为何给予了他太多太高的评价,一本小小的《茶馆》就那么薄薄的几页,却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这一剧本的创作实践足以说明他已经谙熟结构戏剧的各色法门,老舍的文学素养之高是我们所不能及的,他能将形形色色各种人物、三教九流会聚在一个小小的茶馆,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并通过人的评议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情感流露、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旧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这种艺术处置,不仅不失严谨,还体现出了老舍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王利发,常用四爷,秦仲义,三位始终贯穿整个戏剧的人物,时间从二十多岁跨越到七十多岁,每个人都在按照着自己的为人处事,经历了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最后却在历史的命运中结束了酸苦的生活。王利发心地不坏,但却有一点自私,比如在第一幕中,为了茶馆内部的“干净将一对穷母女轰到外面吃面,虽是好心,但总归有点自私,还有王利发一生中一直保持着见风使舵的心态,“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不断委屈着自己,希望得到家人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可是就因为那些势力小人的存在,最终还是落得一个上吊自杀的结局。常四爷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大清国要玩了”,在二德子与特务之间昂首挺胸,虽然对这个社会充满不满,但还是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但他没有王利发那样学会变通,结果老年时落的卖花生米来生活。“看,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这是最后三人相聚时常四爷的一句台词,也就是说生活困境已经压迫得让他苦不堪言,也讽刺了当时旧社会的腐败。秦仲又,本是一个有钱的阔少,最初也是拥有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为了这理想,他冲动般的变卖了家产,开设工厂,走向了强国富民之路,把一切都压在了工厂上,结果政府腐败无能,势力太小的他斗不过那些人,资产全变成了“逆产”,没有后路的他输得一干二净。“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三个人最后互相诉说着,又用讽刺的出殡仪式向观众展示着一曲旧时代的葬歌。

  还有很多经典的角色,比如死皮赖脸的唐铁嘴、勤恳忠厚的跑堂,李三、变卖子女的贫农康农、聪慧善良的康顺子、强势的庞太监、沈处长等人,这一个个人物代表着社会上每一类人,而茶馆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仅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这是一部好书,我会尽量体会出更多精髓出来,用到学习中去。

【茶馆读后感】相关文章:

茶馆阅读心得11-27

《茶馆》读书笔记12-02

茶馆读书笔记01-20

茶馆读后感06-20

《茶馆》读后感01-10

茶馆读后感06-28

《茶馆》读后感01-28

茶馆的读后感04-22

老舍《茶馆》读后感02-15

茶馆阅读心得11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