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3-05-07 19:01: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汇总十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汇总十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这本书是林老师送我的,因为之前读书会的时候我表达过年轻一代在面对身边人濒临死亡时迷茫、不知所措、不知该有怎样的情绪。我想林老师是希望我能通过读书增强对死亡的了解、对生命的敬畏,然后好好珍惜当下,好好积极进取,不要让自己在濒临死亡时对自己的一生有过多的悔恨。下面是这本书的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雷蒙德·穆迪)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

  其实,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很难懂,也许是因为我本身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对死亡这个话题在内心里就有深深的抗拒。对作者所阐述的内容将信将疑,不过也确实让我对死亡这件事情有了一番新的思考和见解,我对生命有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我知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活着其实是挺幸运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好好的爱、去珍惜、去努力,提高自己生命的高度,让自己在濒死之时不会有太多的悔恨。

  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不但会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徐州市九里中学杨磊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于1960年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学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学生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亦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阅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便更进一步了解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将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本人所在学校是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学生不可避免地感觉到物理难学,因而成绩不理想。在潜意识当中,我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不够,把学不好物理的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暗示的力量,在本人身上,教训颇为深刻。“皮格马利翁效应”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我们:自尊心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呢?以下的做法对我有所启示:

  1.不故意为难学生,以免让学生感到难堪。

  2.不把学生的错误公开。

  3.过激的批评后要适时地降温。

  4.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5.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

  6.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7.如果学生有了缺点,要耐心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纠正。

  8.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

  9.多给学生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学生。

  10.每天划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分享。

  11.强调学生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

  12.让学生负些责任,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3.多花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

  14.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读后感作文1100字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读了《小金马》这本书,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出身在小金马这个年代,我肯定没有小金马那么的有勇气有信心去做好一件事。在战争中小金马的爸爸不幸身亡,妈妈为了不让小金马的奶奶伤心而让小金马隐瞒奶奶,爸爸已经不再世上这件事。

  这让小金马非常的为难,他一边影藏自己对爸爸去世的伤心,一边下定决心帮爸爸报仇。于是他决定参加儿童团,他在艰苦的锻炼之下终于被选中当上儿童团的团长,那时的他才十三岁。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两个字‘敬佩’。小金马第一次上战场上打仗,不听指挥,胡乱开枪。

  他第一次扔手榴弹,差点炸死自己的.人。知道错误后,小金马及时改进,也听从指挥。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后来小金马的枪法越来越准。想想看每个人都是有很多第一次。可是我觉得有的时候一定要把第一次做为一种教训,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为下一次做准备。 其实小金马的英雄事迹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想想看还有一些小英雄的伟大事迹,他们非常的勇敢。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也少不了他们的努力。虽然现在我们不用在打仗,可是报效祖国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好好学习,用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做贡献。 珍惜这么美好的一切!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抱着沉甸甸的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在图书馆啃时,真为自己捏一把汗。我本不喜欢与学术有关的书籍,但慢慢的便投入其中。很多话都生涩难懂,很多句子也都深奥。但不能否认我确实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是这样解释“同情”的: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正如书中他所举的例子,年轻的诗歌初学者几乎不能确定自己的诗歌是否优秀,常因别人同情后的评论而“喜气洋洋”……似乎同情是与生俱来的特性,与人性的善恶无关。

  亚当·斯密是一个慎行慎独的人。这在他的文字中表现的一览无余。在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前,绝不会轻易这样做。因此,当《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中的某些论点相抵触时,他毅然推迟其出版时间。事情不是一层不变的,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当人类共有经验或感情转变时,也会重新塑造出新的理由标准和“公正的旁旁观者”。

  从“同情”发展到“公正的旁观者”是《道德情操论》最重要的逻辑转换。读到这里时,虽然亚当·斯密在不断论证,我还是模糊了,或许是我见解不到位,敬请谅解!作者从互利原则中总结出:同情的产生带来被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则产生排斥感。累积原则认为由个人经验累积成为人类经验,因为人的`天赋保证,使得经验成为理性。认为同情不同情已经不仅仅是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或冲突,而是社会仲裁性质的奖励和惩罚了。很显然,这与上文所说的本性偏离了。

  也许是我头脑中的墨水尚浅,还不足以理解。亚当·斯密认为美德“它是理性、道义、良心,心中的那个居民、内心的那个人,判断我们行为的仲裁,强迫着人们尽管在自利的状况下还能维持公利的要求。”对该论点,他依次运用了互动原则、累积原则,以及公正的旁观者的理论,最后指出公平的旁观者保证了社会的价值观,并预言在公正的旁观者的监督下,人类社会的理性标准与道德底线将长期保持稳定,即使发生偏差,也不会完全扭曲。

  读完《道德情操论》已经是距离借书的第四天。在花园里翻完最后一页时。看见坠落的树叶都产生同情心。我有了变化,不知你是否也一样。推荐你也一起欣赏,你绝不会后悔!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一只猎雕的遭遇》。

  内容讲的是:一个名叫达鲁鲁的猎人养了一只金雕,达鲁鲁非常爱这只金雕,就把他训练成了猎雕。它因不肯抓上别人陷阱里的香獐被误解遭主人抛弃,被迫充当诱雕诱骗同类,后来因拒绝诱骗又被程姐当作种雕来传宗接代,由于母雕花水背的影响,也因对自由的渴望,挣脱人类的控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原始森林。最后,它又回到了主人的怀抱,为救主人化为冰柱而死。

  这篇小说充满了英雄之气,深深地打动了我。

  巴萨查,一只金雕竟然如此有情有义,为了主人,牺牲自己,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巴萨查,一只金雕竟然在五年之内被三易其主,经历了各种罕见的痛苦,无论是被主人误解,还是被剪掉翅膀沦为草鸡,他都可以不屈不挠,为了生命可以经历那么多苦难;巴萨查,一只金雕竟然为了翅膀宁愿将残羽一根根连根拔起,也不慢慢等待翅膀的再生。

  巴萨查和瞎眼雄雕都死在了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无论是死去的原因还是离天空的距离,都是很有尊严的死去。生活是需要苦难的,人生要经历苦难才能发光。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在上中学时,就流传着一句格言“只要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常常会说: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有用之材。现在,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有知识、有技术(能力),这就是我的资本。

  可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却站在一个老板——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发出感叹:“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并列举事例告诉我们:事实上,没有几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正因为如此,“向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塑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这不过是管理者们用来教化职员服从他们管理的一本书而已。

  不,否也!我们古人就有云:要想做官,必先做人。做人,也就是要有“德”。其实,哈伯德也正是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作为一名企业员工,管理者更需要你的是“德”,即敬业、忠诚和勤奋。“而在我看来,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艾柯说。

  斯大林说:“挑选工作人员,第一要根据政治的标准,第二要根据业务标准。作为中国古代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在《心书》中说:选拔人才是应“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陈说:人才“德与才相比,我们更要注重德。”德才兼备,是我党一贯坚持的用人原则。这里的德和才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环境,有着不同的具体标准。一般而言,忠诚(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认真)和勤奋(尽心尽力),这是企业对员工“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翻开历史,有“才”而无“德”的人,往往不是一事无成,就是身败名裂。如“才尽”之江郎,如遭万人唾弃之秦桧,等等。

  《管理者的能力开发》中说:人才有“三力”,即动力、能力和权力,三者缺一不可。一个人若没有工作的动力,即便是有能力,也肯定不会有什么作为。动力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动力是奋斗的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从生理需要开始,先满足低级的需要,逐渐过渡到较高级的需要。人的动力就产生于五种需要之中。只有以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动力,期望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社会承认,有成就事业的欲望,才能有抱负,有责任感,能站到企业、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通过自律控制、把握自己并不断激励自己,从而做出有效的成绩,然后得到企业的肯定,到时你的高级需要以下的各层初级需要就也自然会得以实现。

  正如哈伯德所言:“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等于一磅智慧!”布什所说:“我寻找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员。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建议和政治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也正如原出版者手记中提到:“但是人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它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罗文中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司和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绩,“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每个老板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总之,只有德才兼备的“有德之才”,才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同样,如果你能忠诚于你所在的公司(企业)、热爱你的工作(敬业)、竭尽全力地工作(勤奋),有效发挥你的特长;那么,我肯定,你,就是那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爱的初体验——《爱的智慧》读后感“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来自太阳的光芒。这种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性力量;但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它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在敏感期把儿童跟他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的那种不可抵抗的冲动实际上是一种对他的环境的爱。这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而且是一种智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爱它使儿童能看和听进而得以发展。儿童必须要服从的这种自然欲望用但丁的话可以称为‘爱的智慧’。”

  这段话是19世纪饮誉全球的意大利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在她的代表作《童年的秘密》第十七章“爱的智慧”中说的。我像对我学生的要求一样认真仔细地读着心情时而沉静、时而偶起波澜。揉了揉酸疼的眼睛禁不住从心里赞叹了一句:这真是一本好书。不是什么华丽的词藻感染了我而是那字里行间环绕的`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理解打动了我似乎是从孩子的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使我深刻而客观地了解到了儿童心灵的真实景象也使我从不同侧面发现了原来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那些“与众不同”。

  就像意大利著名儿童作家万巴《捣蛋鬼日记》中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9岁小男孩在与成人世界的冲突中趣事不断又有很多辛酸的故事。小男孩还不懂成人的世界成人则自以为是不愿去理解小男孩的世界结果是一连串的错位。为了这样一些任何一个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小男孩都可能做出的事小加尼诺被全家当成没法管教的淘气包、捣蛋鬼更没少挨父亲的揍、没少关禁闭。其实小加尼诺做下的有些“坏事”实在不是他的错而是成人自己之过可在成人眼里他就惹了天大的祸。因为他以孩子特有的敏感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又以孩子特有的天真率直马上道出经常令言行不一的大人们尴尬、恼怒。小加尼原本单纯的爱在成人的世界里却变成了糟糕的体验。

  《爱的智慧》告诉我们儿童的爱是单纯的。不管是几十年前的过去还是几十年后的将来都是如此。

  记得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曾经调皮得直呼老师的名字可还没等脸上留下一丝得意地笑容已经被老师领进了办公室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我听了之后哈哈得笑了起来因为这个故事在我的身边也时有发生真是有趣啊。原来孩子的那份天真、单纯是不分年代的。但是今天的我不会再严厉地批评那些直呼我名字的孩子。因为我懂得那是孩子对老师的一种爱当他还不懂得怎样表达的时候她对老师的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会在心里轻轻地念着老师名字自己体验着那种快乐的感觉没有人去打扰而见到老师时就会产生希望表达自己心理活动愿望不经意之间老师的名字已经脱口而出恰巧被我听到了。我把这个可爱的孩子叫到身边抚摸着他红红的小脸袋悄悄地问他:你喜欢老师吗?喜欢老师哪儿?你是个可爱的孩子老师很也喜欢你去玩吧。

  话音刚落他便手舞足蹈地跑出教室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轻轻地说他的确是个调皮的孩子可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只不过是出于好奇他是非常尊敬和喜欢我的我又怎么忍心去批评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呢?这件事发生之后每当我在走廊与这个小家伙碰面的时候他总是有礼貌地开心地问老师好。我想他一定有了爱的初体验用他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得到了同样的爱的回应他对老师的印象一定好极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据说是世界畅销书,是西点名校的教材。最近由于公司搞活动,有幸能够详细阅读这本书。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如果把本书中所谓的《没有任何借口行动手册》死搬硬套当作做人的信条,在目前中国的现实中,不太现实,有可能屡屡碰壁。但是把它当作一个企业文化发展的信条,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其实就我本人的理解,这本书最主要的强调没有任何借口,并不是强调盲目服从,其实强调的就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

  在我们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感到制度、规定有了,计划、方案也做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许多管理者时时感到困惑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这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一般来说,不管任何一个人,其实都存在一定的执行力。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生存,所以他就必须去执行一切与生存有关的行为。那为什么有的人执行力好,有的人执行力差呢?我从多年的基层管理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必须有良好的态度。

  在《没有任何借口》的第六章,主要讲述的就是“态度决定成败”。而在我们广前电力有限公司的临建区,我记得有一扇墙面上的标语也写的是:态度决定成败。关于态度问题,也是我在听过的所有关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读过的管理书籍中所提到最多的。所以我要说,态度才是执行力的关键,只有态度端正了,才不会随便找一个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和无能。如果想做一个成功又成熟的人,那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不拥有良好的态度。因为我们在读过这本书以后就会明白:即使你找出一万个借口,也改变不了现状。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很自然就找借口的现象。而这些找借口的现象又严重的影响到了管理者对执行的力度。结合我常年的基层管理经验,一般来说,我认为有以下4种现象比较典型:

  第一,在事物的初始阶段,我们往往忽略了防微杜渐。每每在发现执行出现偏差的第一时间,我们的态度是不怎么在意。总是认为无伤大局,总是认为以后还有的是时间来更正。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有小偏差,以后偏差就会越来越严重。就象一个锐角的扇形区域,哪怕你只偏差了1度,扇形区域越大,区域面积偏差就会越大。正所谓蚁穴可以溃堤。也许我们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召集会议的时候,这个说我还有点事情没处理完,需要过会来;那个说我还要准备点材料,也要等下来。这样就导致一个本来该4点召开的会议将要推迟到5点或者更后。更可怕的是,我们会根据这一次的经验从而在以后的每一次会议召集时多预留一点时间,因为大家当作习惯了,不准时是正常,准点是不正常,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这还只是会议,试想如果是一个重大的攻坚工作中,你耽误点时间,他贻误点时机,这个攻坚工作还能完成吗?所以说大家对偏差无所谓,这是我们管理者习惯犯的一个毛病。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一切偏差已经形成习惯的时候,我们找出再多的借口也已经为时已晚。

  第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得过且过。没有把所有事情都想做到完美的想法,甚至认为追求完美的人都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其实追求完美是一个良好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往往能助你成功。

  如果我们做物业管理服务的人在对客服务的时候总是说“差不多、大概、马马虎虎、还可以”,那么可以断言我们广前管理处在每一次的满意度调查中肯定不会得到优良的评价。追求完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素养。当然世界上所有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和员工去各个地方去参观去学习,去找差距。我们也可以通过创优这样一些设定的限期目标来提升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特别是作为基层管理人员,一定要让员工深切明白,什么是功,什么是过,同时更要明白,找出任何借口,也改变不了功过的现实。

  第三,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习惯相互推诿,推卸责任。本来是自己的岗位职责范围,却不自己尽力去解决问题。

  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有员工来反映,客户那边的某人或者某部门比较难招呼。也会有员工来反映,本公司某个岗位的人或者某个部门的人比较难招呼。而有些管理者往往会顺口就说:这个人就是这样,你自己把他搞定就可以啦,或者说:这个人就是这样,你不要理他那么多。这样一来,就等于这个管理者几乎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是找个“这个人就这样”的借口把自己的责任一把推卸了。其实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应该会管理,更应该会协调,可以帮助自己的员工与那位难协调的员工或者客户沟通(注意沟通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其直接上级沟通,还可以向自己的部门经理反映,多种做法都是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为什么不尽责来处理问题呢?

  态度和热情是战胜负面影响,实现理想的动力。而要解决困难,实现理想,我认为有一个基本的`工作态度是值得借鉴的——“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紧张感”。所谓随时要保持紧张感,是紧张不是慌张,是放下不是放弃,是随和不是随便。一个人要紧张,但是不要慌张,一个人要放得下,但是不是放弃,一个人要随和不是随便。想一想乔治-华盛顿吧,在咈吉峡谷他曾经在寒冷的冬夜独自一个人走在士兵熟睡的帐篷外面。他相信自己有这个责任和权利建立一个新国家,所以他时刻保持紧张。但是他有因为紧张而慌张吗?没有。他有因为紧张而放弃吗?没有。所以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伟大事业。作为一位管理者,要善于营造紧张感。每天督促自己的下属,你今天必须做什么,我可以帮助你什么,期限是什么时候,达到的要求是什么。紧张感就是想办法把事情做好,不要以为可以推诿,更不要发呆,员工如果没有紧张感,就会感觉百般无聊,就会心不在焉,甚至表情都是呆滞的。

  第四,执行工作标准“能屈能伸”,不能做到不折不扣。总是心存侥幸,或者干脆心底不是很坚持标准。

  其实什么东西都有标准,一旦这个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就没有执行力了。比如人过马路,有人行红绿灯,有交通规则,有了标准不去执行,不自律,照样不等绿灯亮就通行,习以为常。这样就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弄的不好把命都搭上。比如保洁,质量标准有了,不执行,表面看过去,光亮,用手一摸,全部是灰尘;特别是我们服务的是发电企业,都有一套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如果不执行,“电老虎”可是时时都会跑出来咬人的。

  我们粤电物业现在也在不断的完善各种标准,有了标准不去执行,那就是无用的。为什么这次要每个员工参与到《没有任何借口》的学习活动中来,就是为了在大家心目中培养一种执行力的概念。而作为管理者,更要先从自己做起,按标准来做,再要求员工做好。

  作为管理者对执行力的态度一般就是这四个很明显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首先是对偏差无所谓;第二从来不想追求完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三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不会尽责做,有推诿的现象;第四对物业管理服务要求的标准不能坚持,对于一些不标准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工作效果不够优秀,就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的。

  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而《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就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所以说《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是本好书,是本值得经常阅读的书,是一本需要活学活用的书!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这学期一开学,我们首先学了语文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告诉我们大自然就像充满活力的课本,从中能学到知识,受到启迪。

  的确是这样。今年我去了香港的'山。当我和妈妈边走边说时,我发现有的树是横着长的。我很好奇,便问妈妈:“这些树木为什么是横着长的呢?”妈妈意味深长地说:“这棵小树如果想得到阳光,它就要比别的小树努力很多。人也是如此。这就是大自然交给我们的道理。”我听后恍然大悟。

  大自然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书啊!

读后感的作文 篇10

  今天,我看了一本《快乐王子》这本书,这本书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写的,这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很感人,其中自私的巨人这篇童话故事印象最深刻。

  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吧!

  每天下午放学以后,住在附近的孩子们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这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春天,巨人的花园里百花齐放、鸟语歌声。秋天,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哪怕是冬天,也会觉得像春天一样温暖。孩子们欢快地叫着:“我们在这儿是多么快乐啊!”

  可是,有一天,巨人回来了,巨人看见那么多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很不高兴,就怒吼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孩子们听了,都被吓跑了,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筑起了高高的围墙,还在门口写了:擅自进入者,将受到惩罚。从此,巨人的花园里再也没有春天的气息,没有鸟儿的歌声,只有寒冷的冬天。(.)

  一天早晨,孩子们从墙上的一个小洞里钻进了花园,顿时小鸟唱起了歌,小树开满了花。巨人看见窗外所发生的一切,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是我太自私了,所以春天才不愿意到我这儿来。”于是他打开房门,走进了花园,大声说:“孩子们,这个花园将永远对你们开放!”从此,巨人还陪着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花园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我感到巨人从最初的自私变成了宽容,花园是多么美丽,这花园给了孩子们的童年一个美好的回忆。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作文精选04-05

读后感作文12-29

高中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初中作文12-06

活着读后感作文03-23

理想读后感作文04-18

项链读后感作文04-18

《家》读后感精选作文03-26

读后感作文推荐12-27

《夜校》的读后感作文04-23

《严师》读后感作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