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中华美德有感

时间:2021-11-01 17:28: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中华美德有感(精选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中华美德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中华美德有感1

  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感故事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读到《孔融让梨》。

  孔融把大梨分给弟弟,而自己却吃小梨子,这告诉我们要有为别人着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传统美德。还有《卧病求鲤》的王祥,继母病了,为了能使继母在冬天吃到鲤鱼,就睡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用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抓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尽孝道。 不过,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还是曾子杀猪这篇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曾子的夫人要去赶集,儿子哭着也要跟去,他的母亲让他在家呆着,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夫人道集市上回来后,就看见曾子要抓小猪去杀,她就劝阻说只是跟孩子开个玩笑,曾子却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感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母亲欺骗他的儿子,儿子以后就不回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把猪杀了,煮了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不能言而无信,要遵守承诺,更不能以长辈的身份去期骗小辈。所以我认为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之所在。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人名的结晶,作为祖国的接班人要有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读中华美德有感2

  美的是我们中华人民,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因为美德世界才和平,因为,美德中国才更加的光辉。

  美德,可想而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物都历历在目。有机智好学的,勇敢正直的。为人类科学做出贡献。。。。。。。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种美德。

  示例一在文川大地镇的绵竹市h汉旺镇东汽中学到塌教学楼发掘现场,出现令人震撼的一暮一名死难学生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有诗言志;请记住这只笔,他载着比生命还重要的知识;请接过这只笔,它会出重键园的蓝天,请接这只笔,他将画出祖国键设美丽的景象,

  读了我才知道,跟他比真是微不足道曾经的我,现在的我都在虚度光阴,从来都没觉得知识的重要性。一直都是溪里糊涂的。这简直就是浪费光阴,

  实例二;在我的周围曾经也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他是一名老师,年纪也有点年迈,可他做出了别人都做不到的事,他无偿的献出血捐给贫困的人,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把肾捐给别人。医生查出他本身就有一种病,可他还是坚持的把自己的肾捐给了贫困的病人。

  这种无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是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他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至高无上的爱心。他比每个都伟大。

  真的,每个人不需要做出多么多么伟大的事,耽美的我们都应该会。但也有一种仅美德出现,露出了他们最黑的心。

  示例三:一个小女孩在马路上行走,却被飞来横祸的汽车撞倒在地,而那个司机并没有停车子下来看,而是选择逃走。但最可恨的是一个更像狼一样的残忍的人开着车又从小女孩的身上驶过。路边的人没有一个报警或拯救小女孩的,只是微观,最后是一个捡垃圾的老奶奶通知了她的家人,并送进了医院。

  同学们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个事情,心情是怎样的,但我是会很愤怒。难道他们真是狼心吗?中华因为有美德才会和谐,但你们却有那黑心玷污美德,美德不就是心灵的美,和行动中体现出对他人的爱吗?

  美德之所以称为美德,因为它比荷花更高洁,更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大家就应该传承我们所拥有的美德,让那没有出生的婴儿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和平。

读中华美德有感3

  这本书中蕴藏着很多道理,使我读了之后受益非浅。其中有一个画家与“钉子”的故事:

  著名的法国画家“莫奈”,小时候是个脾气很坏的男孩。每天都和小伙伴吵架。爸爸对他说:“你每次和小伙伴吵架时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小莫奈开始钉了37根,后来,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钉。这时,爸爸又对小莫奈说:“只要你一天不吵架,就可以拔一根钉子。”最后,钉子被小莫奈拔光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是,我却屡教不改,我把爸爸的劝告当作了耳边风,总觉得自己才是对的。但是,自从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了我以前的自以为是是大错特错。因此,我的错误逐渐减少了,再也不象从前那样脾气坏、不听话、性格固执了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

  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

  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父母、老师、长辈总是教导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泱泱中华美德,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进步”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的体现不在于它有多么壮观、伟大,而事实上,它在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中已经产生。

  在我上学坐的车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两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的爷爷、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始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脸上却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两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弘扬中华美德,构建的不只是和谐校园,更是一个和谐社会。 ——后记

读中华美德有感4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也感觉到道德的重要性。坐在窗前手捧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我的心被古人那优秀美德所浸润,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一天。 一直拖了好几天,实在熬不过去了,我只能拖着我的那双破了却舍不得扔到的球鞋。 你如果真的舍不得,就到小区门口的鞋摊去修一下就行了! 你都要读三年级了,这点小事应该难不倒你的。妈妈的坚持使我无计可施,我只得拎着球鞋,拿着妈妈塞给我的五元钱,冒着炎炎烈日往小区门口走去。

  妈妈真是的,以前从来没有让我一个人做这样的事,现在却以我读三年级为由让我自己去补鞋,唉!真是衰啊。难道她还不知道我素来是害羞的性子?走到小区门口,我傻眼了,虽是一个小小的鞋摊,却人满为患,我只好低着头排在后面。 鞋摊的人络绎不绝,我一直淹没在人群之中!忽然从人群中钻了个头出来:小朋友,补鞋吗?我惊了一下,他,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操北方话的老人。嗯!我点点头,脸有些红。把鞋拿过来吧!他笑着说。 挤进人群,我心里异常轻松,先前那种徘徊时的沉重步伐变得轻盈起来。这位老人多好啊!我想着。

  这儿坐,很快就好!他给我拿出一张小板凳,身子稍一欠,用他的围裙擦了擦凳面,示意让我拿去坐下等待。我接过他给我的凳子,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老人看到了我那副囧样,朝我微笑地点点头,此时我的紧张感在瞬间释放了,我安心地坐在他的鞋摊边看他为我补鞋。 只见针线在鞋上不停的穿梭着,原本脱线的两个鞋面身不由己的又合拢在一起了,老人就像一个魔法师,三下五除二,一剪、一粘、一敲、一捋,鞋子又焕然一新。看着这一切,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了心头,那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心情。 我交给了老人五元钱,找你一元。他亲切地说着,找零钱去了。刹那间,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际,由模糊而强烈:要不要给他道个谢?是呀,是呀!道谢给这么慈祥的一位老人。

  可是那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对他说声谢谢么?修了鞋,付了钱,居然还要说谢谢!嗤!怎么说得出口?因为似乎觉得这玩意儿过时了,没必要!现实中真这么做未免太做作,老人会理会吗!的确,我并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照顾,但顾客与店员之间的关系难道仅是金钱上的关系吗?倘若我还小,我可以奶声奶气地说:谢谢,老爷爷!倘若我已经是大人了,我可以潇洒地随意地说声:麻烦了!可为什么我却没有胆识说呢? 给,拿好钱!亲切的话语又响起了,我似乎于心有愧,低着头,但在接钱的一瞬间,心却突然间豁然开朗:谢谢,老爷爷!我终于将谢谢说出口,此时,我觉得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空气格外清新,回家的脚步也格外轻松。 现在我终于懂得了,我的那一声谢谢说出口后,为什么人会一下子那么轻松,因为这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一种美德。从那以后,无论什么事,当受到别人的帮助时,我总忘不了说一句:谢谢!谢谢成了我的口头禅。

读中华美德有感5

  中华美德,顾名思义,中华民族的美好道德。《中华美德故事》正是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故事。

  一提到中华美德,可谓是源远流长。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数不胜数的故事,蕴藏着内涵。

  香九龄,能温席。

  话说古人黄香,母亲早逝,便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倾注于父亲身上。炎炎夏日,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了再让父亲睡下。冬天,黄香怕床太凉,就用自己幼小的身体替父亲捂暖了被窝。一个九岁的孩童,竟如此有孝心。

  现在的孩子,似乎比黄香差了十万里。个个都是家中的“宝贝”,娇纵任性,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像黄香那样体贴父母呢。一个九岁的小孩子,都不懂得人情世故,都只知道撒娇。别说是九岁的孩子了,估计现在连十九岁的人都很难有那么多的孝心。

  纵观当今社会,一些传统的美德都被抛之脑后。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路见不平一声吼”?可以做到有难就帮现在人都很冷漠,没有同情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呢也是我们自己所导致的,正是因为我们自己利用别人的“爱心”,进行敲诈、敛财,才致使现代人有难不敢帮。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弘扬才对。不应该利用别人身上的“美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用我们的行为去对比古人,实在是有愧。古人之所以称为古人,是因为他们已经过去了,作为现代人,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必须把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中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世界的人知道:我们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许多美德,而在我们中国人身上都具有这些美德。

  只要我们具有美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将中华美德发扬光大。

读中华美德有感6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许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它去吧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和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她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了。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但和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自己是多么渺小啊!

  从那以后,我我就开始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了。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7

  俗话说得好:''阅读 ,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是人生成功的道路."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念的 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从小 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中华美德故事】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奋发、友善互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孝敬父母类的一篇,叫【汉文帝为母尝药】,主要讲了汉文帝,也就是刘恒,当上皇帝之后,不但政绩突出,而且非常孝敬长辈们。可好景不长,刘恒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卧床不起,刘恒每天殷勤看护侍候。白天他忙于国政,夜间侍候母亲。每次煮药都是他亲手煮,有时因太忙抽不住时间,只好请太医代劳,不过太医每次煎完药刘恒总要先尝一尝,尝尝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合适了,才拿给母亲喝。我认为汉文帝可称得上是一位仁孝之君,我有一首诗要送给他,歌颂他“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象这样的孝敬父母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缇萦上书救父、伯愈敬母泣杖 .......

  我认为‘孝’下面是个‘子’女的‘子’,去掉‘子’。再加上‘匕’,就是老人的‘老’,子女孝敬自己的长辈,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现在的大人整天只想着怎么样赚钱养活家人,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总是以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从而忽略了家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我希望小孩能够尊敬长辈,年轻人能够给予长辈关心,关爱,与实际帮助。

读中华美德有感8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在秦末汉初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张良,有一天他遇到桥上的一位老人,老人把鞋仍在路上,老人让张良去路边捡,张良去路边把老人的鞋捡了回来。然后老人又让他把鞋给自己穿上,张良也照办了。第二次,老人又把鞋扔到了鱼池里,老人又让张良帮他捡,张良跳进鱼池把老人的鞋捡了回来。当他刚要帮老人穿上鞋时,这时老人说;‘鞋子湿了,你把它烘干’。张良又照做了。烘干之后,张良主动帮老人穿上。几天之后的一个早上,那位老人用毕生心血完成的【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这就是【张良捡鞋】的故事,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要多做善事,善有善报!

  还有一个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和儿女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他对自己的老母亲非常好,有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都会给她留着。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不能让老母亲生气,长期以来老母亲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和他们一起生活了许多许多年,他们的家庭也很幸福。

  当然,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德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从古到今一直延续着,现在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把民族美德发扬光大。

  同学们,心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9

  这本书读过之后我的感触很深,我挑一个是我最喜欢的来说吧。

  《孔融让梨》:一天,父亲从集市回来,带了一蓝梨子,给孔融和兄弟们吃。黄澄澄水灵灵的梨子特别诱人,孔融的兄弟们一拥而上的争抢梨子,然而只有孔融没有,父亲见状叫其它兄弟们把手里的梨子放回蓝中,让孔融来分给大家。

  孔融先是挑出二个的给爷爷奶奶,然后又依次的分给父母兄弟们,分到最后只剩下二个梨子了,孔融毫不犹豫的把的那个给了小弟弟,孔融却挑了个最小的梨子。

  当父亲问孔融时,孔融说;老师教我们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所以理应把大的.发给父母兄长,弟弟比我小应当让着他。

  以后在我的生活里我也要多向孔融学习,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爱护幼小。

读中华美德有感10

  我今天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写了具有中华民族各种美德的人的故事。有孝敬父母的黄香,有守信的晋文公,有大公无私的祁黄羊,有热爱祖国的苏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苏武北海牧羊》。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边疆。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进贡礼物,希望能缓和两国关系。于是,汉武帝派使臣苏武向匈奴回礼。苏武手持长长的、代表朝廷的汉节,带领和平使团起程了。不幸的是苏武到达匈奴时,匈奴发生内乱,结果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单于想让苏武投降,苏武义正词严地拒绝。最后,苏武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后,在汉王的多次要求下,匈奴答应放苏武回去。苏武终于手持光杆汉节,回到汉朝。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爱国精神,我们要向苏武一样,拥有一心向国的高尚品德。尽管我们现在还是孩子,不能为国家做大事,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先为社区服务,扫楼道、擦楼梯扶手;我们可以做志愿者,协助pol.ice叔叔管理交通;帮助清洁工婆婆扫地,让我们的城市更美。

  我们可以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读中华美德有感1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许多体现中华美德的故事。读了这些故事,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司马光在年仅几岁的时候就知道砸缸救人,可是我们现在就是最简单的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都那么难。我记得有一次补课后坐车回家,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了上来,可是并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而是对她视而不见。我想:现在的人真是一点尊老爱幼的爱心都没有,连给老人让座这样举手之劳的好事都不愿去做,太不应该了。虽然我坐的位置比较靠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喊道:“老奶奶,请到我这儿来坐。”老奶奶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连说:“谢谢。”我心里甜甜的,但同时也有些气愤,因为如果我今天不给这个奶奶让座,或许她这么大把年纪的老人家就要站到下车了。而且车的前排居然就坐着几个和我一样的小学生。我想:难道他们老师没有教过要乐于助人吗?他们难道比这位老奶奶还需要帮助吗?三国时期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牢记这句话,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

  现代的雷锋,做的好事数不胜数。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因此,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雷锋又用自己的津贴给大嫂买了票。

  从古至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刻苦学习等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是该好好学习,但同时,我们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弘扬中华美德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12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本记载着古代的一些美德事迹的一本好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并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就像《曾子杀猪》一文中,可以懂得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

  而我最喜欢的也是《曾子杀猪》这一文,文中讲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去买布,为了不让儿子捣乱,她就说回来给儿子杀猪吃。但是,妻子回来后反悔了,曾子动手杀猪,并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曾子的话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读中华美德有感13

  是夜,北风呼啸,时间的推移将万家灯火变成了那零星的几扇窗,几盏灯,几个人。我手捧书卷,沉寂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那书的封面,印着一行竖排楷体“中华美德颂”。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美德更是一直伴随中华的发展,从尧的“俭朴”,舜的“宽厚”到孔子的“礼”“仁”再到现在的“尊”“让”都是中华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书中的感人故事让人落泪,伟大人物使人敬佩。无数故事路然纸上,然而,最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是他——“最美司机”吴斌。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灵魂仿佛飞到了公交车上,我仿佛亲眼见证整个过程。11时39分,公交车安然行驶,40分左右“飞来横祸”的铁片击中吴斌。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幕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在接下来的24秋内,吴斌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车并没有失控,而是安稳地停了下来,而当时,吴斌已是重伤。

  时间仿佛定格,我的思维都在飞速旋转。吴斌用自己的生命给中国人上了一堂课,诠释了“责任”二字的含义。吴斌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顾全大局,他用自己一人的生命换来了全车人的安全。我想,即使车子失控也无人能责任他吧。那时他身受重伤,但正因为他心中有那份责任,那份担当,便使他在第一时间把车停下,这,便是中华美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中华魂。

  所谓责任,便是摸着自己的良心,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公交车司机吴斌这样做了,但尽责之人并不只有他,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却有着相同的一点。他们的尽职尽责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我们有尽责了吗?我们有尽最大的能力去住址学习吗?其实责任不只体现在大人身上,也体现在全中国人身上。

  忽然想着前几时打扫楼梯时我还怨声连连,抱怨为什么要来扫地,我们明明是来学习的啊。现在想起不禁失笑,或许,再敢不会有这样的话从我口中传出了吧。

  思绪渐渐回到现实,却有着周庄梦蝶般的真实,远处几家灯火也已熄,空旷的黑夜只剩下我那扇窗,那盏灯,那个人。

读中华美德有感14

  这几天,我读了一套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这套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曹操自勉、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

  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读中华美德有感15

  《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我们很多美德,而且这些美德我们都没有。所以,我从这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勤学读书等但使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中华美德的精选》是以一个个故事的格式所写的。其中说到的一句名言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的读书方面发挥得格外突出。无论是善于之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无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现在的成就都是从前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换来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只要去稍稍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动人的读书故事就会出现在你的眼中。匡衡幼年凿壁透光去读书,终以说《诗》乃是人们的必读之一。

  历史再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不像往常人们有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发扬了中国人民勤学苦读的美德。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小的时候不喜欢读书每次老师不在的时候就偷偷地跑出去玩耍。他跑到了河边看见了老婆婆在磨针就上前去询问,老婆婆告诉他:“铁杵是可以磨成针的。”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从此就开始每天起早贪黑的读书。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用行动来践行我们名族的传统美德。

【读中华美德有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5篇)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5篇03-18

读《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集合5篇)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合集5篇03-18

读中华经典诵读有感(通用5篇)03-18

读《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9篇03-18

读《狗》有感精选15篇03-26

读《狗》有感(精选15篇)03-26