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时间:2023-04-09 18:26: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

  如果不是有人问我盖茨比到底哪里了不起,我是不会考虑看第二遍的。第二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三名主要女性人物分别是黛西、乔丹、茉特尔,作者笔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现出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的品性。而盖茨比更是愿意付出一切的守望一个梦想,一个其实不难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

  书中人物除了盖茨比之外都是普通的人,要吃喝拉撒爬梯,也有爱恨情仇,个个都有人前人后得瑟失落多张面孔,关键是要“过日子”,然而盖茨比却是个不要过日子的人似的,有太多的不同寻常的过去,以及现在,看起来像世界的中心,其实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除了过好日子之外,英雄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罢了。

  盖茨比给黛西看衬衫算是个经典桥段,黛西两眼一花,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好衬衫啊。盖茨比静静地看着。后来黛西当着汤姆的面向盖茨比示爱的时候,盖茨比接着书里的“我”的话说下去:

  盖茨比还是这么冷静,他清清楚楚黛西是什么,可是却依旧呀挽回黛西,或者更是完成一件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不论如何。

  再后来盖茨比死了,所谓树倒猢狲散,众人都不愿来葬礼,可是他们又不是势利小人而已,他们跟你我一样,不过都是要过普通日子的,普通人。

  普通的.黛西为了这种生活,第一次离开了盖茨比,因为她不能等,很寂寞。后来她又一次离开了盖茨比,依然是为了生活。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跟东部大概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但我倒觉得,盖茨比终究是这个“大多数人”生活的世界上,日常生活中,可以缺少的点缀吧。

  书的故事虽然很简单,讲的却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在一群平民之中悲壮死去的时代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

  在很久之前曾经读过这一本书,故事的构成到现在的记忆已经模糊,只知道这是一个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但是却一直没有领略到盖茨比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但我想这本书有如此高的评价,也并非只是讲述了一个男子追求心爱女子的故事这么浅显的故事。我想是我自己太过浅薄了还没有体会到这一个故事想表达的东西。因而又重新去体会了一遍这个故事。

  说实话,这个故事并不是我喜欢的有完美结局的故事。但是读完之后,仍然觉得心绪难平,想通过一个渠道去宣泄下心里的情绪。我无法说出来一个故事为什么最后会呈现那样一个结局,如此悲伤而自然的结局。

  故事用有个场景,让我到现在想起来都可以体会到那个时候的张力。就像我在现场,看着故事发生,我都紧张的屏住呼吸。在尼克的家里,盖茨比终于要见到一直在等到与守候的心上人——黛西,一个已嫁作他人妇,但是仍然放不下的黛西。

  通过作者的笔触,你可以体会到尼克那时候期盼与紧张的心情,以及黛西见到旧情人的时候的羞涩与不安。相顾无言,只有动作在传递着一些情绪。我想那个时候的尼克,看见自己一直遥望的绿灯出现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的时候的`心情,是欣喜还是心酸?

  随后的故事,像是启动了命运的车轮,越转越快,最终盖茨比成为了牺牲品。但是最令人悲伤的是盖茨比的葬礼,黛西没有来,往常来往于他的宴会的人也没有来,生意伙伴没有来,只有一个心里面有一点亲情和贪婪的老父亲出现。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尼克。

  葬礼的无人问津和宴会上的觥筹交错,让人觉得恍惚到离奇。辉煌时身边人的络绎不绝,跌落谷底时的少有人的支持。

  人性的悲凉,嫉妒,逃避责任,有时候不经意间就推动了一个生命的沉沦。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诗人、梦想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作品,出版于1925年。此次为天才翻译家李继宏的倾心译作。

  小说中的盖茨比出身贫寒,年轻时与黛西相爱,但因贫穷无力迎娶黛熙,现实让盖茨比心中的幻想第一次破灭。而黛熙是非常现实的富家女,马上嫁给了另一富商汤姆。后来盖茨比靠自己的奋斗和运气成为百万富翁。发家后盖茨比仍念念不忘昔日恋人,仅仅为了一睹黛熙家码头的那盏绿灯而把家安在海边。

  小说一开篇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述盖茨比在豪宅中宴请八方宾朋的场景,以及和黛熙重逢后若明若暗的感情。虽然黛熙的.先生汤姆坚决反对,但他们还是无所顾忌地甜蜜着。正当他们欲走向“幸福大道”时,黛熙却在开车时因过度亢奋失手撞到了路人,并导致路人死亡。作者用如此戏剧化的色彩着实令人吹嘘不已。盖茨比为了黛熙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和万贯家财。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黛熙和汤姆的自私、冷漠,他们故意借口远走他乡,把所有的事故责任全推给盖茨比。现实再次冷漠地击碎了他那虚幻而近乎天真的梦境。

  乍一看标题,“了不起”的盖茨比,可是刚开始我一直苦思冥想,就是想不明白他到底了不起在哪儿呢?回味再三,才有所顿悟。

  盖茨比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在于他简单单纯的爱情观,他认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盖茨比由贫入富,完全可以过富庶的上流社会生活,但他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他所有的目的只为和黛西重逢,直至他的一生以悲剧告终;盖茨比的了不起还在于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黛西的苟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再次为盖茨比的勇气喝采!

  《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这样一个“浮夸时代,最后的古典爱情梦”又极具悲剧色彩的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4

  只读了译文,后面的英文原版没读,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译的好短,400多页的短篇小说。我觉得盖茨比没有多么了不起,只不过是被别人利用做了一颗棋子,同时活在自己编织的鸳鸯蝴蝶梦里面,然后意外为保护心爱的女子当了一次勇士,最后被误杀染红了泳池。简而言之,悲剧且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一般来说,故事的女主角都是美丽大方、善良且有爱心,不过在这里倒翻了船,这个叫黛西的女人也美,很多男子被她倾倒,但是我觉得她却是个红颜祸水,太懂得趋利避害,也太懂得算计。她应该很清楚丈夫汤姆·布坎南的情妇是哪一位,我甚至觉得她是故意开车撞死丈夫的情妇,因为她算准了那个对她年年不忘的.男人——盖茨比会替她顶罪。这个女人太爱自己,舍不得让自己受一丝丝苦难,所以她斡旋于两个男人之间,伪装出自己温婉端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觉得黛西和汤姆真的很般配,都是自私自利、吹嘘炫耀的人。

  盖茨比,有点虚伪,为了一个女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人士,夜夜宴请名流、成功人士,最后让自己都差点信了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自出生时便有了主角光环,一直都活在上流圈中。灯红酒绿,但他仍然孤独寂寞,因为在河畔的另一边,他过分执着地等待一个不肯回头的佳人归来。他被误杀后,甚至都极少有人来给他送葬,尘嚣寂寥、落日余晖,他来时一人,终了亦是一人,自己编织的梦网,自己堕落的深渊,也怪不得谁。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

  最初,我以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是比尔盖茨的故事,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出于想更多的了解比尔盖茨,没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当代小说,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不管是不是讲比尔盖茨的,总归说是一部名著,可是自己只看了此书前五十页之后,再也无法读下去,真不知道这书怎么获得那么高的赞誉?直到前些天,我看过同名电影之后,我的想法才得以改变。我喜欢电影里那道绿光,因为那道绿光,我又拿起原著重新读开,希望这次能有不同第一次读的感受!

  捧着书,读了一周,终于读完,最大的感觉就是电影版拍的非常好,忠于原著,如果不是先看过电影,我一定无法坚持下去读完这本书。

  看了别人对此书的读后感,有高度有深度,我什么也写不出来。只是对盖茨比惋惜,为了一个不值得的拜金女葬送自己的生命!对上流社会有了一点了解,没人性,自私,傲慢,冷漠,那样一个世界,那样一群人,真是让人心寒!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6

  在纸上胡乱写画,写作没有头绪,很多立意也没有可以延伸拓展的点,思维混乱且知识点匮乏。所以决定写下近些天读书的感想,静下来想一想,坚持读书,运动可能是我比较自豪的事情了。

  前两天又把《了不起的盖茨比》看了一遍,之前一直认为盖茨比能在喧嚣浮华的资本主义世界里,还能保持对黛西的爱,他很了不起。

  再次阅读后,对几个点印象极为深刻,盖茨比每年都会让人从大西洋彼岸运来很多衣服,丝绸,法兰绒。黛西来到盖茨比的城堡,盖茨比说“是她让这一切都熠熠生辉,不是吗”?盖茨比开始疯狂的把这些衣服扔给她。丢衣服这个片段,好像在发泄说,你看,这不是你向往的.嘛,这些全部都是为你准备的!现在我终于可以正式追求你了,现在我终于可以站在你面前了。傻子一样的盖茨比,已经过去五年了,在盖茨比眼中这个已为人妻的露西依旧是自己年少一无所有时那个纯真发光的美丽星辰。

  逝去的五年在黛西口中呼之欲出,但是最后,却换来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衣服”。也许黛西五年前爱过他,现在她只是想拥有金钱,地位,名誉,且想被爱,最后在名誉地位和危机面前她就出卖了他的爱甚至命。

  有人说盖茨比执着于幻灭的美好,才一步步走向毁灭,恰好相反,而是成功后依旧赤诚,相信爱情。

  像书中说的那样”如果打算爱一个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为了她,放弃如上帝般自由的心灵,从此心甘情愿有了羁绊。”当盖茨比转过头询问他的朋友尼克“是她让这一切都熠熠生辉,不是吗?”尼克没说话,在这里我想说,是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7

  上周一口气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一本在美国很有名的书,在美国人心目中,它对美国人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从美国西部来到纽约追寻自我的梦想,从事起债券生意,无意中他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可是是凡尘俗世、任性不负职责的物质女郎。而盖茨比走后,却无人问津,无论生意伙伴还是朋友门客。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杯具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最终尼克纽约没有带走一片云彩,而选择了回家,而盖茨比却留给了他一个现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此刻的中国,有多少怀揣梦想的“尼克”,我想自我也是其中一个。当然不是每个尼克都会遇到并执著于某个物质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可是却也伤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选择了对自我真正重要的东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们过份执著于什么,就越容易在什么中迷失,经常走的太远。我想我们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静静的思考,让自我的灵魂跟上。

  生活仅有一次机会,不可重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8

  我最近读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是一个自我养成者,一个贫家子,因为爱上了一个富家女,于是开始了一段艰苦的训练和奋斗。他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为了爱去奋斗、有担当、金钱面前不世俗。对于20世纪20年代金钱至上的美国来说,盖茨比是了不起的,他的朋友尼克就对他说:他们那一大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这是全书所有接触过他的人物里,唯一的对他正确客观的评价,也是读者读完后,能产生的共鸣。

  有评论者说,他的死不是悲剧,并且最合适他。之前看过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这是悲剧,并且感到惋惜。看到这个评论后,我还是一知半解。但看完整本书后,我理解了评论者的说法。

  盖茨比为了心爱的女人,甘愿替罪,而他却不知在他死的前一晚,他心爱的女人却在密谋脱罪的阴谋。他死的当天,他心爱的女人,已撇下他远走度假,后来连他的葬礼都没参加。这不能说不是悲的,但对于盖茨比来说,在他不知情女友的.所有举动,认为自己的死有担当时,又是不悲的,因为他是带着内心的巨大幻梦,甜蜜的走了,这对他无疑也是合适的。

  可是我仍不解,他的死,如果放在他将来漫长的一生中来看,不悲吗?合适吗?评论者说,这本书可以读10遍,20遍,于此来说我读的还远远不够。对于这部20世纪末,高居美国一百部最优秀小说第二位的名著,我会再读几遍,慢慢体会。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9

  听很多人说这本书写得不错,终于有一天鼓起勇气打开它。刚开始读前几章的时候,觉得索然无味,很多事情显得无厘头,很突兀,和其他书并没有什么不同,还在怀疑它到底好在哪?又耐着性子往下看了两章,果然前面的无厘头慢慢都有了解释。比如盖茨比每次聚会后站在海边到底看得是什么,我一直以为是他与热闹的聚会格格不入,俞热闹俞显孤独。回来发现他是在看河对面他的白月光黛西。还有明明书名是盖茨比,为什么前几章都在写其他人,原来书中每个人物的出现早晚都有他最合适的时机,待我们认真品读。

  读完之后意欲未尽。盖茨比到底是怎样的人我没有看懂,他倒酒赚钱,跻身上流社会是因为想要摆脱自己的出身配得上黛西吗。可是看他给自己列的计划表,又觉得他是一个目标清晰,意志坚定的人。直到他为黛西顶罪之后,我觉得他好像是真的'喜欢黛西的,那么黛西喜欢盖茨比吗,她只是喜欢被盖茨比追求的感觉,喜欢盖茨比的地位带来的光芒吧,所以我为他感到不值,为那样一个外表美丽,魅力四射但极度自私懦弱无能的人而死真是太可悲了。生前门庭若市,死后连个送葬的朋友都没有,可见人性是多么的自私,真是既可悲又可怜。

  虽是写盖茨比,却是从尼克的角度来写,黛西的软弱、乔丹的张扬、布坎南的双标……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每个人物都很鲜活,贴近生活。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

  这本书名声在外,又是一本100年前的书。据说当时不怎么出名,而后却被大家认为是经典小说。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主要是讲一个叫盖茨比的男人,因为当兵和贫穷等原因跟心爱的女人分开,几年后发财了,在女人的大house对面买了一个更大的house,并邀请周边的'陌生人来家里开各种趴体,目的就是有机会可以见到初恋。而作者就是链接2个初恋的纽带。两个人见面后,又因为家庭冲突,女主撞死了她老公的情妇,但是盖茨比却为爱替女主背了黑锅并死去。最后女主跟老公离开了西卵,而作者认为除了盖茨比,其他人都是那么龌龊。

  好吧,我说的还是不够简洁。说明我的叙事能力很一般。好吧,我再来一遍。

  一个叫盖茨比的男人为了能够接近他的初恋而费尽心思,结果在一次意外中,初恋开车撞死了她老公的情妇,而盖茨比为了给初恋背黑锅而遭惨死。初恋却又回归了平静的生活,甚至连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所有的小说在情节和结局上都会有点出人意料,要不也不会成为小说。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我没有想到。情节设置的也是有一点点意思的。

  比如,事发当天,汤姆得知他的妻子跟初恋旧情复燃,并要跟他摊牌;又得知他的情妇被老公发现出轨并限制自由,一天内,他可能面临着失去2个女人的风险。于是他紧张了,慌乱了。

  再比如,我忘了。

  标题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了不起在哪里?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1

  故事的脉络其实很简单,一个男人为了梦想,为了爱去奋斗,带着军功归来,又艰苦创业成为了百万富翁,成为了自己梦想成为的人,甚至于把自己的名字从詹姆斯·卡兹本改为了杰伊·盖茨比。为了与已经嫁为人妇的情人再续前缘,他买下别墅隔海相望。当与情人重逢,却慢慢发现,现实中的情人并非当初奋斗之时脑海中想象中的样子,就在他慢慢明悟之际,却又被嫁祸,进而被害。

  黛西是盖茨比的爱、也是盖茨比的梦想。从努力奔向梦想,到梦想达成,现实和梦想却是在慢慢的疏离,直至梦想的泡沫渐渐破裂。盖茨比爱黛西么?当然爱。但是,盖茨比爱的是梦想中的黛西,那个陪她度过困难时光,支撑着他艰苦创业、不断奋斗的梦想中的黛西,而不是现实当中,那个曾经爱过别人,已经嫁为人妇,充满了金钱味道的黛西。

  梦想是美好的,因为它可以在脑中不断地修饰、美化。梦想同时也是虚幻的,因为当梦想真的来临的时候,梦想便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现实是残酷的,因为现实就在那里,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即使修饰、美化,也只能是维持一时而已。当梦想和现实之间相互独立的时候,二者尚可以共存,天上的归天上,人间的归人间。而梦想与现实一旦相遇,便会如同两颗星球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浪地球》中的木星与地球,大的毁灭小的,遗憾的是,往往现实要比理想大的多,也沉重得多。

  每当我们怀揣着梦想,不断努力的'时候,身处艰难,却心向光明,此时会是幸福的。但当梦想达成的时候,低下头、看到梦想达成后的现实,然后回过头,看到为了达成梦想所付出的一切,再抬起头仰望星空,也许,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会是幸福。

  或许,梦想还是要有的,只是,要选择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2

  这部被如此看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底是怎样一部小说呢?从故事情节的层次说起吧。青年军官杰伊·盖茨比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农家,他英俊聪明,耽于浪漫的好梦。他在南方一个大城市驻防时,和一个“大家闺秀”黛西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盖茨比出征欧洲期间,美丽风流的未婚妻却嫁给了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农。

  盖茨比复员归国,在纽约从事非法的私酒生意,发了横财,决心夺回旧爱。这时汤姆和黛西已赶时髦迁居大纽约市长岛豪宅,盖茨比便在其海湾对面买下一所更加豪华的别墅,经常举行盛大的晚会,等待机会吸引黛西前来赴会,以期重温旧梦。久别重逢,黛西深为盖茨比忠贞的爱情所感动,也为他的财富动心。汤姆发现两人间的隐情后,在纽约寻衅摊牌,当众揭露盖茨比靠私酒买卖暴富。盖茨比不甘示弱,坦陈两人间五年不渝的爱情,要求黛西跟他走,黛西却拒绝和粗鄙不忠的丈夫分手。黛西驾车从纽约回家途中,心绪不宁,撞*了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太太。盖茨比决心为她承担罪责。汤姆谎称驾车的是盖茨比,并唆使威尔逊枪杀了盖茨比。

  “三角恋爱”的模式在中外小说史上屡见不鲜。一对热恋中的情侣,由于富有的第三者的介入而分手,结果造成悲剧,也不在少数。19世纪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呼啸山庄》就是一个例子。可是,在天才作家的笔下,一个言情小说的平常模式却被点化成一个“高贵的野蛮人”心灵承受最深刻的苦难的戏剧和景象、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即受难”的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基本情节也属于同一个模式,菲茨杰拉德的天才却将一个并无多少罗曼蒂克色彩的“三角关系”点化成为一个独特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灵魂受难的缠绵悱恻的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3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主要还是太忙了,有很多东西要研究。

  最近想写一写曾经读的盖茨比,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悲惨,但是为什么说是悲惨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经历了社会摸爬滚打的美国资本家,为了追求自己曾经的女神,在女神的对面建立了一座房子,整晚开着派对,就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女神看到,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盖茨比的身亡,而身亡的祸根却是因为他的女神和他的丈夫。我觉得这种虚构的故事是不会发生在现实的世界当中,因为这种经历了社会洗礼的人会明白很多事情,不可以强求,而这就是人生的现实吧,很多事情总是不如人意,我想做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够了吧。

  我为什么觉得盖茨比很惨呢?因为他喜欢的女神,是抽象的,不是现实的,他认为的女神是不存在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当盖茨比死亡的时候,就有人认为是美国梦破灭时。我觉得可笑的地方在于一个经历了那么多的'资本家真的会去追求自己的初恋女神,这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有那么多的诱惑可以出现在他的身边,他的内心就不会发生改变,其实说白了盖茨比爱的就是他自己,只有他的内心初恋女神才能够满足他内心的征服欲望,而他却很失败,把自己的生命搭进去了,这就是盖茨比,我认为的盖茨比。

  盖茨比信奉的那盏绿灯,是年复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消失的极乐未来。我们始终追它不上,但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把手伸得更长……等到某个美好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4

  今天读完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经济进入空前繁荣,物质丰富。盖茨比出身平民,一战后他通过贩卖私酒和等不太光彩的手段,经过五年的时间成为爆发户,摆脱了贫困的家境,跻身富豪的上流社会,开始了夜夜笙歌、花天酒地的`生活,实现着自己的梦。

  但是,他的梦还缺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他心中的女神黛西,当他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认识的富家女孩。那时盖茨比本来想逢场作戏,可是在和黛西交往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她,明知如飞蛾扑火但不能自拔,也使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配得上黛西的人。在盖茨比暴富后找到了黛西,她已和一个富豪结婚,盖茨比竭尽全力想要争取回黛西,但是他们之间毕竟不是一个阶层,他的女神实际上是一个自私、拜金和贪图享乐的人,作为传统的富有阶层是不能和盖茨比这样的暴发户风雨同舟的,在一场阴差阳错的车祸发生后,盖茨比被枪杀了。

  黛西的住宅和盖茨比隔着一片海湾,在黛西家的码头上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盖茨比每夜都对这盏绿灯出神的遥望,“绿灯”是盖茨比夜夜守护的梦想,是他一生追求的幸福,他向绿灯伸出双臂,他想伸得再远一点,伸得更远一点……

  盖茨比的梦破灭了,代表着美国一代人梦想的破灭。

  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迅速丰富,可是我们代表梦想的绿灯在哪儿?它破灭了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5

  不可避免的,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我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

  全文是以“我”为引述的。翻开书,它的开头就让我感到兴致盎然。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疑惑不解--为什么一本写盖茨比的书要以这么长的黛西及她的丈夫--汤姆与“我”的故事开启呢?顺着那一行行字体,深入下去,发现不仅仅如此,在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了解到了盖茨比与黛西那长达五年的感情误会。盖茨比夜夜狂欢,开派对,只为了引起对岸那盏绿灯的主人--黛西的注意。后来,盖茨比又恢复了与黛西的情人关系。直到最后,一场车祸结束了那一群人之间的故事。那是黛西在一次聚会之后撞死了汤姆的情妇--默特尔。而默特尔的丈夫以为是盖茨比撞死了他的妻子,一气之下,趁着盖茨比游泳的时候用枪射杀了盖茨比,又自杀了。故事的结局,所有人都离开了那个小镇,开始了新的生活。

  尼克--也就是“我”,既是这个漫长故事的当局者,也是旁观者。他知道整个事故的来龙去脉,知道每个人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切事件的具体。只是他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他不知道在盖茨比的葬礼上为什么只有寥寥数人,他不知道深爱盖茨比的黛西为什么不来见盖茨比最后一面,他不知道在盖茨比死后汤姆一家为什么要离去。他都不知道。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富人之间的虚荣与矫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荒诞,一代宠儿的堕落,一个变质的爱情,一个人生的悲剧。

  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美好的书,可是它却在平淡的开头之后瞬间脱离了我以为的美丽。它向我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揭露了人性的残忍。对于这一切,我能作何感想呢?只是顺其自然罢了,直视一切,然后面对。

  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相关文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心得03-13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01-24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台词大全02-20

《了不起的盖茨比》优秀读书笔记12-27

了不起的盖茨比经典电影台词02-20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的经典语录赏析09-26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2-25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02-25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读后感01-11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