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焦虑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2-04-23 14:53: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焦虑的人》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焦虑的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焦虑的人》读后感

  《焦虑的人》读后感 篇1

  《焦虑的人》属于那种打开不舍得放下的书,几个小时可以看完。整个故事情节谈不上特别吸引人,但是书中的描述处处流露出生活的智慧。一个中年妇女由于丈夫出轨自己的女上司,丢了工作,丢了家庭,丢了女儿的抚养权,没有钱交房租;在新年来临的早晨决定拿枪去抢劫一家银行,银行是无现金银行,没有抢劫成功的劫匪在逃跑的过程中闯入一家特价公寓售卖现场,劫持人质。警察成功解救出人质,却找不到劫匪,现场有血迹和枪声响起。警察父子在全力追踪这个案件,随着案件的开展,意想不到的转折出现了,老警察故意放过了劫匪,并且为劫匪指明了一条逃跑道路。

  故事的开头是警察分开询问在场的每一位证人,证人的言辞看起来找不出丝毫破绽,但是嫌疑人不可能凭空消失。随着询问过程的开展,事件的全貌一点点展开,询问人、被询问人背后的人生故事也在展开。年轻的警察少年时期在同一所大桥目睹了两个准备跳桥轻生的人,他没能救回第一个中年大叔,救回了第二个青春期女孩。年轻人从此立志成为一名警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看房的富有银行董事,由于受到抑郁情绪折磨,看房成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仅仅是为了观察其他看房人。

  在劫匪劫持人质时,人质和劫匪之间开始聊天,还发现了藏在卫生间赤身裸体假扮“兔子”的职业捣乱人,藏在通风口的房地产经纪人。书中对于孤独、婚姻都有独到的见解,“孤独就像饥饿,你吃到东西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多饿。”当你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当高质量的陪伴存在时,才会意识到曾经是多么孤独。“你迟早会跟一个你看不懂的人结婚,然后在你的余生中试着看懂她。”看房的两对夫妻,彼此都十分恩爱,“她是我的每一天,是我的整个世界,有趣的人才能陪你一辈子。”因为有喜欢有爱,才能忍受对方个人的爱好所带来的种种不便。

  书中传达了对于生活积极的态度,“尽力而为,即使知道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们今天也要种下一颗小苹果树,挽救那些可以挽救的东西。”

  《焦虑的人》读后感 篇2

  先是几天前在读书会听了这本书,不过音频毕竟时间有限,表达的内容有所取舍。我就到这里来看看电子书。不得不说,这本书集合了好几本其他书的核心观点。

  这本书呢,从五个维度支撑“掌控”这个论点:运动饮食睡眠暂停心态。

  运动的内容和其他书类似,如《运动改造大脑》,《跑步圣经》强调跑步的节奏关注点不在时间,而在于自身心率的有效区间,首要关注心肺功能。我觉得看另外两本会更具体解释,因为它们主题只谈运动和跑步,而掌控这本书有其他内容涉及,所以相比较不算太详细,但是核心观点基本表达到位了。

  我觉得关于睡眠,看《睡眠革命》这本书就够了,因为吧……作者也基本从《睡眠革命》里提取关键信息,且那本书自然就更全面解释如何拥有优质睡眠。

  饮食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这几个主要成分展开,也讲了维生素等信息,可以了解,这里饮食是围绕运动涉及的内容,还是可以避免一些误区,减少不必要的智商税的哈哈哈!

  心态和暂停,其实我把作者说的休息改为暂停。因为书里说的休息,和积极暂停如出一辙,都表示懂得在前进路上学会放慢速度,不外化于物,而是内化于心。这部分观点我觉得都可以归于心理学,作者说的很多内容,可以做参考,不过核心要义我觉得可以通过其他心理学书去反省,自我调整。

  我觉得,这更像一本走过人生经历后的回顾吧,是收获的分享,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但是深究书里提的五个方面,即运动睡眠饮食暂停心态,还是各自找专研的书看,会比较能针对自己当前状态做适合自己的调整。

  总而言之,这更像一本一个懂得自省的过来人说的一些忠告和思维认知的思路,而书里提的五个方面,究其根本,建议去看专门整本只讲某一块的书。

  《焦虑的人》读后感 篇3

  试图用简单的几段话介绍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新作到底有多好看,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这位写过《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时间的礼物》、《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等好多本畅销书的北欧治愈系猛男作家,明明每本书的气质都惊人的一致——贯穿全文的吐槽口吻,且冷且欠且幽默;活灵活现,如一镜到底的跟拍似的细节描写;读起来毫不费劲,但是峰回路转那么几次之后终于显露的悲剧内核,总让人想要掩卷叹息。

  但差不多也就是看到眼泪将掉未掉的时候,他又突然会把你拉到壁炉旁的沙发上坐下,端给你一杯加了浓浓糖浆的咖啡,浓郁,又甜的十分通透。

  但即便你在阅读之前就已经知道书里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故事,你还是会难以避免地被他故事里强烈“抓马感”(Drama)彻底击败。

  《焦虑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巴克曼式”故事。

  故事的开头并不复杂,冷幽默气质在开篇就几乎拉满了——新年前的清晨,一个焦虑,而且看上去还有点儿蠢的中年人决定成为一名银行劫匪,于是举着一把玩具枪冲进了一家银行。

  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劫毫无意料地失败了,劫匪慌张地逃进了一栋公寓,但在公寓的顶楼,劫匪凑巧遇见了一群正在看房的买家。

  来都来了,也实在没有空着手回去的道理。于是,银行抢劫临时变成了人质劫持。

  然而,虽然劫匪手上有整整八位人质,但因为临近新年,警察局只有两位警察能来处理案件。2:9,楼里楼外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彼此僵持了一天后,万万没想到,人质被放了,劫匪消失了。

  警察们试图问清楚那一天公寓里发生了什么,但这八位人质每个人都开始和警察倾倒自己一肚子的焦虑和疑问:投资失败、金融危机、跳桥自杀、怀孕恐惧、离婚、丧偶、亲子关系破裂、被迫长大、孤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每个人的故事里,“生活不易”这四个字都写得快透出了纸背。但即便他们几乎讲完了人生所有可能遇到的难,就是不说劫匪的去向。

  在故事背后里藏着另一个故事,品一品,巴克曼的妙处就是在这儿了!

  在讲述他们的人生时,巴克曼用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叙事方式,审讯口供、公寓里的回忆、每个人过去的故事,三重时间线交织递进,极其细致地拼接出了每个人的内心梦魇,还有他们之间,那场愚蠢的抢劫与劫持背后,某个神秘的连结……

  但巴克曼毕竟是巴克曼,即便这些复杂链接的个体故事真的焦虑地让人想要扯开衣领去透透气,但当读到最后,你会发现:

  也许整个故事都是一场骗局……

  这或许就是你明明知道巴克曼的每一种套路,但是每一本书都依旧能给你带来完整体验的原因所在吧。

  《焦虑的人》读后感 篇4

  《焦虑的人》是一部由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所著小说,其主要描写了一个行动失败的劫匪仓皇之中逃进一间位于大楼顶层的待售公寓,里面全都是正在看房子的潜在买家。由此开始,抢劫案变成了劫持人质案。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没有对峙、没有致命一击,漫长的一天过后,八名人质安然无恙得到释放,劫匪却完全不见踪影。警察对人质逐一展开讯问,却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抱怨和疑问,可是谁也说不清楚并且不关心劫匪究竟去了哪里。

  一本治愈低谷人生、努力生活的暖心小说;一篇致谢身边贵人、感恩忠实读者的章节;一段思维发散、语言风趣的对话都使读者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温度和作者的真诚和可爱。

  一本书

  前几章的证人讯问模式稍显枯燥单调,不过这一问一答的对话让人物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警察父子的单纯认真到目击证人们的性格迥异,其间角色都各有风格。书中的很多隐晦的比喻和抽象的暗示也让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引人深思。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买家们,却被那个年轻警察经历过的童年事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童年

  银行劫匪并不是生来就是银行劫匪,没有人是。只不过为了亲爱的猴子和青蛙(罪犯的孩子们),麋鹿会做出任何事。故事中部分段落急速的角色转变让人措手不及,她在说话;她却在抽烟;她又在橱柜里思考;她正在通风管道里平复心情。她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她在丈夫世时精神出轨,却又在丈夫去世后假装他还活着来慰藉自己;她是一个深爱丈夫并愧对于陪伴家人的妻子,为了满足丈夫的爱好,不惜花钱来帮助丈夫;她是一个孕妇也是妻子,说话鲁莽却性格善良;她是一个深爱着妻子的“丈夫”;她是一个因经济事故饱受精神折磨的银行资本家,在她眼中,资本家是维持市场稳定的主体。他是一位为人善良、与妻子相互热爱的丈夫,有着奇葩的爱好并每次都能满足,但从没想过是妻子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是一位被“请来”的破坏工,被一对夫妻爱情所感动而愿意一直帮助他们。银行家扎拉、老奶奶艾斯特尔、孕妇茱莉亚以及她的伴侣卢欧,曾经是高级分析师的安娜-莱娜和她的丈夫罗杰以及破坏买房体验职业者伦纳特,这八名人质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却从没想到彼此的时间线会紧紧缠绕在一起。

  人生

  “宣布别人是白痴轻而易举,可前提是你得忘记做人有多么难——难到把人变成白痴——尤其是当你打算为了别人而去做一个大好人的时候。”

  最明显的是八位买家都有互称对方为白痴的时候,但是最后他们甚至和警察父子联合起来做了最白痴的一件事——帮助劫匪逃跑、提供串通口供。

  “有的人跑起来像猎手,而他却跑得像猎物。”

  杰克童年时期未能救下的男人成了他的梦魇。人前他在追捕罪犯,人后却被回忆折磨。

  “我们不想孩子按照我们的步调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追求我们的梦想。”

  孩子童年的经历是浸泡在父母的梦想中的,长大以后被磨一磨放到领导的嘴里时,有自己的本身的`香味才是难得可贵的。

  “当你不知道谈论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时,那么谈论工作还算是比较容易的。”

  “因为步入成年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会被迫意识到,绝对没有人在乎我们。”

  “我们偶尔也会环顾四周,比如在工作场所、家长会或者马路上,惊恐地发现其他人似乎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是唯一需要假装的人。”

  随着大学体验的深入,越来越能体会到成年人的生活和学习是融为一体的,随着年纪的增长,琐事堆积,成年人的压力也越来越清楚,以前看过其他up主说,以前学习都是要有仪式感,好的文具、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但长大以后,生活自理、工作附赠的琐事会使学习的环境极速下降,学习的时机变得见缝插针,可能你会坐地铁的同时读书,会在下厨的同时听书。对知识的渴望变淡,但对知识的需求却越来越强烈;时间越来越永恒但心境变得越来越快,圈子变得越开越小但野心却变得越来越大,朋友变得越来越少但联系人却越变越多。成年人的世界真是充满矛盾。

  “你只能穷得什么都买不起,绝对不会有钱到什么都不稀罕买。”

  “买不起”只会是苦味和酸味的混合体。

  “在这个人挤人的世界上,你能买到最贵的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包下的餐厅,私家园林,小班制的贵族学校,米其林厨师上门服务,接送的专车专机无一不在体现距离的价值。我们都说阶级之间有距离,阶级之间最显著的不同是资产;可以说距离彰显了资产,而资产提供了距离。就现在来看,拥有个人的距离圈代表了优雅、成熟、成功、得体,在各大秀场上,距离给模特们发挥自己优雅的姿态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一个位于全球五百强企业、全球最高大厦顶楼办公室里的老板也绝不会让自己的办公室和别人合串在一起,这个时候距离代表了舒适的空间、新鲜的空气和惬意的时光;对于一位深夜在旁无一人的大厅挑灯夜读的学生来说,距离此时就是精神宝库的丰盈,是考上大学的梦想,也是自力更生的笃定和强者才能享受的孤独。

  “你心里必须一直有主意,才能及时地拿定主意。”

  “一直有主意”代表着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建自幼立,心中坚持着正确的信念,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假如坠落的时间足够长,你会以为自己是在飞。”

  这句话也是我选为标题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的原因在于它其实和之前一个火过的词语有关——舒适圈。假如无法跳出舒适圈,我们会以为自己还在进步;假如无法跳出舒适圈,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否误入歧途;假如无法跳出舒适圈,我们会为微不足道的利益沾沾自喜;假如无法跳出舒适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悄无声息的灭亡。

  “她们只会在她过生日时高高兴兴地打来问候电话,其余的时间就把她当成一件不受岁月影响的漂亮装饰,只在圣诞节和仲夏节的时候拿出来摆摆样子。”

  母亲

  如果地球灭亡了,假设你已婚且有了小孩,只允许带一个人离开地球,你会带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带孩子,他们会说,孩子是自己最爱的人。是啊,那么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又有了他们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的他们应该被谁带离地球呢?父母老了就该被当做装饰品吗?谁又没有年轻过,难道人生只能在年轻之时闪耀吗?没有长大的孩子认为父母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老的父母总是会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和父母的状态从我们一出生开始就被放在了跷跷板的两头,有的人总会生长,而有的人总会老去,我们走向成长、地球走向消亡的过程就是父母被遗落在地球的过程。我建议,在我们力所能及之时,做些不会后悔的事。

  “他适应不了死亡带来的语法改变。”

  消逝

  爱一个人,是从路旁的野花绽放到草芽生长都能想到自己所爱,落笔抬笔都是爱她的文字,语法改变会唤起斯人已去的事实,这个小细节会使人悲伤到无以复加。

  “一个人需要有机会自我说服,相信自己并不仅仅是昨天犯下的一切错误的总和,我们也是所有自身选择的总和,以及未来的每一个昨天的总和。”

  性格不单是昨日经验的总和,如果只是昨日经验的总和那么我们不可能成长,性格应该是昨日的经验、今日的感悟以及明日的期待共同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最后,希望每一次的选择都能使我们变得更好!

  我们没有必要做到别人眼中的最好,只需要做的比自己更好就好。每一个焦虑的人不仅承受着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他们也是在跟自己较劲,希望自己、家人甚至世界能变得更好。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不要逼迫自己过度劳累,不要在意别人眼光,不要把每件事往坏处想,世界上总会有人关心你,总会有人想并且能帮助你也一定会有人爱你。

  总有人悄悄爱你

  世界那么大,放下焦虑去拥抱世界吧。

  此上就是《焦虑的人》这本书带给我的巨大力量和宝贵经验。

  致敬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焦虑的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职场焦虑症患者08-25

如何克服职场焦虑症11-19

职场焦虑症的起因08-24

职场焦虑症的表现08-24

帮你克服职场焦虑症08-12

职场焦虑症怎样克服07-11

如何有效改善中考前焦虑02-02

上班族的焦虑症01-18

职场焦虑症白领的紧箍咒07-30

跳槽焦虑症侵袭职场白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