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国》有感

时间:2022-02-04 16:56: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有感(通用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三国》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国》有感1

  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骄傲。这在三国中不止出现了一次。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只有不足十万人马。但这场却是曹操的不足十万人马胜利了。还有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却让东吴三万人马丢盔弃甲。还有刘备的复仇之战,刘备不接受东吴的和好,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刘备八十万大军又被陆逊烧得片甲不留,最后连刘备也气绝白帝城。这场战斗最可惜了,刘备有诸葛亮,还有三员虎将:赵云、黄忠、马超。可刘备太意气用事了,还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损兵折将还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欢读《三国演义》,我喜欢读《三国演义》中的人们斗智斗勇。《三国演义》还告诉了我们处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动。诸葛亮向魏军挑战,可是魏军闭门不应。结果诸葛亮因为过度操劳,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军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复了天下。虽然最后让司马家族当了皇帝,可是这也是历史必然。

  一个不太近如人意的结局,几分悲伤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刘备没有赢,治国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气概孙权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赢,如果说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该是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吧。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吧。多少人在赞叹赤壁之战的壮阔,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这八十万魏军呢?恐怕没有多少吧,战争的代价就是生命。

  我认为大家都因去读《品三国》,去听听易中天先生的别样三国。如果一个人可以读透《品三国》他办事一定会成熟得多,周详的多。让我们回到当年,回到那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读《三国》有感2

  假期里,我读了这本书。看书名,就想到了《三国演义》,但总觉得“幽默”这个词和《三国演义》怎么也凑不到一块儿去。才看了开头,就马上想往下读,看完了心中是无限的感慨,这就是幽默大侠周锐写的——《幽默三国》。

  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我,我忍不住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喝彩,呐喊。轻松愉快地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那感觉真像几天没吃肉的饿狼找到了一块肥肉,叨起肥肉狼吞虎咽。读完后,我如负释重,但又不由自主地回味着书中妙趣横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在这多众小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谁拿嫉妒金牌”。诸葛亮为了照顾吴国没有一枚金牌,特意举行一场“嫉妒大赛”,想让小肚鸡肠的周瑜拿金牌。眼看周瑜马上就要一举夺冠可半路杀出个张飞,张飞嫉妒关羽的胡子比他长,这可不得了。张飞让关羽喝下能使胡子变短的药水,还好诸葛亮及时发现,制止了张飞。但张飞那陷害兄弟的嫉妒心让评委一致投票。周瑜的嫉妒劲又上来了,一万个不服气,说张飞还是他教的。于是,经过慎重的讨论,评委们最终决定授予周瑜“使不嫉妒的人也嫉妒奖”。 整个故事夸张又搞笑,但笑完之后,又让人深思,嫉妒是病毒,让人失去理智。这一些幽默有趣的故事里实际上都隐藏着一个个真实道理。

  我还悄悄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作业多时看一篇《幽默三国》,还可以放松心情,消除内心的烦恼呢!这样作业完成起来更快,正确率还高呢。

  周锐老师以幽默的口吻,把《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描写的幽默风趣,写出了他们的特征。把深厚的名著内涵和活泼的现代元素融和在了一起,再加上超凡的奇思妙想和智慧的人生哲理,让故事更加迷人,让我们从生活中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喜欢这诙谐智慧的人生哲理《幽默三国》。

读《三国》有感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呀!看那一代枭雄反被其害,前世的繁华,多变的江山,仅是过眼烟云。留下的还是那一片空旷的野地――

  赤壁之战,可谓精彩。但这次伟大的战事,只能在史书中寻找它的身影。

  从桃园三结义到乐不思蜀。英雄的一生,在刀光剑影下荒芜过去。战场的血腥,生活的诡异,让那曾经独霸一方的三国英雄,只留下一幅丹青。

  他们的腰间,系着忠气;他们背上的一条条刀痕,刻着每一次历史的演变。

  在他们无情的刀刃下,敌人的头颅滚入深渊。他们是鲜血的化身,是冷酷的英雄!

  英雄,是智慧的结晶。可在称霸一时之后,却是长夜漫漫无止尽……

  英雄的一生是多么辉煌,但这一切,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生,不过是东躲西藏,挥刀斩六将。

  死,不过是在尔虞我诈之中,一眼万年。

  生活,只是精彩的那一霎那。

  英雄如此,江山如此。

  刀光下的血已干涸,传奇般的三国已遥远……

  英雄的一生,杀人无数。可他们刀下的最后一个灵魂,却是自己。

读《三国》有感4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桃园结义的刘张关、白衣飘飘的诸葛亮,再望去,只见曹操与刘备正青梅煮酒论英雄……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汉末时期,各路英雄称王称霸,最终只有三国保存了下来。分别是蜀、魏、吴三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直到280年,天下才得以统一,而旗帜上的字,既不是蜀,也不是魏,而是一个大大的晋字,司马家成了最后的赢家。

  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那天早晨,诸葛亮跟着鲁肃来到会议室,等待他的人,不是孙权,而是江东群儒。他们都大神书卷、峨冠博带,神情肃穆,目不斜视,魏然坐成两列。今天的议事堂,学识将变成铠甲,舌战将化为利刃,这场战争,将在谈笑中发生。第一个开口的是张昭张子布,他问孔明何以管仲、乐毅自比。而孔明回答,亮与次二人相比,在寻常不过。众人都发出了惊讶的表情,认为诸葛亮真是狂妄至极。张绍也是一慎,又开口道,玄德公未得先生时勉强自保,如今得了先生。说到这,张绍冷冷一笑,曹军以来,便四散逃跑,敢问先生出的是什么计?大家都是文人,没人大笑出声,但没想到,孔明却笑了。他答到,大鹏一振翅,可扶摇万里,此等神鸟的青云之志,岂是田间燕雀所能体会!孔明此话一出,无人能答。张绍也无话可说,只好坐下。孔明接着又击败了剩下的文臣,终于,黄盖走了进来,让诸葛亮去面见孙权。诸葛亮最终靠自己的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说服孙权、使孙权决定攻打曹操。

  好一个才智超人、忠君爱国的诸葛亮!他在众多谋士面前不仅镇定自若,还用得体的语言绝地反击,让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难道那不是凭借着他的智慧吗?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真不愧是“智绝”!

  书中,我再次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是它帮助诸葛亮成功地说服孙权抗曹;是它让曹操一点一点被挫败;是它让刘备实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完成兴国大业……

  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智慧,才能完成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拥有智慧,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生;只有成为智慧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变得更加大胆与自信,登上成功的顶峰。你不用担心自己的实力,只要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积累智慧,灵活运用,跨出人生中的一大步,一定就是个智慧之人。

读《三国》有感5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有感6

  《三国演义》我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可最近过春节的时候无意的看了一段三国演义连续剧的内容,说的是关羽因为过于骄傲自负而败走麦城,最终痛失荆州,被吕蒙生檎,最后虽然英勇就义,可还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三国有感作文。

  有很多名人前半生丰功伟绩,而下半生却甘愿堕落,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伟人大都前半生做了很多贡献,受世人称颂,而后半生便开始堕落了起来,开始做出一些傻事,有的呢,便开始骄傲自满起来,常常瞧不起人,最终众叛亲离,惨淡收场,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前半生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震惊了中华大地,几乎没人敢与他交锋,可到了下半生,他开始变的骄傲自满起来,就这样让吕蒙钻了空子,痛失荆州,败走麦城,本来他还可以不死的,可是因为他平时瞧不起孟达和刘封,所以他们不来解围,最终英勇就义,一代英雄关羽,就这样败了。

  这种例子真是太多了,就像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爱迪生,他前大半生对世界的贡献真是不可估计,像电灯就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发明物,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晚年也同样骄傲自满起来,真是可悲啊!

  以上例子说明了,骄傲自满会使人堕落,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这样才能有大的成功,当然也不是不能骄傲,骄傲可以,可自满不行,如果获得了一些成功,就要好好奖励下自己就可以了,不要自满。

读《三国》有感7

  〈〈三国演义〉〉是一部名著经典,在罗贯中的笔下,叙诉了一个又一个的情节,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些人物里,我最佩服义薄云天的关羽了。

  在桃园三结义之前,张飞和刘备认识了关羽,他说的一句话使我感慨万千:“快拿酒来!别误了我去投军!”这说明了关羽是个有血性的汉子,愿站起来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

  在曹操正为华雄而苦恼时,一个雄浑的声音便喊道:“我愿意出去斩下华雄的人头!”那就是关羽。在袁绍看不起关羽时,关羽却无所畏惧,并立下军令状,说如果不胜华雄,甘愿被砍头。不出所料,在曹操为关羽斟上热酒等待那会儿,酒还未冷,关羽便提着华雄的人头走了进来。这也是关羽的“义”。

  刘备徐州战败之后,关羽被困,曹操看重关羽,他马上派张辽去劝降。可关羽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宁可头断,也不屈服。可他为了两位嫂嫂,也只能忍辱负重。他的做法也可以说是“义”。虽然曹操给关羽许多金银、美女,关羽也无动于衷,全部交给两位嫂嫂。曹操给他新战袍,他也把新袍穿在里面,仍把刘备送的新袍穿在外面,说看到旧袍就仿佛看见兄长刘备了。真是个义气人士。

  和关羽相比,吕布就“不义”了,他贪图美色,本是董卓的义子,司徒王允为了保住大汉的江山,就必须铲除董卓和吕布。于是他派出舞女貂禅,让他们为貂禅而争起来。最后,吕布听从王允,杀死了董卓。真可称之为小人。

  如今,人们已对这个“义”看得

  很轻,经常为一些小利而出卖朋友、民族、国家的利益。我想,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讲个义与诚信。中国人一向以诚信为本嘛。一个人如无小“义”,绝难成大气候。

读《三国》有感8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五胡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秦王苻坚,它是各有眼光有气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输了,加上其又是个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统汉人史学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难堪。若比较当时的前秦与东晋,就可以发现其实在苻坚统治的秦国,可以说是朝气蓬勃,与唐太宗的气度和架势有得比。只不过在“淝水之战”离奇失败,就被人说胡人是败类。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却自然而然地把曹操当成了坏人,我认为,曹操不会如小说中所说的没用,只不过书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国,且次书以刘备开头,读者很自然的就把他当成主人翁,加上现在对刘备的仁慈之类的赞美太多,当然就把曹操发动的战争说成不仁不义的侵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不是人?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诛之?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书中虽把诸葛亮神化了,却不能改变历史: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却安不了天下。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有感9

  他是历史上一个拥有绝对魅力的男人;

  他是令我绝对欣赏的一个英雄。他不是别人,正是公瑾,周瑜。

  很小的时候,六个字让我印象深刻;既生瑜,何生亮。老师告诉我,这是周瑜说的,大致的来讲,周瑜是这么个人,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诸葛亮活活气死,教育我们,定不要像周瑜一样,要心胸开阔,否则就会被妒嫉蚕食。

  于是,周瑜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摆在我面前,直到我长大。渐渐的,我发现,周瑜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着实被过于看低。

  首先,这位江东名将绝非传说中的小气。《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而且,周瑜也是一个漂亮之及的英雄,《三国志》中说他:长壮有姿貌,也提过:吴中皆呼为周郎,郎,是对青年男子的称呼,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周郎通俗的说法就是"周帅哥"当然,一个人的美或帅,不仅仅指外貌,更含有内在的修养与气质,周瑜不仅内外皆有的帅,更是一个艺术家,有句话"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郎在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演奏得是否正确,如果哪个音不准,便会回过头去看,这该是对音律何等的了解才能做到?

  而他,公谨,不仅仅是音律上的完美的才子,更是战斗中的一级指挥,周郎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啊,赤壁之战中,他身任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将"以少胜多"发挥到了极致,想想当时的情景,周郎立于江边,运筹帷幄,火烧曹操连环船,这时的周郎该是何等光彩照人!

  在二十几岁时,周郎就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同时迎娶美人小乔而归。

  如此一个内外兼修,四处得意之人可称一个有绝对魅力的男人吧?

  大江东去,滚滚长江水洗涤了多少岁月,多少英雄豪杰,历史的事没有一个至今活着的人亲眼看到,大家都只能在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历史记载中得知一二,再加以自己的润色,没有人明白个中真伪。

  或许周郎真的是被深深误解,又或者周郎确有嫉妒过孔明先生的才干,可又如何?

  想去,周郎一直是如此优秀,可又突然杀出一个诸葛孔明,两人是如此想像,都深受世人的膜拜和敬仰,或许,太过想像的人相遇本就是一个悲剧,总是无法避免的相比,然后是另人扼腕的疼痛。

  我是个人,我喜欢的也是人,传说中的孔明先生似个圣人,而公瑾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他的优秀,他的完美另人动容,而他所富有的"负面新闻"又让人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他像面镜子,映出了人性的最美与最丑,而就是这样,他的真,有让我切切地感到他的存在,让我发出来自内心油然而出的欣赏与喜爱。

  滚滚江水东际流,大浪淘尽千古英雄,数无数风流人物,我独爱公瑾周郎。

  搁笔的瞬间,我想起的几句诗: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见强虏灰飞烟灭

读《三国》有感10

  读了三国以后我发现三国里有很多英雄,也有很多忘恩负义的人,尤其是吕布,他为美色而杀董卓,为美色竟然杀了自己的义父;为钱财他杀了丁原。董卓的脾气很暴躁,若谁犯了一点错,就要杀掉他们。

  曹操乃是一名英雄,他带兵打仗,败仗很少,只是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了。关羽、张飞、刘备桃花三结义,他们的关系很好,为兄弟两肋插刀。

  在故事中,最精彩的是,刘备、关羽、张飞和吕布战了三天三夜把吕布击退了。还有孟获为自己打了一个天下。

  三国的故事还有很多,希望你细细品味。

读《三国》有感11

  暑假里,我读了好几篇《幽默三国》,这本书既风趣,又搞笑,时常令我捧腹大笑,其中给我印象深刻而又深感惋惜的人物是周瑜。

  周瑜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可善妒,心胸狭窄。周瑜嫉妒诸葛亮,嫉妒得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诸葛亮几乎每时每刻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比我棋高一着?为什么诸葛亮是天下第一聪明……周瑜每天都会想得夜不思寐,他几乎都快疯了。对于老好人鲁肃的苦苦相劝,周瑜连半句都听不进去。冬天,周瑜堆了个像诸葛亮的雪人,然后打它的脸,直到把诸葛亮打得面目全非。

  周瑜每次做一些伤害诸葛亮的事,都不会有好下场:他想让诸葛亮生气,减短寿命,结果怒气全在自己身上;他往诸葛亮家放铁蛀虫,结果自家发大水;外星人来访时,周瑜用导弹轰打诸葛亮,却把自己的都督府炸平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周瑜气得吐血而亡。

  由《幽默三国》中的周瑜,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他们都非常聪明,可都心胸狭窄、小鸡肚肠,凡事斤斤计较,喜欢算计、伤害别人。结果没有一个好下场。

  其实,我们的身边,何尝没有像周瑜这样小心眼、心胸狭窄的人呢。小张和小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后来小李晋升主管,小张非常妒忌,逢人就诋毁小李,说他工作不努力,计划是抄袭的……一对好朋友反目成仇,小张最后在公司也无立足之地了。再比如繁华路段上有两家饮食店,因为一家比另一家有特色,所以生意红火,而另一家生意日益冷清,生意差的那家店主竟因为嫉妒而投毒,结果铛锒入狱,真是害人害己。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地理解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做人,要心胸开阔,别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当别人做得比自己好,比自己强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去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勤奋赶超别人,千万别像周瑜那样,因别人比自己强而嫉妒,千方百计地去算计、陷害别人,那样的话迟早要遭报应的。

读《三国》有感12

  一般人眼中的三国,是一部打打杀杀的战书,也是一部机谋算计的权术。曾经有人说,老来不该读三国。这是因为年老更适合舒缓节奏的书本,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剑气、峰回陡转,易引起激愤情绪,这对于心脏功能渐趋衰弱的老者,确实不适。在我眼里,我也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场面,也不喜欢到处计谋兵策,因为不懂兵术,所以书中多处所用策略也完全不懂他的精要所在,于我,实话而言,某些地方类似于对牛弹琴吧。

  但三国于我完全不是一本攻城略地、权算机谋的书。当然,看到曹操、刘备、孙策三个大boss一步一步壮大势力,扩大版图,看着他们之间的你来我往,确实也很吸人眼球。更吸引我眼球的是罗贯中在文中使用的文字,他刻画出来的形象。会十分感叹,他的文字像有魔力,人物一出场,好像你就可以看透他的性格,甚至有些人物竟然还能看到他的结局。我很喜欢他用一些“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燕颔虎须”“细眉长髯”等词,甚至有些词看起来都不知道到底这个人长什么样,比如“燕颔虎须”这个,如眼的颔,似虎的须,这到底是怎样的颔与须?虽然我脑海里勾勒不出具体的模样,但我能够感受到这个人定然虎势熊熊、才能不凡,当然,会是个粗鲁的糙汉子,可能力气还很大。

  我也喜欢看到,曹操还没有成为奸臣之前,他那种救济天下的雄心,当然,也不否认后来他选择了任人辱骂的道路也是为了救济天下,不过曾经寄希望于汉室,之后选择寄托于自身。在他们三大势力还没有正式形成鼎立之势、还在为汉室招兵买马之前,他们那种国家有难,大丈夫岂敢怯退之的宏大场面令人感慨,这大概就是深植于中华儿女心中的家国情怀吧,几千年后如此,几千年前亦是如此。

  此外,也喜欢看张飞毛毛糙糙的样子,他不像刘备与张飞那样,能多方面去思虑,但他的个性是讨喜的,不藏着掖着,直来直去,讨厌就打,喜欢就说,他这样倒有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直男”了,比如他看作恶多端的督邮不爽,直接闯进府邸,绑其在马厩杆上,顺手就折柳条打上几十次。他不在乎官,也不在乎名声,他注重的是个人性情,我喜欢他这一点,但也很明白,这种性子注定了他的结局。

读《三国》有感13

  前段时间,我在图书馆里读了一本好书《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书里讲的是三个国家,魏、蜀、吴相互争斗,相互联络,最后被晋统一天下的故事。

  令我最受感动的一员大将就是赵云(字子龙)了。赵云身上有许多优点,几乎没有一处缺点。最重要的三个优点就是他忠诚、勇敢、品德高尚。比起他来,我远远不如他。

  记得一年暑假,爸爸带我学游泳。我来到水池旁边,看着比我还深的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皱起了眉头:“水这么深,到底……下不下去呢?”我走到楼梯旁,脚刚碰到水,就头脑发涨、腿脚发软,一个倒栽葱掉下去。我不停地在泳池里扑腾,脚划来划去,手挥舞着,但我忍住了没叫,马上摸着梯子爬上去,再也不敢下水了。

  也是呀,同学们,我们就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像赵云打胜仗一样吗?

  我们当然可以,只不过没有一颗勇敢的心。

读《三国》有感14

  大家知道四大名著吧,对了,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我最近读了三国演义,它描述,刻画了200多种人物,使我受益匪浅,很有感触。特别是对里面的人物、战策、三大战略非常喜爱。

  在《三国演义》里面,我最敬佩的是赵子龙。赵子龙单骑救主大家应该听过吧,赵子龙单骑救主时,刘备的一个夫人为了不打扰赵云(赵子龙)救阿斗,便翻身跳下了枯井。我很感动。赵云没办法,只好推翻土墙,掩盖枯井,抱着刘阿斗,杀出重重围困。当他出来时已经血染战袍,人疲马惫。但他还是亲手把阿斗交给了刘备。赵云从这点可以体现他的忠诚。还有一次,也是为了阿斗,是孙权想把嫁给刘备的孙尚香给骗回来,便叫他带上阿斗。赵云知道刘备最喜欢小阿斗,便舍命在船上救出了阿斗。还有诸葛亮哭周瑜那次,要不是赵云保护着诸葛亮,吕蒙早就把诸葛亮给送上天了。要是赵云不忠诚,他会冒着危险为诸葛亮挡刀吗?当然,赵云不仅忠诚,而且武功也很好。我们可以从赵云单骑救主看出,他一个人就可以战胜曹操的数十万大军。还有,赵云可不是马超和吕布一样有勇无谋哦,他在刘备准备娶孙尚香时,想到孙权会想抓刘备,不出他所料,他果然窥到了刀斧手,报告给刘备。关羽死后刘备很伤心,赵云马上料到不测,慌忙和诸葛亮阻止刘备带着愤怒和未站稳脚跟的军队强行出兵。

  诸葛亮也不错,为人忠诚,机智多谋,造出了木牛流马,连弩。我非常喜欢,非常崇拜他。但我有一点觉得太可惜了,上天不惜英才,三次北伐都失败。最可恨的就是诸葛亮放火烧司马父子时,老天下雨了,不然司马懿死了,蜀国就不会败落的这么快了。

  大家知道三大战略吗?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它们有共同的特点:谁发动的谁输。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赤壁之战曹操发动的曹操输了;官渡之战袁绍发动的,袁绍输了;夷陵之战刘备发动的刘备输了。所以我想说:“不要战争!不要发动战争!小日本打我们也不是输了吗!”

  可见三国演义里的人很像我们现代人,我们要在他们身上取长补短,做一个棒棒的人!

读《三国》有感15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说。今天我看了它,颇有感受。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一波三折,有“雨后彩虹”之妙,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凡闻之奇者,文前必有声,文后必有余势。”本是董卓收吕布为义子,反弄出吕布杀董卓;本是董承歃血为盟敌曹操,反弄出曹操诛董承;本是孔明三气周瑜,反弄出孔明哭周瑜;本是孔明擒孟获以定后方,反弄出孔明七释孟获……这些波澜起伏的情节使这历史小说变得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势。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更是别具一格。胸怀大志的刘备,智勇双全的孔明。鬼计多端的曹操,憨厚老实的鲁肃……个个都有血有肉。然而,给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那盖世奇才——孔明。

  孔明才华横溢,空城计、借东风、智算华荣……无一不体现出他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孔明深知周瑜是嫉妒自己的才干,以造箭这件事来刁难自己。可孔明却立下了军令状——答应周瑜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枝箭。孔明请鲁肃借自己20只草船。草船上盖着青布幔子,每艘上放有草把子。到第三天四更时,利用曹操多疑、江面上有大雾,他决不会出兵,只会放箭的特点,从而成功地“借”到了十几万枝箭。天亮返回时船顺风顺水,撤退快。孔明终于使周瑜的阴谋没有得逞。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是不能硬拼,只能智取的。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教我们等差数列求和,它的

  项数共有几项是一个关键。这回,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目是:1+3+5+7+……+45+47+49。我顿时傻了眼。前几题的公差全是1,最后一个数是几就有几项,可这回公差是2,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数吧?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那该死的思路也还是出不来。突然,我猛地发现3-1=2,2中有一个公差2,1+1=2,三是第2项;5-1=4,4中有两个公差2,1+2=3,5是第3项……以此类推,那么49-1=48,48中有24个公差2,24+1=25,那就有25项。我算出了项数,心中像乐开了花一样,高兴极了。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每一章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读《三国》有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读《三国》有感(14篇)03-25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8篇)03-07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8篇03-07

读《自律》有感(通用7篇)03-14

读《骆驼》有感通用15篇03-08

读《春》有感通用15篇03-05

读边城有感通用15篇03-21

读《狗》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皮囊》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散步》有感(通用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