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四世同堂》有感

时间:2021-12-14 10:16: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四世同堂》有感集锦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四世同堂》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四世同堂》有感1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她哺育了我们成长。可几千年过去,她也承受了千灾百难,美丽的面容千疮百孔,我们的职责就是捍卫她,保护她!读了《四世同堂上》后,我的爱国之情更加强烈。

  书中主要讲述了祁家四世同堂在北平的一个胡同里生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祁家顶梁柱祁瑞宣虽然想参与抗战,但迫于家中需要只好留在北平。三弟祁瑞全在他的鼓励下逃出北平去抗战。可二弟祁瑞丰夫妇却去巴结胡同里的冠家,与冠晓荷一同为日本人做事,成为了汉奸。不仅如此,冠家还陷害钱家,致使钱家家破人亡。可惜最终祁瑞宣被日本人抓去,祁家陷入慌乱之中。

  书中,祁瑞宣的爱国精神令人感动,他有知识有能力,却没有投靠日本人,祁瑞全更是直接上前线与日本人搏杀,他们虽然没有锦衣玉食,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截然相反的是,祁瑞丰和冠晓荷根本不关心国家存亡,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见风使舵,成为日本人的走狗,甚至不惜以陷害他人来提高自己的位置,这种人真是可恨!

  一个国家能否强盛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这让我想起曾经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是真正的英雄,宁愿跳崖牺牲自己也要保卫祖国,他们虽死犹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爱国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董存瑞、杨靖宇……他们懂得“有国才有家”,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这本书真是给我极大的震撼。它让我认识到: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孩子,但只要多积累知识,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将来就一定能为祖国打造出更美好的前程!

读《四世同堂》有感2

  书名:四世同堂

  内容简介:在抗日战争年代,北京一个小胡同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个小胡同里,有正义、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人,也有阴险狡诈、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汉奸、走狗,还有老实本分、挨饿受冻的游民,这些人物在一起,构成了许多可喜可悲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这本反映当时民生社会的疾苦和汉奸们献媚讨好、挥金如土的小说——《四世同堂》。

  读书体会:

  又来拜读老舍大师的杰作了,读老舍的书,觉得非常美好,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就像我在《平凡的美》里说的一样:这种美是平平淡淡的,值得每一个人去赞扬,它像水一样,冲淡你的情绪,让人把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它像一朵云,无处不在地陪着每一个人,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需要这种美,需要这份情感。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一个国家,必定有忠爱他的公民。这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国家是一个团体,我们是这个团体中的人,更要爱护她,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我们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是一个精神,他的全部精神来源是他的公民,国家是人建立起来的,就需要人来爱护他,可是在祖国困难的时候,那些汉奸小人们见风使舵,投降了敌人,扰乱民心,这些人就像墙头草一样,一看见自己的国家不行了,马上投奔敌人,而且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人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在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爱国这两个字,他们心里装的,只有金钱和自己。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可不单单是喊口号而已,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争气,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随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老舍用这本书告诉我们:爱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而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老舍大师用平淡的语言,不仅描述了整件事,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更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读着这本书,对老舍大师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读了这本书,我想告诉大家,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有爱国的心,还要有爱国的具体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读《四世同堂》有感3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去年大概6月这时候结束的一本书,至今可能里面详细的情节慢慢地从脑海中褪去,但是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时常浮现在脑海深处。在此,回顾之前的读后感,又增添了一年之后此时的所思所想,仅以此文作为记录!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仿佛有种自己与那个时代隔离的恍惚感。

  北平起风了,可是这风却依旧让人感到瘆得慌。没有缘由,胜利的喜悦在长久的压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脸上丝毫看不到,依旧过得战战兢兢,似乎从被侵略、被压榨的阴影中还没有走出来。看着日本使馆的摧毁,看着日本人一点点地撤离,他们仿佛才有了一丝丝的知觉:中国胜利了。

  在北平沦陷的日子中,并没有通过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将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透过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鲜明特色的人物,将一段历史呈现在眼前,反衬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许多,你常常难以去想象,那个受屈辱的时代,那些老一辈的人究竟有些多么坚强的毅力,从那个艰苦的年代中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会感叹,我们身处现在的时代,是有多么地幸福,和那时相比,现在的生活充满太多可供让我们享受的东西,你可以周末携两三好友去看场电影,你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去学习阅读,你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去你喜欢的地方旅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于当今和平的年代,在那个战火弥漫人们愚昧的年代,一切都变得那么奢侈!

读《四世同堂》有感4

  她,一个文文弱弱的女子;她,戏份不重,却扮演着孙媳、儿媳、妻子、嫂子、母亲、管家这么多的角色;她,一个最忍辱负重却又隐忍不发的机敏女人;她,一直坚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她的生命和这个家里的挂钟一起摆动着……她,就是韵梅,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微不足道但却不可替代。

  上有老,下有小,用这句话形容韵梅的处境再准确不过了。在那个战火纷飞、人人都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上要顺承老人的心意,下要照顾、教育子女,还要给丈夫筑建一个温暖的港湾,尽己所能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啊!而韵梅,这个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弱女子做到了。她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操劳着、奉献着:照顾生病的老人、安慰失意的丈夫,还要护着孩子不受欺负,更要让全家人都吃饱饭、吃好饭……她不辞辛苦地付出着,为了她爱的这家人,从无怨言!即使面对丈夫的无端冷淡,即使小叔子是那样粗暴无耻,即使天上还挂满星星的时候就去排队领粮,即使巡警的鞭子在脸上抽出一道道深深的血痕……但为了这个家的和睦,她无怨!为了这个家的幸福,她无悔!哪怕有再多的即使,她还是坚强地屹立在那儿,在国难家患中撑起了一片天空。真不知道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如果少了她,该怎样继续运转下去。

  其实,韵梅的默默操劳、默默奉献,她温柔的心、伟大的爱,她无私无畏的精神、永不服输的心灵……正是那个特殊时代中国一个普通妇女的缩影:当北平沦陷、抗日战争爆发,她们走出家庭,心里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国家;虽然不能像男人一样亲临战地,但她们平凡生活中的勇敢和坚强,是对国家、家人和亲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我又看到了默默走在夜色中的她,文弱但却坚强……

读《四世同堂》有感5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小说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在描写汉奸时,老舍先生显示出充分的讽刺与幽默才华。冠晓荷与蓝东阳是小说中的汉奸形象代表,“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一堆牛粪,冠先生是个很体面的苍蝇。”而老舍先生用极妙的笔法对蓝东阳做伪日汉奸时道:“蓝东阳的相貌先引起试官的注意。他长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觉得他的相貌是一种资格与保证——这样的人,是地道的汉奸胚子,永远忠于他的主人,而且最会欺压良善。东阳的脸足以引起他的注意,恰好他的举止与态度又是那么卑贱的出众,他得到了宣传处处长。”

  作者对于动词是精益求精——“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无耻形象,而且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的清清楚楚。“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勾引”一词用在女人上,而此处,用在瑞丰上却极为恰当,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想要大家关注他的不劳而获的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中,刻画的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祈老人,他是“四世同堂”中祁家的长者,是守着“老规矩”坐着“老生意”的旧式商人代表。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计。当侵略者点燃的战火烧到家门口的时候,他还一厢情愿地力图包住自家的安宁。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闻。当战争初期时,他认不清侵略者的野心,但随着残酷的战争击碎了他晚年无忧无虑的幻梦,在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反抗的种子。

  我最喜欢里面的祁家第三代祁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而对于北平,几乎每一段都有作者对于北平季节、风俗、建筑、文艺等等深情描述。如老舍先生描写北平的夏天:“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活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茶。‘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接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舒爽地吃半天茶,砸几块酸梅膏,或呷一碗八宝莲叶粥。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潭或高亮桥的两边,在河边的古柳下,做半日的垂钓。”老舍笔下,人不离城,城不离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关的。

  《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小说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汉奸没有好下场,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体现。通过爱国诗人钱默吟,祁瑞宣后来与老三一起抗日等,歌颂民族气节和中华民族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抵抗精神!

读《四世同堂》有感6

  《四世同堂》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小羊圈胡同百姓那些家长里短的事,保守固执善良的祁老太爷、隐忍睿智的瑞宣、铮铮铁骨的钱先生、汉奸冠晓荷大赤包夫妇日常生活,随着抗战的到来,各自反应不同,性格特点越发鲜活起来。

  如果让我们在汉奸与革命者中选一种人去做,毫不犹豫我们会选择革命者。但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把人们为什么会投身于革命写的淋漓尽致,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原因基本上有三个原因,一是有忧国忧民意识,例如瑞宣,瑞全;二是无法受日本人统治压迫而改变原有思想的人们,例如:祁老先生,韵梅;三是遭遇挫折,有更高精神层次的人,例如:钱老先生。从中我要细说第二种人,这种人经过了原有思想的蜕变,经过了多次思想斗争,摆脱了老思想的枷锁,投身于革命中。然而其中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回味,从保小家舍大家,追求和平的老思想再到保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

  每次看到汉奸们巴结日本人的嘴脸,心里很是愤怒,之后是悲凉,这些人不是愚昧无知,是为了个人利益、权钱利益,丢掉了爱国之心或者是糊涂的被人利用。日本人打着“亲善”的旗号欺压中国人,汉奸们帮助日本人宣传,这些人不知道亡国的后果,不知道当亡国奴的下场,他们做事就没有什么后果可言,只顾眼前但没有考虑未来。

  在那个特定环境下如何挣脱日本人枷锁,不让他们的花言巧语与精神诱惑控制自己,不让自己成为日本人的棋子?第一要端正自我态度,不迷恋任何东西,以防抓住把柄。第二不要太空虚,让自己的心灵生活饱满,想得开。第三是处事要得体,不与日本人斤斤计较,为抗战出谋划策,群众们一定要正确意识形势,不要太消极,不要传播反动言论。第四是要对未来抱有希望而不是幻想。所以对于那些迷茫而不知所措的人们,这也许是好建议!

  同时我也想了个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像大赤包这样的人与你做搭档(工作所需,无法调动,你与她要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老板发奖金时她与你发生争执,她硬说你的贡献比她少,而老板又举棋不定,这时你会怎么办,是与她争执还是握手求和还是让她三分?

  最后我想说:人活着,必然要有尊严。敌人就像一个弹簧,你软他就压着你,你硬他就被你压,迎难而上,活出更高的尊严,更高的境界。

读《四世同堂》有感7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读《四世同堂》有感8

  写在前面的话

  读书与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读书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可以丰富思想,提升境界;可以借鉴方法,学习表达。所以,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期编选的作文,均取材于学生自己的阅读。这几篇作文,不但表达了作者对所读作品的感悟,而且联系现实生活表达了自己的认识。这些作文的可贵之处,是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如何从读书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汲取思想的营养。多读书,才能写出好作文,即是编选本期作文的主题。当然,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善于表达,也是这些作文共同值得学习的地方。(刘宇新)

  作品:

  读了《四世同堂》,我百感交集,心中有愤怒,有遗憾,然而更多的却是羞耻和疑惑。

  暂且不说冠晓荷、大赤包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他们坑害百姓巴结日本人的手段确实令人不齿,单说人心本来就有善恶。假如日本人不侵略中国,那些汉奸也会成为为害一方的恶人。然而,最让我感到耻辱的是北平百姓在日本人欺凌下选择的逃避。

  整篇小说有众多人物,基本描绘出了抗日战争期间北平社会的全貌。但在故事里所有出现的人物中,自发参加抗战的只有祁瑞全一个人,就连钱默吟也是在被日本人逼上绝路时才觉醒反抗的。在那个困难时期,善良的北平人都对日本人恨之入骨,面对威逼利诱,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合作,但同时又选择了懦夫最擅长做的事忍耐。

  北平沦陷,城中居民没有组织参与大规模的武装反抗,都极其老实地做了良民,不仅自己遭受折磨,他们一手创造的安定环境也间接地为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我一直不理解,像那些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轻人,他们自然知道武装斗争才是拯救民族的最好方法。他们读过书,不缺知识;他们恰同学少年,不缺精力;他们敢爱敢恨,不缺热血!那这群在当时足以代表中国未来的新青年,为何不愿站起来,领导其他被奴役的人抗争呢?还有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早已在困苦的生活中磨练出了坚强的内心与体魄,有的甚至粗通拳脚,但是他们也只愿在闲暇的时候用最肮脏的语言诅咒日本人,而从不敢考虑奔赴战场从军杀敌。这又是为什么呢?

  祁瑞宣,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形象。他宁可饿死冻死也不愿为日本人做事,但他也认为要把全家四代都带出城去参加抗战是很困难的。然而,毕竟事在人为,只要主观上想逃出日占区,总还是有办法的。想想那些妇女和老幼,完全可以到后方做义民。把北平人困在城中的,是日本人,但也是他们自己。我隐隐约约地,仿佛感受到存在一种外力,在不断地压抑着人们心中的斗争欲望。这难道就是被热爱和平修饰了的中国懦夫文化吗?

  我猛然想起,小说开篇齐老太爷说的只要存够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就能消灾避难。或许这句话反映的民众心理,便是造成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历史的一个原因吧?

  点评:

  自己的发现与永恒的价值。

  《四世同堂》的作者老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人们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的生活,是一部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而高昂同学在阅读《四世同堂》之后,他的感受是为北平人民在日本人的欺凌下选择的逃避感到耻辱。他希望青年学生站起来,领导被奴役的人们去抗争;他希望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民奔赴战场从军杀敌。对此,有人可能认为高昂同学有些幼稚、偏激。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他的这种阅读感受呢?

  应当看到,小说作者所写的时代生活,距离今天的学生已经久远。同学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人民沦为亡国奴的生活状态不十分了解,认识上有局限,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也应当看到,一部创作于1943年的《四世同堂》,在历经70年后,还能够激发起青年学子心中的忧愤,引发其深思,这正是史诗般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的《四世同堂》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传世价值。由此,再看高昂同学以自己的理解对老舍笔下的北平和生活在那里的人物做出的评判,就可以说他是在用心阅读,用心思考,是将自己真实的阅读感觉写出来。当然,相信高昂同学以及今天的学子们会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去形成新的、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读《四世同堂》有感9

  读名著,读名家,他们是经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的沉淀,经住起考验,经得起咂摸,语言各有特色,蕴含着思想透视人性的财富。老舍的作品《四世同堂》是部经典,拍成电视剧的人物形象至今还在脑海里,人到中年后再读又是一番理解。她分为《惶恐》《偷生》《饥荒》三部,有人说这是仿照但丁《神曲》的三部,我比较认同。

  小说的历史背景放在日寇铁蹄下的老北京,近景是“小羊圈”胡同。书中娓娓道出胡同内所有人的悲喜怒哀及在非常时期的命运。边读边叹服作家贴近着每个人物的心理,直接或间接地道出他们的心声,让你随着每个人物行走转换着你的情感产生无限的浮想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是老舍在日本投降后于重庆见到来看望他的妻子后开始写的写的,构思在战乱中。我想战乱的许多故事使他产生创作的冲动。激情下必有好作品,八十多万字的巨著由此诞生,冲击力经久不衰。

  对人物的爱憎。

  正面人物:瑞宣,瑞全,钱默吟,高弟,尤桐芳,李四爷一家,日本老太。反面人物:大赤包、胖菊子,冠晓荷,瑞丰,蓝东阳,招弟,丁约翰,牛教授......

  夹缝里求生存的:祁老爷子,天佑夫妻,韵梅,白巡长,程长顺,野求,胡同里的其他小人物。

  瑞宣算是这部书的穿针引线的人物,他一肚子的学识却深受传统教育的熏陶,在家与国前选择了家,在大是大非前选择了是。他鼓动身边的每一个能调动的人勇赴国难。他先是拒绝为日本人做事并苦闷地活着,后明白合作后能更好的挽救未来而全身投入救赎,从此获得最大的人生价值活得很踏实充实。

  我们同样是有国有家的人,同样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强盛,也曾为失去方向时徘徊苦闷无奈。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是莫言还是振臂呐喊,当现实残酷地展现在面前时沉默的还是大多数。“忍”的文化深入骨髓,不忍怎么过,得过且过。日本的忍术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击,而我们的忍成了软骨病。与世无争的钱默吟经过一番磨难站起来了,高弟在家破人亡后觉醒了,李四爷遭到欺辱后反抗了,桐芳为着美好的未来牺牲了。这些人物无不给我们无限的反省深思。

  大赤包老舍连个名都不给她,可见对此人极度的厌恶。对她的一切——穿着打扮,行事风格,心里活动尽所有文字丑化。这是一个老佛爷,凭着一点钱一点地位以为世界都是围着她转,懿旨派扬,损人利己,自以为是。她腐朽了自己不算把周围的一切都污染了,丈夫,女儿,狗肉朋友,最终自己没落下好下场,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好结果。

  蓝东阳着墨不多,老舍对其的厌恶达到了极致——在报纸上发表了几句歪诗,发现圣贤的屎是臭的就自以为是学者,痛恨周围一切比他好的人好的事。只有大家才有这样平常中洞穿,平常中见犀利的言语。野求为了生存替日本人做事,自己恨自己不说最终结局是众叛亲离。所以做人的基本底线得坚守,小文夫妻那种精神贵族做派只有也只有老舍能描摹得出。待人的若即若离,不卑不亢,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中,与世无争。可惜只因小文太太没正眼看日本人被枪杀,小文的反抗也是那么弱小而赔上了性命。其他的小人物们只会嚼舌,遇到需承担责任时都成了缩头乌龟。

  正反方人物的冲突中我看到作者明确的爱憎态度,对笔下正面人物的喜爱对反面人物的厌恶毫不保留也毫不吝啬笔墨。小说中人物由彷徨逐渐明确方向,由可爱逐渐丑恶,由热情逐渐木讷,由不自主逐渐奋起的变化展现无遗,最终结尾匆匆地展现“好人好报坏人恶报”的现世观抚慰着读者善良的脆弱的心灵。

  小说中情节固然吸引读者,人物的命运更牵挂着读者,更有小说中人物的提炼,透过人物看到人性看到人生。几个场景的冲击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钱默吟大儿子死在中秋,正值瑞丰接近大赤包一家。小妞子拒吃共和面死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全文结束。读罢回味悠长。读完后觉得瑞宣韵梅瑞全身上都有善良人的影子,大赤包以及她的附庸就活在我们身边。

  对国家的重认识。读了此书后我深刻感受到侵略者永远是残忍无情的,他们是为掠夺而来——做纸棉衣给前线的伪军,发明创造共和面,活埋生病的人,利用汉奸特务,一旦有闪失就会翻脸无情。对自己的人一样,男人打仗,男人死后女人充军妓。他们在殖民地上永远是一等公民永远凌驾于被殖民者之上。

  没有国哪有家更何谈个人的生存,难怪国难当头时那么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国荣家荣人荣,国辱家辱人辱。尽管身边还有有许多不好的现象,有呼吁声就有拯救的时刻。

  一部巨著的语言、思想、手法岂是一篇小小的感受说得尽道得完的。继续读名著吧,远离快餐书籍。名著让人更深刻更通透更豁达。作者:刘宏

读《四世同堂》有感10

  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读《四世同堂》有感11

  现在,我已经读完了《偷生》,正在读第三部《饥荒》。

  有一段话读起来真是令人激奋;小文扔下笛子,顺手抄起一把椅子来,像有什么魔鬼附了他的体,他一跃,跃到台下,连人带椅子都砸到行凶的小日本醉鬼头上,醉鬼还没清醒过来,他的脑浆就溅出来了,溅到小文的大襟上。平时,小文是一个琴手,看上去文文弱弱的。但现在的他,却是一位烈士,一位英勇、值得我们尊敬的烈士。敢用椅子砸出敌人的脑浆!这说明,任何一个人在被逼得走投无路、忍无可忍时,都是会反抗的!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想想冠家人的所作所为吧!冠晓荷平日对日本人卑躬屈膝,一心想着自己的前途,心中没有自己的祖国,大赤包只会巴结日本人,宁愿当汉奸,做暗娼。这种人,不仅中国人对其恨之入骨,就连日本人也讨厌!终宄是恶有恶报。在小文砸死日本军官后,日本人令蓝东阳查办此案,蓝东阳明知查不出来,为了交差,便立刻想到了冠家。他嫉妒大赤包在日本人眼里的地位,于是陷害冠家。最先下狱的是冠晓荷、女儿招弟。冠晓荷!这可怜的人!被世人所唾弃!就算日本人已经抄其家,他居然还固执地认为是一场误会,说;“别生气!别生气!我想,凭我与日本人的关系,他们不至于这么不客气!”后来,大赤包下狱,她也认为这仅仅是一场误会,依旧认为此事与日本人无关,她居然祷告;“东洋爸爸们,不要听那些坏蛋们的乱造谣!你们来看看我,问问我,我冤枉,我是你们的忠臣!”这种人怎能不叫人唾弃!最后,大赤包还是死在了狱中,这是罪有应得!她的死,为北平又除去了一匹害群之马,距离以后的抗战胜利又前进了一步!

  两个人的死亡,换来两种不同的社会反响。一位成了英勇的烈士,令世人赞叹;而另一位落得个卑鄙汉奸的骂名,遭世人唾骂。他们的差异,在于他们的爱国心。但我认为,小文死的那一刻,可能并没有太多想到国家,他只是想到一个人如果这样屈辱、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和这个败类同归于尽!而大赤包死前就更不可能想到国家了,她想到的是如何托关系把自己救出去,以及如何狠狠地捞一笔钱。那么,他们最根本的差别是什么呢?在于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大赤包认为那些钱财,那些权力,就是她的价值的最好体现。她不知道,一个人的气节、尊严才是最重要的。她更不知道,当小文拿起椅子扑向日本军官时,便是他一生价值的体现。

  我想,即使死后不能被人传颂,我们也应该活得有荣辱感,有民族气节,有尊严。

读《四世同堂》有感12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铿锵有力的京韵大鼓,把我带进了一个混乱的抗战时期......

  这几天,CCTV 1正在热播跟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四世同堂》。我每天晚上都会提前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它的开始。

  《四世同堂》主要讲了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重点描写,真切地写出了小羊圈胡同的街坊邻居生活困境,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本鬼子来欺辱中国老百姓,原本宁静和谐的生活被打乱,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暴力和无情,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看完了整部电视剧,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们饱受外来者的侵害?为什么当时我们的科技没有外国先进?为什么我们制度这么腐败?

  想一想,从1931年到1945年,我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那么多战争,这都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导致的!

  日本人来中国,残忍的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那时,老百姓连白面都吃不上,只能吃那有糠,有麸,有磨碎的豆饼——共和面。人们忍受着日本鬼子的折磨。有一次当美国人来打日本人的时候,鬼子们让我们用浆糊和纸把窗户糊上,要看不见里面,过会儿还要检查,不能出错,否则铡死!谁知,当他们来检查的时候,有一家的宝宝出生就没吃过白面,就把浆糊给吃了。日本人抢走孩子就往地上摔,李四爷为了保护孩子,拼了老命和日本人作斗争,知道自己寡不敌众,就把一腔热血和先前积压在胸口的怨气一股脑发了出来,死于日本人的刺刀之下。

  老师也教导我们:“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怀着一腔热血,日本人对我们的伤害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是啊!日本人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这些伤害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一道深深地疤印!使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勿忘国耻!”

读《四世同堂》有感13

  近来,读完了老舍先生的革命小说著作——《四世同堂》,书中几个家族的命运牵动了我的神经,思绪也伴随着卷入了他们几代人的离合悲欢,如感同身受一般,握着拳、皱着眉又或突然叫着好地细细看完了一页又一页。

  我厌恶着那时侵略而来的日本,向我们挥舞着帝国主义罪恶的屠刀;我厌恶着像冠先生、瑞丰、蓝东阳那般投敌而去的汉奸、走狗,带着侵略者狰狞地扑向自己的同胞;我怨着那怯懦无为的民国政府,守不住诺大的北平城;我怨着那明哲保身的祈老人,以及与他一道那数万万被压迫着不敢发声的中国人。

  可剩下的一群人,我却只有尊敬和热爱。当中有代表了革命立场、信念坚定的老大瑞宣、老三瑞全,有从未被汉奸父母同化动摇丝毫的冠家小姐高第,他们这群年轻人,就是那个黑暗年代的希望,也是读者对故事后续发展仅剩的美好期待。我在今天——日本投降七十三周年的纪念日里,最想要纪念的便是故事中的钱家老二——钱仲石。

  故事里的这个家庭虽然姓“钱”,可却不爱钱,与世俗污秽、金银铜臭没有半分的牵扯,他们反抗地最迅速、革命地最坚决、抵抗地最彻底,而结局也最悲壮,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钱家老二从来没有“具体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从登场到受难死去,都是以“形象”的方式借由书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是对话展现出来。首先是他最早的外貌性格形象,作者通过冠家小姐高第对他的情愫引出,他“长相英俊可爱,喜欢机械和汽车”,在高第心里“哪怕是个汽车夫,也比跪下向日本人求官做的强得多”,是女孩子暗自倾心的“理想英雄”,这些描写顿时让我对仲石的角色充满了好奇;然后是他奔赴革命的形象,从他的父亲钱默吟老先生和瑞全的对话中引出,“他来和我告别,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我的儿子——一个开汽车的——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位英雄!”,他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这位依然没有正式登场的年轻人,竟是如此的果决勇敢,毅然成为小羊圈胡同里最早奔赴战场的战士;最后是慷慨就义的形象,从小崔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引出,“他摔死了一车日本兵”、“北平人也不都是窝囊废”,钱仲石就这么死了,在书里还没有正式“亮过相”,没有半句台词,仿佛一个微末的“小角色”,被作者急匆匆地用壮烈的死亡把生命画上了句号,但他果然成为了一个英雄。

  我是如此地喜爱这个角色,甚至于他死后都不愿再碰这本只教好人“送死”的书,不愿去面对钱家接下来更悲哀的命运——钱老先生入狱受刑、钱老太太自杀、钱家老大病故,以及北平城愈发黑暗残酷、群魔乱舞的局面,从他的死亡开始,故事的负面情绪达到了第一次顶峰。作者把他的死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引线”,太过于残忍,读者们却又不得不接受,因为这就是现实、就是命运、就是当时的中国。

  钱仲石是《四世同堂》里第一个死去的角色,带给我的震撼是书中其他角色所没有的。在我看来,虽然作者写的“轻描淡写”,但他的死亡却“重于泰山”,与北平沦陷之初,人们的彷徨徘徊、不知所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爱国青年誓死不做亡国奴的伟大民族气节,给了张牙舞爪的日本侵略者行动上和精神上的沉重打击,用行动表明“我们这还有多少多少这样的人,你们大队人马来,我们会一个个凌削你们”。正是因为钱仲石的牺牲,鼓舞了瑞全、高弟,惊醒了中国千千万万还在“沉默”的人,掀起举国抗战、共赴国难的热潮!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仲石兄,我实在很难将你视作一个“小角色”,你做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你该是受人敬仰、万世称颂的英雄,哪怕你只是个故事里虚构的人物,可我看到了你的形象背后,真真实实和你一同站在日军飞机大炮前慷慨赴难的革命前辈们,我想老舍先生也是透过你去歌颂这群鲜活的、无畏的、不朽的年轻人吧。

  仲石兄,料想在如今这和平昌盛的世道,你便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继续做自己的汽车夫了罢。

读《四世同堂》有感14

  前几天,我阅读了《四世同堂》这本老舍的书。这本书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统治下北平城内的亡国奴的生活,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心中十分澎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年日本统治的北平城内的小羊圈胡同这个地方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情。但这本书不仅写了这些事,还在这些事中浓缩了整个北平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的状况,写出了老舍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华北的罪行的痛恨,以及对在北平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扬,表达了老舍的爱国的情感,通过《四世同堂》中大量的人物刻画将北平的这个地方写的活了起来。

  《四世同堂》中有两个对比最鲜明的人物:钱默吟和冠晓荷。前者是有骨气的一位老人,而后者是一个只想生官发财的小人、汉奸、走狗,钱默吟原本是一个每日作诗赏花的清闲的老人,冠晓荷是一个在胡同中最受人讨厌的人,当日本侵略者到来时,他们因为不同的选择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钱先生由于被诬害入了狱,在狱中受尽了苦难,但在狱中,他渐渐明白了国家安定的重要性。在他出了监狱之后,他在一座寺内当了一个联络的秘密的通信员,在一段时间后,他再次被捕入了狱,但很快,日军投降,钱先生被放出,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反观冠晓荷,他在日军来到初期就如苍蝇一般活动了起来,为做上官他不惜一切代价,最终下场则是被他所热爱的日军活埋进了土里,妻子大赤包在当上所长后也死在狱中,他与钱先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四世同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北平,从中我们可以感到老舍的爱国情怀,它教了我们爱国的道理,教给了我们有国为才有家的道理。

读《四世同堂》有感15

  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老舍的作品,书名是《龙须沟》和《茶馆》。今年暑假,我又读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老舍与他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长顺、桐芳、祁老太爷……祁天佑,不就是老舍的形象吗?而钱默吟老人,应该就是老舍一心想要成为的人吧。

  《四世同堂》是一部活生生的老百姓的抗战史。北平被日本人侵占后,小羊圈的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在侵略者的统治下,有人堕落、有人投降、有人抗争。最令人痛心和可恨的是,荒淫无度、骄奢无耻的大赤包和没心没肺、谄媚奉承的祁瑞丰竟然顺风顺水地活了小说的前两部才被抓走,才为人间,特别是中国,去掉了两份无可比拟的罪恶。不,或许,在第三部中,与孙七一起被日本人活埋的卑微的、可怜的、只想谋取官职的、临死都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的冠晓荷,才是世间最大的罪过。反倒是冠家的尤桐芳和高第,看清了真相,成为有思想、有血性的女战士。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钱默吟老人,他在磨难之中,从一个满腹经纶、与世无争的大诗人,成为了敢于搏斗、敢于行动的抗日战士。他不曾出现于邻居们的眼里,但他一直在默默地行动,并在精神上告诉着小羊圈人们自己的存在。

  那时的人们有着前所未有的国难,这就是他们的磨难。但磨难也使人成长,变得更加坚强。

【读《四世同堂》有感集锦15篇】相关文章:

读《狗》有感(集锦15篇)03-26

读《读者》有感(集锦15篇)03-19

读《贝多芬》有感集锦15篇03-16

读《贝多芬》有感(集锦15篇)03-16

读《挑山工》有感(集锦15篇)03-16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