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台北人读后感

时间:2023-04-22 08:34: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1

  从去年还是前年,在图书馆偶遇白先勇的书,惊讶于他文字的火候——看似平淡却能有看电影的感觉。可能是他写剧本和改编戏剧的功力,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都非常鲜活。

  立自己的尹公馆,维系着上海百乐门的标准,而且她待人接物有春风化雨的本事——鸿儒白丁都要来。尹雪艳的故事也充满曲折,但不要紧——她会把那些挫折抛在身后,继续往前。这也是绝代风华所必要的气度。

  《一把青》讲述一个伤痛愈合的故事,朱青在第一任飞行员恋人坠机之后,死去活来——然而十几年后,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她已经很平淡地看过去了。即使曾经把爱情当做一切而又失去的人,岁月也能照看好ta。

  《岁除》和《冬夜》勾画了三个有“理想”的失意中年男子。一个在新年夜的醉酒豪言。他牛饮着,挥舞着,倒下了。但有人情味的是一圈老战友对他的体谅和关怀。一个想要抓住最后的腾达机会,一个虽然腾达却失去了理想,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的对话,更是人生百般滋味叹着品。

  《金大班的醉后一夜》是本书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金大班曾经叱咤风云,而在二十年后,也要赶紧嫁人了。在离开夜总会的前夜却遇到了一些故事——精心栽培的小妹栽在了爱情的`幻想中,搞大了肚子——不像自己二十年前狠心断绝,她拿一枚钻石戒指给小妹去生养。虽然骂得很凶,但金大班却让小妹不要受自己一样的伤,失去对爱情的希望。小说终止在她遇到一位和当年自己坠入爱情时很像的年轻男子跳舞的画面,她痛苦过,迷茫过,潇洒过,而现在就让这一切在一支舞中飘散吧。

  《思旧赋》《梁父吟》《秋思》《国葬》刻画了四个怀旧的人,有的已迟暮,但对过去的缅怀和执着令人敬佩或唏嘘;有的不得不停下脚步,接受岁月的凋零。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孤恋花》《花桥荣记》《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讲了四个被岁月摧残的可怜人。读到他们的故事,会叹息或者哽咽——不好多说,因为每个故事背后都是鲜活的面容,你看到这些文字,那些人就会浮现。

  《游园惊梦》是最长的一篇,而将钱夫人的人生和戏交织在一起的一段最为精彩。如果说语言的终点是音乐,而戏剧则是这终点站的辉煌建筑。这段的妙处在于,把钱夫人在戏曲和人生中的醉生梦死描写得入木三分,你以为在看一部小说,但却是在看一台戏;而当你觉得这是一台戏的时候,这却是在描写真实的人生。在这六页的戏曲描写中,钱夫人的戏与人生已经没有了边界。

  这本小说看完之后,回味久久。我觉得不仅是这些精彩绝伦的描写,把台湾六七十年代的众生相刻画得十分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他并没有要宣传什么正能量,也没有要拉人入地狱闲逛的黑暗——充分尊重每个人物的人生,却能在看到失望时的不悲叹,在绝望时也能留有的一丝从容。这份气度正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2

  前几天,随意整理书柜,无意间瞥见了妈妈推荐的《台北人》。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柜多年,我却始终不曾翻动过。直到看了老师的书单,发现上有这本书,才打算一探其究竟。其实,以前有很多机缘让我去翻动她,但我都刻意和她擦肩而过,因为它的书名。我一直认为《台北人》是写给台北人的小说,书中描述的是他们的歷史、他们的故事,与我何关?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人们的故事,只不过作者把地点放在台北。

  台北人一书的故事发生于一个复杂的歷史时空当中。当时正值国共内战,由于大陆沦陷,许多人随着当时的政府来到台湾这小岛。他们可能来自桂林(花桥荣记中的老闆娘),可能来自上海(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裡的金兆丽)可能来自南京(一把青中的师娘)也可能来自其他不同的角落;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煺休佝偻的女僕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钱夫人(游园惊梦)到下层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社交名媛尹雪艷(永远的尹雪艷);有煺伍军人赖鸣(岁除);有帮佣工人王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有知识份子余教授(冬夜)……他们都有过一段难忘的过去,或繁华、或引以为傲,但这一切的美好都在内战的蹂躏下化作灰烟,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他们背负着这些「重负」被迫来到台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失落、惆怅。在现实生活上,他们受过去影响,有的甚至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他们不断在回忆过去,期望能寻回一点美好,但今昔的强烈对比反而是一大讽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蓄意放在本书之前的<乌衣巷>无异是最好的注解。

  虽然作者没有在小说中揭露什么一鸣惊人的社会现象,反而是以一种不紧不慢的描写方式细细刻画每一个人物、描写种种人生百态。他娓娓道来这一切,从容不迫,但在读完每一篇章后每每使我神伤。我爲(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裡王雄之死感到难过,他是那么忠厚老实、勤勉努力,然而,却因为他长的丑而被嫌弃;我爲(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裡的金兆丽感到惋惜,做了一辈子出风头的舞女,倒头来到底什么也不剩,就连最真切的「情」也牺牲了;我爲(梁父吟)中的朴公感到感慨,虽然白先勇描写他「身材硕大,走动起来,胸前银髥,临风飘然……脸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庄凝。」,使我们看到朴公凛然的威严,但事实上他是脱离现实的`。

  即便已读完这本书,我还是很难把那时的台北、那时的生活与现在的台北做连结。塬来无论再怎么繁华的城市,也会有一段昏暗的过去,《台北人》中的台北就是,它让我觉得沧凉、颓靡,就像一个已经穷途末路的舞女,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凄艳之美。

  白先勇的《台北人》中所描写的是国共内战时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故事。这已超乎地域的限制,他所描述的既非台北,亦非中国大陆的故事,而是在这个时空下,这些征战时代的人们的故事。作者异乎常人的成就,也就在于他所传承的不仅仅是这十几则故事,更是整个时代吧!他们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走入歷史也走出歷史……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3

  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用最朴素平实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灵魂却无处依仗的异乡客,明明与他们未曾相识,却在心中烙下记忆。

  明明名为《台北人》,但是十四个短篇故事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台北人,他们迷恋过在大陆的辉煌,撤退后却只剩下寂寥,他们远眺大陆,却触不可及,他们与新世界格格不入,却骄傲地固守过去的风光。

  这本书收录了20世纪60年代社会上不同阶层的故事,同时也暗藏了一部民国史在这字里行间中。

  《台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众生相”。

  “蒋碧月穿了一身火红的缎子旗袍,两只手腕上,铮铮锵锵,直带了八只扭花金丝镯,脸上勾得十分入时,眼皮上抹了眼圈膏,眼角儿也着了墨,一头蓬得像鸟窝似的头发,两鬓上却刷出几只俏皮的月牙钩来。”(《游园惊梦》)这便是白先勇先生作品吸引我的独特之处,看似朴素无华的文字,却让一个连模样都未曾见过的“蒋碧月”在我脑海中刻下了她的容貌。“火红”,“铮铮锵锵”,让我更加肯定,她是白先勇笔下的“凤辣子”,泼辣,美艳,却抵不过“人生如梦”四字,一场短暂热闹的宴会,只是一场对前尘往事半梦半醒的追忆,在时代的阴影下,一切的繁华已惘然,只余唏嘘。

  “老者一头白发如雪,连须眉都是全白的:他身上穿了一套旧的藏青哔叽中山装,脚上一双软底黑布鞋。”“老者伫立片刻,然后拄着拐杖,弯腰成了一把弓,颤巍巍的往灵堂里,蹭了进去。”(《国葬》)不论是什么人,在白先勇先生手中的墨水下,终变成一个落寞的身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英雄末路,一片赤诚终将失付。

  “朱雀桥边野草花,无意向中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惜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台北人》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台北人,他们并不生于台湾,长于台湾,这群回不去故土的“外省人”,怀揣着遥不可及、自欺欺人的幻想,将一部孤独的民国史带到了“新世界”——台北。在白先勇先生的笔下,《台北人》里的人物形象可谓十分丰富,有商人,有仆人,有军官,有贵妇,也有艺伎,知识分子。他们也许如今风光不再,也许仍有后起之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连着过去的爱恨情仇,在暮年靠回忆取暖。短短的十四篇故事里,能看到不少“民国”这个短暂时期所经历的'大事件,《一把青》里的凇泸会战,《岁除》中的台儿庄战役,《冬夜》里的五四运动以及《梁父吟》中的辛亥革命,而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国葬》一篇中,秦副官回忆抗战胜利那一年,他陪伴长官到南京的中山陵,那一声声的号令,如犹在耳,也时常回荡在一群暮年老兵的耳边。

  “敬礼”——

  这些马上要成为过去的人,他们忘不掉的是乡愁,是故国,海的另一边有他们忘不掉的东西,他们都想着有一天会回到“外省”——海的那一边。

  这一份惆怅,道不清,说不尽。台北的冬夜愈来愈深了,窗外的冷雨,却仍旧绵绵不绝的下着。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通用4

  在大家都交了作业的当天,我这胆怯症加拖延症患者意识到必须交作业了。早就读完了《台北人》,无奈语言匮乏,不知如何下笔。

  对于白先勇先生,我之前了解甚少,除了知道他对《红楼梦》颇有研究以及是名将白崇禧之子之外,其他一无所知。拜读完《台北人》,首先能感受到白先勇先生是一位极其重情重义之人,有着强烈的情感的写作者,才会有如此深情厚谊的故事。“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白先勇在扉页如是说。故事里的人物在时代裹挟中前行,都经历了时代变迁,大起大落,有多少人物,就有多少段物是人非的曲折。也许是阴阳两隔,也许是两岸相隔,也许是得失落差……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一个个故事里的境遇与情感的变化着……从故事里,看到了那段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人物的悲喜。

  白先勇的每个故事里都有主人公今非昔比的惆怅,并且善于抓住女性的心理活动,有着《红楼梦》里的语言风格,细腻婉转,比如《游园惊梦》里的钱夫人,钱夫人坐计程车到窦公馆,闻到桂花的香气,看到窦公馆里的奢华,见到昔日姐妹的穿戴,包括多次描写蒋碧月那一双戴满了扭花金镯子叮当作响,无时无刻不撞击着钱夫人的尊严。一边赴宴,一边回忆曾经的自己,现实与往昔交错,仿佛真的是《游园惊梦》,亦真亦幻,沉浸其中,不愿醒来。从前出手阔绰的'钱夫人为窦夫人办过生日宴,到穿着旧料子做的过时长旗袍赴宴;从前嫁给了将军做夫人的风光,到如今只能蜗居台湾南部的凄凉;从前大家赞赏的女梅兰芳到如今嗓子不能唱了,钱夫人的这一场游园惊梦,彻底的黯然神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金大班在夜巴黎的最后一夜,回顾了自己前半生的得意与失意,自己的命运与生命中几个男人息息相关,对于用尽情义的月如却不能托付,到年过半百只能选择一个老头,心有不甘也只能如此,接受现实。

  白先勇先生塑造的角色,各型各色,她们的命运永远与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紧密相连,尤其是女性的命运,跌宕起伏,为了生存,坚忍坚韧。《永远的尹雪艳》里,尹雪艳不动声色便俘获了男人的心,活得如鱼得水,被女人们称作妖孽,但男人们前赴后继的勇往直前,这是其他女人嫉妒不来的本事。尹雪艳永远不老又永远迷人,还是资深的心理学家以及高级棋牌室的CEO,这是白先勇笔下女神般的存在。《一把青》里朱青由从前的怯态痴心到后来的爱吃“童子鸡”,由听到丈夫死讯便要随他而去到料理完后事就可以谈笑打牌哼唱。战争与时代造就了朱青可以强大到不动声色的痛彻心扉。白先勇先生的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用情至深,读来颇受感动。

  《台北人》故事里,永远都有麻将牌,这是那个时代各个阶层必不可少的社交娱乐必需品。它是《永远的尹雪艳》里尹雪艳的财富来源,还是《冬夜》里余太太不回家的理由,也是《一把青》里治愈空虚的良药……无论是南京还是台北,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棋牌不能停。

  那个时代的麻将桌是不是与现代年轻人组队玩电子游戏一般呢?

【台北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的读后感11-23

优秀读后感欣赏:《童年》读后感02-22

伊索寓言的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11-23

狼图腾读后感《狼图腾》读后感11-17

散文《背影》读后感背影文章读后感11-29

但丁的女人读后感但丁新生读后感11-29

《堂吉诃德》读后感《堂吉诃德》读后感11-29

读后感01-25

经典读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